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 立祠律閭神 不可考,暫無資訊。
二十日 馬丹陽真人誕辰
馬鈺(1123-1183年)原名從義,字宜甫,後更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故亦稱馬丹陽。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家富,號「馬半州」。弱冠能詩,擅針灸。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陽到寧海傳道,遂與妻孫不二師事之,後拋棄巨大家業,皈依重陽君出家,勵行苦節,專務清靜。重陽君臨終時授以全真秘訣、托以弘教大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贈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世稱「丹陽真人」。為「北七真」之一。
馬丹陽真人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在山東收下的首位弟子。大定十年王重陽逝世後, 馬鈺成為全真道第二任掌教。入到後潛心修鍊,每日僅食一碗鉢麵,誓死赤腳,作蓬瀛赤腳仙人,以清靜修鍊為主旨。元朝贈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馬丹陽真人繼承重陽性命雙修理論,以清靜無為而定全真修煉風貌,以心合性,以神氣釋性命而終以靜淨無為統道。創立全真支派[遇仙派]。弟子極多,著名者十人,弟子李守寧為元初四大高道之一。主要著作有《丹陽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
▲左圖:遼金元拓片《元重陽宮抱一無為真人馬宗師道行碑》:「全真第二代丹陽抱臺無為真人馬宗師道行碑銘」。左二圖:馬丹陽在三年守墓期間所植銀杏樹,現已800餘載。文革時祖師墓遭毀,樹亦枯死,後復活,漸生枝葉,至重陽宮恢復道教活動以來,枝葉繁茂,如獲重生。當地信徒稱其為「神仙樹」。右二圖:全真教祖庭「重陽宫 」。右圖:馬丹陽真人繪像。
二十一日 陳府王爺誕辰
陳府千歲又稱陳府王爺,姓陳名稜;隋大業三年(西元607年),因琉球國〈台灣〉三十六島,拒絕納貢,隋煬帝遂派隋虎賁中郎將陳稜,率兵萬餘渡海攻台,後擄土酋王子等九百餘人,因而受封為「右光錄大夫」;後見隋煬帝昏庸無道,遂棄官掛印潛崑崙山學道,後隋亡唐興,隋室遺民不屈新朝,與將軍隨從軍民,避難渡海遷台,拓墾荒蕪定居,感戴隋虎賁中郎將陳稜將軍開台勳業,乃建祠奉祀,千秋永享煙祀,並稱為「將軍祠」。
一說誕辰為十月十三日。
▲左圖:陳府王爺神像。左二圖:台南六興境開基 「開山宮」。右二圖:台南六興境開基 「開山宮」陳府千歲 虎賁中郎將陳稜畫像。右圖:「開山宮」陳府千歲神位。
二十一日 歐陽修先生誕辰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宋詞《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詞集名。北宋歐陽修作。三卷。南宋羅泌編次。收入《歐陽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單行本。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改題《六一詞》,僅一卷,據前本而有所刪節。
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編》六卷,多有《近體樂府》未收之詞。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一千卷。代表作有《醉翁亭記》。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闢之功,編輯和整理了週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鑑戒。
嘉佑五年(西元1060年),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上表請求外任,不准。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准。神宗熙寧二年(西元1069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曾表異議,且未執行。熙寧三年(西元1070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這一年,他改號『六一居士』。熙寧四年(西元1071年)六月,乙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卒謚文忠。
▲左圖:歐陽修繪像。左二圖:歐陽修提倡平實的文風,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右二圖:河南新鄭市歐陽修陵園。右圖:歐陽修撰「六一詞」。
二十二日 曹娥娘娘誕辰 一說為五月二十二日,見「五月二十二日孝娥神誕辰」條。
二十二日 張元化真人飛升
《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記載:道士張元化者,不知何許人,稱華蓋先生。弟游汝墳,汝人因請主北極觀,焚修外以慈愛及物,而汝人無不悅之。獨不知其密修何道,但混俗和光,未始自、異於人。有施油燈於北極殿者,元化以大盆貯水,泛八燈,而自成星斗之列。杓建所指,隨曉昏而轉。郡人有請齋者,老少無異志而預議之,然未之請而師黎明必至。其問有意欲請,而夫妻忽反目者,有男女不承順顏色者,雖來請,而逆知其意,拒而不往,但勸諭而使之去。觀之側有果園蔬圃,里人俟其出而竊之,至其園而師已在彼,其先知之見,多此類。郡中周司馬與師最相善,然不知授之以何術。師嘗因歲旦,.秉葦炬繞巷陌,雖數刻方匝,而炬之燼若初。人訝而詢之,對曰:有行瘟鬼,吾故逐去。人以是為狂而不信。及夏,城外果疾疫暴作,而城中貧賤富貴皆無恙,每以符藥救人,有所得悉為焚修之費。一日,有客召入酒肆,元化辭以素不飲。後欲與茹葷,又辭以佩法錄。客稍怒,元化熟視之、知其非人也。謂曰:暫歸觀中,願子少待,即再相見。因取劍而誘出郊,叱使坐而戮之,即鬼也。朱髮藍面,脊薄如五七歲小兒。擭其首以視人,曰:此鬼輒敗,吾故戮之,以去民害。遂積薪於通衢焚之,而腥氣累日不散。一夕,郡人皆夢元化見別云:暫遠遊,希善愛。是夕寢中,忽珊化。達旦,人有疑而來訪者,大小皆同。宋太宗太平興國初,進士安鴻漸寓郡中,恃才傲物,自謂無人可意。見元化則擎踞服,從而就弟子列。既葬,及舉襯,甚重,若有鐵石物圓轉於其中。鴻漸遂命酒致禱,則漸覺輕。臨墳發視之,則頂上有一竅,可容臂。識者曰:此蟬蛻矣。未幾,有客自河陰來,貨石榴于汝墳。途中遇一道士,自云:我乃汝墳張觀主,托附一書。仍市石榴數十顆,獻於北極殿。客諾之。既至,其徒曰:此書乃師之真墨邇也。引客至影堂,客曰:向所見者,與此像略無異。至今汝人圖像而事之。嘗撰還丹訣并小詞二闋,叔修行事,傳於世。(查無圖像)
二十三日 火德星君誕辰 一說為十月初八日,見「十月初八日火德星君誕辰」條。
二十三日 南無清涼寶海慶音觀世音菩薩示現
「南無清涼寶海慶音觀世音菩薩示現」幾乎所有神佛誕辰資料中皆有此記錄,遍查觀世音菩薩各式各樣名號中皆無此名。清宣統時翰林院侍讀學士薛寶辰(號「佚道人」)在他的花卉小品畫作上曾題「寶海慶音菩薩示現日識」,可見得當時這是一個會被人提起的一個日子。其他資料不可考,待查。(查無圖像)
二十三日 南極王夫人降
南極王夫人者,王母第四女也,名林字容真,一號紫元夫人,或號南極元君,理太丹宮,受書為金闕聖君上保司命。漢平帝時,降於陽洛山石室之中,授清虛真人小有天王王褒字子登《太上寶文》等經三十一卷。夫人年可十六、七許,著錦帔青羽裙,左佩虎書,右帶揮靈,形貌真正,天姿和藹,乘羽蓋之車,駕以九龍女騎九千,居渤陽丹海長離山中主教,當為真人者,晉興寧三年乙丑降真人楊羲之家,與八真同會,因吟授羲曰:「控飈扇太虛,八景飛高清。仰浮紫晨外,俯看絕落。玄心空同間,上下弗流停。無待兩際中,有待無所營。體無則能死,體有則攝生。東賓會高唱,二待何足爭。」(東賓東岳上卿大茅君也)又曰:「命駕玉錦輪,舞轡仰徘徊,朝遊朱火宮,夕宴夜光池。浮景清霞杪,八龍正參差。我作無待遊,有待輒見隨。高會佳人寢,二待互是非。有無非有定,待待各自歸。」是歲六月二十三日,又吟授楊君曰:「林振須類感,雲鬱待龍吟。玄數自相求,觸節皆有音。飛出西華,總轡忽來尋。八遐非無娛,同詠理自欽。悼此四羅內,百變常在心。俱遊北寒台,神風開爾襟。」夫人昔授王子登實經既畢,告之曰:「我道飛空八景,浮虛上清,子勤修之,吾不相欺也。」於是西城王君攜子登北觀玄洲,拜謁太上丈人及二十九真主仙道君。道君,即太上公子勒伯黎也,道君即命侍女範運華、趙峻珠、王抱台發瓊笈綠蘊出上清隱書《龍文八靈真經》二卷,以授子登,又以雲碧陽水晨飛丹腴二升賜之。子登拜受,還西城宮,精修九年,日行三千裡,視見萬裡之外,坐在立亡,役使群神,乘飛□之車,遊觀天下。東度啟明之宮,廣桑之山,謁見太帝,受紫鳳赤書。南渡丹海長離之山,朝南極元君紫元夫人,再受太丹書。又詣赤台童子,受雲琅水霜。夫人曰:「昔日之言,豈負舉哉。」子登稽首謝恩訖,西渡庾丘巨海沉羽之泉,登麗農之岳,詣三皇道君紫蓋華晨夫人,受玉道綠字太真隱書。又北遊雕柔玄海,登廣野之山,遇高上虛皇大道君、玄清六微元君,賜以絕玄金章絳和雲芝。子登拜而服之,還升中岳龜台昆陵,朝太真金母,乃受冊為太素清虛真人,領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左保上公,主領洞府三洞寶文,出入上清,受事太極,乃夫人之弟子也。 (查無圖像)
二十三日 虞真人昇仙
作家宋大哥《洞宫山魏真人考》: 魏真人《參同契》成書問世後,很快就出現了第一個注本,注解者為江東名士經學家虞翻(164-233年)。虞注本今佚,但包括胡適在內的專家們公認虞翻確實注過《參同契》,「實為歷代研究《參同契》之第一人。」關於虞翻,《三國誌吳書十二.虞翻》中說:「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也,太守王朗命為功曹」 ,「翻既歸,(孫)策復命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身詣翻第。7從中可以看出,虞翻先是在會稽太守王朗手下為官,後來又漢室分崩,他乃歸入東吳孫策麾下。虞翻成為魏伯陽弟子,有人分析其可能性是存在的。據史書所載,虞翻出生於公元164年,比魏伯陽年齡小約十五到二十歲左右。且與魏伯陽同為會稽人,餘姚距上虞境僅數十里,最重要的是,虞翻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得到魏伯陽的《週易參同契》原本並為其作注?在神法秘傳的方術中,《週易參同契》在當時應該是一本十分珍貴的秘籍,加上由於當時的復制以抄寫為主,一般人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並為之作注。要得到這種秘籍的,一般只能是自已極親近的人。只有作為嫡傳弟子,才有最大的可能獲得此秘籍。再者,虞翻對《週易參同契》相當了解程度,後來有位鍊丹家陰長生也曾為《週易參同契》作注,注中引虞翻注「委時去害,依託丘山,循遊廖廓,與鬼為鄰」句時云:「虞翻以為委邊著鬼是魏字。」可見虞翻是知道《參同契》為魏伯陽所著。而在虞翻所注中,其學術觀點上表現出的一致性,也證明他們之間的師承關系,至少也有過相當密切的交往。而這一點也恰恰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魏真人即是魏伯陽。
歷史傳聞記載,使得魏、虞真人成為洞宮山一帶百姓信仰的重要神仙之一。盡管沒有專門供奉魏、虞真人的道觀,卻有好幾處他們的神像。除洞宮山魏虞洞天之外,上也有供奉,並在一些重大祭祀活動中出現。
▲左起二圖:虞翻是一個文武全才,既能紅兵打仗又著書立說的人物。圖為虞翻繪像。中起二圖:光孝寺位於廣東省廣州光孝路北端。據《光孝寺誌》載,初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右圖:《周易參同契》東漢魏伯陽關於鍊丹理論的著作,是鍊丹史方面最古的著作。
二十三日 護法鎮山靈官王善誕辰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
《明史》的《禮志》稱,「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週思德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週思德而顯。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靈素輩所附會」。據明清時期的神仙傳記稱,王靈官原名王惡,湘陰浮梁之廟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的弟子薩守堅,飛符火焚,將王惡燒成火眼金睛。王惡不服,奏告于天庭。玉皇大帝即賜慧眼並金鞭,準其陰隨薩真人,察有過錯,即可報復前仇。十二年間,王惡以慧眼觀察無遺,竟無過錯可歸咎于薩真人。後至閩中,拜薩真人為師,誓佐行持。薩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惡為王善,並且奏告天庭,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又稱豁落靈官。
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又據《列仙全傳》卷八說:王靈官是淮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薩真人修得正果後,路過湘陰,投宿于城隍廟。數日後,湘陰太守夢見城隍要求自己將薩真人轟走。于是天一亮,太守立即帶人來到廟中,迅速地將薩真人攆走了。薩真人十分氣惱,走不多遠。見有人抬著一頭豬到廟裡還願,他拿出香給人家,央求幫他燒燒香。這些人如約辦理,不料突然降下一陣雷火,將城隍廟燒了個精光。可見薩真人惱怒之極,用法術將城隍老爺鬧得無法安身。另外一種說法見于《三教搜神大全》卷二,書中稱薩真人路過此處、見人用童男童女活祭本處廟神,大怒道:「此等邪神,該焚其廟。」說畢,雷火穿空,上焚此廟,人莫能救。
薩真人雲遊四方,遍行救濟。據《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十一記載,十多年後的一天,薩真人來到龍興府,正在江邊洗手時,水中突然冒出一員神將,方臉膛,黃袍金甲,左手持火輪,右手執鋼鞭,對真人口:「吾乃先天大將火車靈官王,久執靈霄殿,奉玉帝之命廟食湘陰,以懲四方惡業。自真人焚吾廟後,私隨十二年,今見真人功行已高,將供職天庭,願為部將,奉行法旨。」可見王靈官還是玉帝的御前大將,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但根據《明史禮志四》曰:「宋徽宗時,嘗從薩守堅傳符浩」,又回:「靈官受法薩守堅,薩復受法於林靈素,而林乃一詩棄道土耳。」由此表明,王靈官曾師從西蜀道士薩守堅,受道符秘象,是道士林靈素的再傳弟子。
▲左起三圖:「火車王靈官」繪像。右二圖:王靈官神像。右圖:襄垣仙堂山風景區「靈官廟」。正面供俸王靈官,本名王善,是薩真人守堅弟子,後成為道教重要護法神將,驅妖壓魔,助人升官,保佑仕途通達。右圖:台北市行天宮中央大殿供奉王靈官神像。
二十三日 馬王爺誕辰
馬王爺就是道教神話中的馬趙溫關四大元帥之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他曾大鬧三界,後來被真武帝收服,成為其手下的三十六天將之一,是一位道教的重要護法神。玉帝曾封他為「火部兵馬大元帥」,三隻眼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陽,是火神的象徵,馬王爺有三隻眼比喻其厲害。
馬王爺三隻眼傳說:魯班是春秋時的能工巧匠,被世人推為木、泥、石、畫匠的始祖。他與妹妹魯姜比賽本領,一夜之間在河北趙縣交河上造了一座趙州橋。因該橋設計新穎,堅固奇巧,一時轟動四方。魯班一生謙恭,從不說大話,這時只說了一句「我造的橋堅固耐用,無論多重都不會出問題。」引來了遠居蓬萊閣的眾神仙紛紛前來試探。張果老倒騎毛驢,驢背上馱著一個搭褳過來了,魯班不以為然;柴王爺手推一輛獨輪車過來了,魯班更是不屑一顧。誰知驢、車剛上橋,橋身就「咯叭」作響,搖搖欲墜。魯班急身跳到橋下,託著拱腹,橋才平安無事。原來,張果老毛驢馱的搭褳裡一邊裝著太陽,一邊裝著月亮。柴王爺的獨輪車上載著泰、華、恆、衡四座名山。張果老說了聲,「橋修得不錯,就是眼力差了點。」說罷揚長而去。魯班懊悔地說,「有眼無珠,不識泰山,要它何用?」說著就把自己的左眼珠摳出,摔在橋上。誰知這眼珠轉眼間變成一顆玲瓏剔透的夜明珠,滴溜溜滾落橋下,被迎面而來的馬王爺和牛王爺看見。二人爭著要這顆珠子。馬王爺先行一步拿到手,正在高興之時,一看牛王爺來搶,慌張中把珠子按在額頭上,成了三隻眼。據說,趙州橋面上至今還留有張果老毛驢的八個蹄印、柴王爺獨輪車三尺多長的車轍和魯班手託拱腹的兩個大手印。木匠吊線時閉上左眼,是因為魯班「有眼不識泰山」,把左眼珠摳掉的緣故,警示世人要謙虛。歷史上的趙州橋是隋朝傑出的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傳說畢竟不是歷史,卻是趣味無窮。
▲左圖:平遙城隍廟的馬王爺神像。左二圖:雲南勐麻總祠堂的馬王將軍神像。右二圖:「火部兵馬大元帥」馬王爺繪像。右起二圖:北京居庸關之關城内馬王廟的馬王爺三眼、三頭、六臂,坐在馬背上。右圖為庸關之關城形勢。
二十三日 南方火神誕辰
按方位南方為丙丁火,火神俗稱南方火德真君,民間祀之,以禳火災。古稱火神為祝融氏,亦稱回祿,火星又名熒惑,為凶星,故火德真君面有三目,赤髯蝟張,手執長劍,威猛可畏。
日、月及五星之崇拜,起源很古。西漢以前,雍州即有專門祭祀它們的祠廟。《史記•封禪書》曰:「雍有日、月、參、辰、南北鬥、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之屬,百有餘廟」。兩漢時,多據星象以佔驗人事。現存緯書輯文中,即多以日、月、五星運行之位置及表露之顏色等,以預言人事之吉兇。道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給以姓氏、服色,賦予威權職掌,使之具有完全的擬人神表征而崇拜之。 此名目又見於《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訣》及《太上飛步五星經》等書中。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則徑直以木、金、火、水、土稱五星君,對火德星君如下描述:「南方火德星君,主長養萬物,燭幽洞微。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
▲左圖:火德星君神禡。左二圖:小型張木刻火神版畫。右二圖:火德真君神像。右圖:火神廟。
二十三日 虞翁生真人飛升
虞真人:《群仙錄》記載:「六月廿三日虞翁生,白日昇仙。 」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十七記載:虞翁生:狼五山中有學道者虞翁生,會稽人也。昔受仙人介君食日精法,以昊時來隱此山。兼行雲氣迴形之道,精思積久,形體更少如童子。晉穆帝永和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東大帝遣迎,即日乘雲昇天,今在陽谷山中。狼五山有海,中對白章岸谷,直呼為狼山。(此兩則記錄昇仙日期略有不同。)(查無圖像)
二十四日 關聖帝君誕辰
關公誕辰日期很多,台省各地各廟宇多有不同,有的以正月十三日,有的五月十三日,有的六月廿四日,據說官方自明代開始定於每年的五月十三日祭祀,訂為「聖誕」。關聖帝君民間尊為「武聖」,又有「恩主公」之稱。乃蜀漢名將,是中國人武德典範。
關聖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 ,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西元一六0年)六月二十四日,自小骨格非凡,英氣勃發,平日陶冶武學,又喜讀書,尤好春秋左氏傳。及長,身長九尺 六寸,面如重棗,唇似丹硃,臥蠶眉,丹鳳眼,器宇軒昂,胸懷大志,自許文 武兼備,當為志士國族貢獻已學。年十 七,娶妻胡氏,而後育有關平、關興、 關索三子。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東吳呂蒙詐病,誘使關公移師圍攻樊城,兩面夾攻,關公腹背受 敵,退走麥城,因援兵未到,為東吳伏兵所擒,關平聞訊來救,力盡被俘。天明,孫權命斬關公父子,二人同時遇害。關公享壽六十,關平年四十一。
唐朝儀鳳元年( 676年 )玉泉山建造佛院時,以關公曾在鎮國寺聽經及普淨和尚點化之因緣,授命關公為「伽藍之神」,成為佛道兩教共祀之神明。關公遇害後,身首分葬兩地。於是 民間有「頭定洛陽,身困當陽,魂歸故鄉」的說法,在這三處均有建廟立祀, 分別為:山西省解州運城市關公故鄉常平村的「常平家廟」、河南省洛陽市的「關林」、湖北省當陽縣的「關陵」。
關聖帝君乃儒、釋、道三教均尊其為神靈者,在儒家中稱為「關聖帝君」外,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稱。佛教以其忠義足可護法,並傳說他曾顯聖玉泉山,皈依佛門,因此,尊他為「護法伽藍神」。道家由於歷代封號不同,有協天大帝、翔漢天神、武聖帝君、關帝爺、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爺、關壯繆、文衡聖帝、崇富兵君等。
關公不但被儒、釋、道三家稱為神,更被歷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侯」加封至「聖」。七十年代台中聖賢堂出版扶鸞善書,記述說:由儒釋道耶回五教教主,共議選舉關聖於甲子年元旦,受禪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位,其尊號曰「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統禦諸天。從此以後,「關帝當玉皇」的說法,便被臺灣的鸞堂所普遍接受並加以傳播。現今山西解州關帝廟中所存關帝神像即為帝王像。
據傳關帝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辟惡、誅罰判逆、巡察冥司,尤其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等全能法力,成為「萬能之神」。
▲左圖:廣州佛畫家蘇英毅油畫作品關聖帝君神像,關聖帝君頭戴帝王冠,面頰豐腴,臥蠶眉,丹鳳眼,眉頭緊蹙,雙目睜開,留有五綹長髯,神態威嚴。肩胸寬厚,身著青色龍袍,衣緣處繡上雲龍紋飾。雙手交握象牙朝笏,腳蹬雲靴,垂足端坐於龍椅上,擁氣蓋山河之勢。左二、中圖:傳統的關帝繪像。右二圖:巨大的關帝塑像。右圖:台中市東區的南天宮高達一百四十六公尺的關聖帝君大神像成為台中市的地標景點之一。
二十四日 西秦王爺誕辰
西秦王爺是台灣特有的戲曲神,也是絕大多數北管音樂戲曲界的祖師爺。唐玄宗生前酷愛音樂、戲劇,生性風流文雅,在位期間醉心於歌舞樂曲,曾在宮中設置「梨園」,培養優伶,並將這些藝人安置在「梨園」,所以後世稱戲劇界為「梨園子弟」,因此唐玄宗被戲劇界尊為開山祖,也當作音樂之神供奉。
天寶十四年間因安祿山造反致長安陷落,玄宗把皇位讓給太子,自己駐西蜀,由於地屬西秦地方,所以民間稱他為「西秦王爺」,此後台灣民間即傳說凡是想要從事戲劇工作的人,必先供奉「西秦王爺」,才能使自己的技藝高超。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可是台灣傳統戲劇界的大日子,是西秦王爺的誕辰。只有唱北管音樂的亂彈戲,或以北管音樂伴奏的布袋戲,及福祿派的北管社團供奉西秦王爺。一生靠祖師爺賞飯吃的藝人家中大多設有西秦王爺的神像。
▲左圖:西秦王爺繪像。左二圖:台北縣瑞方鄉弓橋里同安宮祭拜主神是「西秦王爺」,相傳是唐朝玄宗皇帝,是台灣特有的戲曲神,也是絕大多數北管音樂戲曲界的祖師爺。西秦王爺神像。右二圖:西秦王爺神像。右圖:華清宮梨園。
二十四日 雷祖大帝誕辰
普化天尊為先天陽精之神,即雷祖天尊也。道經以雷祖居九天之上,二澆二院為五雷院,驅邪院,三司為萬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也(綜司五雷,應化九天,運心三界,而總管雷霆都府,及二院三司。)按道稱為道稱為:雷聲普化天尊,嘗於玉清天中,坐七寶層台,持金光如意,集諸天仙帝,說玉樞寶經傳垂於世。誦是經者,能消災度厄,為道家經典之要。今世人奉普化天尊為九天雷祖天尊也。
▲左起二圖:九天雷祖大帝繪像。右二圖:雷廟位於邕州老街附近,,古邕州縣誌上說,南寧最早的舊城遺址在現在的白沙村雷廟。右圖:白沙村雷廟供奉的是雷祖大帝。
二十四日 極大帝誕辰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就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或「老人星」。道教是一個追求長生的宗教,因而在其神系中,有一位主掌人壽命的天神。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就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或「老人星」。
明朝以後,民間常把壽星與福、祿二星結合起來祭祀,合稱福、祿、壽,成為人們最受歡迎的三個福神,作為民間吉祥如意象征,故民間祝壽時,常在正屋面牆上懸掛福、祿、壽的中堂兩側面壽聯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或「名高北斗,壽比南山」。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簡稱神霄玉府。
▲左圖:元代壁畫中的南極長生大帝像。左二圖:兩幅民俗南極仙翁之繪像。中圖:台北市松山慈祐宮奉祀南極大帝神像。右起二圖:兩座民俗南極仙翁之瓷像擺飾。
二十四日 二郎神誕辰
道教神,傳說司水,宋朝以後各地多建二郎神廟。其來歷有如下說法:
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斬蛟鎖龍,築堰平患,蜀人奉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絕。亦稱為灌口二郎。
隋代嘉州太守趙昱斬蛟定患,後又顯靈平定水災,民感其德,立廟灌口,奉為二郎神。亦稱為灌口二郎。
《西遊記》與《封神演義》中記玉皇大帝外甥楊戩,神通廣大,曾誅六怪、劈桃山,號為灌口二郎。
晉鄧遐為襄陽太守,斬沔水蛟除患,鄉人立廟祠祀,因嘗為二郎將,後尊為二郎神。
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二子獨健,曾率天兵救唐明皇于危難之中,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張政引述不空《毗沙門儀軌》。所載獨健率天兵救援安西事,指出二郎神就是這個獨健,認為這樣就可以解釋二郎神在早期的雜劇為什麼和哪吒關系密切,因為哪吒是多聞天王毗沙門第三子,和獨健是兄弟關系。他還特別談到了獨健手中的金鼠與二郎神的細腰犬之間的聯系.
▲二郎神之繪像及神像,近代有以其形象為主角製作的多個電腦遊戲。
二十四日 玄靈高上帝誕辰
鸞門五恩主之首 ,現任玉皇大天尊,尊號玄靈高上帝,龍潛時任南天文衡聖帝,本相乃 關聖帝君,又稱協天大帝,俗稱武聖關公,民間生意人普尊其為武財神,儒門學子又尊奉為五文昌之ㄧ,鸞門即尊為 關恩主,領袖眾神開壇闡教。帝自成仁後,歷代均有封諡,其最後封稱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計長廿六字),享春秋二祭。民國三年,與岳飛合祀,用示尊崇,成為曠古蓋世「武聖」之最,與文聖孔夫子並重,而稱為「關夫子」。
依據鸞書刊述,儒釋道耶回五教教主,共議推舉,關聖帝君於甲子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元旦受禪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統御諸天,管轄萬靈,迄今已越一百餘年,鸞門弟子深信而虔誠奉祀。
但是,南投縣草屯鎮新豐里玉皇宫轉發的一份「歲次辛酉年(1981年)七月廿七日 降筆於彰化八卦山天真堂」稱:「悠悠甲子年以來,世人接靈有誤,鸞門正神失了偏差,吾神一再被稱為玉皇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無意中陷吾於不忠不義的罪孽深淵。玉皇上帝雖慈悲為懷,不加罪責,但是,吾神至今猶自不安。玉帝是至高無上的道源主宰,祂的名號是為了顯化世人而化名,何人知其顏?何人知其壽?何人德堪取代?吾神現居於中天昭明聖殿,經極初大帝之幫忙,已經向全宇宙宣佈此一正名消息,天曹諸神,不得違誤。」
▲左圖:南聖宮台北行宮主殿祀奉關聖帝君(中)及孚佑帝君、司命真君、豁落靈官、岳武穆王五聖恩主聖像。左二圖:淡水無極天元宮位於淡水鎮水源里,正殿供奉無極老祖,主神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右二圖:關聖帝君繪像。右圖:南投縣草屯鎮新豐里玉皇宫發出了「更正」玄靈高上帝的消息。
二十五日 辛天君誕辰
辛天君、道教之雷神也。《清嘉錄》載:「 陰曆六月廿五日為辛天君誕辰。天君為雷部中主簿,凡奉雷齋者,至日,皆茹素,以祈神佑。又月之辛日(即每逢辛日)及初六日,俗呼三辛一次,初六不御葷,謂之「辛齋」。
辛天君、又稱辛元帥。《三教搜神大全》云:辛元帥、名辛興,字震宇,傳係雍州人,居地的雷神山,每逢驚蟄就大發雷聲,摧折萬物,但至夏、秋即潛藏入地,變作雞形。某一日,辛興入山採藥,為母治病,忽見有雞行動於山中,遂抓回五隻,但不知其為雷神,摧回家宰殺與其母食之,以為進補;結果,其母遭雷殛歿。辛興痛苦不已,即拾木棍槌雷雞,卻仍不知雞為雷神之化身也。天神為之感動,姑念其一片孝心,變化一道士度化指點,囑其謝罪,並贈辛興十二粒火丹。殊料,辛興吞食火丹後,竟變化為雷公,腳踏五雷鼓,升天而去。玉帝敕封為「雷部元帥」,奉命行天,翦滅邪魔惡鬼。辛天君立地成佛事遍傳鄉里,遂立廟奉祀,並以此日茹素,謂之辛齋、又日雷齋,流傳至今。
▲左圖:天曹三十六將之一辛元帥繪像。左二圖:木刻雕飾中的辛亢帥像。右二圖: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遶境活動時的辛亢帥神像。右圖:北港武德宮是台灣五路財神的開基祖廟。,配祀有辛元帥之神像。
二十五日 三茅真君茅固誕辰
二茅君名固,字季偉。生于後元戊戌(公元前143年)。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茅盈二弟茅固舉賢良,拜五官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轉太子傅。漢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拜破胡校尉,武威太守。茅固在漢景帝時,官至察孝廉。(注:清《茅山志》對茅固所任官職年代記述不詳)《茅山志》、《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載其曾官拜執金吾,聽說兄長茅盈學仙得道,遂棄官渡江,從兄入句曲山學道,後得道仙成。《後漢書•郭太守傳》附有《茅季偉傳》,後漢流行《茅山父老歌》,又作《三茅歌謠》,即頌詠三茅事蹟。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將茅固列為太清左位,名「右禁郎定祿真君中茅君」 。
三茅真君原來是出生在鹹陽南關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歲時就棄家赴北岳恆山讀老子書及《易》經,服餌內修積六年,後面見西王母,受玉佩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四十九歲時學成得道而歸。中茅君茅固,字季偉,漢景帝時舉孝廉,累遷至武威太守 三茅真君。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漢宣帝時遷洛陽令,後拜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飛升後,兩兄弟均棄官還家,求兄于東山。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兩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轉還丹後,亦飛升成仙。茅氏三真得道後,來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蘇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後名茅山。齊梁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即稱大茅君茅盈為「司命東岳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稱中茅君為“句曲山真人定祿右禁師茅君”「右禁郎定祿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稱三茅君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屢有加封。茅盈被封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衝虛聖佑真應真君」,茅固被封為「中茅地仙上真定祿右禁至道衝靜德佑妙應真君」,茅衷被封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衝慧神佑神應真君」,總稱三茅真君。
▲左起二圖:三茅真君神像。右二圖:二茅真君茅固神像。右圖:光緒三年刊本「三茅真君寶卷」。
二十五日 五谷神誕辰
五穀先帝,乃上古五帝之一 ( 一作三皇中之「人皇」 ) 炎帝神農氏。神號:五穀 ( 谷 ) 大天尊、五稼道真仙。又稱:神農大帝、神農先帝、五穀大帝、五穀仙帝、藥王大帝、開天炎帝;簡稱:五穀王、五穀仙、五穀爺、藥王、藥仙、藥師王、先農、先帝爺;別稱:粟母王、田祖、田主、先嗇。
炎帝神農氏係古神話之帝王。傳言謂:少典 ( 古國號 ) 氏之君,娶于有蟜 ( 古貴族名 ) 氏之女曰安登。安登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石年,育於姜水,乃以姜為姓。後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故曰「炎帝」。
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時民不粒食,未知耕稼,炎帝乃斷木為耜,揉木為耒,刀耕火種,以啟山林,教民藝 ( 種種 ) 五穀,興農事,故號「神農氏」。 《逸周書》云:『神農之時,天雨粟 。神農遂耕而種之,作陶冶斧斤,為耒耜鋤耨,以墾草?。然後五穀興助,百果藏實。 』至是,人類進入農業時代,後人因尊炎帝曰「先農」、「田祖」、「先嗇」 。
炎帝時代,民有疾病,未知藥石,炎帝乃嘗藥與鞭樂。 《淮南子.修務訓》云:『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搜神記》載:『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 。 』神農遂為醫藥之祖,而有「藥王」、「藥王大帝」之稱 。傳言神農嚐百藥之時,一日百死百生,而得三百六十五種,以應周天之數,後世承傳為書,謂之 《神農本草》 。
炎帝首倡「日中為市」,以物易物。 《周易繫辭》云:『神農氏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至是人類又知互通有無,而有商業行為 。炎帝時又有煮海為鹽之記載, 《通志.三皇紀》云:『上古諸侯,曰風沙氏,始煮海水為鹽 。炎帝時,不用命,或勸殺之,帝退而修德,風沙之民自攻其君而來歸。 』從此沿海海鹽得通內陸,初民生活益加改善 。
炎帝神農氏既教人耕種,又嘗百草以療疾病,使人類脫離漁獵畜牧時代,而邁入農業社會。「在生為德,死後為神」,後人因奉之為神。漢代以降,天子之祭「先嗇」,皆以太牢祀之。清雍正年間,詔令各省府州縣擇地設「先農壇」,壇後立廟,每年由地方官率老農致祭。臺灣民間對神農大帝之信奉甚為崇敬,尤以農人、穀商、藥商、中醫師為最,每年 農曆四月二十六日 神誕,祭典隆重。
神農大帝之神像,狀似未開化之原始人。頭角崢嶸,豹頭環眼 ( 《帝王世紀》謂係「人身牛首」 ) ;袒胸露臂,頸部與腰圍綠葉,右手執金黃色成熟之稻穗,赤手跣足。其臉部或為紅色,係與其炎帝之火有關;亦有黑色或白色者,傳言係其嘗百草所致。
▲左圖:五谷神繪像。左二圖:五穀大帝神像。右起二圖:宜蘭市神農大帝廟祖廟五穀廟及廟中主祀的神農大帝。
二十五日 九華真妃降
《真誥》記載:「晉興寧三年,眾真降楊義家,紫薇王夫人(王母第二十女)與一神女俱來,年可十三、四許。紫薇夫人曰:此太虛元君金台李夫人之少女,詣龜山學道成,署為紫清上宮九華真妃,於是賜姓安,名鬱嬪,字靈蕭。真妃手握三棗,一枚見與,一枚與紫薇夫人,自留一枚,各食之。真妃曰:君師南真夫人實良德之宗也。聞君德音甚久,不圖今日得敘因緣,君不得有謙飾。因作一紙文相贈。紫薇夫人復作一紙文曰:今我為因緣之主矣。真妃又曰:宿命相與,願儔中饋,內藏真方,非有邪也。南岳夫人授書曰:偶靈妃以接景,聘貴真之少女,與而親交,亦大有益。」謂在紫薇夫人的主持下與西王母侍女、李夫人少女的紫清上宮九華真妃、天台女仙結為秦晉之好,很可能是在學道期間與身為女冠的戀人結合;然而不久就遭到厄運,「丹泥因未控,萬劫猶逡巡。荊蕪既以蓄,舟壑永無湮。」因元神失控未能屍解而登真,墮入劫難之中。
據《真誥》所述, 九華真妃爲仙女,名安鬱嬪,字靈蕭,昵稱安妃。 (查無圖像)
二十五日 紫微王夫人降 見「六月十五日紫微王夫人降」條。
二十六日 九華安妃降金曲壇 九華安妃即九華真妃,「金曲壇」則不可考。見「二十五日九華真妃降」條。
二十六日 赤城王二郎真君趙昱誕辰
趙昱(生卒年不詳),字元達,東漢末期人物,琅琊人,名士。與王朗、張昭為友。地方官員常常邀請出仕,都以病為由拒絕。陶謙任為別駕從事,初時拒絕,但陶謙以刑罰威嚇逼其屈服。好友張昭拒絕陶謙邀請出仕時被陶謙拘押,趙昱拼命營救其出獄。與王朗提議陶謙出使長安奉承天子,天子封其為廣陵太守。笮融掠徐州物資路經此地,趙昱待之以禮,笮融因貪廣陵物資殺害趙昱,大掠廣陵。
道教吸收民間信仰,所稱之「二郎神」,係指隋代趙昱。 《龍城錄》云:『趙昱字仲明,與兄冕俱隱青城山 。隋煬帝拜為嘉州太守,時犍為潭中有老蛟為害,昱持刀入水,左手執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州人事為神。 』其後唐太宗封為「神勇大將軍」,廟食灌江口;唐玄宗加封「赤城王」,又封「顯應侯」;宋真宗加封「清源妙道真君」;民間則稱之為「灌口二郎神」 。元明雜劇所演之「二郎神」亦係趙昱。北宋時,趙二郎之信仰頗為普及。
▲左圖:二郎真君趙昱神像。左二圖:高雄市覆鼎金保安宮的二郎神趙昱神像。中圖:二郎妙道真君神禡。右起二圖:天津二郎神廟,不知奉祀的是楊戩還是趙昱。
二十六日 清凉真人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二十八日 催生娘娘誕辰
「多子多福,子孫滿堂」是中國人傳統的文化心態和追求,為了禮佛拜神、祈求子嗣,眾多的送子神仙也應運而生。送子神仙名目繁多,一般都稱為催生娘娘或子孫娘娘。
北京著名的東岳廟內「娘娘殿」中,所供九位娘娘分三組奉祀︰「引蒙娘娘、斑疹娘娘、乳母娘娘、子孫娘娘、天仙娘娘、眼光娘娘、催生娘娘、培姑娘娘 送生娘娘。」這九位子孫娘娘在北京崇文門外南藥王廟的「娘娘殿」中也同樣供奉,而且她們的牌位寫的 是全銜,按照她們的級別分別為︰1.天仙聖母永佑碧霞元君、2.眼光聖母惠照明目元君、3.子孫聖母育德廣嗣元君、4.痘疹聖母立毓隱形元君、5.斑疹聖母保佑和慈元君、6.送生聖母錫慶保產元君、7催生聖母順度保幼元君、8.乳母聖母哺嬰養幼元君、9.引蒙聖母通穎導幼元君。
南方的民俗風俗又不一樣,廣州著名的祈子神廟「金花廟」中,主神為金花夫人,附祀的有張仙、華陀、月老、花王、桃花女、斗姆等,大都與生育有關;還有二十奶娘神像,也都和生育有關。這二十位子孫娘娘的名目如下: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張氏、教食夫人劉氏、白花夫人曹氏、養育夫人鄧氏、血刃夫人週氏、轉花夫人寧氏、送子夫人謝氏、大笑姑婆祝氏、剪花夫人吳氏、紅花夫人葉氏、小笑姑婆黃氏、羊刃夫人蘇氏、瀨花夫人林氏、保胎夫人陳氏、教飲夫人梁氏、教行夫人黃氏、腰抱夫人萬氏、栽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蔣氏。
所謂「花」,是指胎兒、嬰兒。「白花」指男孩,「紅花」指女孩。「轉花」是指女轉男。這裡的子孫娘娘眾多,分工細致,從投胎、懷胎、定男女、保胎,直到分娩、養育,乃至吃、喝、梳洗、行走、去病等無所不包,所以很受人們、特別是婦女們的歡迎與崇拜。正如清道光時《佛山忠義鄉志》卷十四所說:「金花會盛於省城河南,鄉內則甚少。惟婦人則崇信之。如亞媽廟各處,內有十二奶娘,婦人求子者入廟禮拜,擇奶娘所抱子,以紅繩繫之,則託生為己子,試之多驗。然年卒不少。」
金花夫人是廣東地區婦人信奉的生育女神,據《廣州府誌》記載:金花夫人原為廣州巫女。她14歲那年,廣州巡撫陳濂的夫人難產危殆,夢神告曰:「請金花女至則產矣。」巡撫因遣差役訪求,將女用轎迎至署,入門,夫人即平安產子。巡撫化悲為喜,迎女於上座,厚禮以送還。此女於是聲傳四方,後來民間凡遇難產者,紛紛求其救助。女至,孕婦多獲順產,遂以為神女臨凡。其後此女失足溺水而死,後人建廟於月泉側,以資紀念,名「金花小娘廟」。再後,廣州官紳又在河南江畔,建一金花廟,奉金花夫人與十二奶娘,並八十多位尊神,均與婦女生育有關,香火甚盛。金花廟于抗日戰爭時已毀。
台灣的子孫娘娘又各不同:台灣的子孫娘娘叫注生娘娘,「注生」是執掌生育之事。這位注生娘娘是從大陸傳過去的,原為福建的臨水陳夫人,又被當作婦女難產之神。福州的注生娘娘廟在主神兩側竟有三十六婆祖,而台灣和福建其它地方的注生娘娘廟中的婆祖一般為十二位。天津天後宮中的子孫娘娘也很有代表性:正殿中的主神是天后聖母,左右則是她的化身娘娘,名曰眼光娘娘、子孫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娘娘、千子娘娘、引母娘娘、乳母娘娘。
另可參閱「四日初五日送生娘娘誕辰」條。
▲左圖:催生娘娘神禡。左二圖:雲霄、瓊霄、碧霄三位女神均為財神趙公明之妹,被分別封為送子娘娘(中)、接生娘娘(左)、催生娘娘(右)。凡需求兒求女、保佑子女平安者,必求此神。右二圖:廣東人的生育女神金花夫人神像。右圖:注生娘娘神像。
二十八日 火節
火節風俗各國各民族都有,中國邊疆民族間也特別重視,雲南的佤族和彝族都有每年定期舉辦的慶祝和祭祀活動。
佤族新火節時間在佤曆七八月份,相當於新曆四五月份,具體日子由各村寨自由選定,節日時間三至五天不等。
傳說雷神達賽和虹神牙遠兄妹通姦,觸怒了天神「里」,「里」發洪水衝毀了寨子,淹死了不少人畜。牙董〈傳說佤族母系民族第三位女首領〉把這事報告了莫偉〈創造萬物的神〉,莫偉很生氣,指示牙董抄了達賽的家,把達賽攆到天上去了,牙遠很羞愧,鑽到地下躲起來。達賽和牙遠遺有一子名叫岩秋。岩秋很頑皮,有一次敲石子玩,引起了火災。
大火燒毀了佤族所有的寨子,燒毀了整個世界。人們恨透了岩秋,發誓永遠不再使用雷神的火〈傳說 人類最早使用的火是雷神給的〉,莫偉教給了人類鑽木取火的新方法。從此佤族每年都要舉行「送舊火,造新火」的活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傳統的新火節。
雲南阿細人是彝族的一個分支,現在主要居住在雲南省的紅河州一帶。農歷二月初三,是阿細人傳統的“祭火節”。在每年的這一天,他們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火儀式。相傳,遠古的阿細部落沒有火,祖先過著沒有光明的生活,他們不僅吃的是生肉,時常還會遭受野獸的侵襲。在一次水災過後,一位名叫木鄧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面又鑽又磨,終于在農歷二月初三這天鑽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種。從此以後阿細人告別了沒有火的日子,所以阿細人崇尚火,他們從生下來要在火塘邊進行命名儀式。他們認為,是火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帶來了熟食,驅走了兇猛的野獸,因此把火尊為神。阿細人把傳說中鑽木取火的發明者「木鄧賽魯」當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襲了下來。
▲左圖:老畢摩莊嚴神秘儀式,裝扮成火神模樣的彝族壯士開始鑽木取火。左二圖:人人跳過火堆表示驅除惡神、迎接新火。右二圖:阿細祭火節,神台上放着猪頭開始祭典。右圖:瓦族人的甩髮舞。
二十九日 天樞左相真君文天祥誕辰 誕辰日一說為五月初二日,見「五月初二日文天祥夫子誕辰」條。
三十日 九華真妃降、紫微王夫人降、南岳夫人降
紫虛元君又稱「南岳夫人」、「魏夫人」,亦稱南真。姓魏名華存字賢安,晉任城(今山東濟寧)人。
據《南岳魏夫人傳》載:魏夫人者,晉司徒劇陽父康公舒之女。幼而好道,靜默恭謹。讀《莊》、《老》、《列》三傳,五經百氏,無不涉覽。志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衝舉,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納氣液,攝生夷靜,親戚往來,一無關見。常欲別居鬧處,父母不許。年二十四,強適太保掾南陽劉文字幼彥,生二子,長日璞,次日瑕。幼彥後為修武(今河南境內)令。夫人心期幽靈,精誠彌篤。二子粗立,乃離隔宇室,齋于別寢。後眾真下陣,而清虛真人王君(王褒)為之師,授以《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靈書紫文》、《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經,合三十一卷據《太平廣記•魏夫人傳》記載,隨後景林真人又授其《黃庭內景經》諸真命玉女撫琴歌唱,一時仙樂繚繞,室居隔壁的劉文全然不知。
其後,劉文去世後,華存知中原將亂,遂攜二子渡江,璞為庾亮司馬,又為溫太真司馬,後至安城(今江西安福)太守,華存因此隨子來到安城。瑕為陶太尉侃從事中郎將。
其後,華存冥心齋靜,潛心修道,道行與日俱增。晉成帝鹹和(326-335年)九年(334年),諸真授華存成藥二劑。華存服之,七日後撫劍化形而去,升仙為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亦稱南真。治天台大霍山,後多次降仙茅山。並傳法於琅琊王舍人楊羲,授以《上清經》宋元(1086-1094年)年間,加封為高元宸照紫虛元道元君,道教尊其為上清派第一代宗師。著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一卷,《總論》一卷行於世。
另參閱「六月十五日紫微王夫人降」條及「二十五日九華真妃降」條。
▲左圖:麻姑仙境位於天柱峰下,相傳為南岳魏夫人侍女麻姑给魏夫人祝壽的地方。中圖:一般祀奉紫虛元君的廟稱為黃庭觀,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南岳衡山集賢峰下的黃庭觀。右圖:玉皇宮位於嘉義市的安和街與延平街交接處,集「天神」玉皇宮、「地祇」南嶽殿(奉祀南岳魏夫人)及「人神」城隍夫人祠三聖廟於一處,也就是嘉義人俗稱的「天公廟」、「三間廟(台語)」。
註:七月初一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7-1七月神佛誕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