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家釀佳釀:金橘釀酒濃冽香醇色艷味美


金橘是一種既普遍又特別的水果,是柑橘類最小型的品種,一粒果實只有三克左右,所有的柑橘類果實都是剝皮吃果肉、或榨汁吃的,只有小小的金橘是只吃果皮、或連皮帶肉一齊吃的。在台灣宜蘭盛產的金橘,略成長圓形,又稱金棗,如果生食的話,只能吃皮,外皮又甜又香又脆,非常可口,但是果肉很酸,不能生吃,用來做加工食品,金棗糕、蜜餞、鹹金橘等,都是宜蘭著名的特產。另外一種較圓形的金橘則是外皮及果肉都是甜的,台灣很少種植,市面偶有出售都是從日本運去的,價格稍高。

我在後院種了兩株金橘,一株是樹叢型的,另一株是喬木型,都是分枝很多,成長後覆蓋很大面積,也未刻意修剪,樹型也不很高,五、六呎左右,果實結得很多,樹頂的也伸手可及,收成方便。

金橘秋季開花,冬季結果,每年春節左右果皮開始由綠轉黃,全株一粒粒金黃色的果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中國人認為是新春吉兆,所以小株盆栽多用來作家室裝飾或年節賀禮,甚受歡迎。

二月時的金橘果子雖然黃了還不能吃,太酸。三月以後就漸漸地成熟了,可以挑個兒大、色深、皮亮的,表示已經熟透了,保證好吃。假如是長形的金橘,只能吃皮,皮和肉是緊緊相黏的,得把皮轉著啃下來吃,果肉很酸,是不能生吃的,整粒加工卻是好材料,甜鹹皆宜、軟硬皆可。若是圓形的甜金橘,熟透了時是一直甜到心子裡去的,最適生吃,用來加工就太可惜了。

這二株金橘樹有是豐產型的,每年只結一次果實,卻是滿樹金黃,多得不得了,沒有算過、秤過,反正從二月底起一直到四月底,不停的摘,生吃肯定吃不完,親朋好友都送到了還有剩,摘得慢了掉得一地都是。我們會做的加工品像金橘餅、金橘醬、蜜餞金橘------都做了還是消耗不了,怎麼辦呢?終於想到一個能夠用到最大量材料的加工品:釀酒。

也曾試過把後院所有的水果用來釀酒,用過葡萄、石榴、甜棗、蕃石榴、楊桃、柳丁、檸檬、柚子------,有成功的,有失敗的,棗酒怎麼釀怎麼好喝,柑橘類的水果就是屢試屢敗,沒有一種製成功的,別說是酒了,連醋都釀不出來,所以,從來就沒考慮過用金橘來釀酒。試試看吧,瞎貓碰到死耗子也說不定唷。

我用了一個釀造水果酒的黃金比例來準備材料,金橘六磅、冰糖二磅、酒麴一個、水半咖崙,用一個一咖崙大小的大口玻璃瓶來釀造。金橘的重量是處理過的純重,把金橘(摘掉蒂頭)先放在一個石臼裡用石棒棰搗碎,挑出種子,我挑得很乾淨,我也不知道種子泡在酒裡會不會影響酒的味道,然後全部(六磅)倒進玻璃瓶裡。冰糖二磅放在水中煮化,完全融化後熱度很高,要等到降溫到45度時才能用,太高的溫度會把金橘燙熟,也會把酒麴中的酵母菌燙死,那就發生不了發酵的的作用了。酒麴要先磨成粉狀,用小石臼或放在塑膠袋中以趕麵棍碾滾也可以,等冰糖水溫度降了以後(沒有溫度計的話用手指測試也可以,不燙手的程度就差不多了。)先把酒麴粉平均灑在金橘上面,把糖水沖下去就可以了。

所有材料都放進瓶子裡之後要達到瓶子的七、八分滿,才是標準的份量,一定要紿酒預留發酵的空間,要是太滿了,會溢滿出來甚至漲破瓶子都是有可能的。瓶子(罐子、罈子)要密封三個月(約80天至90天),就可以開罈品嚐了。

為什麼要用玻璃的盛器,我們是家庭手工製造,釀酒的樂趣就是盯著自己的「作品」一天一天的從果渣子一步一步的變成美酒,只有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子裡,才能領略得到變化的步驟,你才看得到呀。

當你剛把金橘、糖水、酒麴放進瓶中封妥瓶口時,水果會全部浮起來,在瓶下端會看到一段輕混的糖水,靜置以後,就會有細小的氣泡往上,這就是開始發酵了;氣泡會一天比一天多,泡泡也會變大一點,大幻三十天以後,水果就會漫漫的往下沉,再過一陣子(我不確定要多少天),所有的果渣都會沉到瓶底,而上段的糖水,應該就是酒了,不過,先不要急著品嚐,至少要再等十幾天,上面酒的色澤會越來越透澈,而顏色也會更濃,這時,一罐水果釀才算大功告成了。

這樣的材料份量釀出來的酒,約可以灌裝三瓶半(600cc瓶),前面二瓶我都不用過濾網或布,小心的用湯匙把酒杓到瓶子裡,第一瓶最漂亮,有透明而穩重的金黃色,第二瓶也還不錯,第三瓶就有點渾了,第四瓶可能要用過濾網瀝過,或是用布包起來壓榨酒才出得來,當然酒就渾濁不清了。味道來講每一瓶都是一樣的,去年釀過一次顏色漂亮、酒味香醇,覺得金橘是值得釀酒的一種水果。

釀過酒的酒糟,丟掉可惜,去年的再加朝天椒和鹽改製成客家金橘醬,也倒蠻像的,只是酒味重了點。今天酒糟更多,捨不得拿去做有機肥,準備收集起來,再做成「金橘二鍋頭」,還不知道做不做得成哩。 04-2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