十五日 正一清應真君張天師誕辰
張道陵為祖師,早出的張道陵傳記無生日記載。最早記其生日的是元道士趙道一所編《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其卷十八《張天師傳》謂其「於東漢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十五日),生于吳地天目山」。祖師誕辰遂定為正月十五日,適逢道教上元節。
道教由東漢張陵張道陵創始,後世乃稱張陵為「天師」或「祖師爺」,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被尊為「三師」。
道教五大派門中,只有張道陵一脈是堅守把職位傳授給親族的作法,也就是「傳男不傳女、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幼、傳子不傳弟、傳弟不傳姪、傳姪不傳叔、傳叔不傳族人,傳族人不傳外族人」,基本是以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為主,若上代天師無子嗣,則過繼血緣最近的姪輩承襲。如無姪子可過繼,則傳弟弟或叔輩,如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傳繼給堂叔張時修,三十五代天師可大長子張宗漢好詩酒,不樂應酬,遂讓位于弟張宗演。除此之外,「張天師」的傳承還需要一定的要件,鑑定天師世代的信物。
▲張天師的各式畫像。右圖為民間粗獷刺繡拼布作品,極為傳神。
十五日 門神戶尉誕辰
門神、戶尉,謂守門之神也。禮喪服大記注「君釋菜以禮禮門神」。通俗篇鬼神引禮此文,而續其下云:「今謂其左曰門丞,右曰戶尉」。此泛言門戶之神,未有實指也。考漢書禮儀志云:「東海有度朔山,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讀如伸舒)一曰鬱壘(讀如尉律),主閱領眾鬼之惡,有害人者,執以葦索縛之,而用飼虎」。又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以禦凶邪,俗謂之門神」。又風俗通云:「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故古時民間習俗,皆以神荼鬱壘為門神,以禦鬼也。至唐代以後,更有以秦叔寶與尉遲恭為門神者,據道藏搜神記載云:「戶神唐秦叔寶尉遲恭二將軍也,按傳云:唐太宗不豫,夜聞寢門外鬼魅呼號,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寶奏云:「願同尉遲恭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無事。因命畫工,繪二人之像懸宮門,邪祟以息。後世以襲之,遂永為門神」。今之廟宇殿門,多繪一白臉一黑臉二神像,蓋即秦與尉遲也。
▲ 門神戶尉的各式畫像。右圖為台灣高雄市古城門牆石刻的門神戶尉。
十五日 上元九炁天官大帝誕辰
三官為天、地、水三官之簡稱,合稱為三官大帝,大陸各省多稱三官老爺,在台灣地區則稱為「三界公」。
據方志一書上所載,天官一品,稱為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地官二品,稱為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水官三品,稱為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三官大帝之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監察人間善惡,極為人間所崇信。
上古時代,元始天王擕帶天皇氏[龍族]、人皇氏[麒麟族]到宇宙天,尋找玄玄上人[創造地球生物的外星人],但天皇. 人皇不耐遠行,元始天王只得將他們放置於半途,天皇氏在紫微星, 人皇氏在北斗,這也是恐龍、麒麟消失地球的原因。 元始自行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炁,於九土洞陰,俟九九之期,融會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於春天一月十五日朔望之霄,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是為上元天官賜福紫微大帝。
在台灣地區,民間常以堯、舜、禹為天、地、水三官,此乃源於神仙通鑑書上所說得:「天官、堯也,地官、舜也,水官、禹也。」並謂因堯定天時,以齊七政,故為天官;舜畫十二州,以安百姓,故為地官;禹治洪水,以奠區民,故為水官。
▲左起三圖為天官大帝之繪像及神像。右圖為桃園龜山振天宮媽祖廟後殿奉祀三官大帝之神位,天官大帝居中。
十五日 混元皇帝誕辰
混元皇帝就是老子,道教將他神化,成為混元皇帝。
老子的道家思想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後世很多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道教則奉他為教主,稱為 「太上老君」。老子其人在民間被神化了,關於他的神話傳說也很多。《混元皇帝聖紀》中說:「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也。」於是,老子在道教中便被神化為眾生信奉的神靈,老子是 「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種之帝君」。
老子世被授與一副神仙異相。《抱撲子內篇•雜應篇》描述老君的真形,﹔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封,以神龜為床,住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雲為衣,重疊之冠,鋒挺之劍,從黃黃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闢邪。雷電在上,晃晃晃晃,此事出于仙涇也。」老子由神仙再到教主,長得奇形怪狀,卻也威風凜凜。
後漢邊韶撰 《老子銘》,曾說老子自從羲農以來,歷代 「為聖者作師」。到晉葛洪寫 《神仙傳•老子傳》的時候,已有種種傳說,或雲老子在 「伏羲時為鬱畢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傾項時為赤精子,帝眷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戶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等等。葛洪是信奉道教的學問家,對當時關於老子的種種傳說進行辯駁,他用道教陣形、長生可學觀點評價道:「若謂老子是得道者,則人必勉力競慕。若謂是神靈異類,則非可學也。」
▲左起二圖:老子繪像。右起四圖:少林寺《混元三教九流圖》為明代朱載育繪制。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是指中國古代九種學派:墨家,農家,醫家,名家,法家,雜家,陰陽家,縱橫家,小說家。 混元圖是佛,道,儒三教合體像,正面看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從中間側視往左看為儒家鼻祖孔子像,往右看是道教始祖老子像,釋迦牟尼胸前雙手捧著一本有蓮花(九角)圖案的書,既象征佛教教義純潔高雅,又象征九流歸一,混然一體,別具情趣。
十五日 西子帝君誕辰
即混元皇帝,有神誕譜稱「混元皇帝西子帝君聖誕」,見上「混元皇帝誕辰」條。
十五日 佑聖司命真君誕辰
道家諸真之一,《道經》及《玉匣記》以正月十五為其聖誕。(查無圖像)
十五日 迎紫姑
古代傳說中有司廁之神,亦稱紫姑。但民間傳說及有關記載不一。《白澤圖》云:「廁之精名曰依倚。」《雜五行書》云:「廁神名後帝。」唐牛僧孺《幽怪錄》云:「廁神名郭登。」蓋六朝時,廁神尚無一致的說法。此後,由於民間信仰紫姑的流行,逐漸共稱紫姑為廁神。 紫姑之記載,亦首見於劉敬叔《異苑》卷五,曰:「世有紫姑神。古來相傳,云是人家妾,為大婦所嫉,每以穢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於廁間或豬欄邊迎之。祝曰:『子胥不在,是其婿名也,曹姑亦歸,曹即其大婦也,小姑可出戲。』捉者覺重,便是神來。奠設酒果,亦覺貌輝輝有色,即跳躞不住。能占眾事,卜未來蠶桑。又善射鉤,好則大舞,惡便仰眠。」
《玉燭寶典》則作肯定之語,云:「將後帝之靈,憑紫姑見女言也。」可見從南朝初至隋代,在迎紫姑習俗的傳播過程中,已漸將紫姑與廁神後帝合二而一,紫姑也就成為廁神了。大約至唐代,又出現了有關紫姑身世的描述。《茶香室續鈔》、卷十九引《東坡集》敘述一則紫姑降神與蘇東坡之問答,曰:「《東坡集》有仙姑問答一則云:『僕嘗問三姑(即紫姑之別稱——引者注),是神耶仙耶,三姑曰:曼卿之徒也。欲求其事為作傳,三姑曰:妾本壽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父為廛民,教妾曰:汝生而有異,他日必貴於人。遂送妾於州人李志處修學,不月餘,博通九經。父卒,母遂嫁妾與一伶人,亦不旬日,洞曉五音。時刺史誣執良人,置之囹圄,遂強娶妾為侍妾。不歲余,夫人側目,遂令左右擒妾,投於廁中。幸遇天符使者過,見此事,奏之上帝,敕送冥司理直其事,遂令妾於人間,主管人局。余問云:甚時人?三姑云:唐時人。又問名甚,不敢言其名。又問刺史後為甚官,三姑云: 後入相。又問甚帝代時人,姑雲,則天時。」AC《茶香室續鈔》作者俞樾曰:「按此即世所謂坑三姑也,俗以正月望日迎紫姑,即其神也。」AD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引《顯異錄》記有夫婿之名,曰:「唐紫姑神,萊陽人也。姓何氏,名媚,字器卿(他書皆作麗卿),自幼讀書辨利。唐垂拱三年(687年),壽陽刺史李景納為妾,妻妒殺之於廁,時正月十五日也。後遂顯靈雲。」AE在南朝宋時即已出現的紫姑(據《異苑》雲「古來相傳」看,此故事的出現可能還在此前),到了唐後卻有一個在唐代作刺史的夫婿,並有了籍貫、姓名等,無疑為後人所增益。
不僅如此,又改《異苑》所云「感激而死」為被其「妻妒殺之於廁」,似更能引起人們的同情而益加敬仰。清俞正燮《癸巳存稿》亦引《顯異錄》上段文字,但又加了「上帝憫之,命為廁神」的結語。於元代成書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採用以上記載為紫姑作傳,《搜神記》在其基礎上添寫紫姑靈異事跡。云:「其(指李景)妻妒之,遂陰殺之,置其屍於廁中。魂繞不散,如廁,每聞啼哭聲,時隱隱出現,且有兵刀呵喝聲。自是大著靈異。」舊時民間對紫姑神的信仰很普遍,許多地方都有「迎紫姑」的活動。不過迎請的方式各不相同。《異苑》《齊諧記》皆稱:於正月十五日夜,作其形,衣以敗衣,於廁間或豬欄邊迎之。《稽神錄》云:「正月望夜,江左風俗,取飯箕,衣之衣服,插著為嘴,使畫粉盤以卜。」《游宦紀聞》云:「請紫姑,以著插筲箕,布灰桌上畫之。」明劉侗等《帝城景物略》云:「望前後夜,婦女束草人,紙粉面,首帕衫裙,號稱姑娘(即紫姑),兩童女掖之,祀以馬糞,打鼓歌馬糞薌歌。」
迎請的地點各地也不盡一致,但大都在廁間,故皆以「廁」命名。如山東鄒縣曰「邀廁姑」,廣東曰「請廁坑姑」,杭州曰「召廁姑」,蘇州、紹興稱「坑三姑娘」。紹興有的是在灰倉裡迎請,故稱「灰接姑娘」,蘇州有些是在門角邊迎請,故叫「門角姑娘」。有的則因取象之物不同,而給以不同名稱,如江西用瓜瓢象征紫姑,故稱之為「瓜瓢姑娘」,同樣道理,浙江寧波稱「筲箕姑娘」,浙江海寧稱「籮頭姑娘」,還有稱「笤帚姑」、「針姑」、「葦姑」者。湖北監利、陝西鳳翔等地則直稱「紫姑」。AJ總之,因迎請紫姑的方式、地點不同,紫姑廁神有種種不同的名稱。
各地迎請紫姑的內容和目的不外兩點。一是占卜蠶桑及眾事。劉侗等《帝城景物略》謂「三祝」後,「神則躍躍,拜不已者,休(吉);倒不起,乃咎也。」AK福建有些地區,從占卜吉凶之義又形成另一習俗。清施鴻寶《閩雜記》云:「閩俗,婦女多善扶紫姑神。上諸府則在七月七日,稱為姑姑,下諸府則在上元夜,稱為東施娘。又下(諸)府未字少女,多於是日潛揭門前所貼春聯,於紫姑前焚之,以為他日必得讀書佳婿。」LB二是作「射鉤」之戲。具體作法已不詳。據《酉陽雜俎》《夢溪筆談》等載,還有請紫姑作詩、寫字、下棋等遊戲。從以上各地迎紫姑的活動看,紫姑的職責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廁,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凶和與人一起遊樂了。
▲左圖:清請紫姑神圖,有詩云「元宵之夜請紫姑,保佑吉祥賜安福。終歸女兒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無。」左二圖:清「點石齋畫報」之請紫姑圖。中圖:刻有紫姑頭像之石碑。右二圖:紫姑傳說早已東傳日本,此為日本一寺廟中廁所門上的帖紙,紙上神像即為紫姑。右圖:廁神亦有另一說,楊家埠木板年畫「武座廁神」,宣紙神像,清代光緒年間老板印制,主要貼狂衛生間、廁所門上。
十五日 張靈源張元精二真人飛昇
坊間所有神誕譜皆記有此二真人飛昇日,經查僅《新編纂圖增類羣書類要事林廣記》有記載云:「 天官賜福之辰混元上德皇帝降現西斗帝君下降日天地水三官朝天趐聖保德真君下降佑聖司命真君生日正一靜應真君誕日金精張靈源真人飛昇日張元精真人昇仙上元十天靈官神仙兵馬鞅數眾與上聖高真妙行真人同降人間考定罪福日。」(查無圖像)
十六日 伏魔鍾馗誕辰
鍾馗唐代人,文武全才,年輕時就中了秀才。唐德宗朝,鍾馗來到長安參加殿試。當時主考官是韓愈,副考官是陸贄,都是唐代著名文人。這二位考官看了鍾馗答題的詩詞,都對他的文才讚譽有加,因此決定欽點為狀元。
鍾馗雖然滿腹錦繡,但可惜生的豹頭環眼,面貌醜陋,令人望而生畏。德宗皇帝召見鍾馗的時候,被他的外表吃了一驚,說到:「此人如此醜陋,朕若舉為狀元,豈不貽笑天下。」
主考官韓愈見德宗面有慍色,趕緊奏道:「鍾馗雖然其貌不揚,然他的詩文字字珠璣,實乃難得的奇才。況且朝廷取士,旨在為國求才,陛下切不可因其貌而廢其人!」德宗聽了覺得也有道理,正躊躇間,宰相盧祀進奏:「三百人中,難道無一才華之士,若點選鍾馗為狀元,天下人一定如陛下所言,笑我朝中無人。」
這盧祀是以奸邪出了名的,像鍾馗這樣的讀書人早就不恥其行徑。當時他聽了盧祀的話後心中更是怒不可遏,於是衝向盧祀,痛打一頓。德宗看鍾馗亂了朝廷規矩,立刻命武士將他拿下。鍾馗一時氣憤填膺,搶過武士手中寶劍自刎而死。
皇上見了這番情景,心生後悔,此時陸贄向前奏道:「如今面惡心善的鍾馗做不了狀元,而面善心惡的廬相,民間早就以『藍面鬼』相稱,又如何能列入朝班,且為百官之首?祈陛下明察。」
其實德宗對盧祀的惡行早有所聞,只是苦無機會罰置他,如今陸贄的諫言來得正是時候,於是下詔免了廬祀之職,並發配到嶺南,以正眉急之罪。至於鍾馗無罪而死,德宗則封他為「伏魔元帥」,執掌驅鬼伏魔,斬妖除邪。此後鍾馗的形象就和「伏魔」、「斬妖」、「除邪」緊密相連而且在民間一直流傳。
從歷代流傳的各種鍾馗傳說看來,其面貌雖惡,卻一直延續著這個除妖邪的典故,因而被視為是一位善神。很多民間畫的鍾馗,還在畫像上方添畫了幾隻由天而降的蝙蝠,象徵著「福從天降」。
▲左起三圖:鍾馗神像、繪像及神禡。右圖:陕西西安的鍾馗廟。
十六日 五妃娘娘誕辰
五妃即指明末寧靖王五個姬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和荷姐,明永曆18年時(西元1664年),寧靖王帶著原配羅妃與五位姬妾渡海來台,此時明末最後稱帝的藩王-永曆帝被殺,明朝算正式滅亡,而據守台灣的明鄭之師則是僅存的希望。 永曆34年(清康熙19年),鄭經去世,明鄭朝政開始動搖不安,明永曆37年6月(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施琅攻打臺灣,鄭克塽降清,寧靖王為免敵前受辱,決心一死殉國。寧靖王與五位姬妾訣別,並希望她們改嫁或出家。但五位姬妾齊聲痛哭:「殿下既能全節,妾等甯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五妃請賜綢帛,冠笄披服,從容自縊而死。 寧靖王親自將五妃葬於城南的魁斗山,即今日的廟址所在。派人將其印信交給鄭克塽,在拜辭天地祖宗後,懸樑而亡,義、靈兩侍官亦從死於旁。10日後,人們將寧靖王遺體與元配羅妃合葬一處,在今高雄縣湖內鄉的寧靖王墓,而兩從死侍官則伴隨五妃同葬於魁斗山及五妃墓旁的義靈君祠。 入清後,乾隆11年(1746),巡臺御史范咸等人感於五妃忠貞氣節,尊稱「五妃」,命當時臺灣海防同知方邦基大力修建,並立墓碑,上書︰「明寧靖王從死五妃墓。」後又於墓前建廟,稱為「五妃廟」,形成前廟後墓的特殊景觀。 五妃娘娘祭日有農曆正月十六日、六月二十五日與八月十五日。
▲台南市五妃廟奉祀清初隨明寧靖王殉國的五位侍妾,目前已列為一級古跡。
十六日 古公三王公誕辰
古公三王,相傳是宋末在漳浦堅持抗元的柳、葉、英三位將領,又稱古公三王公。
漳浦民間傳說,三王公生前在漳浦湖西鄉一帶,率領一支宋軍阻擊南下元軍,殺敵無數。景炎三年(1278),宋帝是溺海病亡,趙昺繼位。不久,元軍大畢南下。抗元英雄文天祥率部過漳州、經漳浦、下潮州、人梅州,終難敵元軍,在廣東五坡嶺被俘。祥興二年(1279),趙昺在廣東崖山投海,宋亡。在漳浦湖西阻擊元軍的柳、葉、英三位驍將英勇搏斗,終困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湖西鄉民將他們的屍體埋葬於坑尾村獅球山,尊稱「三王公墓」。據說三王公屢屢顯靈護助鄉民。崇拜者於是在獅球山建小廟,供奉三王公塑像。隨著祭祀香火日趨旺盛,有關三王公的傳說也越來越多。
相傳,大王公柳信,精醫道,通藥理,能醫百病,藥到病除。二王公葉誠,人稱「俠士」,武藝高強,會分金點穴,曉堪輿地理。三王公英勇,力大無比,能徒手格斗猛獸,有百步穿楊之術。三義士結為金蘭,情同骨肉,替天巡狩,驅魔除妖。
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坑尾村有個叫廖地的農民,隨身帶古公三公的神像(即是開基老三王公)、香火過台灣,到達宜蘭拓墾。有一次生番出草,舉族向開荒的漳州移民殺將過來,情況十分危急。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嗚。番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不戰而退。漳州移民相信這是三王公顯靈嚇跑生番。於是,三王公被視為防番自衛的保護神,受到移民頂禮膜拜。頭城、二城、二結、四結、五結、羅東等地先后興建起九座三王公廟,以頭城三王公廟為中心寺廟。後來,台北、桃園、花蓮也陸續分香建廟。台灣所有的三王公廟,都以漳浦坑尾三王公廟為開基祖廟。所以,《台灣道廟考》指出:三王公神明「靈傳漳浦」。農歷十一月十五日為三王公祭祀日,漳台兩地同日舉行祭典。
大王公柳協信,字鎮國,生於南宋末期農曆正月十六日,職業為相師、小兒科名醫,善盧扁之術,青囊濟世,工覃社稷,宋時號召義士,組成義軍,抵抗元兵而能安宋祚。柳信集志同道合者義結金蘭,被尊為大哥。
二王公葉德誠,字義天,生於南宋末期農曆二月十六日,職業為地理師,精地理、堪輿之術,深奧靈通,同為抗元義軍與柳信等結為金蘭,並被尊為二哥。
三王公黃英勇,字士勇,生於南宋末期農曆十一月十五日,職業為道士,精符籙之學,專以靈符驅邪、鎮煞,具有救苦救難之慈悲心腸,收妖收煞道行極高,投入義軍後與柳信、葉誠結拜成為異姓兄弟,並被尊為三哥同成義軍領袖。
「柳、葉、英」古公三王之造型皆為紅面長鬚,大王公為文袍裝束;二王公為文武裝束;三王公為武甲裝束。
台灣奉祀古公三王的主要廟宇,有二結鎮安廟、冬山進興宮、武荖坑大進廟、宜蘭鎮安宮、中崙中興廟、花蓮富安宮、大園海口福元宮等。
▲左圖:宜蘭蘭陽冬瓜山進興宮奉祀的三王公神像。中圖:二結鎮安廟。右圖:宜蘭縣五結鄉大富村富安宮。
十六日 門神誕辰 本月十五右「門神戶尉誕辰」,應為同一神祗,可參閱。
十六日 延平郡王誕辰
延平郡王為中國南明永曆帝於1655年敕封鄭成功的爵位。
明朝的郡王並非世襲爵位,然而在鄭成功薨後,其繼承人鄭經與鄭克塽仍襲用「延平郡王」封號,當時永曆帝已歿,南明政權實際上已不存在,所謂「延平郡王」實際上是台灣鄭氏王朝的國王之名號。但民間主要紀念與祭祀的「延平郡王」通常指的僅是鄭成功一人。
鄭氏向清朝投降之後,延平王的稱號當然也隨之消滅。在台灣清領時期之初,民間也不敢以「延平郡王」之名義奉祀鄭成功,直到清欽差大臣沈葆楨巡按台灣,才上書請建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才名正言順得以此稱號紀念。
及至台灣日治時期,因鄭成功有日本人血統,亦頗重視鄭成功,並未將祠廢除,僅將其改為開山神社,或許因民眾仍習稱其為開山王所致。直至二戰結束,國民政府統治台灣之後,再將開山神社改回延平郡王祠,並將原有閩南式廟宇,改建為華北式。
▲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及鄭成功雕像。
十八日 成王古佛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八日 正陽開悟傳道真君昇仙 即鍾離權,見「十月十五日鍾離真人誕辰」條。
十九日 長春祖師邱處機誕辰
邱處機(1148--1227),字通密,道號長春子,中國金朝末年全真道道士。邱處機為金朝和蒙古帝國統治者敬重,並因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減少殺戮而聞名。在道教歷史和信仰中,邱處機被奉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邱處機被描述為一位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這也使他更為大眾所知。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病逝於天長觀,終年80歲。元世祖時,追封其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左圖:金蓮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黃鵠山中部。中圖:觀內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始人重陽祖師的門人邱處機,以道號「長春子」命名。右圖:邱處授道圖。
十九日 威濟公誕辰
濟公(1133-1209),又被稱為濟癲和尚、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一名李心遠),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傳說中的佛教僧人,以不守戒律、飲酒食肉聞名。
生平天台臨海督尉李文和的遠孫。父李茂春,母王氏。十八歲時雙親繼喪,後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不喜頌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語言詼諧,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則被百姓稱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轉世。道濟於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於淨慈圓寂,臨終前曾作一偈:「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葬於虎跑,後人建有濟公塔院。《淨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載其《入龕文》、《起龕文》、《掛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濟公的傳說起源於南宋末期。在明清之際,民間的說書人開始以濟公為主題,逐漸發展出他的故事,至清朝時,集成《濟公全傳》一書。他的原型據說是來自於南北朝梁武帝時代的寶誌禪師。
在融入民間信仰之後,逐漸變成一位帶有佛道兩家特色的神明。一貫道以濟公為他們崇拜的神祇之一,其祖師張光璧自稱濟公下凡。另外,東井圓佛會亦供奉濟公。佛教徒大致相信濟公禪師是因為某些因素而不守戒律,不過並不認同對濟公破戒的崇拜。
▲浙江天台縣爲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千秋永傳,決定在石墻頭複建濟公故居,讓雲遊四方的濟公在故鄉有一個真正的老家。修復後的濟公故居,向世人展現了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浙東地方建築風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軸畫卷。濟公故居占地16畝,建築面積6310平方米,景區由永寧村口雙牌樓與觀霞閣、濟公李氏祖居和隴西園三大部分組成,宅第街坊與樓台亭閣水榭園林薈萃一體,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
十九日 石頭公誕辰
拜石為神是人類對天地自然萬物的敬仰之情 在民間信仰中 石爺公 石頭公是小孩子的守護神。石頭公怎麼來的。眾說紛紜,「石頭公」又可稱之為「石將軍」、「石佛公」、「石府將軍」、「大伯公」、「大伯爺」、「石聖公」、「石母」或「石敢當」等。這是一種自然崇拜,或是乏靈信仰下的產物。這些尊奉為神明的石頭,有些只是放置在荒郊外的巨,有些則有寺廟,供人膜拜,形狀並無一定。雖然,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多半也將人形的「石頭公」,當成是土地公來供奉,但是在台灣,由土地公的信仰,有其根深蒂固的不可動搖性,因此土地公和石頭公的分界,也是非常明顯的。
當然,並不是任何的石頭,人們都會拿來膜拜,都可以成為「神」,不過在每一尊被供奉的石頭公背後,必定都有一些傳說,這些說法是穿鑿附會也好,或是一些巧合的事件的集合也罷,總之一旦成為「石頭公」之後,自然就會有許多信徒膜拜。
民間信仰石頭公,為的是祈求保佑身體健康,尤其是有些長輩希望孩子能「頭殼硬」,也就是聰明的意思,會將孩子許願給石頭公做義子,保佑小孩順利長大。另外有一種說法,相傳石頭能鎮邪,「石敢當」在風水上的運用是個例子。
▲左圖:芝山岩石頭公廟。左二圖:宜蘭幼坑古道登山口在三貂嶺車站附近的有應公廟,左有石頭公,廟後有數個金斗甕。 右起二圖:在台灣常看到三塊石頭(三粒石)壘成的石棚。在石棚內,有的是空的,有的上面會貼張紙,有時會放個石頭,有時會放神像。這應該有歷時性的關係,也就是先是空無一物,後來再貼紙,後來放上象徵物,所謂象徵物,就是石主或神像之類的事物。
十九日 金道人飛昇
金道人:道家諸真之一,據宛署記:北京阜城門外白雲觀金道人,於正月十九日飛昇,士女於正月十九日禮拜其像,天下伎巧畢集,走馬射箭,名曰(要燕邱)。
金家功是四川梁平(今重慶)一帶流傳的稀有拳種,為道士金道人所傳。
金道人原名金一望(一旺),生卒年不詳(約乾隆年間出生,原籍山西),其家郷接近內蒙古,所以又有人稱金是蒙古人。金一望原為綠林大盜,仰慕姬家武功,後與馬龍、馬虎兩兄弟拜姬際可的後人學拳。
金一望藝成後曾參加農民起義,起事失敗後換裝成道士打扮,逃到蜀東一帶,金一望把道家煉氣法結合與姬氏所傳的心意拳結合,形成了金家功。後傳藝結除袁家溝袁氏三兄弟(袁一培、袁一發、袁一才)外,另有李少侯、李丹翼、丘六老爺、張占寬等人。
金家功以四把捶及十二形(龍、虎、猴、鹿、雞、燕、鷂、蛇、猿、鶴、鷹、熊),與形意拳的十二形稍有不同。練步法:主要有雞形步、安林步、清身步等。除此以外、金家功還練一種叫開合勁的內功,包含金家功的技擊精義。
▲左圖:金道人所傳金家功,即形意拳,是中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它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中圖:形意拳羅漢八式拳。右圖:形意十二形中的龍形拳式。
二十日 德星君誕辰
在中國古文化的神話系統中,水神是傳承最廣影響最大的神祗。據古籍載,江河海湖甚至水井水潭中都有職司不同的水神。在水神的稱謂上亦有變化。如水仙,晉《拾遺記》卷十雲:「屈原以忠見斥,隱于沅湘。........被王逼逐,乃赴清冷之水。楚之思慕,謂之水仙,立祠。」又如水伯,《山海經•海外東經》雲:「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此外,還有水君,水母、龍王等別稱。在古籍與百姓的傳承中,諸水神皆有名諱。“南海之神曰祝融,東海之神曰苟芒,北海之神曰玄暝,西海之神蓐收(見《太公金匱》)」。
顧名思義,『 水德星君』是與水有關的神祇。在水神之中,『 水德星君』不同於水仙尊王、四海龍王等由古聖賢昇化成神的水神,是屬於自然崇拜而生的神祇。
水是火的剋星,因此自古以來便有人奉祀水德星 君,以防回祿之災。『 水德星君』常被安置在水源地附近,也是希望水資源不虞匱乏,避免水患發生的意思。
早期的台灣,以農業為主,水資源攸關民生甚鉅。所以台灣早期開拓的水圳,如八堡圳、曹公圳邊,都祀有「水德星君」的牌位。這是祈求風調雨順,也是感謝水神的恩德。
台灣的水德星君祭典日期不一, 農曆正月十六 及廿日都是例祭日。
▲水德星君的神像及繪像。
二十日 西路蚜神杜寶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二十日 招財童子誕辰
習俗認為,招財童子是佛教中善財童子的前身。生平事跡難查考,但早已成為現代人追求財富的形象代表。寺廟中神跡難覓,高雄旗山街一歷史悠久的福德祠中,配祀神有招財童子及招財郎君二尊神像,十分難得。這間土地公廟是旗山最早的廟,它是1779年(乾隆44年)建立的。
▲左起三圖:配祀神有招財童子及招財郎君二尊神像的高雄旗山土地公廟。右二圖:淡水關渡宮的招財童子神像。右圖:慈航山三清聖境雕製的招財童子神像。
二十一日 天猷上帝降
神霄雷霆的主帥為天蓬、天猷、翊聖、玄武四大元帥,合稱北極四聖。《道法會元》卷一六九曰:「夫四聖元帥者,妙德貫於三界,威靈建乎八弦,為斗罡之大帥,實北帝之雄神,部轄四天丁,考召諸魔鬼。」《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說:「四聖元師,永鎮玉帝殿下,統攝三界妖邪,每歲常乃降於人間,察人善功,賜人昌吉,保持帝,覆陰群迷,斷絕惡根,增延祿壽。7其《啟清咒》曰:「仰啟北方四元帥,束縛群魔大聖尊。披頭仗劍偉形容,百萬天兵常擁護。天蓬天猷除兇惡,翊聖真武賜吉祥。臣今伏願降靈壇,一切災厄自消散。」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形象。
北極四聖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帥。《太上九天延祥條厄四聖妙經》說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領天罡之次帥,列下土之諸侯。」又云:「上佐北帝,下臨九州,肩生四臂,項長三頭,身披金甲,手執戈矛,雲隨步發,海逐身流,紅光杳杳,紫氣悠悠,雄風,猛霧颼颼,真氣宛轉,星鬥回週,千神自朝,五岳巡遊,金童鼓吹,玉女歌謳,名列金闕,位鎮豐幽,蒼禽獅子,巨海蛟虯,三十萬兵,從我週遊,逢妖即斬,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無休,降臨福氣,滌蕩無憂。」《道法會元》卷一七四謂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領玄都蛟龍金龍驛吏萬千,執印施符,救助萬民,「氣濁者以印上之,靈散者以符助之,亦可鎮山川大澤魔鬼群集之所。」《太上三洞神咒》卷五亦曰:「紫微之敕,運動靈文,降行天地,帝君天蓬,紫微大帥,萬神祖宗,天猷副帥,遊行太空。」
▲ 左起三圖:天猷上帝繪像及神像。右圖:受鎮宮建於民國元年,為阿里山森林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廟內供奉玄天上帝、北極四大元帥、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二十二日 武德尊侯沈祖公誕辰
武德尊侯沈彪,字世紀,河南光州固始人,又稱武德侯、武德英侯、輔美將軍、護國大將軍。
沈彪與陳政交情素深。隋未秦王李世民擊河西,陳政、沈彪等率兵赴之,立下戰功。唐總章二年,陳政率兵入閩,沈彪輔其統兵戍平,運籌帷帳,決勝千里,所向披靡。陳政卒,沈彪又佐陳元光討平蠻獠,開拓疆上,營農積谷,通商惠賈,使漳州境內百姓有衽席之空,而無桴鼓之驚。唐高宗聞其勇武,為他贈名曰『勇』,封『護國大將軍』。其像配祀于開漳聖王廟。宋紹興十六年〈1146〉追封:『殿前大將軍武德侯』,淳佑年間再封『成武輔美將軍』。沈彪墓葬于蜂山,其碑銘曰:年甫弱冠善策奇謀,喜怒不形,恩威丕著,傾心下士,士多歸之,洵乎千古之名將矣。沈彪的子孫稱盛于詔安縣,有沈半縣之說法。南詔鎮設專祀沈彪的武德尊侯廟。
許多開漳聖王廟,也有配祀武德尊侯,武德尊侯在台灣同樣是詔安派沈姓的祖先。其神靈分香台灣,有雲林縣斗南鎮泰安宮和古坑鄉保安宮,以武德尊侯為主神。
▲左圖:雲林縣虎尾鎮興南宮武德尊侯普渡繞境的騎馬神像。中二圖:武德尊侯神像。右圖:雲林縣斗南鎮泰安宮主祀武德尊侯沈祖公。
二十二日 韓文公誕辰
韓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曆三年至穆宗長慶四年,年五十七),字退之,中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郡望昌黎郡(今屬遼寧義縣,一說河北徐水縣西),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卒諡文,世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與柳宗元是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合稱「韓柳」。蘇軾稱讚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散文,詩,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長於詩文,力斥當時駢文,提倡古文,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推展唐代古文運動。其文章以排斥佛老,闡明儒家之道為宗旨,長於議論,〈師說〉、〈送董邵南序〉、〈原性〉、〈原道〉、〈諫迎佛骨表〉、〈進學解〉、〈送窮文〉,備受傳誦。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詩有論者以為可以列李白杜甫之後,居全唐第三。韓詩以文為詩,以論為詩,求新求奇,有氣勢,對糾正大曆詩風起到了一定作用,對宋詩產生了較大影響。王安石以「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語出韓愈《薦士》詩)概括其詩風。他的代表作有《南山詩》、《調張籍》、《聽穎師彈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春雪》、《晚春》等。
▲左圖:韓愈繪像。左二圖:韓文公祠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韓江東岸筆架山麓,為紀念韓愈而建。原韓祠始建於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潮州通判陳堯佐的金山麓夫子廟正室東廂闢建韓吏部祠。右二圖: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簷,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稜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但花不常開,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調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記載。於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右圖:韓文公祠恢復的是歷史舊貌,正殿供台上重塑有韓愈全身彩色泥像,龕頂懸有當代著名文學家葉聖陶手書的「百代文宗」匾額。
二十二日 三尸神上天奏福日
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尸神是個喜歡阿庾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醜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髒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仇諸神、褻瀆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簷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大帝又命王靈官司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
三尸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的屋簷牆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官司來個斬尺殺絕。正當三尸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 於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幹幹淨淨,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撢去蛛網,擦淨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司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几淨,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
王靈官司找不到表明劣蹟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廷,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為震驚,隱藏旨押審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動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幸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降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後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三尸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崇的神。據《太上三尸中經》說:「上尸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尸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矯,在人足中。」又說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左起三圖:為免三尸神作祟,過年以前家家打掃清潔,貼上新的灶王爺神禡。右圖:「三尸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崇的神。這是日本民俗書籍中所作的介紹。
二十二日 封海
這是一個科技名詞,定義是在劃定的天然海灣或海灘實行禁捕等管理措施,使該水域經濟動植物得以休養生息、自然增殖。中國沿海農民、漁民以農曆為準,實施封海休息。尤其是大連黃海和渤海北部海域一帶。
▲受強冷空氣影響,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冰呈現出不斷發展的趨勢。大連黃海和渤海北部海域海冰範圍繼續擴大,旅順口、金州、莊河等部分近海海域封海,大量冰塊湧向岸邊,船只被困碼頭,給捕撈、養殖及海上作業等帶來影響。
二十三日 善財童子誕辰
善財童子是佛陀弟子,因其出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有此名。善財童子為《華嚴經入法界品》之主人公,是修菩薩道行者的光輝榜樣,他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從文殊師利菩薩處漸次南行,經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最後修行圓滿、證入法界。
又一說有詩云:「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塗朱一表才。鬢挽青雲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戰裙巧繡盤龍鳳,形比哪吒更富胎。雙手綽槍威凜冽,祥光護體出門來。哏聲響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電乖。要識此魔真姓氏,名揚千古喚紅孩。」後為觀音點化,法號善財童子。
▲左圖:法海寺壁畫中的善財童子,童子梳髮辮,活潑天真。左二圖:善財童子唐卡。右二圖:觀音菩薩與善財童子的繪像。右圖:善財童子神像。
二十三日 嗣天師張衡飛昇
張天師第二代嗣師張衡,字靈真,道陵之長子。東漢永壽二年(156年)襲教。衡少博學,隱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精修至道,不予是接。當時皇帝聞其有道,欲徵為黃門侍郎,辭而不就,襲教後,居陽平山(金四川彭縣),已經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約理明,聞者有感。其為人治病,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書三通,其一上之天,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三官手書。漢光和己未年(179年)界子魯曰︰「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誠敬忠孝為本。週行天下,除妖之為民害者,是以親遇聖師,建立大教。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君,非孝無以事親。汝其遵守成訓,勿替引之。」魯拜稽首曰︰「祖師志願宏博,因家立教,身為法嗣,敢不承,用宏元化。」(見《天師世家》)受印劍迄,嗣師與妻盧氏在陽平山白日飛升。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作制曰︰「朕甚慕天師正一之教,其幾是乎!今有司以嗣師位號為請,惟師嗣守道,遺榮衝引,安事名,然繼宗開緒,納俗安善之蹟,不可不表也。」特贈「正一嗣師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左圖:正一觀坐落在龍虎山腳下,它座東朝西,背山面水,風水奇特,是道教祖師張道陵當年鍊丹得道之地。該觀建置為正殿五間,左右兩廡各三間,正門三間,正殿後玉皇殿五間。中圖:江西省三清山嗣漢天師府。右圖:嗣漢天師府儀門。
二十三日 封五鎮
元代皇慶二年《禦香碑記碑》記載:「嶽鎮降香,國有恆典。」對於五岳五鎮封禪朝拜,歷朝歷代都是大事。五嶽者:東嶽泰山、北嶽恆山、西嶽華山、南岳衡山、中嶽嵩山。在五嶽中,東嶽泰山封禪最早,相傳軒轅黃帝一統天下後,即「升封泰山」。位于北京的東嶽廟著名《東嶽廟碑記》記載:「泰山為五嶽之尊」。
五鎮者: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西鎮吳山、北鎮醫巫閭山、中鎮霍山。
鎮山,最早為四鎮。據《週禮春官大司樂》記述,凡出現日月蝕或大災大難、諸侯去世,都要到四鎮五嶽祭祀。漢代鄭玄注釋:「四鎮,山之重大者,謂揚州之會稽、青州之沂山、幽州醫巫閭、冀州之霍山。」可見醫巫閭山,作為王權威嚴和國勢強盛的象徵,其鎮主山神的地位最遲在周朝初年便已由中原君主確定。
北鎮廟元代《聖詔之碑》記載的是元封五鎮山神為王的史實,說明在元之前,五鎮既已確立。而在五鎮中以北鎮為鎮首的觀念,我們在北鎮廟的元代碑刻上就可以尋到實物記載。如:位於北鎮廟大殿內的元至正六年《禦香代祀記碑》,記載著元代至正六年春,元帝遣官告祭醫巫閭山的祭文。
到了明代,明太祖重新詔定嶽、鎮、海、瀆神號,封北鎮醫巫閭山為醫巫閭山之神。然而,較之異方山鎮尤為重要的觀念,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加強調,在明孝宗弘治八年的《北鎮廟重修記碑》中就明確指出:「夫北鎮禮秩居他鎮之首。」
北鎮廟碑林的這些記載,為研究醫巫閭山在中國歷史上封禪文化的特殊地位、以及元代的民族史、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左圖:中國唯一幸存的五大鎮山神廟北鎮廟,坐落在醫巫閭山東麓北起第六支脈上的東端南坡,中軸線上建有殿閣七重。紅牆綠樹,映古道于層巔;桂殿蘭宮,列崗巒之體勢。自古以來,每有朝代更替、新帝登基,或天時不順、地道欠寧,或皇帝親臨,或派大臣代祀,敬告祈禱山神,永保北土太平。左二圖:北鎮廟山門前是一塊平整的台地,台地上明代弘治間曾建木牌樓一座,清初改建為石坊。在文革期間被毀。今遺址無存。1992年國家撥款重修龍門枋、華板及額枋。平板枋上承廡頂樓蓋。樓蓋椽望、瓦壟、吻獸、劍把一如大木作。明間龍門枋上兩面均有二龍戲珠浮雕。各間龍門枋下置華板。石坊中樓高舉,錯落得體、造型雄偉、雕刻精細,為石雕藝術傑作。右二圖:元代聖詔之碑 現立于醫巫閭山神廟北鎮廟院內。文曰:「上元眷命,皇帝聖旨,五代以降,九州皆有鎮山,所以阜民生、安地德也。五岳四瀆,先朝已嘗加封,唯五鎮之祀未舉,殆非敬恭明神之意。其加東鎮沂山為元德東安王。南鎮會稽山為昭德順應王。西鎮吳山為成德永靖王。北鎮醫巫閭山為貞德廣寧王。中鎮霍山為崇德應靈王。仍敕有司歲時與岳瀆同祀,著為定式,故茲詔示想宜知。大德二年二月。」右圖:大殿內正中,有磚砌的須彌座神台,座上置一神龕,龕內供奉醫巫閭山之神塑像一尊,其名丹朱。
二十四日 雷都光耀大帝誕辰
雷都光耀大帝:金闕靈真官,丁卯。姓李名觀濤字少舟號道觀,生於商朝太丁丁卯年(1194) 籍瀧西(陝西省南方)為當地豪族,少時力學,有先天道性,仕紂為上卿,從姜尚遊,紂辛十一年(1144)丁己,忤五十歲,因諫囚西伯文王羌里,獲罪紂王,遂辭卿士而歸就封邑瀧西。迨至武王伐紂後棄邑官率部將馬、雷、何、陶四人入山修道依俱四弟子之。同成王時皆成真仙,靈跡著於陝西。玉封光耀大帝。道號金闕靈真官,神靈顯應,隨處降鷥代天宣化,勸世忠孝節義。故至今香煙不絕也。
▲左圖及左二圖:雷都光耀大帝神像。石二圖:雲林西螺埔心福心宮配祀神衹有雷都光耀大帝。右圖:雲林西螺埔心福心宮繞境活動。
二十四日 趙子良公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二十五日 木德星君誕辰
五星七曜星君是道教的七位星神。五星指的是歲星(木星)、熒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鎮星(土星)。五星又稱五曜,加上日、月,合稱七曜。道教尊七曜為神,名為星君。日月和星神的崇拜,起於上古。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指日、月及五星。五星為歲星(木星)、熒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鎮星(土星)。五星又稱五曜,日、月合稱七曜,尊之為星君。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則徑直以木、金、火、水、土稱五星君,並對其服飾、職掌作了如下描述:“東方木德真君,主發生萬物,變慘為舒。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福慶,宜弘善以迎之。其真君戴星冠,躡朱履,衣青霞壽鶴之衣,手執玉簡,懸七星金劍,垂白玉環佩”;“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斂萬物,告成功肅。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怪刑獄之咎”(服飾略);“南方火德星君,主長養萬物,燭幽洞微。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服飾略);“北方水德真君,通利萬物,含真娠靈,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滯劾掠之苦。宜弘善以迎之”(服飾略);“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時廣育萬類,成功不愆。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憂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服飾略)。《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經》又將五星和儒家五常相配,得出十分吉祥的結論。(查無圖像)
二十五日 天蓬上帝降
天蓬元帥,道教神祇,原為北斗星宿之一,被尊崇為星宿神。後人格化成為北極玄天大帝所屬部將,統理北斗及酆都的神將。至明清時,因為西遊記流行,認為豬八戒即是天蓬元師。
在唐宋之際,民間曾經流行《天蓬神咒》,認為誦念此咒可以護身祈福。咒文:「天蓬天蓬,九元殺童,五丁都司,高刁北公,七政八靈,太上浩凶。長顱巨獸,手把帝鍾。素梟二神#12,嚴駕夔龍,威劍神王,斬邪滅蹤。紫氣乘天,丹霞赫衝,吞魔食鬼,橫身飲風,蒼舌綠齒,四目老翁。天丁力士,威南禦兇,天騶激戾,威北銜鋒。三十萬兵,衛我九重,辟尸千里,去卻不祥,敢有小鬼,欲來見狀,钁天大斧,斬鬼五形。炎帝烈血,北斗然骨,四明破骸,天猷滅類,神刀一下,萬鬼自潰。急急如太上帝君律令。」
▲左圖:北極四聖真君繪像,天蓬(左上)、天猷(右上)、真武(左下)、天猷(右上)。左二圖:天蓬大元帥繪像。右二圖:明代銅雕天蓬大帝神像。右圖:被轉為豬八戒形象之天蓬元帥。
二十八日 感天大帝誕辰 一說為十月二十五日,見「十月二十五日天大帝誕辰」條。
二十九日 送窮日 一說為初五日,見「一月初五日送窮日」條。
註:二月初一日以神佛誕辰請見「02-1二月神彿誕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