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04-2四月神佛誕辰

九日    濟世天尊誕辰

《道藏‧南華真人寶誥》中指「南華真人」有稱號為「大聖大仁大孝大慈太極闈編郎微妙元通南華真君暢玄濟世大天尊」,有說南華老仙即庄子。蓋道教尊莊周為神仙,奉《莊子》為經典。而相傳說莊周曾隱居於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莊子》為《南華真經》(或《南華經》)。章回小說把南華大仙說成是莊周顯靈。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同,生卒年失考,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說今河南商丘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也。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左圖:南華真人繪像。左二圖:《莊子》一書乃是莊週及其門徒後學所共著,《漢書•藝文志》載其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為三部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篇乃為莊子所著,外篇多數為莊子所著,但間有弟子所篡補者;雜篇多為後學弟子所推衍。右二圖: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莊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右圖:「莊周夢蝶」銅像。

初十日    祀郝聖姑

    郝聖姑,水仙之一,姓郝字女君,漢河間郡(今河北省河間縣)人,於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四月十日與鄰居女子合伴採薪,至滱河(今名唐河,位河北省唐縣境)附近,突有數婦人從水而出,皆衣青衣,至女君前曰:東海使聘為婦,故遣相迎。因敷茵於水上,請女君於上坐,青衣者侍於兩側,順流而下。女君家中大小聞訊,趕奔到岸側,堆泣望而已。女君怡然曰:今幸得為水仙,願勿憂憶。語訖,一陣風起,而沒入水中。鄉人因而立祠奉祀,號曰「聖姑」,又置東海公像於聖姑側,呼為姑夫。
                         
    ▲左圖:聖姑繪像。左二圖:河北安平聖姑廟全景。右起二圖:河北唐縣唐河二景。
初十日    何仙姑誕辰

    何仙姑道教八仙之一。其身世有多種說法。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然多傳說為何氏女,途遇仙人,賜仙桃或仙棗食之,成仙,不知飢餓。能預知禍福,善輕身飛行。一說乃呂洞賓弟子。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遊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採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遠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來羅浮山寺,稱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採摘楊梅果子,經查實那天正好是二娘採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從何處採來這眾多山果,便認為二娘即為循州山寺採果之仙女,從此二娘遠近聞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
《續通考》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身時頭頂出現六道毫光,,十三歲時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從此不飢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見人生禍福。後來她應召進京,途中離去。一說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稱她幼遇異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稱她放牧於郊野,遇異人送仙棗,食後而成仙,宋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何仙姑一些為人佔卜休咎,預測禍福的事蹟,一時士大夫及好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可見她是一位精於占卜的民間女子。

                         
    ▲左圖:何仙姑繪像。左二圖:何仙姑家廟位於廣州增城市。始建於明朝,因戰亂屢經修建。最後一次重建是清鹹豐八年(1858年)。廟正面山石門鐫刻的隸書門額:「何仙姑家廟」。廟二進正堂供奉何仙姑立像。何仙姑像用樟木雕塑而成,為唐朝村姑裝束。右二圖:何仙姑年畫繪像。右圖:何仙姑廟。

初十日    清微神霄演法真人萬玉山飛升

《清隅集‧湖廣通志》:萬福敦 ,明道士。號玉山,棄舉子業為僧,然道機,後為道士。世宗賜號清微神霄演法真人。羅田(今湖北羅田)人。語人禍福多奇中。善畫蘭竹,清逸有韻。(查無圖像)

十二日    李勇將軍誕辰

    李勇廟位於濁水溪南岸,現址在南投縣竹山鎮延正里的李勇廟建於清光緒26年。民間傳說嘉慶君遊台灣,李勇護駕伴隨而行,嘉慶居遊至林杞埔(即今之竹山)遇盜匪劫掠,李勇與盜匪纏戰,單槍匹馬死守路徑使嘉慶君逃過一劫,李勇卻因此中箭氣絕,但身體仍屹立不倒。事後清廷於坪頂埔安葬李勇並冊封為王爺並為他建廟供奉。
    ▲左圖:南投縣竹山鎮 李勇廟,宮名為「保安宮」,俗稱隨駕王爺,每年農曆4月12日為祭典日。左二圖:李勇將軍塑像。右二圖:李勇廟埕有一水池,其中岩山峻嶺造型頗佳,其上有李勇與盜匪相鬥的模型。右圖:李勇廟牌樓。

十二日    蛇王誕辰

    蟒天府蛇崇拜遺蹟:原居福建的閩越族,生活在多蛇地區,便以蛇為本氏族的象徵,或作為本氏族的祖先。連江蛇崇拜的遺蹟在蟒天府,蟒天府位於縣城西郊玉泉山上,建在「品石岩」上。蟒天府建於明朝,歷經清道光甲申、光緒乙未及上世紀90年代初數次重修,主殿為磚木結構,寬三間,供奉蟒天洞主及龍、鳳、黑、貴四將軍。蟒天洞主塑像造型為壯年男子,長鬚,著王服。旁邊還有三尊小神像。此外還有一尊女神坐像,人稱「痘奶劉夫人」。每年蛇王誕辰附近村民便來此祭祀蛇王,祈求平安。
    相傳,唐僖宗時,福清黃檗山有巨蟒為祟。道士劉遵禮之妹三娘,年輕貌美,被巨蟒掠入洞中為妻。遵禮入洞穴,想救出妹妹。無奈法力有限,找不到妹妹。劉遵禮氣憤發誓要殺死巨蟒。離家到江西龍虎山學法,求殺蟒秘術。在龍虎山得遇異人,授以驅雷秘術。數年後,歸與蟒蛇鬥法。遵禮先作法封山,殺入洞內,斬巨蟒之八子。血流洞內,慘不忍睹。其妹抱三子出,跪求饒恕不殺。遵禮厲聲問道,「所抱何人?」劉氏答:「是被蛇精挾為夫婦,甚是恩愛,共生十一子,已被你殺死八子。今只留下這九使、十使、十一使,看在妹妹份上,同妹夫一並恕之,令其棄邪歸正。」遵禮見其妹哀求,遂恕之。向天師求情,啟奏玉帝,准許改邪歸正。從此蟒蛇轉為正神,揚善懲惡,佑護一方百姓。遵禮在殿前輔弼。殿前九使、十使、十一使的塑像,臉上似乎還有悲淒之情。
    蟒蛇王受封正神為「蟒天洞主」,成為人間正義的象徵,為民懲邪罰惡,保一方平定。其所遺三子,也經常巡遊民間,懲治山精水怪。所以,九使、十使、十一使也成為閩中百姓的保護神,特別九使在庇護百姓戰勝蛇精的故事廣為流傳。在連江縣曉沃鎮尚有「九使廟」祀之。
    或許是劉夫人的慈悲善良、親切可敬,劉夫人又成為救助嬰孩脫離痘疹的保護神,尊為「種痘夫人」。傳說,痘疹為上天玉帝所設,由劉夫人專管。痘神能發痘也能收毒,祈之則能化險為夷。
一說誕辰為十月十五日。
                        
        ▲左圖:福建品石岩的蛇廟。左二、右二圖:原名「清水巖」的蛇廟。右圖:馬來西亞蛇廟。

 十二日    元中大法師昇仙

    元中仙:《道書》:四月十二日,元中大法師昇仙。(查無圖像)

十三日    三皇帝君降
   
    三皇大帝有各種說法:
    中華三聖皇: 伏羲大聖皇、神農大聖皇、軒轅大聖皇。
    上古傳說史中的三位聖王三皇,也有各種說法:
    伏羲、神農、燧人(《尚書大傳》、《禮緯•含文嘉》)
    伏羲、神農、女媧(《運鬥樞》、《元命苞》、《史记•三皇本纪》—司马贞补)
    伏羲、神農、祝融(《白虎通》)。
    伏羲、神農、共工(《通鑒外紀》)。
    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来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三皇帝君之稱號,古籍也各有不同:
    《河圖三五曆》以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
    《尚書大傳》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
    《白虎通》以伏羲、神農、燧人或伏羲、神農、祝融為三皇。
    《春秋運斗樞》以伏羲、神農、女媧為三皇。(鄭郡玄從之)
    《始皇議帝號之說》以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
    《尚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
    《道書》所云之三皇帝君,當係指天皇、地皇、人皇。據葛仙翁《枕中書》云:元始若(即元始天尊,亦曰盤古真人)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伏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又生九光元女,號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
    天皇受號十三頭,後生地皇,地皇十一頭,地皇生人皇,各治三萬六千歲。於今所傳三皇天文,是此所宜,故能召諸天上大聖,及地下神靈,無所不制。
    補《史記三皇本紀》載有三皇二說:即(一)庖犧氏、女媧氏、神農氏為三皇。(二)
    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本紀》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頭,澹泊無所施為,而俗自化,木德王,歲起攝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萬八千歲。計二頭者,非謂一人之身有十二頭,蓋古質,比之鳥獸頭數故也,地皇十一頭,火德王,姓十一人,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一般俗說:「混沌初開,乾坤定位後,盤古氏首出御世(即元始天尊),繼之立者,曰天皇氏,取天開於子之義,十二兄弟,壽各一萬八千歲。地皇氏取地闢於丑之義,十一兄弟,壽各一萬八千歲。人皇氏取人生於寅之義,九兄弟,壽各一萬五千六百歲,是謂太古三皇。(追雲燕)   
    另外,《道書》常有上、中、下三皇之說。其詳如下:
    上三皇:天皇即玉清元始天尊盤古氏是也,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之中,有百千萬重正炁,結而化生妙無聖君,歷尊號曰大羅元始天尊,無為自然妙無上帝。後人謂之無上道寶,為萬無之祖。元象未著之初,所謂道生一也。
    一云:未有盤古氏之前,太初、太始、太素之先,化生三才者,其造化之主,畢不得其名,亦稱為元始,又非盤古氏也。
    地皇即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地皇氏是也,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滓之始,有百千萬重真炁,結而化生妙空聖君,歷尊號曰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後人謂之太上經寶,傳經傳教,肇開道範,所謂一生二也。
    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氏是也,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萬重道炁,結而化生妙有聖君,歷尊號曰五靈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萬教之祖,妙有上帝。後人謂之玄上師寶,垂法演教,使萬象具備,所謂三生三,三生萬物也。
    中三皇:天皇,即天寶君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
    地皇,即靈寶君以元始之元炁,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
    人皇,即神寶君以元始之始炁,化生中三皇之人皇氏也。
    下三皇:天皇即大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紀號曰東華至真蒼天上帝。仰觀俯察,得龍馬負圖,而畫卦命象,始制書契,以開萬有。
    地皇即神農炎帝氏,以火德王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者也,紀號曰南極朱陵丹天上帝。始嘗百草,教人醫藥,播降百穀,始有飲食。
    人皇即黃帝軒轅氏,以上德王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者也,紀號目太乙黃天上帝。
    始製衣服,宮室禮樂,文字舟車,器用民生,衣食之道,於此備矣。帝鑄九鼎於荊山,丹成有黃龍垂髯下迎,帝與御女八十一人,從臣七十二人,乘雲龍而登天。按《太史玉曆觀象天文》云:柳宿之下,星宿之次,有軒轅十七星,是其驗也,後世始有煉丹飛昇之道傳於世。
    三皇五帝咒:《道教上真祕諱》門下壇中,奉請三皇五帝,造化聖主,萬神奉行,萬能尊神,至聖至靈,造化至極,造化萬物,造化我靈,造化我身,賜我智慧,安生自然,至極感謝,三皇至尊,五帝賜下,吾奉玉皇上帝郲,神兵火急如律令。
    ▲左圖: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左二圖:神農氏嚐百草的繪像。右二圖:具有現代惑的女媧補天形象。右圖:燧人氏鑽木取火表達了人類生活進步的一大步伐。

十三日    三天尹真人誕辰

    太和真人尹軌,字公度,太原人也,乃 文始 先生之從弟。少學天文,兼通讖緯。來事先生,因教服黃精花,及授諸道經,凡百餘篇,皆蒙口訣。先生登真之後,即與隱士杜沖等同於先生宅修學,時年二十八,絕粒養氣,專修上法。太上哀之,賜任太和真人,仍下統仙僚於杜陽宮。軌時出遊,帶神丹十餘筒,周歷天下,濟護有緣,或煉金銀以賑貧苦,或行丹藥以救危厄,求哀之人,咸得其福利焉。其出入有無,隱顯莫測,故上清瓊文帝章曰:太和真人與太華真人、三天長生君、南極總 司 君、西臺中候北帝、中真九靈王子、太靈仙妃、赤精玉童、玄 谷 先生、南嶽赤松子、中山王喬、紫陽真人、西城 王 君、中 黃 先生趙伯玄、山仲宗等,並修行三真寶經上法,皆面發金容,項負圓光,乘虛登霄,遊宴紫庭,變化無方,適意遨翔,嘯命立到,徵召萬靈,攝制群魔,決斷死生,駕霄乘煙,出入帝庭焉。晉惠帝永興二年,建通天之冠,佩攝神之策,服絳章之裙,披黃文之帔,從東來止于尹真人之觀。時道士梁諶叩頭,願陳其所習,謂諶曰:吾是無上真人 文始 先生之從弟,先生登真時,吾年二十八,已絕粒養氣,專修上道,太上哀吾,乃賜登太和,下統仙僚於杜陽宮。至今已及一千三百餘歲,所歷事頗多,非爾曹短札所能記錄,略舉其大概爾。 八月一日 忽竦身騰空,冉冉昇天而去,猶聞宛然笙簫之音,唯餘器服緗素存焉。仙名「三天尹真人」、「太和真人」,全稱為「樓觀法主杜陽宮太和真人紫虛陽光道德籙真君」。(查無圖像)

十三日    河神誕辰

    河神即黃河水神,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河流神,殷王朝建立以後,對河神的祭祀極為重視,建立河神廟,春秋戰國時地方性的河流崇拜十分活躍。《史記封禪書》:及秦共天下,令調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水曰河,調臨晉。州《舊唐書禮儀志四》:(唐玄宗天寶六載)河讀封靈源公。《宋志禮志八》:仁宗康定元年,沼封河讀為顯聖靈源王。《元史順帝紀》:至正十一年加封河讀神號靈源神佑宏濟王。   河神的統一稱呼叫河伯,即常說的河伯;河伯名馮夷(或作冰夷,無夷),始見于《莊子》、《楚辭》、《山海經等》。又《文選》李善注以川後為河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以禹強為河伯。《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河姓公名子,夫人姓馮名夷君。河伯姓呂名公子,夫人姓馮名夷。上古聖賢處所記曰:「馮夷者,弘農華陽人也,在廢關提道里住,服八石,得水仙,為河伯。《神異經西荒經》: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馬,朱鬣白衣玄冠;從十子童子,馳馬西海水上,如飛如風,名日河伯使者。 《真靈位業圖》:太清右位,河伯(是得道之人所補)《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四:河伯人面,乘兩龍,一日冰夷,一日馮夷,又回人面魚身。《金匱》言,一名馮循(一作修);《河圖》言,姓品名夷;《穆天子傳》言無夷;《淮南子》言馮遲;《聖賢記》言,服八石,得水仙,《抱樸子》曰,八月上庚日溺河。  
 《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冰夷一名馮夷,人面蛇身,控鄉提首人,嘗入華陰服入石,得凌波泛水之道。北居陽汗陵門之山,與蜚廉互相講術。初探從極之淵,深入三面仍,師玄冥大人學混沌之法。起而見有神鳥吸水灑空,施化為雨水。冰夷及置食水濱,時時招引,習熟為伴,可置懷袖,名曰商羊,是烏生于有巢氏,特採雨露之精,能大能小,吸則勃海可枯,施則高原可沒。《歷代神仙通鑑》卷一五:黃河、澄清尊神河伯。  
 另外河神還有河候。《真靈位業圖》:太清右位:河候。《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七引《滑縣志》河候調在縣南一裡。漢東郡河決,太守三尊以身填之,水乃卻。及卒,民為立河候詞把之。
    ▲左圖:河神多稱為河伯,此為河伯繪像。左二圖:永定河神祠遺址,又稱龍王廟。位於大興區定福莊鄉趙村南的永定河大堤下。是一部關于永定河災害史記錄的文物。 該處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閏五月決口,決口後第三年清高宗題額曰「憂哉榭」。 遺留一些柱礎石。遺留禦制石碑一座。地處盧溝橋以下永定河東岸,正是地勢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河床淤積嚴重地區。在這裡建祠祭祀河神,祈禱河神保佑大眾免受洪水的災害。 右起二圖:黑惠江畔的河神祠。

十四日    呂純陽祖師誕辰

    純陽呂祖降生金形木質,鶴頂龜背,虎體龍腮,翠眉鳳眼,修頸露顴,額闊身圓,鼻梁聳直,面白黃色。少聰敏,日記萬言,過目不忘,出口成文,喜頂華陽巾衣,白黃襴衫。繫皂條,狀若張子房。
    咸通中舉進士第,後遊長安酒樓茶肆之間,見一羽士青巾白袍,長鬚秀目,書寫絕句於壁上: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莫言追歡笑語頻,尋思迷惘可傷神。閒來屈指從頭數,得見富貴有幾人。
    純陽呂祖驚訝萬分,見其相貌奇古,生性瀟灑、飄逸。故向前見禮並恭詢姓名,告之曰複姓鍾離,單名權,字雲房。呂祖再拜邀坐,鍾離祖說,你可否吟一絕句讓我觀看,純陽呂祖急書就一絕句呈閱: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重滯布衣輕。誰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鍾離祖看了後暗暗欣喜。同在酒樓中歡飲,純陽呂祖忽然覺得困倦,呼呼入睡。睡中夢一赴京應試舉子,中進士及第,自此平步青雲官運亨通,扶搖直上,自州縣,郎署,諫台,翰苑,內閣,等諸要職,妻妾二人貌美如花似玉,俱富貴家女;家財萬貫,又深得重職,權勢熏灸,滿門迪廢子孫滿堂承歡。真可謂集天下富貴名利於一身,春風拂面,愜意異常。某日,忽被聖上重責有罪,沒收家產充公,分散家中妻小流放邊疆,孑然一身,迷惘憔悴,站立在大風雪之中,仰天長噓短嘆,大驚而醒。鍾離祖在旁笑著說:黃梁猶未熟,一夢到華胥,純陽呂祖驚曰;先生知道我在作夢?鍾離祖說:人生萬態,變幻無常,榮辱多端數十年間一幌即過,得志時不須要驕傲欣喜。不得志亦不足以感到悲哀失望。人生原本就像是一場夢一樣的。
    純陽呂祖說:先生絕非凡俗之人,弟子願求度世濟人之術。離祖說:你還有未了之世事,意志恐尚未堅定。若欲度世濟人還須過一段時日再說。說完就走了。此後純陽呂祖悒悒不樂,若有所失,毅然而棄官歸隱,學道修真。後經鍾離祖十次之試,道心甚堅,慈悲憫人心懷,故引入道,又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瞋。又得引拜苦竹真君傳日月交并之法,歸宗廬山,年六十四上朝元始玉皇,自是隱顯變化不一,惟行其誓宏願,以浮沈濁世行化度人。
    純陽呂祖曾在鍾離祖之前立下宏誓,立於凡俗,必須度盡眾生,方肯昇天成仙。何等偉大之誓願。真乃慈悲心,不亞於釋家。因此上至帝王,下至販夫乞者,均為敬崇呂祖純陽。顯化度世濟人之事蹟亦常在歷代帝王時期,受之封贈。延至今民間信仰亦尊敬不衰,深入民心,備受推崇。
    ▲左起三圖:呂洞賓繪像及神像。右二圖:二仙亭是傳說呂洞賓和陳搏下棋的地方。右圖:元代永樂宮壁畫 《鍾離權度呂洞賓圖》。

十四日    陳楠真人飛升

    陳楠(?-1213)字南木,號翠虛。南宋高道,惠州博羅(今廣東博羅)人,以箍桶為業。自云「道光禪師薛紫賢,付我歸根復命篇」。從毗陵禪師薛道光學習太乙刀圭金丹法訣,後又得景霄大雷琅書于黎姆山神人,遂入道。宋徽宗政和年間擢舉道錄院事,後歸隱羅浮山。不數年,定居長沙,開創南宗「清修派」。為南宗第四代傳人,「南五祖」之四。
    陳楠常以泥土滲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治病,無不靈驗。時人稱為「陳泥丸」。又常以雷法符驅鬼降魔,濟人利物。
 陳楠陳楠平日衣裳襤褸,塵垢遍身,終日爛醉,吟詩歌詠,出口成章,皆成文理,但世人多不解其意。曾有詩云「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虛道人在羅浮……還以金丹火候訣,說與瓊山白玉蟾」。 按《混元列仙圖》陳楠傳道有鞠九思、沙道彰、白玉蟾、黃天谷四人。南宗自陳楠起,門徒始眾,至其門徒「南宗五祖」之白玉蟾,才較具規模。
    陳楠繼承南宗傳統,秉承「大隱混俗」,不倡出家,所謂「吾所以混俗和光者,不欲自異耳。魚欲異群魚,舍水登岸,則死;虎欲異群虎,舍山入市,則禽。”(留長元《海瓊問道集.序》)陳楠明確主張「獨身清修」,反對房中禦女術。由於陳楠得到黎姆山神人所傳授的「設壇關請雷神驅妖除魔的雷神秘書」《景霄大雷琅書》,陳楠兼修雷法,以內鍊金丹與外用符合而為一,稱內丹鍊就便能役使鬼神,呼召風雨。
 南宗自陳楠開始,亦就兼傳雷法。從此南宗內丹與雷法並傳,為南宗最終形成有廣大信徒的教派奠定了基礎。著有《翠虛篇》、《翠虛妙悟全集》、《羅浮翠虛吟》等。
    ▲左圖:海南省海口市文筆峰道光翠虛殿供奉南宗三祖紫賢真人薛式、四祖翠虛真人陳楠。左二圖:陳楠平日衣裳襤褸,塵垢遍身,終日爛醉,吟詩歌詠,出口成章,皆成文理,但世人多不解其意。右二圖:《道藏》中收有陳楠所著《翠虛篇》。右圖:紫霞道觀位于雲南省安寧市城西北神平村後,為道教正一派道士修道練習道法的場所。紫霞觀供奉有翠虛真人陳楠。

十五日    釋迦牟尼成佛日

    釋迦牟尼與五比丘在苦行林中苦修六年,忍受饥饿痛苦。35歲時,意識到苦行無法達到解脱,轉而前往菩提伽耶,後在菩提樹下禪定,並發願不成正覺,永不起身。直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天正曉明,瞻望明星而悟道。悟得三明與四諦,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一說佛陀成道日為十二月初八日。
    ▲左圖:昔日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太子,在宮廷外看見百姓生、老、病、死的痛苦,而體會了生命的真理,辭親割愛出家修行,進而覺悟成佛。左二圖: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過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飢餓疲憊到了極點。右二圖:時有割草童子,先在一棵菩提樹下,用草鋪了一個座位,太子即在所鋪草座上面靜坐。他發出堅強的誓願:<我不成正覺,誓不起此座。」佛經稱此座為金剛座。右圖:佛成道處菩提迦耶(金刚座)正覺寺大塔。

十五日    釋迦文佛誕辰

    佛示生於中天竺國,為淨飯聖王之子。尋捨轉輪聖王位出家,成無上道,轉大法輪。其後七十九歲,垂般涅槃。乃以正法眼藏,付其高第弟子摩訶迦葉,并敕阿難,副二傳化。復以金縷僧伽梨衣,令大迦葉轉付當來補處彌勒佛。其說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左圖:釋迦牟尼文佛佛像。左二圖:釋迦文佛繪像。右二圖:山東省蒼山縣下村鄉境內,千年古剎「靈峰寺」佛樓的正面,其門匾上刻著清朝雍正皇帝親筆禦書的「釋迦文佛」四個字,字跡清晰,字體端莊俊秀。右圖: 福建省莆田釋迦文佛塔。

十五日    鍾離帝君誕辰

    道教八仙之一。元代全真教奉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其說始於五代、宋初。相傳姓鍾離名權,號「正陽子」,又號「雲房先生」。《列仙全傳》說:鐘離權,燕台人,號雲房先生,為漢朝大將,在征討吐蕃中,被上司粱翼妒嫉,只配給他老弱殘兵三萬人,剛到達目的地就被吐蕃軍劫營,軍士落荒而逃。鍾離權也逃至一山谷,而且中途還迷路了。可是「吉人自有天相」,遇上一胡僧,將他帶至一小村莊說:「這是東華先生的住處。」然後告別而去。過了一會兒,忽聽有人說:「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緣故。」見一老人披著白色的鹿裘,扶著青色的藜杖,問鍾離漢道:「來者可是漢大將軍鍾離權 ? 為什麼不來宿於山僧之所?」鍾離權大驚,知道遇上了異人,於是誠心學道,向老者哀求學習救世之道。老者傳授鍾離權「長真決」,及金丹火候和青龍劍法。鐘離漢後來遇見華陽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學得「長生決」。最後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訣」,修成真仙。玉皇大帝封他為「太極左宮真人」。
    二月十八日為鍾離權飛昇之日,可參閱「二月十八日正陽開悟傳道真君昇仙」條。
    ▲鍾離權繪像多種多樣。

十五日    張法樂子昇仙

    張法樂仙:《道書》:四月十五日張法樂子昇仙。
    道士張法樂者,南陽人。幼而學道,性悅泉石。纔及成童之年,託邊樓觀,事尹起法師。竭誠致力於左右,積有歲月。感其勤苦,遂付道要。露盟之夕,神燈發輝,慶雲流彩。而後巾瓶之奉,几案之勞,禮盡始末。遂尋幽訪奇,卜居於耿谷之西。衣弊茹蔬,謝絕人事,日誦五千文,及修雌一之道。煉形養炁,抱一守真,凡三十載。雲生梁楝,霞集窗扉,人號為雲居觀。久而道業已著,靈感自通。有虎踏蹬唬震,視之而不畏。後乃往來馴伏,似有所衛。
    人或請謁,褻慢無誠心則皆為所逼而不得至。旦夕常聞有神鐘聲,隱隱於耳,然莫測其遠近。每齋日,有草衣人二十許,常送薰陸香及乾棗數枚,出戶襲視之,遂不見。西魏廢帝三年三月,謂弟子張通曰:我雖幽感,奈功德未就。近有神告,必不久留,當委形厚土二百餘年。冥事貴密,汝可略知。至四月十五日清旦,托几而化。時有白炁如雲,穿牖而出,長丈餘,食頃方散。 (查無圖像)

十五日    李鐵拐仙翁昇仙

    鐵拐李的身世說法傳說頗多。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說他姓李,名玄;趙翼的《陔余叢考》中又說他姓劉。《混元仙派圖》稱他是呂洞賓的弟子。《列仙全传》说他长得十分魁梧,是一位伟丈夫,在深山洞穴中修道。
    借屍還魂說:鐵拐李因遇上太上老君而得道,曾於一次靈魂出竅赴太上老君之約,徒弟誤以為他已經仙逝,且欲歸回家中見病危的母親,急忙下將鐵拐李肉身火化。鐵拐李游魂無所依歸,於是附上一餓死者的屍身,蓬首垢面,坦腹跛足,並撐一根鐵杖,故此以後被稱為「鐵拐李」。鐵拐李常行乞於市,為人所賤。一天,突然把鐵杖向天上一拋,鐵杖化為飛龍,鐵拐李亦乘龍而去。
    又有一說鐵拐李乃西王母點化得道,自始位列仙班,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
    ▲左起三圖:李鐵拐造型特殊,神像、繪像各有其趣。右圖: 新北市三芝鄉八仙宮主祀李鐵拐。

十五日    辜婦媽誕辰

    二百五十年前,一位老太夫人的逝世,使台南府城的人悲戚、感嘆和緬懷,這位老太夫人姓林,二十歲時嫁台南市東定坊人辜湯純為妻,結褵未久,她的丈夫辜湯純病逝。時辜家又無恆產,而妾所生兩子尚幼,她毅然負起家庭重擔,勤儉恭謹,含辛茹苦,撫其妾兩子為己子,懇侍孝順翁姑,頗得鄉黨讚譽。二子成年後均得有功名,猶勉勵他們砥行立名,關心民瘼愛護老百姓。她老人家則慈心廣被,佈施行善,和里鄰們和睦相處,又常替婦女解決難題,使好多家庭更趨於美滿安謐,所以辜老太太所到之處,莫不春風和熙。因此她的逝世,使全台南府城人們,悲傷悼念,婦女們好像失去一盞明燈,地方上的官吏為了順應輿情,向朝廷疏請旌表。雍正五年,皇帝特敕令追贈誥封辜太夫人為「一品夫人」,謚賜入祀台灣府節孝祠(在彰化)以彰揚其生前懿範。但台南府城人士,因念太夫人生前蜚聲彤管事蹟都在台南,且以身教化的偉大貢獻首獲其益,所以集資在她生前所居附近建廟以追念其德範,廟名為「 辜孝婦廟」,有的人叫「 辜婦媽廟 」。
    這些事蹟是《台灣通史》,《台灣府誌》,《台南縣誌》都有記載的真人真事,發生地點是在台南府城,可以說是一位完美偉大又可敬的中國婦女典範,集孝媳、賢妻、良母的節孝婦人。由於近三十年來該廟乏人管理,年久失修,已顯破爛不堪,實在辜負前人揚仁德,獎勵節孝之本意。
    ▲左圖:辜婦媽寫實木雕像。左二圖:「 辜婦媽廟 」廟額中、右二圖:辜婦媽神像。右圖:設置於台南市街巷內的辜婦媽廟。

十六日    國師劉基祭日
   
    劉基,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十五日,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文成縣)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贈他為太師,諡號文成。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討論劉基的功績,並決議劉伯溫應該和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配享太廟。
    ▲左起二圖:劉基之繪像及塑像。右二圖:南田誠意伯廟。右圖: 在劉基廟到劉基故居的路上,有著與遠山近水、村落人家交相輝映的金黃色油菜花。劉基故里、福地南田。

十七日    十殿轉輪王誕辰

    十殿轉輪王。殿居幽冥沃石外,正東直對世界五濁之處。設有金銀玉石木板奈何等橋六座。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別核定,發往四大部洲何處,該為男女壽夭富貴貧賤之家投生者。逐名詳細開載。每月匯知第一殿,注冊送呈酆都,陰律凡胎卵濕化。無足兩足四足多足等類,死就為;輪推磨轉。或年季生死。或朝生暮死。翻覆變換。為不定殺。為必定殺之類。概令轉劫所內。查較過犯。分發各方受報,歲終匯解酆都。
 凡陽世讀易儒士。誦經僧道,勾至陰司。念誦聖經咒語。致諸獄不能用刑。使受苦報者。解到本殿。逐名注載。並繪本來面目。名曰墮落生冊。押交孟婆尊神(酉區忘台)下。灌飲迷湯。派投人胎。轉世死于腹中,或生一二日,或生百十日。或一二年促死。使忘三教真言之後。第一殿。加差厲卒,勾到各獄查察前惡。補受苦報。凡解到功過兩平,及已受苦滿。功少過多等魂。酌定為男女妍醜安勞。發往何方富貴貧賤之家者。即交(酉區忘台)下本殿點名發放。往生人道凡陽世讀易儒士。誦經僧道,勾至陰司。念誦聖經咒語。致諸獄不能用刑。使受苦報者。解到本殿。逐名注載。並繪本來面目。名曰墮落生冊。押交孟婆尊神(酉區忘台)下。灌飲迷湯。派投人胎。轉世死于腹中,或生一二日,或生百十日。或一二年促死。使忘三教真言之後。第一殿。加差厲卒,勾到各獄查察前惡。補受苦報。凡解到功過兩平,及已受苦滿。功少過多等魂。酌定為男女妍醜安勞。發往何方富貴貧賤之家者。即交(酉區忘台)下本殿點名發放。往生人道中。
    屢有婦女哀求,供稱有切齒之仇未報。甘為餓鬼。不願做人。妍詢情由。多系閨女,或系貞潔之婦女,因被讀書中之惡少,或貪姿色,或圖財物。裝盡風騷諸般投好,計誘成奸,誑雲未有妻妾,誓必央媒聘娶。或有甜騙婢女。娶納為妾,或有謊許養老其婦。或允撫養伊前夫之子女等情事不等。誤被計騙。癡心順從。失節相贈之後。耽延日久。反出惡言揚醜。致令父兄知覺。親鄰鄙賤。冤無可伸。羞忿尋死。或得鬱症而亡者,聞知負心賊子。今科該中。此恨難消。號泣求準索命等情。細查事果真實。但該生陽壽,尚未該終。並伊有祖父之餘德未滅。本殿姑準婦女搴票,魂入科場。阻惑違式。更換榜上之名。再俟應絕之日。準同勾死鬼進門索命。仍在第一殿查核判斷。
    世人若於四月十七日,誓立信心,遵奉玉歷知警行事。常將以上諸語向人談說者。來生發往陽世為人。不受鄙薄。不遭官刑水火傷體等項之災。
    ▲左圖:十殿轉輪王神像。左二圖:十殿轉輪王神禡。。右起三圖: 十殿轉輪王設有金銀玉石木板奈何等橋六座,專司各殿解到鬼魂。

十七日    劉混康真人飛升

    宋代茅山宗歷代宗師多得宋室所賜「先生」稱號,至劉混康任嗣法宗師時臻於極盛。哲宗曾召他為皇後孟氏治病。紹聖四年(1097),敕命江寧府將其所居茅山潛神庵擴建為元符觀。徽宗即位後,敕令擴建元符觀為「元符萬寧宮」,並賜劉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劍,又親書《度人經》《清淨經》《六甲神符》賜之。劉混康死後,徽宗追贈為「葆真觀妙衝和先生、太中大夫」。「三茅崇奉之嚴,未有盛于斯時也」。茅山宗從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數百年,一直為道教主流。南宋以後,逐漸衰微,但仍傳承不絕,且時有高道名於世。
    據《茅山誌》載,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師四十五代。第一代稱太師,第二代稱玄師,第三代稱真師,其後各代皆稱宗師。嗣法宗師的絕大多數皆出身茅山附近的句容、丹陽、溧水、金壇等縣世代崇道的隱逸之家,自幼受道教的燻陶。嗣法宗師的傳授,宋徽宗以前,一般以楊羲、許穆、許所傳上清經為憑。自劉混康獲得朝廷賞賜的九老仙都君玉印和玉劍後,嗣法宗師的傳法信物增添了印劍。現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圭、哈硯、玉符四寶仍藏茅山道院,為「鎮山四寶」。
    ▲左起二圖:徽宗即位後賜劉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右二圖: 《度人經》是道教經名,通稱《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容演說元始天尊、開劫度人,以及科儀、齋法、符術、修煉、教戒、緣起等,為南北道教中通行的主要經典。右圖:江蘇鎮江「元符萬寧宮」。

十七日    翊聖真君降    另一降現日為二月初一日,見「二月初一日 翊聖真君降」條。

十八日    北極紫微帝君誕辰

    道教神係有三清、四御,帝也。為道教神係之最高神祇,四御亦即輔佐三清四位天帝,又稱帝君。北極紫微帝君全稱為「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為四御之一,餘為「昊天金闕至尊太皇大帝」、「句陳上官南極玉皇大帝」及「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道教宣稱三清四御統率天地萬神,是宇宙萬物創造者。四御中的第二御為北極紫微帝君,其神名來源於古代對星辰的崇拜,北極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晉書天文誌》載:[北極五星,句陳六星,皆在紫宮中,北極最尊者也,其細星,天之樞也:
    《史記天官書》載:北極星乃帝王星,稱紫微宮,故古代帝王自稱其居住處為「紫禁城」,唐初孔穎達云:「北斗環繞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於列宿,猶州牧之省察諸侯,二十八宿布於四方,猶諸侯為天子守土也。
    北極紫微帝君為中天星宿中之尊神,主掌造化樞機,降福消災。四月十八日為其聖誕萬壽.信眾咸焚香膜拜禱祝。
    ▲左起四圖: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繪像。右圖:澎湖最高神像紫微大帝坐鎮的「澎湖紫微宮」。

十八日    碧霞元君誕辰

    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全稱「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俗稱為「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碧霞元君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據《玉女考》和《瑤池記》記載:黃帝建岱岳觀時,曾經預先派遣七位女子,雲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說為華山玉女。但─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據明王之綱《玉女傳》:“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一說為漢代民女石玉葉,憑靈泰岱。據《玉女卷》稱: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生性聰穎,三歲解人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黃花洞修焉。天空蓋泰山,洞即石屋處也。山頂故有池,名玉女池;旁為玉女石像。可見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人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僕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于泰山岳頂玉女池內。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禦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
    中國的北方地區,民眾對碧霞元君的信仰極盛,信徒以之為奉神,禱之即應。在民間廣為流行宣揚敘述泰山娘娘靈蹟的《泰山娘娘寶卷》,道教也奉為教門經籍,納入道書之列。碧霞元君的稱號,也並非泰山娘娘的獨有,南方的天妃順懿夫人也有此號,《封神演義》又說餘化龍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為泰山娘娘所專有。
    民間傳說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廣大,能保佑農耕、經商、旅行、婚姻,能療病救人,尤其能使婦女生子,兒童無恙。故舊時婦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別虔誠,不僅在泰山有廟,在各地也建有許多「娘娘廟」,並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這種信仰至今仍很興旺,人們仍不辭勞苦登上泰山絕頂,許願還願,向其祈禱,香火不斷。
    誕辰一說為三月十五日。
    ▲左圖:北京妙峰山娘娘庙碧霞元君坐像。左二圖:碧霞祠位於泰山極頂南側,初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弘治年間(1488--1505)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後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右二圖:泰山碧霞祠近景。右圖:碧霞元君繪像。

十八日    華陀神醫先師誕辰

    華陀,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大約生於西元二世紀初葉,為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後漢書》和《三國志》均為他專門立傳;華陀年輕時,曾遊學徐州,通曉各種經書,喜愛醫術和養生之學,由於他刻苦鑽研,不怕困難,努力學習,善於總結群眾經驗,所以醫學知識十分淵博,故沛相陳珪和太尉黃琬曾先後多次徵召他做官,但華陀均予辭謝。華陀兼通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尤以外科和針灸著稱,其在外科方面的成就是驚人的,後世更尊奉他為「外科鼻祖」,特別是他發明「麻沸散」,開了全身麻醉的先例,可說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術做腹腔手術的人,據《後漢書‧華陀傳》記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癒,一月之間皆平復。」至於「麻沸散」是怎樣被發明的呢?據說古代人在受傷需動手術時,會先捆起病人的手腳,或用棍擊、放血等方法使病人昏厥,然後再施行手術,華陀為了減輕病人痛苦,便根據《神農本草經》中關於烏頭、莨菪子、麻黃、羊躑躅(鬧羊花)等功效的記載,又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將洋金花(曼陀羅)等幾種具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編成一組藥方,定名為「麻沸散」,接著又從多喝酒能使人醉而不省人事中得到啟發,將麻沸散和酒在外科手術前一起吞服,從此在外科手術中廣泛使用,三國時期,關公在樊城被毒箭射傷右臂,華陀就是在他的傷口撒上麻醉止痛藥麻沸散,再用尖刀剖開他的皮肉,刮骨療毒,所以當時關公仍能與人喝酒下棋,談笑風生,令在旁的將士敬佩不已,故事廣為流傳。
    ▲神醫華佗繪像、神禡及神像。

十八日    金山忠烈王誕辰

    金山忠烈王:漢儒家名將,姓霍名光,字子孟,霍去病之弟,漢平陽人,武帝時為奉常都尉,為帝所器重與親信。帝崩,受遺詔輔佐昭帝,拜大司馬,為大將軍,封博陸侯。昭帝崩,迎立宣帝,仍秉政。霍將軍資性端正,沉靜詳審,秉政二十年,未嘗有過,於漢宣帝地節間(公元前66)卒,諡宣成。
    《夷堅誌》:華亭金山廟瀕海,乃漢霍將軍祠。相傳云:當錢武肅霸吳越時,常以陰兵致助,故崇建靈宮。則霍將軍卒後,英靈不泯,竟於九百六十餘年後,常以陰兵援助五代吳越開國主錢武肅(895)完成霸業,吳越王錢鏐(諡武肅)始於華亭(亦曰華亭谷,在江蘇省松江縣西平原村)崇建靈宮奉祀之,是謂金山廟,迨宋高宗建炎間又建行宮於當湖,始賜名金山忠烈王。
    《括異誌》:金山忠烈王,漢博陸侯,姓霍氏。吳王(指五代十國之一,即吳越王錢鏐)立廟於山(即金山,位於海中),建炎間,建行宮於當湖,賜名「金山忠烈王」,顯應尤著,鄉民祈禱輒應。王以四月十八日誕辰,朝獻踵至者,一市為之鼎沸。
    ▲左圖:金山忠烈王霍光繪像。左二圖:霍光在「上海城隍廟」的神像。右二圖:上海城隍廟中霍光殿的匾額。右圖:上海著名的名勝城隍廟,原為金山神廟,祀漢博陸侯霍光,又名霍光行祠。

註:四月十九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4-3四月神佛誕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