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鈔票上的「天文數字」

     ▲稱號為「國際百萬富豪協會」的會員「證書」,其中貼了一枚「秘魯國家中央儲備銀行」1990年發行的一百萬元鈔票。

    剛來美國的時候,看起來所有事物對我這個鄉巴佬都是新鮮的。從小學開始就收集鈔票,來到了這個「大國」,心裡想着要好好發展我的收藏嗜好了。這時候看到了「百萬富豪協會」徵求會員的廣告,廣告說「只要花3.5元的入會費就可以成為百萬富豪」,這還不簡單,我寄去了三塊五毛的支票,就得到了上面這張「證書」,這個「協會」就再也沒跟我連絡過了。

    想一想,這也不算是上當,我得到了一張一百萬元的鈔票,開心的開始收集鈔票上有「天文數字」的貨幣,而且,後來又碰到了「擁有天空星辰命名」、「月球土地分割出售」等等異想天開的招募,我都可以毫不動心了。
     ▲辛巴威儲蓄銀行於2008年發行的一百兆元鈔票,初發行時每一百兆可以交易三百元美元,可是到了2009年初,連買一條麵包都不夠了。

    辛巴威是個很特別的國家,原來是英國屬地,在1980年獨立,最初辛巴威鈔票與英鎊等值,經濟成長穩定,一直被稱譽是非洲南部的穀倉。但是1990年土地改革,黑人強佔了白人地主、莊園的土地,可是卻缺乏農業技術,生產效率大幅降低,種下了貧窮的禍根。

    辛巴威的通貨膨脹率高達百分之數億,官方除了以不停的發行高額、更高額的鈔票來應對之外,根本無法抵擋。這一枚一百兆大鈔就是這樣印出來的,「一百兆」根本就是「天文數字」,當地幾乎沒有人搞得清楚到底是多少錢,「1」字後面加14個「0」,網路上的價格是人民幣五元。
    ▲這兩枚德國老馬克(Mark)票,一億馬克(100Milliarden)是雷姆沙伊德州1923年10月25日發行,雙面印刷,背面有風景圖。五億馬克是富貴銀行(Reichsbanknote)1923年9月1日於柏林發行,單面印刷。

    鈔票收藏中,對德國鈔票最不熟習,但卻非常喜歡。最先接觸的是屬於Notgeld(有人指其為緊急貨幣、臨時貨幣)中的分幣(Pfennig),政府發行的馬克幣最初幣值高,地方上缺乏找零用的小額幣,地方政府緊急印製以「分」為單位的小額紙幣,各州(Stadt)自行設計印製發行,一時(從1915年至1921年)各州因事實需要紛紛印製,,這種貨幣的特徵是幣值小、票幅小、設計自由,花樣百出,除了實用之外,更利用成為介紹地方和文化的工具,所以地方風景、童畫故事成了最常被利用的素材。這也造成了後世許多人喜愛收藏的原由。

    在老馬克幣來說,也是一個收藏的熱門。老馬克在1914年開始發行個位數,很短的時間(1923年)內就衝到了五億馬克的天文數字面額,這其中當然是花樣百出了,有古色古香的古典設計精美印刷,也有只有文字數字簡單構成的單面、單色印製;這樣的變化多端,一向是收藏者的最愛。
    ▲南斯拉夫1993年發行的一億元(Dinara)及五億元鈔票。
   ▲克拉伊納塞族共和國國家銀行1993年發行的五億元(Dinara)鈔票。
  ▲土耳其中央銀行1970年發行的五十萬土耳其里拉(Turk Lirasi)鈔票。
  ▲波利維亞1984年發行的十萬波利維亞披索(Pesos Bolivianos)保付支票(Cheque de Gerencia)。


    波利維亞的「保付支票」這種形式的貨幣也很普遍存在,也有稱作「定額支票」或「臨時債券」;這類「支票」有個共同的特點,一是有時效性,譬如這一枚發行日期是1984年12月21日,在票子的背面註明「從發行日起計算90天內有效」。票子上也有說明:「此枚支票是合法的全國性流通貨幣,可以支付公共或私人的任何交易。」而且,此枚支票的票面設計也比較像一張支票。
    ▲新疆省銀行在1948年發行過「法幣」最後時期的一組「天文數字」鈔票,我僅收藏有其中的三百萬圓、六百萬圓和六千萬圓三枚,其中還有六億圓、三十億圓、六十億圓的更高票面,可惜我沒有。票面為什麼都是「三」的倍數呢?當時是為了轉換金圓券用的,公定是「法幣60圓折台金圓券一圓」。

    金圓券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中鈔幣發行最失敗的一種貨幣,1946年開始發行一角、五角、一元券,三年之內(1949年)就發行到一百萬元了,而且已經印妥了五百萬元的鈔票,還沒有發行就全部作廢了。

    當時一般民眾有二個印象最深刻了,到郵局去寄信時,郵票比信封大,郵票的面值跟不上郵資的上漲,一封信要貼幾十枚或一百多枚郵票,所以要用郵票把信封包起來寄。另外一個現象是家家都用鈔票當糊牆紙,鈔票全新的還沒有用完就不能用了,只好用來糊牆。
    ▲中央銀行1949年發行由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印刷的金圓券一百萬圓鈔票(上)和沒發行的五百萬圓鈔票。
    ▲中央銀行在1948年發行過一種「東北流通券」的定額本票,票額高達六千圓,完全是當時支票的形式,直式,左邊有被裁掉一半的毛筆書寫字號與騎縫章,單面印刷。
    ▲台灣銀行在1949年將台幣改成新台幣時,也發行過高額的定額本票,從五千元到一百萬元,我也沒有收集到最高票面,現在提供三枚十萬元供參考,每枚本票都有二個簽名,第二個簽名有印上去的,也有鋼筆字手寫和毛筆字手寫的。


    其實,發行天文數字面額鈔票,是國家經濟快要崩潰的一個徵兆,除了敗壞國際觀瞻、失去民眾信心之外,對國家的經濟是沒有幫助的。可是,貨幣貶值太快的話,又是不得不做的救急方法。我在巴西聖保羅市住過五年,其間經歷了二次的幣制改革,一次是從Cruzeiro去掉了三個「0」,改成了Cruzado,避免了使用「天文數字」貶值的方法;過不了幾年,幣值又頂不住了,又把Cruzado去掉了三個「0」,改成了「Cruzado Novo(新Cruzado),要不然的話,巴西的鈔票不是每一枚都是數十萬、數百萬、數千萬嗎?
▲巴西貨幣中近代連續兩次的幣的改革,這是兩次改革前和改革後(加蓋新幣值小章)的情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