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04-1四月神佛誕辰

初一日    南方七宿下降

    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計有四十二個星座,五百多顆星,它的形象是一只展翅飛翔的朱雀。井宿八星如井,西方稱為雙子,附近有北河、南河(即小犬星座)、積水、水府等星座。鬼宿四星,據說一管積聚馬匹、一管積聚兵士、一管積聚布帛、一管積聚金玉,附近還有天狗、天社、外廚等星座。柳宿八星,狀如垂柳,它是朱雀的口。星宿七星,是朱雀的頸,附近是軒轅十七星。張宿六星為朱雀的嗉子,附近有天廟十四星。翼宿二十二星,算是朱雀的翅膀和尾巴。軫宿四星又名天車,四星居中,旁有左轄、右轄兩星,「車之象也」。
    ▲左圖:二十八星宿的南方朱雀七宿之「柳土獐星君」繪像(戴敦邦道教人物畫集)。中圖: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軫,計有四十二個星座,五百多顆星,形象是一只展翅飛翔的朱雀。右圖:這是「東方七宿星君、西方七宿星君、南方七宿星君、北方七宿星君」之繪像,「南方七宿星君」在第三幅。

初一日    八殿都市王誕辰

    第八殿都市王殿司掌大燋熱大地獄,屬無間獄。在整個大火爐中,其熱無比。罪人到此,往往血液自沸,自行煮熟而死。須經百死千生,直至業盡,方復輪迴。先墮餓鬼,再墮畜生,仍受飢渴之苦,自類相殘而死。又經百數千世,或偶得人身,亦貧病交煎,身心熱惱,無緣逢善知識與聞正法,於短命悲慘中過完一生。墮此大獄,其苦尤勝於前,其惡業雖不離前罪,因其污染太深習氣難改,故所受報應,更為嚴酷。其中包括磅稱地獄 、鐵丸地獄 、炙脊地獄 、釘板地獄 、鋸劈地獄 、鐵蛇地獄 、鐵汁地獄 、火狗地獄 。
   ▲左圖:第八殿都市王殿司掌大燋熱大地獄。左二、右二圖:小地獄中百死千生,反覆輪迴。右圖:八殿都市王神像。

初一日    太一道始祖蕭抱珍真人誕辰

    蕭抱珍(?~1166)為金初太一道創始人。衛州(今河南汲縣)人。生年及創教事蹟皆未見記載。元王鶚《重修大一廣福萬壽宮碑》據金王若虛《一悟真人傳》,僅記其創教後之簡略事蹟。該碑略云:初,蕭抱珍既得道,即以仙聖所授秘濟人,祈禳訶禁,罔不立驗。金天眷(1138~1140)初,其法大行,因名之曰太一教。蓋取元氣渾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也。尋以所居湫隘,乃于衛州東三清院故址,改建太一庵堂。
    王惲《故太一二代度師先考韓君墓碣銘》亦謂:「天眷初,太一始祖真人,以神道設教,遠邇響風,受為門徒者,歲無慮千數。」不久,太一道由汲縣傳播到趙州、真定一帶。皇統八年(1148),熙宗聞其名,召赴闕,受到禮遇,賜名所居之庵為「太一萬壽觀」。金大定六年(1166)逝世,曾封微妙大師。入元,忽必烈追贈其為「太一一悟傳教真人」,改其所居太一萬壽觀為太一廣福萬壽宮。所創太一道流播于金、元。
    《道德經》稱蕭抱珍創立的太一道以祈禳劾治、治病驅邪為宗旨,又以符法修傳,以符水祈禳為主事,但也重內鍊。他主張「內鍊為主,符為用」。遵行《道德經》,以「弱」為道要,又受儒學影響,重視忠孝等綱常倫理。規定道士出家皆須受密法物,嗣教者又須改姓蕭。
    太一道創始人為衛州(今河南汲縣一帶地方)蕭抱珍,時在金熙宗天眷年間(公元1138-1140年)。其教傳「太一三元法」之術,故名“太一”。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法術,而太一道獨以此出名,頗與天師道相接近。主張以老子之學修身,以巫祝之術禦世。元王鶚《重修太一廣福萬壽宮碑》謂:「初,真人既得道,即以仙聖所授秘濟人,祈禳詞禁,罔不立驗。天眷初,其法大行。」元王惲《秋澗集》六一《韓君碣銘》謂:「遠邇向風,受為門徒者歲無慮千數」。足見當時信奉太一道者之多。金熙宗皇統八年(公元1148年)詔蕭抱珍赴闕,頗加禮敬,敕所居觀額以“太一萬壽”四字。元憲宗二年(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蕭抱珍為「一悟真人」。蕭抱珍行教達三十年。卒於金大定六年(1252)。
    ▲左圖:太一廣福萬壽宫。左二圖:蕭抱珍真人繪像。右二圖:蕭抱珍真人神像。右圖:黑龍江省道教聖地松峰山海雲觀,奉祀蕭抱珍真人。

初二日    太虚元君誕辰

    《列仙全傳》云:西王母,即龜臺金母也。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於伊川,姓楊,諱回,字婉妗,一字太虛。配位西方,與東王公共理二氣,調成天地,陶鈞萬品,凡上天下地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居崑崙之圃,聞風之苑,玉樓玄臺九層,左帶瑤池,右環翠水。
    《墉城集仙錄》云:西王母即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一號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元功,化生萬物之初,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芬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東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金母生於神州伊川,厥姓侯氏(一作楊氏),生而飛翔,以主元敏,神元奧於渺茫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方木公共理二氣,因此而陰陽判分乾坤肇定,而育養天地,陶鑄萬物。相傳瑤池閬苑盛?長生仙果的蟠桃,此桃三千年始能結實,八百年方能成熟,漢武帝內傳謂:「仰慕神仙的漢武帝,虔誠齋戒,於 七月七日 獲王母乘青鳥下降,寶相莊嚴,雍容華貴,由一群玉女隨伴,王母自設天廚,用玉盤盛蟠桃七顆,其桃形圓色青大如鴨卵,王母贈武帝四顆,自用三顆,武帝食後留下桃核以備種植,王母謂此桃三千年一結實,中土地薄,種亦不生。」
    西王母乃元始天王分真化之無極界先天仙真,配位西方,又係洞陰之主,故稱金母,其神格僅次於三清,十分崇高,在民間之王母信仰既古且廣,信眾最多,香火最盛的道教神之一,民間盛行的「八仙上壽」和「蟠桃勝會」的故事,就是王母信仰的象徵,民間多稱之曰「王母娘娘」及「瑤池金母」,或尊之曰「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元君」,法相莊嚴,雍容華貴。
    一說誕辰日為農曆七月十八日。
    ▲左圖: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天尊略稱瑤池金母,道教尊稱為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虛九光龜台金母元君;三界醮神位則稱西極全真萬祖母元君;民間俗稱西王母、王母娘娘、西華金母、金母娘娘、無極瑤池金母。左二圖:太虛九光龜台金母元君神像。右二圖:桃園八德三清宮奉祀太虛元君神像。右圖:台中市北屯區紫微宮供奉之太虛元君神像。


初三日    慈敏真君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初三日    蕭公誕辰

    蕭公廟,位于江西省新餘市仙女湖鐘山峽東口之北岸,這是一座二元神系的祠廟,供奉著簫公和晏公。關于簫、晏二神的事蹟,《三教源流搜神大會》記載如下: 公姓簫,諱伯軒,龍眉蛟發,美髭髯,面如童。少年為人剛正自持,言笑不苟,善善惡惡,裡鹹為之質平。歿于宋鹹淳間,遂為神,附童子,先事言禍福,中若發機。鄉民相率為立廟江西臨江府新淦縣之太洋洲,保舡救民,有禱必應,福澤十方。大元時,以其子蕭祥叔死而有靈,合祀于廟。皇明洪武初,嘗遣官諭祀于此,詔封為水府靈通廣濟顯應英佑侯,大著威靈于九江八河五湖四海之上。
    蕭、晏二神的身世皆民間傳聞,無根可考,所司之職又同于江水之神。兩神本都是江西地方性水神,明初因朝廷推崇而成為具有全國性影響的水神,職司平定風浪,保障江海行船,因此各地紛紛立廟奉祀。新喻作為兩神家鄉的鄰縣,較早地建廟奉祀。(查無圖像)

初三日    北斗北極翊聖降

    北極四聖亦稱「北極四聖真君」、「北方四元帥」,包括天蓬元帥、天猷副元帥、真武將軍以及黑煞將軍。道教護法神將「四聖真君」的崇奉,起于隋唐以後,宋代神霄派則將「四聖」與「雷部」歸結為道派重要神真之一。《太上三洞咒經》稱其為:天蓬紫微大帥萬神祖宗、天猷副元帥遊行太空、黑煞將軍堯火斬兇、真武角將乞水玄酆。宋代以後,黑煞將軍為「翊聖保德將軍」所取代或合而為一,稱其為:天蓬大元帥真君、天猷副元帥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真武靈應佑聖真君。
    四聖的第三位是翊聖元帥,亦名黑殺元帥。《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妙經》說北極翊聖黑殺大元帥,「天庭位列,總三洞五雷之號令,掌八天九地之權衡,憫造化之樞機,僚真仙之將吏,無邪不斷,何鬼敢當。攝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華日月,威震乾坤。」其《黑殺咒》曰:「走符攝錄,絕斷鬼門,行神布氣,攝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將軍,雷公霹靂,電激風奔,刀劍如雨,隊仗如雲,手把帝鐘,頭戴昆侖,行繞天下,搜提鬼神,九州社令,血食之兵,不許拒逆。”《道法會元》卷一七五謂翊聖元師主治元照靈虛府,有元照靈虛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鬥符傳世。《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殺神符,並曰:「若黑殺真君聞龍蜃觸符,即親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紙書佩之,不受水厄,大闢水怪,亦能鎮宅,除災驅怪。」
    翊聖元帥因得北宋皇室的推崇,早在宋初即成為護佑宋室的大神。據王欽若《翊聖保德傳》記載,建隆初年(960年)太宗命于終南山中築上清太平宮,每逢三元、諸聖誕節,致醮祀神。于是翊聖真君經常降臨,為人袪殄驅怪,靈驗不可勝紀。故官吏民眾不遠千裡,「或馳誠遙禱,或齋潔朝拜,以祈真受,時有所聞。大抵多隨其性習,加以訓助。人臣依于忠,人子依于孝,清淳者示之格言,貪酷者警以要道,詞甚平易,頗葉音韻。」如降言曰:「盡力事君以為忠臣,濁財勿顧,邪事莫聞,整雪刑獄,救療人民,動合王道,終為吉人。積愆為咎,必有沉淪。眾生本無形之性,配有形之軀,曠劫以來,不能自悟,自有無極世界不夜之鄉,混合太虛,杳冥同理。」凡此類降言,內容涉及廣泛,有講修心觀空,有論鍊氣養生,有勸善君臣民眾,充分顯示了道教度人濟世的一貫作風,故甚得朝野上下的信仰與祭禮。《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謂他乃「虛危分宿,壬癸孕靈,化身自金闕之尊,居位極玉虛之奧。玄妙極至,奚止于輔正除邪;正一所生,豈但于消魔護國。保劫終而制劫始,護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備德。」其《真武咒》曰:「幹元有將,頂戴三台,披發圓象,真武威靈,助吾大道,龜蛇合影,身如山岳,四氣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劍樹,手執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見吾為血,化為紫塵,魁罡正氣,是吾本身,天符通現,大保乾坤。」
    ▲左起三圖:北極翊聖元帥繪像三幅。右二圖:北極四聖真君繪像。右圖:雷公、電母、風伯、雨師與北極四聖真君天蓬、天猷、翊聖、真武降世圖像。

初四日    文殊菩薩誕辰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ñju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緻、可愛,śrī 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
    根據《首楞嚴三昧經》,文殊師利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名為龍種上尊王如來[1]。其指導弟子很多也已成佛,所以經中常稱祂為佛母、諸佛之師。但為方便教化,利益眾生,現乃倒駕慈航,化作菩薩,一方面協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一方面與普賢、觀音、地藏聯合普度眾生。佛在《放缽經》中說:「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衆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文殊師利本是我師。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成佛者,亦是其威神勢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聖無動尊經》中說:「妙吉祥菩薩是三世佛母,故名文殊師利。」
    智慧利劍般若波羅蜜在佛教中地位極為重要,其意義就是智慧救度出離苦海,玄奘所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把般若比喻作能斬斷金剛的利器,文殊師利就是智慧的化身,祂自己的非凡成就以及教人成佛之豐功偉業,無不是憑藉著智慧這把利劍。學佛者無不祈望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只有修智慧,才能明是非,除十惡,修十善,離塵垢,凈性體,度有情,入涅槃。而這把利劍,就是透過五蘊,照見空性,色空不二,有無圓融,一行三昧,常樂我凈。
    ▲左起三圖:文殊菩薩唐卡、石雕像、塑像三幅。右二圖:文殊菩薩像,印度九世紀波羅王朝,現藏於檀香山藝術學院。右圖:台北善導寺收藏北宋文殊菩薩卧像。

初四日    梁國公狄仁傑誕辰

    狄仁傑(630~700),字懷英,唐朝武則天時期著名宰相。
    狄仁傑執法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唐嗣。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凡舉之臣,皆為唐朝中興之臣。狄氏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朝中政風為之一變,皆為中興名臣。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狄仁傑的一生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為國貢獻卓著。
    狄仁傑為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時期的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武則天垂拱二年(686),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深得人心。
    長壽元年(693)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誣告狄仁傑等謀反,逮捕下獄,狄仁傑立刻服罪:「反是實。」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狀。仁傑子狄光遠持書上告朝廷。女皇召狄仁傑等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釋放此案七人,俱貶為地方官,仁傑貶為彭澤令(今江西彭澤)。
    神功元年(697)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召回朝中,官拜鸞台(門下省)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女皇治理國家大政的左右手。
    聖歷元年(698),狄仁傑以政治人物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皇帝採納了狄仁傑的意見,為表示心跡,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賜武姓,使李唐得以維繫。
    聖歷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皇帝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迅速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久視元年(700),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女皇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諡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左起三圖:狄仁傑繪像三幅。右圖:狄仁傑墓園。

初四日    善才童子出參

    在佛教寺廟中,可看到觀世音菩薩像側立著一個天真活潑的可愛童子。
    在大足寶頂石刻的《毗盧道場》窟內,石壁上也刻著童子。在重慶市羅漢寺的摩崖石刻普陀岩上,都列有童子。大足白塔內壁上雕刻有五十三幅圖案、每幅圖內有一個童子。
    善財童子,出於佛教《大方廣華佛華嚴經》的入法界品。其經共八十卷,入法界品占二十卷。全品敍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者,可見其重要性。為樹立人間佛教思想。
    善財童子因家庭不幸,以一個孩子的好奇出發,經文殊師利童子的指引,明白了人生的道路,要發菩提心,造福人間,利樂有情。便以此為宗旨,不辭千辛萬苦,爬高山,飄大海,闖王宮,進民窟,上刀山,下火海,參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識者。
    這五十三位善知識者,有廚師、設計師、小學教師、航海家、商人、音樂家、醫藥家、比丘、居士、外道、老人、小孩、男子、女子等。各行各業,各傳授一法門。因此善財童子,從思想、道德、技藝上捨己為人的鑒定思想,隨同觀世音菩薩,做造福人間,利樂有情的視野。他是觀世音的脅侍「聞聲救苦」的助手,所以像塑在觀世音菩薩像側邊。
    善財童子因為他信心堅定,目標正確,為了學好本領,達到造福人間的目的。不怕擔風險,克服困難,刀山敢上,火海敢闖。他既不為名利所動,也不為色情所誘,誠實,光明磊落,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少年男子。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個故事及圖繪其中五幅。

初四日    馬王神祀

    中國許多地方都有馬王廟,特別是北方的村鎮。馬王神顧名思義就是保 護馬的神靈,在古代非常重視馬神,因為古代的馬用途很廣,耕地、拉車 、打仗等都需要馬匹,所以馬神被列入祀典,且在西周時候已經有祭馬的 習俗。
    祭祀馬神一年分為春夏秋冬,而祭祀它就是為了保佑馬匹一年四季平安 旺盛。祭品都是以全羊,而不用豬或者黑色的牲肉。馬王神的神像比較猙 ,是三目四臂的神像。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三日,城內外的騾馬夫都要湊 錢以祭馬王,所以那天的車費都會特別貴,並且還要軒昂乘客或者貨主另 索小費,所謂的「乞福錢」。
    ▲左圖:居庸關馬王廟中供奉的馬王神像,三頭六臂,每隻手中皆握有不同兵器,紅臉、三眼、橫坐在馬上。左二圖:也有粉臉、三眼的馬王神像。右二、右圖:馬王殿、馬王廟是祭祀馬王的廟宇。

初五日    送生娘娘誕辰

    「送生娘娘」即「註生娘娘」,誕辰為三月二十日,可參閱「三月二十日 註生娘娘誕辰」條。但圖像上「註生娘娘」與「送生娘娘」有很大的差異 ,「註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執簿本,右手持筆,象徵其記錄家家戶 戶子嗣之事;「送生娘娘」的造型多是手抱小男孩或又牽又抱小孩子的慈 愛形象。
    「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又作「注生娘娘」,有些地區稱之為「送子娘娘」,是閩南、台灣一帶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婦女的懷孕、生產,是許多不孕婦女或懷孕婦女的信仰寄託。
    也有稱「子孫娘娘」的,「多子多福、子孫滿堂」是過去中國人傳統的文化心態和追求,為了禮佛拜神、祈求子嗣,眾多的送子神仙也應運而生。送子神仙名目繁多,一般都稱為「子孫娘娘」。如廣州著名的祈子神廟「金花廟」中,主神為金花夫人,附祀的有張仙、華佗、月老、花王、桃花女、鬥姆等,大都與生育有關;還有二十奶娘神像,也都和生育有關。這二十位「子孫娘娘」的名目是: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張氏、教食夫人劉氏、白花夫人曹氏、養育夫人鄧氏、血刃夫人周氏、轉花夫人寧氏、送子夫人謝氏、大笑姑婆祝氏、剪花夫人吳氏、紅花夫人葉氏、小笑姑婆黃氏、羊刃夫人蘇氏、瀨花夫人林氏、保胎夫人陳氏、教飲夫人梁氏、教行夫人黃氏、腰抱夫人萬氏、栽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蔣氏。
 所謂「花」,是指胎兒、嬰兒。「白花」指男孩,「紅花」指女孩。「轉花」是指女轉男。這裡的子孫娘娘眾多,分工細致,從投胎、懷胎、定男女、保胎,直到分娩、養育,乃至吃、喝、梳洗、行走、去病等無所不包,所以很受人們、特別是婦女們的歡迎與崇拜。正如清道光時《佛山忠義鄉志》卷十四所說:「金花會盛於省城河南,鄉內則甚少。惟婦人則崇信之。如亞媽廟各處,內有十二奶娘,婦人求子者入廟禮拜,擇奶娘所抱子,以紅繩系之,則託生為己子,試之多驗。然年卒不少。」
 再如北京著名的東岳廟內的娘娘殿中,九位子孫娘娘分三組奉祀:左組,引蒙娘娘、斑疹娘娘、乳母娘娘。中組,子孫娘娘、天仙娘娘、眼光娘娘。右組,催生娘娘、培姑娘娘、送生娘娘。
 台灣的子孫娘娘叫注生娘娘,「注生」是執掌生育之事。注生娘娘是從大陸傳過去的,原為福建的臨水陳夫人,又被當作婦女難產之神。福州的注生娘娘廟在主神兩側竟有三十六婆祖,而台灣和福建其它地方的注生娘娘廟中的婆祖一般為十二位。天津天后宮中的子孫娘娘也很有代表性:正殿中的主神是天后聖母,左右則是她的化身娘娘,名曰眼光娘娘、子孫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娘娘、千子娘娘、引母娘娘、乳母娘娘。
    ▲左圖:河北地區的神禡「送生娘娘」。左二圖:碧霞元君神像旁一對 女侍,其中之一懷抱嬰兒,後漸變為單獨供奉。道教以送生可以為人送子 送福。其神像多為元君廟旁祀。此為台北市松山慈祐宮奉祀的送生娘娘。 右二圖:台北市三芝鄉玉仙宮的主祀是送生娘娘,大殿奉祀多尊抱子送生 的神像。右圖:送生娘娘神像。

初六日    太素三元君朝真

    太素三元君,乃是無英、黄老、白元三元君之外祖母,是白素、黄素、紫素三元君之母。(查無圖像)

初七日    施真人昇天

    《真仙通鑑》云:衡嶽洞門觀,在不廩峰西石榴峰南下,施真人施存,自號胡浮先生,或云婉盆子;師黃盧子,得《三皇內文》,役御虎豹之術,遁變化景之法,或隱或現數百年,慕石廩洞門是其沖真之地,乃居之。又於峰西室造閣空十餘丈,出乘白豹或步還山,豹即迎之,以晉惠帝永康元年(304)四月七日乘豹昇天。(查無圖像)

初七日    水神金龍四大王祀

    大王會指金龍四大王出巡時的賽會。金龍四大王指黃河水神。清趙翼《陔余叢考》云:自江淮一帶至潞河,無不有金龍大王廟,其神傳說為南宋人謝緒,元兵入臨安時赴江死,明永樂中始有祀,隆慶之後才盛。清順治二年(1645)十二月,封黃河神為「顯佑通濟金龍四大王之神」。南京迤南,雖屬長江領域,但亦祀金龍四大王。大王會,參加的以船戶為多,南京一帶每年九月例行出巡一次,民間則有賽會之舉。
    金龍四大王,乃南宋謝太后之姪謝緒,有兄弟四人,緒最少,好讀書隱居於金龍山,宋亡憤激赴水死,明太祖起兵,傳有德與賊戰於呂梁洪,見雲中天將揮戈擒賊,黃河淤塞,神力通之,舟將覆溺,神力拯之,元兵大敗。帝夢儒生素服前謁,曰:「臣謝緒也,上帝命為河伯,今助真人破敵。」神特顯靈於黃河上下游,兩岸人奉為「黃河福祖」,無不虔誠敬奉,明隆慶中敕封金龍四大王,建廟於山東魚台縣,有清一代敬禮未替。
    ▲左圖:南宋謝太后之姪謝緒,有兄弟四人,明敕封為金龍四大王。中圖:金龍四大王之版畫。右圖:山東魚台縣金龍四大王廟。

初八日    釋迦佛祖誕辰

    釋迦牟尼,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爾南部),佛教創始人。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者,「佛」;民間信仰信徒也常稱呼佛祖。
    ▲左圖:釋迦摩尼佛頭像。左二圖:釋迦摩尼佛坐像。右二圖:彰化縣八卦山風景區高七丈二的釋迦牟尼佛像。右圖:雲岡石窟第二十窟,釋迦摩尼佛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較完整,臉型豐滿圓潤,雙耳垂肩,雙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飾精美,剛健雄渾,是雲岡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初八日    九殿平等王誕辰

    第九殿平等王司掌阿鼻大地獄,此獄範圍廣闊八千里,火網交織其中,另設十六小地獄,皆是無間獄。平等王專審世間一切冤死眾生,大殿內外有無量無邊前來申冤之冤魂,胎卵濕化、禽獸或水族聚集一堂,個個哀號遞狀申訴。大王明察秋毫,皆能一一傳押其元凶債主到案,舉證歷歷,令罪犯伏首認罪。
    九殿管轄之罪犯,皆是諸惡中之大惡,不善中之不善,故承受諸苦中之至苦,既歷猛火劫外,還經寒冰劫,或寒風如刀,凝血成冰,或成煙成炭,剉骨揚灰,死生不斷,痛苦不歇,墮此地獄,求出無門。
    ▲左圖:第九殿平等王司掌阿鼻大地獄。左二圖:第九殿平等王的神禡。中圖:毒蛇小地獄。右二圖:針雨小地獄。右圖:第九殿平等王神像。

初八日    尹虛鑾真人昇仙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華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太平廣記》載:大酉洞列為「天下道教三十六洞之第二十六洞,號妙華洞。」
    ▲尹真人所治之大酉洞桃花源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是一個大山洞。該洞上彎下平,洞內溪水淙淙,鐘乳懸掛,水落珠璣。穿洞而過,則是一較完整的溶門,底部有一終年不枯的泉眼,崖壁上若幹小溶洞中,亦有泉水飛洩,桃花溪匯泉而成,溪水穿大酉洞注入酉陽河。據說,從地理、路線、景物、歷史、距離、環境等六個方面證明,大酉洞與陶淵明《桃花源記》原型相似。

初八日    九子母佛誕辰


    「九子母」最早見於《楚辭‧天問》:「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此句意為 :女岐沒有與男子交合,怎麼會得到九個兒子呢?這位女岐就是九子母。對于上 句,漢人王逸曾注道:「女岐,神女,無夫而生九子也。」清人丁晏箋曰:「女 岐,或稱九子母。」
 九子母源於星宿崇拜,女岐原指二十八宿中的女宿,女宿為北方玄武七宿中 之第三宿。九子指九子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尾宿。尾宿是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第六 宿,有九顆星。早在先秦,尾宿九星便被人格化為九子,《史記•天官書》稱:「尾為九子。」司馬貞索隱引宋均的說法稱:屬居宮場,故兼九子,子必九者, 取尾有九星也。」古人還將尾宿九星與女宿聯繫起來,認為九星是女宿的九個兒 子。尾宿九星還被視為多子多孫的象征。《晉書•天文志上》載:「尾亦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則後宮有敘,多子孫。」
 中國神話學會主席袁珂認為,女岐(九子母)或當是神話傳說中的姑獲鳥。姑獲鳥是一種能變化為女人,也能變化為飛鳥的神禽。《古小說鉤沉》輯《玄中記》云:「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遊女……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為多。」
    九子母信仰起初流行於江南各地,時人以其無夫而多子,故奉為司子嗣之女 神,以後這種信仰也流行到北方。從先秦至宋代,歷代多奉祀九子母。《漢書 成帝紀》載:「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顏師古注引應劭的話曰:「畫堂 畫九子母。」丁晏認為:「《天問》本依圖畫而作,意古人壁上多畫此像,西漢 去古未遠,應氏(應劭)之說是也。」(《楚辭‧天問箋》)
    當時,向九子母乞子的風俗很盛,據南北朝時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四月八曰)荊楚人相承,以是日迎八字之佛於金城。又曰,長沙寺閣下有九子母神,是日,市肆之人無子者,供薄餅以乞子,往往有驗者。
    九子母廟在各地也較普遍,宋代臨安的九子母祠就很著名,據宋•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載:「最要鬧:九子母殿及東西塔院……競陳燈燭,光彩爭華 ,直至達旦。」
    到了明清時代,隨著碧霞元君、送子觀音、送子張仙等眾多送子娘娘、送子郎 君的盛行,九子母逐漸被取代,退出了社會大舞台。
    還有一位九子魔母也是送子娘娘,但她與九子母是兩碼事。九子魔母即佛教 中的鬼子母。
鬼子母故事,佛經中屢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亦曾提及,但《西游記》中未見,《西游記》雖未明述「鬼子母」故事,但有其痕跡在內。《楚辭》中九子母由類似於女歧、女媧一類的女祖演化而來,是生殖崇拜文化的產物,并非來自佛教中的鬼子母。但自佛教傳入後,由於在多子這一點上的相似,才與佛教中的鬼子母傳說相混淆。
    ▲左圖:大足石刻中的鬼子母神像。左二圖:榕石在廣東省惠來縣城北部。有古榕抱石而生,榕則虬枝勁幹,石则苔痕斑駁,蔚為奇觀。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於其旁建榕石庵,稱「榕石永福寺」。右二圖:「訶梨帝母眾」又稱鬼子母神,九子鬼母。圖中画了九個童子,是密教神。在日本的「東密」現在依然流行。右圖:日人富田溪仙畫「鬼子母神」。


初八日    上海城隍誕辰

    現在的上海城隍廟包括霍光殿、財神殿、元辰殿、慈航殿、娘娘殿、城隍殿等 六個殿堂,城隍廟大殿正門的上方,懸有「城隍廟」匾額,兩旁黑底金字的對聯 為「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殿內供奉著金山神 主-霍光大將軍的塑像,左右兩邊分別為文、武判官;立柱上懸有兩副對聯,分 別為「威靈顯赫護國安邦扶社稷,聖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讚揚城隍爺的功 績,及「刻薄成家難免子孫浪費,姦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貞」、上懸匾額「牧化黎 民」以告誡世人。
    城隍廟內的財神殿供奉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及財神,是民眾前來祈求功名學業、保平安及財運的;元辰殿又稱甲子殿,是信眾求平安、吉祥如意的地方;慈航 殿內供奉慈航大師及天后娘娘。
    明代永壬年間,上海知縣張守約將金山神廟改建為上海城隍廟,供奉上海城隍 神。因霍光神像已在大殿之中,就於大殿後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 形成了上 海城隍廟「前殿供霍(霍光),後殿供秦(秦裕伯)」,主神供於後殿的獨特供 奉格局,上海百姓則稱霍光為「坐殿城隍」。

    ▲左起二圖: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的城隍廟旅遊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歷史。右起二圖:上海城隍廟霍光殿上的「坐殿城隍」。

初八日    葛孝先真人誕辰

    葛玄(164~244)為三國吳人,葛洪從祖。字孝先。人稱太極葛仙翁。本琅琊人,後遷丹陽句容。高祖廬為漢驃騎大將軍,封下邳侯,祖矩仕漢為黃門侍郎,父德儒歷大鴻臚登尚書,素奉道法。故葛玄出身宦族名門。自幼好學,博覽五經,十五六歲名震江左。性喜老、莊之說,不願仕進。後入天台赤城山修鍊,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變經》《太清九鼎金液丹經》《三元真一妙經》等,後遨遊山川,週旋于括蒼、南岳、羅浮諸山。後漢室傾覆,三國戰亂,于是刪集《靈寶經誥》,精心研誦「上清、靈寶」諸部真經;曾囑其弟子鄭思遠,在他死後將「上清」、「三洞」、「靈寶」中盟諸品經付閣皂宗壇及家門弟子,世世傳。據說,吳嘉禾二年(233),葛玄徑往閣皂東峰建庵,築壇立爐,修鍊九轉金丹。
    道教稱《靈寶經》傳自葛玄,故後世靈寶道士奉他為閣皂宗祖師。《三國志•吳書》記載:孫權好道術,葛玄嘗與之遊,得權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觀。《輿地志》也有赤烏二年(239)建立方山觀的記載。北宋崇寧三年(1104)封「沖應真人」;南宋淳六年(1246)封「沖應孚佑真君」。
    《抱樸子內篇•金丹》載稱:葛玄師事廬江左元放,受《太清丹經》三卷、《九鼎丹經》一卷、《金液丹經》一卷。葛玄又以其書並鍊丹秘術傳鄭隱,鄭隱再傳葛洪。上述丹經均屬「太清經」系統。考《太清丹經》即今《太清金液神丹經》,《九鼎丹經》即今《黃帝九鼎神丹經》,兩者卷數亦同,皆成書于西漢末、東漢初,是現存道教最古的丹經,主講金丹服食之道。又據《雲笈七•洞仙記》載:「鄭思遠晚師葛孝先,受《正一法文》《三星內文》《五岳真形圖》《洞玄五符》等。」考《三皇內文》本符書,與《五岳真形圖》均為召神劾鬼之屬,後歸「洞神經」系統。在修持活動方面,道書還有關于葛玄能服術、闢谷,行諸奇法的種種傳說。
    ▲左圖:葛仙翁繪像,顯示能醉卧水底一日夜。左二圖:葛仙翁《太極沖玄至道心傳》中之 「任督二脈圖說」部分。右二圖:近人所繪「葛仙翁造像」。右圖:金箔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工藝品,相傳由東晉葛玄所創,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民間傳統工藝的瑰寶,其中有些是密不示人的絕技,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想像黃金是如何變成薄如蟬翼。


初八日    陶淡真人飛升

    《晉史‧隱逸傳》:陶淡字處靜,太尉侃之孫也。父夏,以無行被廢。淡幼孤,好導養之術,謂仙道可祈。年十五六,便服食絕谷。不娶。家累千金,僮客百數,淡了不營問。好讀《易》,善蔔筮。於長沙臨湘山中,結廬居之。養一白鹿以自隨。人有候之者,輒移渡澗水,莫得近。州舉秀才,淡遂逃羅縣埤山中,不知所終。
    ▲左起二圖:陶淡之二幅繪像。右二圖:陶公廟位於長沙縣榔梨鎮,瀕臨瀏陽河,枕靠臨湘山,四週古木參天,風景十分優美。右圖:修繕一新的陶公廟古戲樓。

初八日    善惡童子降

    《地藏菩薩十齋日》是敦煌寫本中一類很短小的寫本,未入中國歷代經目及大藏,已依疑偽古逸經典而入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的第85卷。嚴格地說,《地藏菩薩十齋日》並不是佛典之中的經律論部分,而只是僧俗遵從的一種儀範。其內容是講在每月的十個特定的日子之中,有哪些天神下界巡檢;在何日應念誦那些佛、菩薩之名,持齋念佛可獲不墮何種地獄、以及免罪多少劫的功德。如「善惡童子下界,念南無定光如来千遍,不入刀槍地獄, 持齋除罪四十劫。」
    《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舉頭三尺有神明」云:中國人有句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每個人頭頂上都有神明。又有另外一種說法:「舉頭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這句話是叫我們須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止惡行善。佛家的說法是,每個人身上都有兩個神,一個叫「同名神」,另一個是「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是白的,是計善的神;同生神是女的、黑的,是計惡的神。我們任何一個起心動念是善是惡,祂們都會記下來。所以我們最好不要隨便起心動念,以免造惡因;萬一造了惡因,就要趕快回頭,不要一直繼續下去,觸犯了戒律。《無量壽經》說:「神明記識,犯者不赦。」有神明記下我們所造的善惡,如果犯了罪,祂是不會饒恕你的。祂們是每個月有六次以上,到天堂、地獄去校對那裡的善惡簿,我們要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惡,而去受苦受樂。講這些都是為了警惕大家持戒。
    ▲左起二圖:善童子「左輔洞明星君」與惡童子「右弼隱光星君」神像。中圖:「右弼」木刻版神像。右起二圖:「左輔」與「右弼」廟匾。

初八日    靈湫神會

    青海省貴德「古八景」之一的龍池靈湫,位於常牧鄉都秀村。龍池指龍王池,距縣城60公裡。相傳湫池有靈,禱之便下雨,因而得名。池係地陷而成,池旁有耳池二處,相傳為龍王的護衛。池水碧清如鏡,週圍蒼鬆蔭鬱,景色秀麗。「龍口」泉水快池的地方有一青色巨石,=雕刻有「龍王池」三字。傳說龍王池原在離縣城不遠的王屯村西山根,池附近有龍王廟,從前農民每年春天池中取水,到廟裡禱求龍王帶來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後有人在池中洗了不潔之物,「聖水」受到玷污,龍王盛怒之下,將池子遷到人蹟罕至的深山,此後,遇到久旱不雨之年,「三河」等地村民聚眾到此取水祈雨,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在王屯「龍王廟」舉行廟會,秋天豐收後在縣城舉行賽神會。

    ▲左圖:神話傳說女媧補天時掉下了兩顆巨石,巨石入地千丈有八,一直打通了東海的「黑流穴」,黑水咆哮如雷,噴出萬丈高的水柱。龍王急調蝦兵蟹將,才堵住了黑水洞,水因此緩慢流出,而水面卻不漲不降,幾千年如此。中圖:北聯池又稱北聯靈湫,民間稱為「九峰蓮花池」,為葫蘆河支流什字河北源大莊河之發源地。右圖:六盤山美景。

:四月初九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4-2四月神佛誕辰」。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03-3三月神佛誕辰

十八日    白龍娘娘誕辰

    白龍觀位於紫霞峰南坡,與大林寺隔嶺相望,始建於宋紹興年間,相傳有項女誤食仙桃而孕,含羞自盡,胎化白龍,因此建廟奉祀,供奉白龍娘娘。清光緒四年(1878)重建玉皇大殿、東岳殿、十王殿、聖母殿、接官廳、歡樓等主要建築,有屋百楹。
    傳說起始南宋,明朝有《重建潛靈廟》碑文(潛靈觀,即今白龍觀),記載龍母(白龍娘娘)應求顯靈,降雨滅蝗之奇事。清朝乾隆十八年(1754),常州知府胡文伯記有取龍井之水,求雨得雨、袪病延年的碑文。1985年《橫山鄉志》有《白龍娘娘》傳說記載。
    宋朝時候,橫山橋清明山黃貓山腳下有一村莊叫杏花村(即今觀前村,屬橫山橋西崦村),村上有位姓項的員外名瑞慶,其妻郝氏,生一兒一女,兒叫鳳興,娶妻嚴氏;女名鳳秀,年方十八。有個陳姓的媒婆為村西錢莊村錢員外之子錢王富說媒,瑞慶夫婦當即同意,卻不料鳳秀潛心修行,不願嫁人,自然心中不悅。嫂嫂為解其悶,一天與鳳秀二人來到村前河灘碼頭上洗衣服,忽見水上飄來兩只大桃子,嫂嫂撩起,給一只姑娘吃,鳳秀吃了連說「甜得,甜得!」嫂嫂吃時,卻說「苦得,苦得!」就將自己一只又給鳳秀吃,鳳秀連吃兩只都覺鮮甜。
    過了三、四個月,鳳秀有了身孕,父母得知,責怪女兒行為不端,敗壞名聲,要架火焚女。嫂嫂知情後,急將一雙繡鞋給鳳秀穿上,催她連夜逃走,投奔舅家躲避。鳳秀哭別嫂嫂,來到村後衝虛觀(即今大林寺),跪在井旁,想起如此冤屈,不禁失聲痛哭,哭的眼淚在井台上滴出無數石眼,跪的石板上陷下兩個膝蓋凹塘,悲痛至極時,便脫下繡鞋,決然投井,以表清白。
 姑娘一投井,剎時狂風大作,雷雨傾盆,地動山搖,天吼地鳴,兩條白龍左右伴護鳳秀姑娘,穿越黃貓山腹,向東直到潛靈觀(今白龍觀)井下,穿井而出,騰飛而起,只見兩龍緊緊盤護鳳秀,直上九天而去。
 第二天,人們奔走相告,爭相傳說項家女兒羽化成仙的傳奇故事。項家人在井旁發現繡鞋也不得不信,錢家人更欽佩鳳秀貞烈懿德,願出資為她建廟。邑裡鄉親,齊皆贊助,乃建潛靈觀,後改白龍廟,現稱白龍觀。進觀祈求消災袪病、求男求女,皆有靈驗。白龍每年陰歷八月初一必回橫山橋探母,屆時香火更盛,信士雲集,商販匯聚,久而遂成橫山橋傳統廟會集場。
    (筆者註:此條坊間各譜皆列「十八日白龍誕辰」,遍查並無「白龍」事蹟及圖像,後於「白龍觀」內容中查得「白龍娘娘」事蹟,傳統烈女升仙故事應為此條主題,改此條為「白龍娘娘誕辰」;至於為何誕辰日訂在三月十八日則待考。)
    ▲白龍觀位於江蘇常州、無錫交界、橫山橋鎮。橫山風景區紫霞峰南黃貓嶺之東,座北朝南,亭台樓閣、依山而建,山環水抱,氣勢非凡,候鳥雲集,四季花香鳥語,人間佳境。

十八日    南天廖天君誕辰

    廖天君統領南天左部,受命玉帝揮毫,積功勳兼掌雷令,管諸魔鬼、眾陰兵,治怪安民。
    南天廖天君:儒家名將,姓廖名化,三國蜀漢時人,隸屬,關候所部,鎮守四家塞,因與關平兵劫魏塞中計而潰,會主帥關候敗走麥城,時情況危急,廖將軍自願突圍前往上庸求取救兵,奈上庸守城副將劉封誤聽孟達讒言,坐視不發救兵,廖將軍痛罵之,而後直奔成都報請劉先主發兵往救關侯,但為時已晚(按關侯已麥城夜走臨沮,被吳將呂蒙計獲,義不屈節,而父子同殉難),稍後捐驅沙場。元至正十六年敕封「建功侯廖化糾察速報威靈公」。關聖帝君秉攝「南天文衡聖帝」後,鸞門中尊稱廖將軍為「南天廖天君」,玉帝封「南天真相博施真人道德天君」。
    ▲左圖:高雄意誠堂主祀太上道祖神像右下小像為廖天君神像。左二圖:廖化繪像。右二、右圖:河南洛陽市關林鎮關帝塚,相傳是關羽首級埋葬處。此處關羽二神像旁侍皆有廖化之塑像。

十八日    中嶽大帝誕辰

    中嶽嵩山包括太室山和少室山,因其鄰近洛水和古都洛陽,故在五嶽中地位較高。所以很早就獲得歷代統治者尊崇。為五嶽中始封五帝者。《中嶽嵩山太室石聞銘》載:「嵩高神君,岱氣最純。春生萬物,膚寸起雲。並天四海,莫不蒙思。聖朝肅敬,眾庶所尊。」
    中嶽的信仰,比其他的四嶽為早。《山海經•中山經》雲:「苦山、少室、太室、皆家也。其神皆神面而三首,其餘屬皆 獸身人面也。」嵩山東為太室,西為少室。可知嵩山之神的形象,是半人半獸,正是人類早期所造 的神明形象。中嶽大帝的名稱:《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載:「中央嵩山君神,姓春名選群。中嶽嵩高山將軍,姓石名玄。一云嵩山君角普生。」
    東方朔《神異經》云:「神姓渾、諱善。」《無上秘要》云:「中嶽嵩山君,姓角諱普生。」中嶽大帝的神職:《五嶽名號》載:「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神異經》云:「中嶽者主於世界地澤川谷溝渠山林樹木之屬。」中嶽大帝的形象,《雲笈七纖》載:「中嶽嵩高君,領他官玉女三萬人。中嶽君服黃素之飽,戴黃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陽和之印,乘黃龍,從群官。中嶽五土之主,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無上秘要》云:「中嶽嵩山君,姓角諱普生。頭戴黃農玉冠,衣黃錦飛裙,被黃文裘,帶黃神中皇之章。常以四季月干支俱土日,乘黃霞飛輪一,奏真他名錄,上言於帝。」
 武則天垂拱四年(688),「雍州永安人唐同泰偽造瑞石于洛水,獻之。其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武則天於是加封洛水之神,又以嵩山與洛水接近,因改嵩山為神嶽,授天中王,並為登廟(見《舊唐書•禮儀志四》)。唐玄宗時,改封中嶽神為中聖王,宋真宗時封為中天崇聖帝,元時加封為中天大寧崇聖帝。
  ▲左、左二圖:中嶽大帝之繪像。右二、右圖:河南鄭州中嶽廟。

十八日    三茅真君得道日

    相傳大茅君茅盈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十月初三日,於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三月十八日得道升天。江蘇省茅山以奉祀三茅真君著稱,其進香之香期為農歷之正月至三月,當條大茅君得道之時日為進香之高潮期。
    茅山位於江蘇省句容縣的東南方。茅山本名句曲山因三茅真君得道成仙於此,因名是山曰茅山。茅叔申兄弟三人,創三清法壇,以符籙行天濟世,為求困者化厄解難,扶危消災,叔申、固、衷因稱三茅君,開茅山道派,世稱茅山道。句曲山有大茅峰,大茅峰內華陽洞,相傳是三茅君得道處。得道成仙後太上老君拜叔申為司命真君,固為定祿真君,衷為保生真君。
    三茅真君誕辰為十月初三,三茅真君生平及圖像見「十月初三日三茅真君誕辰」。
    ▲左圖:三茅峰頂的老祖廟。中圖:岱岳殿之東配殿,為三茅殿,供奉茅山上清派祖師大茅君茅盈,其成道前修鍊服氣、闢谷術,並以醫術救治世人。對于大茅君的功德,道書《茅山志》中說:茅盈道舉後,天皇太帝封他以「太元」為號,屈宰上卿,總括東岳,又加司命之主,以領錄圖籍,給玉童玉女各四十人,出入太微,受事太極。農歷十月初三為大茅君聖誕,是日,廟觀道士必淨壇開經,拜《三茅懺》上《三茅表》。右圖:蘇州玄妙觀位於蘇州市中心,始建於西晉。有玉皇殿、天醫殿、高真殿、三茅觀及轉藏、豐教、十王諸殿。

十八日    茅山鶴會

    陶弘景《真誥》記載:齊梁之際,茅山每年三月十八日鶴會,公私雲集,車有數百乘,人有四、五千,道俗男女,登茅山作靈寶唱贊。茅山至齊梁之後,每年春季鶴會已相沿成俗。《夷堅丁志》卷第六載:紹興癸酉三月,秦同其姪詣茅山觀鶴會。《夷堅志》之志景卷第九《陳待制》載:每歲春二月大茅君生朝,士庶道流輻輳,凡宮觀十七所,供醮無虛席,惟山北元符萬靈宮香火最盛。《夷堅志》之志庚卷第九《朱少卿家奴》稱朱少卿:「來赴三茅千道齋會」。時至今日,茅山道院每年春三月的香期廟會,四方奔赴的香客信眾多達二十餘萬。民國時期武當山每年六月的真武誕辰,要舉行祭祀真武祖師的齋醮法會,朝真參會的信眾每天達萬人,祭祀真武祖師的科儀已形成為廟會習俗。北京白雲觀的燕九節民俗迎春會,嵩山的中岳廟會,西安八仙宮的重陽廟會,都是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民俗盛會。道教齋醮與民俗信仰能夠結合,在於齋醮具備的宗教功能。在神道設教思想濃鬱的中國古代社會,人們相信道教齋醮的祈禳濟度功能,期望建齋設醮以感動上蒼,賜福消災,濟死度生。道教齋醮與民俗結合的根本原因,在于齋醮能夠滿足民眾的心理需要。在天災人禍之後,開建驅邪禳災的齋醮儀式,藉道教神靈之信仰,以撫慰死者,振奮生者。道教祈祥祓厄的齋醮儀式,能充分滿足民眾紅白喜事所需,民眾普遍的心理需要,會蘊積轉化為社會需要,社區定時舉行地域性的祈安大醮,以表達民眾懷德報恩、敬謝天地祖先之情,此已成為近現代民間祭祀習俗的重要內容。
    ▲左圖:江蘇省句容縣茅山道院。中圖:惟山北元符萬靈宮香火最盛。右圖:西安八仙宮。

十八日    玉陽子王處一真人誕辰

    王處一(1142-1217)號玉陽子(一說字玉陽,號全陽子,一說號華陽子)。寧海(今山東牟平)人。金大定七年(1168)師事王重陽,長期隱居崑崳山煙霞洞,煉形九年,人稱「鐵腳先生」。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應金世宗之召,赴闕主持萬春節醮事。生前創全真道崳山派,仙化後元世祖封贈「玉陽體玄廣度真人」。為「北七真」之一,曾奉敕掌教。
    繼承王重陽思想,以道教本門為本位,以無為主教,主張全拋世事,內煉心性,名之為「齊修萬行,聚神一氣」。修行講求「真實」,即真性、真功、真行。
    著述有《雲光集》、《清真集》、《西嶽華山志》。 傳承弟子很多,碑言:「條分派出,多於六宗,數不啻萬。」弟子見於金石者有解道樞、朱景逸等。
    ▲左圖:王處一繪像。左二圖:崑崳山煙霞洞是王處一長期隱居和修練的地方。右二、右圖:烟霞三洞,即石屋洞,水樂洞,烟霞洞,位於於南高峰下的烟霞嶺上。烟霞洞内壁上的石窟造像,為五代時作品,造型生動,自然流暢。


十八日    梨園祖師爺誕辰

    戲劇界工作者常被稱為「梨園子弟」,尊唐明皇為「梨園祖師」,並尊稱為「老郎神」,但部分戲班之神龕則在神牌上書有「九天翼宿星君」,更能顯示祖師爺的崇高地位。而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卻指戲神為西川灌口神;清代戲劇家李漁又附會西川灌口二郎神之說,指是都江堰水利功臣李冰父子。於是與「二郎神」相關之神明如楊戩、張仙、趙昱、鄧遐等也被奉為戲神。
    就歷史真相而言,「梨園」為唐皇帝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在開元二年(713)特設「梨園」,選樂伎子弟三百人在園內受教樂曲與歌舞雜戲,而玄宗則身兼演員、作曲、指揮、導演一身,樂曲名家「李龜年」亦領導傑出樂工參與,諸凡傑出之演藝人員皆出身「梨園」,以致後世戲劇界自稱為「梨園界」或「梨園子弟」,唐明皇被奉為「梨園神」,殆無爭議。
    至於梨園神又稱「老郎神」,亦有其根據;唐玄宗常自稱「三郎」,梨園子弟及民間不便直呼,遂尊稱「老郎」。道教將梨園奉為翼宿星君,可能是崇敬明皇之意,並定三月十八日為誕辰日。
    ▲左圖:唐玄宗繪像。中二圖:三聖宮中的梨園祖師神像。右圖:華清宮是梨園創始地。

十八日    秦裕伯夫人誕辰

    據上海人傳說,城隍老爺姓秦,單名俊,字裕伯。北宋詞人秦少遊的第七代孫,1296年生於上海,歷任山東高密縣縣尹、福建行省郎中等職,卓有成就。
    元末世亂,秦裕伯遂辭去官職,在家侍奉老母。元末義舉,張士誠在蘇州時﹐曾請去做官﹐秦不願前往。明太祖朱元璋曾三次手書召秦入仕,也被拒絕。曾曰:「裕伯受元爵祿二十餘年,背之是不忠也;母喪不終,忘哀而出是不孝也。不忠不孝之人﹐何益於國?」
    明洪武十年﹙1377﹚﹐秦裕伯去世﹐朱元璋聞訊大哭道:「生不為我臣﹐死當衛吾土。」當即敕封為上海城隍神。明永樂年間﹐上海知縣張守約將金山廟改為城隍廟。
    上海城隍誕辰為四月初八,廟會從初一到初十都很熱鬧,秦裕伯夫人誕辰為三月十八日,婦女湧往城隍廟祈願,香火鼎盛。
    ▲左圖:上海城隍廟。中圖:上海城隍秦裕伯神像。右圖:城隍殿西面為娘娘殿,供奉上海縣城隍神夫人儲氏。

十八日    盧茂真人昇仙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八日    祭黃石公

    夏黃公,又稱黃石公,原來姓崔名廣,字少通,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一說本是齊國人,因隱居夏里修道而得名。秦漢之際一位著名隱士,與隱士綺里季,東園公,甪里並稱為「商山四皓」。秦末天下大亂,四位老人為躲避戰亂而隱居商山。漢高祖曾召夏黃公入廷為官,輔佐太子。
    傳說張良年輕時曾得到黃石公的指點。張良在圯橋替黃石公「三次進履」,得黃石公送的一部《太公兵法》。黃石公後來回故里隱居,並在鄞西一帶行醫。傳說黃石公逝世於黃古林,享年九十餘歲,葬於餘姚覆船山。黃石公有一女兒名叫黃姑,繼承父志,在鄉里行醫看病。
    經考證,西漢初期的著名軍事家黃石公是濟南人。 除了濟南平陰,在安徽亳州、湖北黃石,尤其是江蘇下邳,都盛傳著黃石公的有關傳說。然而,黃石公是否確有其人,其故里究竟在何處卻不得而知。多方考證,並仔細研究了黃石公的族譜及有關歷史記載,還考察了平陰境內眾多黃石公遺跡,最終確證了黃石公實有其人,且其故里就在今平陰縣東阿鎮魏院村。
    ▲左圖:台北市內湖區的黃石公祠。左二圖:黃石公祠前的唐碑。右二圖:《黃石公素書》中的「張良拾履」插圖。右圖:張良拾履繪圖。

十八日    祭夏禹王

    祭夏禹王:《名勝誌》稱:火山在河曲縣西五里,山高四、五丈,黄河過此,如遇覆釜,河流為之曲折。山有大禹廟,在河東岸巨石上,水不能浸,有司以三月十八日致祭。
    各朝多於是日有《祭夏禹王文》雍正元年遣穆理渾致祭夏禹王文:「自古帝王繼天出治,建極綏猷,莫不浲被生民,仁周海字。維我皇考峻德鴻動,媲美前古,謨承烈,垂裕后昆。联以躬,纘應大寶。当兹嗣位始,宜修享祀之儀。特遣官,虔申昭告,惟冀时和歲稔,特阜民安,淳風洽乎區,厚德長妥於率土。尚其歆格,鑒此精誠。 」
    三月初五為夏禹王誕辰,可参閱「三月初五日夏禹王誕辰」條。
    ▲左圖:禹王廟(又名禹稷行宮),在龜山禹功礬上。為紀念大禹治水成功而建。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元大德、明成化時兩次重修。明天啟年間再修。清順治九年又修。原供奉大禹像,後增後稷、伯益、八元、八愷等先賢像。中、右圖:清康熙年間以來,河曲、保德一帶人民從這裡渡過黃河,到內蒙古河套地區墾荒種田、通商貿易,俗稱「走西口」。渡口現建有禹王廟(俗稱河神廟)。

十八日    后土娘娘誕辰

    后土皇地祇居「四御」第四位,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全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俗稱「后土娘娘」。「后土」之稱始於春秋,其身份、來歷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說法,但古人對於土地的崇拜由來已久,如《禮記‧郊特性》記載:「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為陰地者,五方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所謂:土者,乃天地初判黃土也,故謂土母焉。
   「虛空地母至尊」即后土娘娘、又稱后土夫人,俗稱「地母娘娘」。「后土」是道教神名,全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神位極高。周禮載:「王大封,則先告后土」;左氏云:「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后土神亦為主宰大地山川之大神、與主宰天界「玉皇上帝」,同樣受到人間崇敬。西漢文帝(公元前一七九年)詔令全國統一祭祀地祇(后土),規定「冬至祭太一,夏至祭地祇。」漢武帝時(140)命建后土祠,親自祀拜,如上帝禮。此後歷代帝王皇朝,皆列入祀典。 大約在唐朝(公元六一八年)以後,由於國人觀念,天陽地陰,男為陽,女為陰,后土神遂漸奉為女神。唐杜佑通典記載,汾陰后土祠為婦人像,民間乃稱為后土娘娘。唐代並有「后土夫人傳」,而后土夫人祠以楊州最盛,並指沿自西漢。宋代以後,道教列為四御尊神之一,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山川之秀,道觀並設后土殿。民間建后土娘娘祠,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相傳是「后土娘娘」聖誕日,隆重祭祀之。
    一說誕辰為十月十八日。
    ▲左圖:后土夫人像。左二圖:后土廟供奉后土夫人,是位掌管陰陽生育、主宰大地山川的女神,俗稱「后土娘娘」。 右二圖:后土廟中供奉的后土娘娘。右圖:后土祠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西南40公里處是神最古老的后土娘娘廟。

十九日    太陽星君誕辰

    五星七曜星君是道教的七位星神。五星指的是歲星(木星)、熒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鎮星(土星)。五星又絲五曜,加上日、月,合称七曜。道教尊七曜為神,名為星君。日月和星神的崇拜,起於上古。
    太陽星君,為道教的太陽神,主掌太陽。道教尊稱「日宮炎光太陽星君」,又稱「大明之神」,俗稱「太陽帝君」、「太陽公」。
    其誕辰為農曆的三月十九日,而事實上三月十九日是明朝崇禎皇帝自盡殉國之日。崇禎皇帝在李闖攻入帝都燕京時,在煤山上吊。俗話說「天上有日,民中有君」,民間編造太陽星君三月十九日誕辰,即為了於不被清朝政府發現的情況下,紀念曾經身為皇帝的崇禎忌日。
    太陽帝君乃陽剛之神,司日之運行,掌火焰之輕重,日由東升,再由西墜,光熙普照大地,施恩萬民,凡世人代代祭祀之故也。
   ▲左圖:太陽星君繪像。左二圖:五星七曜星君中的太陽星君繪像。 右二圖:太陽星君神像。右圖:創建於民國37年的地母廟是全省信仰地母的中心,地母廟外觀富麗堂皇,整座建築共分乾元、神農、地母三大殿,分別奉祀天父、太陽星君、太陰星君等神祇。

二十日    註生娘娘誕辰

    註生娘娘又稱子孫娘娘,為生育之神,世俱不詳其姓氏,或謂臨水夫人陳靖姑。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於臨水夫人項下,云:「神名進姑,福州陳昌女,唐大歷二年生,秉靈通幻,嫁劉,孕數月,會大旱,因脫胎祈雨,尋卒,年僅二十有四。訣云:吾死後必為神,救人產難。建寧府陳清叟子婦懷孕,十七月不產,神見形療之,產蛇數斗,其婦獲安。」清梁章鉅於「退庵隨筆」,有詳述陳靖姑之事蹟云:「吾鄉婦女,必崇祀臨水陳氏夫人,所傳靈異事蹟非盡無因。因靖姑姓陳,後人為之立廟,初以「陳夫人」稱之,嗣以其出生地為古田縣臨水鄉,又以「臨水夫人」稱之,再後以其度次化身救產,遂以「註生娘娘」稱之。
    註生娘娘掌管婦女之生育,每一個婦女該生幾個兒子幾個女兒,她的生育簿上均有記載,所以,只要她一查,便知道該讓婦女生男或育女,或是接受祈願予以刪改。註生娘娘大權在握,難怪那麼多婦女要來燒香祈求跪拜了。註生娘娘是位女神,頭不戴紗帽,因為她從沒有被歷代的皇帝冊封,所以共有梳捲髻髮。她梳的髮型近似漢代婦女髮型,衣服也是漢代女服。臉龐豐盈,更有漢唐婦女人物的健壯柔美感。她左手拿著生育簿,右手執筆。
    註生娘娘手下也有不少附祀娘娘,當地稱「婆姐」。福州的註生娘娘廟,在主神兩側,竟有三十六位婆姐,而台灣和福建其他地方的註生娘娘廟中的婆姐,一般為十二位︰註生婆姐陳四娘、註胎婆姐葛四娘、監生婆姐阮三娘、抱送婆姐曾生娘、守胎婆姐林九娘、轉生婆姐李大娘、護產婆姐許大娘、註男女婆姐劉七娘、送子婆姐馬五娘、安胎婆姐林一娘、養生婆姐高四娘、抱子婆姐卓五娘。
    ▲左圖:註生娘娘神像。左二圖:五星七曜星君中的太陽星君繪像。 右二圖:桃園龜山振天宮媽祖廟後殿奉祀註生娘娘。右二圖:台南學甲十二婆姐陣。


二十三日    天上聖母媽祖林默娘誕辰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道教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兩大駕前護衛神,分別為右手持月眉斧頭,左手舉至額前做遠視狀的千里眼(又稱金精將軍),以及右手持方天畫戟,左手舉至側耳作聽音狀的順風耳(又稱水精將軍)。
    相傳媽祖俗名默娘姓林,出生於宋朝(或曰五代末年[2])福建省興化郡莆田縣湄洲島,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稱林默娘。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官府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並向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是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1150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謂:「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據此,媽祖生前是一個女巫。文中並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盪,舳艫相衝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俄獲安濟……」船員說這是湄州女神顯靈,於是路允迪返國後上奏朝廷請封,詔賜順濟廟額。
    ▲左起三圖:第一圖為鹿港湄洲開基媽祖神像。第三圖為筆者於1975年初次出版之「神誕譜」封面。右圖:巍峩壯觀的莆田媽祖廟。

二十三日    祭英烈妃

    五妃墓為明末寧靖王朱術桂從死之姬妾袁氏、王氏、勝妾秀姑、梅姐、荷姐等五人合葬之處 。明永曆三十七年六月間,清大軍破澎湖,鄭克塽投降,寧靖王見大勢已去,決心殉國,其五位姬妾深明大義寧願全節,相繼自縊於中堂。次日,寧靖王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即今五妃廟址) 後亦自縊。自寧靖王與五妃先後殉節後,本省同胞即在墓前建廟祭拜。而寧靖王墓則在高雄縣湖內鄉湖內村。
    清乾隆年間,因廟宇荒頹,隨即整修,並立碑曰「寧靖王從死五妃墓」。清乾隆十六年重修,時稱五妃墓,清光緒年間再整修,亦稱「五妃娘廟」。日治時期,亦曾整修,當時台南州知事手撰「五妃之碑」(該碑現立於廟旁)。最近一次於民國八十六年修復完成,現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五妃廟最大特色是「墓廟合一」的陰廟,墓塚與廟宇緊密相連,建築屬單殿式,但殿前還有拜亭,且廟門位於拜亭下方內側,使門兩旁的牆微微外斜,形成「八字牆」,與一般單殿加拜亭之廟宇大不相同,兩側還有廂房,與正身之間夾有天井。與其他古蹟相較,五妃廟的造型簡潔、小巧玲瓏、色彩端重。其周遭庭園寬闊、古樹濃蔭、草木扶疏。
    一月十六日為五妃誕辰,見「一月十六日為五妃娘娘誕辰」絛。
    ▲台南五妃廟。

二十五日    通天大王誕辰

    尖崗嶺是南粵道教的發祥地,南粵道教始祖陳符經、曾一在此清修至殞,至今在次峰仍有陳符經清修堂古蹟;古化州人為州仙羅辯在此立廟,人稱「通天大王」,有「通天大王廟」存留至今,香客甚眾;民族首領冼英(冼夫人)在此留有遺蹟;清代廣東狀元林紹堂為此山題了「翟鳥兆高飛」、「載弄之璋」兩個石匾,其拓品為茂名博物館珍藏。
    西晉永嘉年間,傳說當時潘州有個道士潘茂名,採藥鍊丹于西山上,去世後人們在西山上建潘仙殿以祀;羅州有個羅辯,種橘紅鍊橘膏為民治病,成了四鄉聞名的橘地郎中。羅辯去世後,州民稱之為橘仙,于州城建辯仙門以紀念,還在華嚴庵中設羅仙殿祀其父女偶像。
    ▲化州市南山廟。

二十五日    祭五星

 道教星神。五星君即:東方木德歲星星君,南方火德熒惑星君,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北方水德辰星星君,中央土德鎮星星君。《雲笈七簽》卷二四曰:「五星者是日月之靈根,天胎之五臟,天地賴以綜氣,日月係之而明。」 又名五炁真君,五德星君,五曜星君。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詳述五星之職掌,稱東方木德真君「主發生萬物,變慘為舒。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福慶,宜弘善迎之」。南方火德真君「主長養萬物,燭幽洞微。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斂萬物,告成功肅。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怪刑獄之咎,宜弘善而迎之」。北方水德真君主「通利萬物,含真娠靈。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滯劾掠之苦,宜弘善而迎之」。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時廣育萬類,成功不愆。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憂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至於日和月,《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經》中稱,有遇日君者,「必得仙術」;有遇月君者,「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不死之術」。
    《玄門寶海經》雲,「陽精為日,陰精為月。分日月之精為星辰。星辰共以真道,要養萬二千物,下及六畜糞土草木,皆被服其秘道要德而生長焉」。意為五星七曜皆是道的體現。天地依靠日月星辰之真氣,長養萬物。
   ▲左圖:五星君即:「東方木德歲星星君,南方火德熒惑星君,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北方水德辰星星君,中央土德鎮星星君。」右圖:「南方火德星君」亦五星君之一。

二十五日    五公菩薩誕辰

    五公菩薩是指:誌公菩薩、朗公菩薩、康公菩薩、寶公菩薩、化公菩薩。有的說法說他們是濟公活佛的五個兄弟,亦有另一個說法說他們是濟公活佛五次投胎的五個形象,更有說他們是一百零八位羅漢中的五位,皆不可考。

    ▲左圖:五公菩薩:誌公菩薩、朗公菩薩、康公菩薩、寶公菩薩、化公菩薩。左二圖:高雄市左營區啟明堂原祀奉五公菩薩,後來祀奉主神改為關聖帝君。右二圖:光緒二十一年時,設置了「明德堂」,此為堂前麒麟。右圖:民國四十年時建的春秋兩閣,當時是全台十大美景之一,美輪美奐。

二十六日    度昺真人昇仙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二十六日    鬼谷仙師誕辰

    王禪祖師即鬼谷仙師,通稱鬼谷先生、鬼谷子先師。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錄異記云:鬼谷先生者古代高士,真仙也,自軒 轅時代起立經商周朝,曾隨太上老君赴西域流沙國修道,後返周歸居漢濱漢水之濱今天的湖北省遠安縣東南方〉之西的鬼谷洞中潛修,因以鬼谷子為號,弟子百餘人拜其門下,惟不慕神仙,勤學縱橫之術。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名將龐涓、孫臏亦為鬼谷先生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先生又被說是戰國人,以鄉里為名,本姓王名利,號玄微子,在世數百年,不知所終。拾遺記指「鬼谷」為今之湖北省遠安縣之東南,青溪〈亦名清溪〉之西有鬼谷洞,鬼谷先生在此地傳授仙術。鬼谷先生傳云:「楚有清溪,下深千仞,其水靈異。」,可證清溪實為鬼谷先生最後之居處。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
    《東周列國志》中有段關於《陰符》的精彩描寫。當年蘇秦辭鬼谷子下山,盡破家財得黃金百鎰,黑貂裘衣一件,治車馬僕從,遨遊列國,訪求山川地形,人民風土,得天下利害之詳。然而如此數年,未有所遇。其時錢財以盡,只得回家。回家後,一家老小盡責其之。妻不以其為夫,嫂不以其為叔,母不以其為子。絕望之餘,想起鬼谷子之臨別贈言:「若遊說失意,只須熟玩《陰符》一書,自有進益。」於是蘇秦乃閉門探討,務窮其趣,晝夜不息。夜倦欲睡,則引錐刺股,血流滿足。如此一年,於陰符有悟,乃將列國形勢,細細揣摩,天下之勢,盡在掌中。後又出遊列國,成功於燕、趙。隨之又將六國合縱,共同抗秦,建立不朽功績。
    《列仙全傳》載:鬼谷仙失常入雲夢採藥,顏如少童,居青溪之鬼谷。在人間數百歲,著作有「陰符」、「鬼谷子」二書。後世人因其精通玄學,遂奉為算命卜卦業之祖師;又傳鬼谷仙師雙目失明以鏡掩之,故又為民間眼鏡業奉祀為祖師。台北市設有「鬼谷先生紀念堂」,為先師第七十二代傳人陳英略所設,民間咸以王禪祖師知名奉祀。
    ▲左圖:鬼谷仙師神像。左二起三圖:鬼谷仙師擅畫符,圖為相傳所繪製的逆緣符、絕緣符及催合符。右二圖:相傳戰國時期鬼谷仙師在此講學期間掘石為泉,鬼谷先生長年飲用此泉水,終年一百三十一歲,故稱為鬼谷神泉,至今享有神泉之譽,該泉因地下礦藏資源豐富,水中含有鍶、鋅、鎂、鐵等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長期飲用能開發智力、益壽延年。右圖:鬼谷洞。

二十七日    七殿泰山王誕辰

    閻羅王第七殿泰山王殿,司掌燋熱大地獄。經云:「此地獄四面熾火,罪人一切身分盡被燒盡,生而復死,死而復生,苦痛萬分。」由此可見,此獄之苦更勝於前。凡是生前所造殺、盜、淫或邪見、邪行、妄語、酒惑等惡業,雖經前獄種種刑報,然其餘習猶存,須墮此獄,經真火熾燒,燒盡宿世一切惡習與身分,以至業盡得脫,方有出離機會。或因前世貪婪心重,先墮三百世於餓鬼身;或因愚痴心重,墮二百世於畜生身;或因瞋恨心重,若得人身,則成瘖啞無智之身,百世與貓狗同食同伍,而不知羞慚,無力自足,盡其一生,實無福德。
    ▲第七殿泰山王殿,司掌燋熱大地獄。圖為割舌地獄、頂石地獄慘狀。右圖:七殿泰山王神像。

二十七日    車大元帥誕辰

    車公廟紀念的車公(車大元帥)是宋朝(960--1279)名將,曾成功平定江南之亂。據說在南宋末年,宋帝昺南下避難,車大元帥一直護駕至香港。后來,車大元帥不幸去世,后人為表其忠勇,便為他立廟供奉。
 民間亦相傳,車大元帥在南宋末年護駕宋帝昺到香港后,便駐守西貢。車大元帥深受村民敬重愛戴,后來獲道教奉為神明,並在西貢蚝涌立廟供奉。農歷年初二是車公誕,在每年傳統的「赤口」年初三,民眾都會蜂擁而至到車公廟參拜祈福。

明末崇禎年間,新界各地突然疫症流行。當地鄉民研究史書及縣志,發現車大元帥,不特平賊有功,所到之處,疫症亦立刻停止。因此便建廟供奉,以祈疫症停止。沙田村民原先希望請車公到沙田救災,但蠔涌的父老只准沙田村民請車公的孫兒到沙田供奉。
    香港以正月初二日為車公誕辰,坊間神佛誕辰表皆以三月二十七日為準。
    ▲左圖:香港沙田大圍車公廟中的車大元帥神像。左二圖:車公廟香火鼎盛。右二圖:車公廟廟內設有金色四片車葉的風車,信眾轉一轉風車,男用左手,女用右手,順時針轉一下,就可以把衰運轉走,好運轉來。右圖:香港廟宇建築及用色與大陸、台灣皆不相同。

二十八日    東嶽大帝誕辰

    東嶽大帝是泰山的山神,又稱東嶽帝君,簡稱「嶽帝」,古稱「泰山府君」。
    東嶽大帝此神的來由,眾說紛紜。主要說法如下:西晉道教學者葛洪說泰山之神是伏羲的後裔太昊,掌管東方。也有人說,東嶽大帝是盤古的後裔金虹氏,在泰山修練得道,被賦與「東嶽大帝」之職位。在封神演義一書中,「東嶽大帝」則是商紂王的大臣,後來歸附周武王的黃飛虎。
    東嶽大帝統轄了五嶽及天下名山,並且掌管十殿閻王,是道教地府的最高神明,中國大陸信徒則認為,東嶽大帝可以主宰人間、陰間的禍福,是統轄陰陽界的大神。在佛教則認為,地獄由地藏王菩薩負責救度。而台灣一般民眾在墳墓、靈骨塔、廟宇也多奉祀地藏王菩薩而非東嶽大帝。
    東嶽是指山東省的泰山,東嶽大帝就是泰山神。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東嶽大帝是盤古氏九世苗裔金輪王少海氏與妻彌綸仙女所生之子,初名金虹氏。金虹氏有功在長白山中,至伏犧氏時封為太歲。至神農朝,賜天符都官,號名府君。漢明帝時,封為泰山元帥。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封東嶽為「神嶽天中王」。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又尊為「天齊君」。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加封「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詔封東嶽天齊仁聖王,四年又尊為帝,稱「東嶽天齊仁聖帝」。對泰山神之祭祀和崇奉,自上古三代就有,三代民居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故天子「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其中五嶽之長就是泰山,泰山被尊稱為岱宗。《風俗通義》引孔子語稱,「封泰山,禪梁父,可得而數,七十有二」,當指王者功成封禪,以告天地的意思。漢魏以後,道教沿襲古制,奉祀東嶽大帝。
    一說誕辰為十月初一日,參閱「十月初一日東嶽大帝誕辰」條。
    ▲左圖:東嶽大帝繪像。左二圖:大足石刻中的東嶽大帝、帝后像。右二圖:北京市朝陽門外的東嶽廟。右圖:泰山廟。

二十八日    倉頡先師誕辰

    制字先師姓蒼,名頡(或作倉頡),黃帝史臣,制字造書之袓也。許慎說文解字自序云:「黃帝之史蒼頡,見鳥獸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書者,文字;契者,刻木。而書其側,故曰書契也)。」
    蒼頡之初作書,刻字於竹木,聯之為編,編之為冊,謂之竹簡,亦稱竹簡書。書者,如也。
    蒼頡又稱曰史皇,呂氏春秋勿躬註:「史皇即蒼頡。」淮南子修務註:「史皇蒼頡生而見鳥獸之跡,知著書,故曰史皇。」按說文曰:「皇,大也。廣雅釋詁曰:「皇,美也。」意者蒼頡為制字之始袓,後人嘉其功之美大,遂皇之耳!而世人有謂蒼頡為上古之帝皇恐不足據。
    蓋古來可信之書記載,如許慎的說文解字自序及漢書古今人表、呂氏春秋、淮南子等,皆以蒼頡為黃帝之史官。世本註:「黃帝之世始立史官(史,掌書者,即記事官),蒼頡、沮誦居其職。」假使蒼頡果為帝皇,直稱曰皇可矣!今冠以史字,可知其為史之皇,即制字之皇,非君臨天下之皇也。
    ▲左圖:倉頡繪像。左二圖:陝西省白水縣的倉聖廟。右二圖:倉聖廟中之倉頡神像。右圖:西螺有名的振文書院旁邊就是「南天修文院懿德分院」外觀造型很獨特,主要奉祀文昌帝君、孚佑市君、關聖帝君、朱衣帝君、綠衣帝君等帝君,以及孔夫子和倉頡先師,後來當地百姓直接將其簡稱為「文祠」。


:四月初一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4-1四月神佛誕辰」。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03-2三月神佛誕辰


初九日    尹真人飛昇

    尹真人又稱文始真人,在道教中的地位較高。一說是周至縣龍鄉聞仙里人(今陝西週至縣)人。或說他是天水(今甘肅天水市)人,姓尹名喜。。順帝至元三年六月,加封文始尹真人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
    《列仙傳》曰: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星宿,服精華,醫隱德仁行,時人莫知。老子西遊,先見其氣,知其人當過,後回物色而迹之,果見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與老子俱之流豆沙之西,服巨勝實,莫知其所終。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記述尹喜得道經過云:周康王時尹喜為大夫,後為東宮賓友,結草為樓,仰觀乾象。一日,觀見東方紫氣西回邁天文顯瑞,知有聖人當度關而西,乃求出為函谷關令。遇老子,迎為師,拜求至道;老子因接喜《玉歷三十五章》及《道德經五千言》而去。喜欣爭持誦,奉行道成。
 尹真人得道成仙後,老君授他《玉冊金文》,號文始先生,位為巨無上真人,賜紫芙蓉冠,飛青羽裙,丹得綠袖,交泰霓裳,羅紋目黃級,九色之節,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統領八萬仙土。
 元順帝至元三年六月,加封文始尹真人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
    樓觀道尊尹喜為祖師。尹喜原是春秋時代與老聃齊名的道家關尹。 《莊子天下》將其與老聃並列,嘆為「古之博大真人哉」。關尹主張「在己無居,形物自著1,做人要「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所以他「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呂氏春秋不二篇》在論諸家學術特點時,稱「老聃貴柔」、「關令貴清」。高誘注雲:「關尹,關正也,名喜,作《道書》九篇。」
    ▲左圖:尹真人銅像。左二圖:《老子八十一化圖》中「第二十三化」為「訓尹喜」。中及右二圖:《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簡稱《性命圭旨》,是明代中期的道教典籍,傳為南宋全真尹清和著,主要講的是道家鍊氣導引之術,全書四集,每種導引法配一圖,共有插圖五十餘幅,此段《臥禪圖》也是其中之一。右圖:青羊宮是中國最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是成都市內現存建築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宮觀。傳說老子曾在這裡為尹喜講《道德經》。

初九日    蓬萊仙昇仙

    《群仙錄》:三月九日蓬萊都水使者陶隱士昇仙。
    《神仙感遇傳》、明抄本作《神仙拾遺》云:桓闓者,不知何許人也,事華陽陶先生,為執役之士,辛勤十餘年。性常謹默沉靜,奉役之外,無所營為。一旦,有二青童白鶴,自空而下,集隱居庭中。隱居欣然臨軒接之,青童曰:「太上命求桓先生耳。」隱居默然,心計門人無姓恆者,命求之,乃執役桓君耳。問其所修何道而致此,桓君曰:「修默朝之道積年,親朝太帝九年矣,乃有今日之召。將升天,陶君欲師之,桓固執謙卑,不獲請。陶君曰:「某行教修道,勤亦至矣,得非有過,而淹延在世乎?願為訪之,他日相告。」於是桓君服天衣,駕白鶴,升天而去。三日,密降陶君之室言曰:「君子陰功著矣,所修本草,以虻蟲水蛭輩為藥,功雖及人,而害於物命。以此一紀之後,當解形去世,署蓬萊都水監耳。」言訖乃去。陶君復以草木之藥可代物命者,著別行本草三卷,以贖其過焉。後果解形得道。(查無圖像)

初九日    張玉蘭女真人飛昇

    張玉蘭女真,道家女真之一,張道陵天師之孫女,其父即嗣天師張衡也。益州溫江(今四川省溫江縣)有「女郎觀」奉祀張玉蘭女真人,每逢三月九日,鄰里俱設齋祭之,盛況異常。 (查無圖像)

初九日    祭靈山祠

 靈山位于現海口市美蘭區南渡江東岸的靈山鎮境內,《瓊山縣志》記載:「靈山,舊名黑山,在縣東南十五早英岳都,俗名聖山。喬木陰翳,自北渡海,中洋望之即見,及抵其地,則不甚突兀。上有靈山祠,所祀之神有六:曰靈山、曰香山、曰瓊崖、曰通濟、曰定邊、曰班帥。禱雨多應。以三月初九為祭期。其官市曰靈山市。」因此,靈山被稱為古代海口的地理性標誌之一。
    靈山有座「六神廟」,也稱靈山祠,古籍記載,由於靈山祠供奉有六位神祗, 相傳在南朝的陳代,黑山一帶森林茂密,且臨近江邊,經常有盜匪出沒為害地方百姓,後來朝廷派兵前來勦匪,其中有六位將領是結拜的異姓兄弟,他們戰亡後,化成六片樹葉飛到皇帝陳霸先夢裡請罪。後來,黑山地區一片太平,不再有盜匪擾民,當地百姓便在黑山高處建廟祭祀他們,據說有求必應,非常靈驗,後人便將「黑山」改名為「靈山」。這就是「六神廟」的來歷。
    從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廣東按察司副使塗撰寫、瓊州知府莊琪所立的《重建靈山祠記》中可以得知:靈山六神,在宋元時已被封為「靈山、香山、瓊崖、通濟、定邊和班帥」稱號,但六人的履歷已經無從查考。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整頓各地寺廟時,認為「六神」封號太多,褻瀆禮儀,很不正規,便統一稱號為「靈山之神」,列入國家祀典,祭日定在每年三月初九,新官到瓊上任都要前去拜謁。
    史料顯示,出於對名勝古蹟的呵護和對神顯靈的酬謝,僅明清二代,官方大規模新建或重修靈山祠達六次之多,而民間的維護行為則更多。遺憾的是,該祠廟經歷了上個世紀的「破四舊」之後,許多珍貴的花梨桌椅已被焚毀,那些雕刻上名人題寫的對聯也未能保留下來,廟宇也逐漸荒廢坍塌,直到1993年才由當地居民發起重建。
    ▲海南海口縣新坡鎮東潭村六神廟也叫靈山祠。史料稱六神故事出於漢而不在先秦。《正德瓊台記》云:珠崖侯王「合祀靈山祠」。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征蠻再次還瓊琼即扎營於「六神庙」地界。

初十日    雲神誕辰

    雲中君,是楚人所祭祀之雲神。據考古資料證實,1977年在湖北江陵天星觀一號出土了一批記錄楚人祭祀及占卜情況的竹簡。其中記載了楚人祭祀「雲君」。學者們已肯定「雲中君」即「雲君」,是雲神。雲、雨、雷、電本是極常見的自然現象,因此在原始神話思維中,雲神、雨神、雷神、電神也往往互相轉化、 互相替代、互相混淆。雲神「雲中君」又叫「豐隆」(即雷神、電神)和「屏翳」(即雲神、雨神)。
    屈原《九歌》有《雲中君》: 浴蘭湯兮沐芳,華採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謇將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龍駕兮帝服,聊翱遊兮週章; 靈皇皇兮既降,遠舉兮雲中; 覽冀洲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雲雨和古代農耕之民的關系極其密切,從這篇歌詞中反映出人們對雲神的真摯感情。祭者齋戒沐浴,衣飾華麗,虔誠地迎接雲神,對其敬禮贊頌;在他降臨時,人們無限歡欣;在他飄然離去時,又思慕憂念,長勞夢想。整首詩寫得華採若英,靈動飛揚。
    ▲左、左二圖:雲神又名雲中君,此二幅為古代繪像 。中圖:《四庫全書》中之雲中君插圖。右二圖:近人繪「雲中君和大司命圖」。右圖:北宋李公麟元豐三年紙本白描「九歌圖」,右下角款識為:「元豐三年五月既望畫龍眠居士李公麟」及「李龍眠記」朱文小印。

十二日    華陽真人昇仙    華陽真人誕辰為五月初一,事蹟及圖像見「五月初一日華陽真人誕辰」條。

十二日    中央五道誕辰

    五道,或稱五道將軍,是地獄主宰東岳大帝的屬神,同時也是東岳大帝的重要助手,傳說掌管世人生死榮祿,與閻王的判官職司略有相同,但在一般理解中,五道地位比判官高,地位居於閻王之下。
    佛教地獄冥王中,有掌管五道輪迴的冥司,正與中國泰山信仰中固有的「五道大神」近似,因藉以翻譯,而出現在漢譯佛典中。隨著佛教的傳播與發展,逐漸滲入中國喪葬文化之中。不過佛教掌管五道輪回的冥司為一人,而中國分掌五路的神明為五人。且由於佛教中的五道大神具武夫形象,所以後來又稱為「五道將軍」的情形。雖原本各有不同,然其專管死鬼之事這一冥陰神屬性則是一致的。隨著時代發展,二者漸趨混淆,終至合為一。
 唐宋時期地藏與十王信仰流行,第十殿的轉輪王,執掌冥間亡人第三年於「中有」將盡之時的最後判決,並具以投生於五道、六道之中。因此又有合五道將軍與轉輪王為一而稱為「五道轉輪王」。五道將軍為武夫形象,唐宋十王圖中,唯十殿五道轉輪王作頭戴兜鍪身穿鎧甲的武將形象,其餘九殿各王均作文官或帝王裝扮。
    ▲左圖:五道將軍之神禡像。左二、右二圖:五道廟在北京宣武區韓家潭處。廟有玉帝殿,內有明代萬歷年間兵部尚書王象乾撰記立碑,謂此處為正陽,宣武龍脈交通之地,故於廟側建玉帝行宮,率諸神以鎮之。今玉帝殿已不存。另一說法是諸宦官為魏忠賢所建,以祈福安。右圖:榆次後溝村的五道廟,小得像土地公廟。


十三日    神農皇帝誕辰

    神農大帝是五千多年前五帝紀中的第二位炎帝神農氏,原始時代,人民不知耕種稼穡,僅以禽獸或草果充飢,神農氏觀相天時地利,製作耕犁,教人民種五穀糧食,而稱神農,同時,為治療民間病痛,親自嚐試各種藥草,曾一日中毒七十次,自開藥方解毒,知藥理,奠定了中國藥用本草基礎,又教導人民日中集市,互相交換貨物,以通有無,各得所需,對社會啟導有極大貢獻,堪稱促進人類生活進步的先聖先帝,因此,神農大帝又稱先帝、藥仙或藥王大帝。先帝神像有文面、赤面、黑面三種,黑面乃表示嚐百草,以身試藥,中毒後的聖顏。
    桃園縣新屋鄉九斗村的長祥宮,又有五榖先帝廟的別稱,廟中供奉一尊神農大帝塑像,其塑像全身由青銅打造,號稱是台灣最大的神農大帝神像。相傳二百多年前,有一位信士背負一尊五穀神農像在新屋鄉奉祀,由於神蹟靈驗,由范姜開望捐地擴建廟身,並定名為長祥宮,至此之後,新屋鄉在神農大帝的守護下,物產豐饒,魚米之鄉的美名,不逕而走。
    ▲左、左二圖:神農氏繪像。右二圖:桃園縣長祥宮的五穀神農大帝塑像全身由青銅打造,號稱是台灣最大的神農大帝神像 。長祥宮正殿供奉五穀神農大帝、註生娘娘、天上聖母娘娘、關聖帝君等,二殿供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南北二斗星君、文昌帝君等。右圖:台北縣土城五穀先帝廟神農宮。

 十四日    廬山教主誕辰

    慧遠大師,東晉高僧﹙西元三三四~四一六年﹚俗姓賈,雁門樓煩﹙今山西省崞縣﹚人,淨土宗初祖,廬山白蓮社創始者。十三歲時隨舅父令狐氏遊學許昌、洛陽,二十一歲時原想尋找隱士范宣子遁世隱居,因路途阻塞而未成行。聽說高僧道安大師在太行恆山﹙河北曲陽西北﹚講經傳法,遂偕胞弟慧持慕名前往,聽道安講解<般若經>,豁然開悟,嘆曰:「儒道九流皆糠耳」此言並不表示,聽道安講解,慧遠大師徹底否定儒學,他還曾以老莊學說解釋《般若經》。
    慧遠大師敬仰道安佛學,遂與胞弟慧持落髮俱投道安座下受業,兄弟倆勤學奮勉,精進修行。慧遠大師博覽群籍,於儒︰精通《周易》、《毛詩》、《三禮》;於道︰尤其專擅《老子》、《莊子》義理學說,於釋︰擅般若、涅槃、禪觀、淨土。慧遠學說融攝法性本體與彌陀信仰,主張形滅神存之說,亦提倡因果報應之教。
    刺使桓伊特為慧遠在廬山東側的香爐峰下建造一座宏偉寬敞的佛寺,名為「東林寺」,慧遠大師即在此傳法,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跡不入俗,直到八十三歲圓寂為止不曾離開過此地,平時送賓遊履以虎溪為界限,從不逾越。
    慧遠除了宣揚大乘般若學,亦提倡小乘禪學,在慧遠的大力推廣下,使禪法因而興盛於江南和江東,實為慧遠努力所成。不久,有位曇摩流支法師來到中土,曇摩流支法師善於背誦《十誦律》,慧遠立即迎請他到完整譯出《十誦律》。由於慧遠大師的努力不懈,得使多部經典於亂世中廣傳流佈。
    慧遠大師的德風行儀遠播,各地文人、名僧、雅士紛紛前來依止修行,如︰彭城(今江蘇銅山縣)劉遺民、豫章雷次宗、雁門周續之、新蔡(今河南汝陽)畢穎之、南陽(今河南南陽)宗炳、張季碩…等人,皆捨棄世間名利,紛紛親近大師辦道,成為慧遠大師的在家弟子。他們皆因深信因果報應、輪迴轉世之說,隨大師修學淨土法門,專念彌陀。
    名士謝靈運負才傲俗,亦對慧遠大師肅然欽服,而為大師在東林寺開鑿東西二池,廣植白蓮。晉元興元年(西元四○二年),慧遠大師率眾一百二十三人,於般若台阿彌陀佛像前,建齋誓願,創建白蓮社,共修念佛三昧,以期求生西方淨土,各名士賦詩讚詠淨土,詩集合書名為〈念佛三昧詩集〉,慧遠大師撰序。
    因慧遠大師倡導彌陀淨土法門,後人敬尊為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於東晉安帝義熙十二年(416)八月六日圓寂,得壽八十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

    ▲左圖:台北縣淡水鎮佛聖堂供奉慧遠大師。左二、右二圖: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在江西創辦的淨土宗第一道場東林寺 。右圖:東林寺中紀念慧遠大師的「遠公堂」。

十五日    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誕辰

    玉皇大帝是民間信仰中神格至尊的天神,他上掌三十三天,統領天地人三界神祇,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主宰億萬生靈。天原本石無形無像的,自古以來敬天畏天的思想,使人們自然的崇奉天,並具體化為「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簡稱玉帝,俗稱天公。宇宙中一切的神明,都是在他的統轄下,沒有天地以前,就先有了他,天地萬物由他而創造,他本身永住天上,但委派諸神到世間來觀察人間的善惡,因此,他可以說是統一神,神格至尊,一般人信奉他為至高無上之神。
    台灣民眾奉祀「玉皇大帝」是神中的至尊,或稱「玉天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天租公」、「天帝」、「玉皇」,俗稱「上帝」、「天公」等。「玉皇大帝」居住在天上的玉京,故名之「玉皇」。不但授命人界的天子管轄民眾、還統攝天、地諸神,諸教仙佛都受其令,可謂神中之神。
    玉皇大帝,簡稱玉帝,俗稱天公。宇宙中一切的神明,都是在他的統轄下,沒有天地以前,就先有了他,天地萬物由他而創造,他本身永住天上,但委派諸神到世間來觀察人間的善惡,因此,他可以說是統一神,神格至尊,一般人信奉他為至高無上之神。
    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級的神明之一,他是萬物元始的至尊,故又敬稱「元始天尊」。地位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卻是中國最大的神祗,是眾神之王。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道士們只能用世間最高貴的形象去塑造諸神之王,人間帝王也很樂于看到仙國主宰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玉皇大帝是如此的崇高偉大,所以民間無法為他塑造神像,而以「天公爐」象征。如果信徒要祭拜玉皇大帝,就每天對「天公爐」焚香膜拜﹔另有一說:玉皇大帝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故而供奉「三界爐」上香致意。有些鄉下民家僅在庭院門前豎立一根插香竹竿,表示玉皇大帝的無影無形,每天早晚燒香祭拜。
    民間認為農歷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謂的「玉皇誕」,台灣俗稱「天公生」。是日道觀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禮拜。家家戶戶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可参閱「一月初九日玉皇大帝誕辰」條。
    ▲玉皇大帝之繪像及塑像。


十五日    正一教開山張道陵祖天師誕辰

    張道陵字輔漢,是張良的八世孫。他身長九尺三寸,濃眉大臉,紅頂綠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個角。垂手過膝,有濃密的鬍子,龍行虎步,十分威武。漢光武進武十年生於天目山,他母親夢見巨人自稱是魁星下降。身穿錦繡並且拿了一枝奇花給她。他母親接過來就醒了,只覺得滿室異香,整月不散。由此感應而懷孕,張道陵誕生那天,有黃雲籠罩在房子上,紫氣瀰漫在庭院中。房間裏光華如有日月照耀,並且又聞到夢中的異香,久久不散。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就讀通了老子道德經,天文地理河圖洛書地無不通曉。後來被選為賢良方正的官,然而雖然做官,而他卻志在修道,不久就隱居到北邱山裏,有一隻白老虎銜神符送到他座榻旁。漢和帝曾經賜他做太傅,並封他為冀縣侯,三次下詔他都婉拒了。他後來到了四川,愛上四川的山明水秀,於是就隱居在鶴鳴山上。
    張道陵和弟子王長一起修煉龍虎大丹,一年有紅光照室,兩年有青龍白虎來保護丹鼎,三年丹成,他也就成了真人。不久他又遇到神人指點,修成了最高的道術。他能飛行天上,能聽見極遠的聲音,又能分身隱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同時又在堂上吟詩,變化萬千、神奇莫測。
    順帝年間某夜,太上老君降臨在他住的地方,授給他雌雄劍和許多符籙,要他誅滅橫行四川的六大鬼神。張道陵精修千日,煉成了種種降魔的法術。不久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共億萬數為害人間,他們帶來各種瘟疫疾病、殘害眾生。張道陵於是在青城山上設下道壇,鳴鐘扣罄,呼風喚雨指揮神兵和這些惡鬼大戰。張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變成了蓮花。鬼眾又放火來燒,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燒了回去。鬼帥一怒又招來千軍萬馬重重包圍,不料真人用丹筆一畫,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紛紛叩頭求饒。但是他們口服心不服,回去後又請來六大魔王,率領鬼兵百萬圍攻青城山。張道陵神閒氣定,不為所動,他只用丹筆輕輕一畫,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人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來,只好叩頭求饒。張道陵再用大筆一揮,一座山分成兩半把六個魔王困在裏面,動彈不得。於是魔王只得答應永世不再為害人間。
    張道陵除魔去病,救活萬人,百姓都跑來追隨他,拜他為師的一時竟達好幾萬人。張道陵就把他們組織起來,並且訂定律令、分配職務,教給他們道理,勸他們努力行善,就這樣慢慢成立了道教團體,而張道陵本人也就名副其實地成了道教的祖師。
    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冊,封張道陵為正一真人,他在飛昇前授給長子衡斬邪二劍,叫他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由一個子嗣來繼承他教主的地位。囑咐完畢,張道陵就和弟子王長、趙昇三人一起昇天而去,而他所創立的道教一直在民間傳到今天,由於他規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稱「五斗米教」。
    ▲左起三圖:祖天師張道陵繪像。右圖:龍虎山上清宮天師府第。

十五日    雷萬春誕辰

    「雷府千歲」是唐朝安史之亂的英雄張巡的部將雷萬春。雷萬春,逐州人士,自幼習武,秉性剛直,驍勇善戰,有志為國效力,可是未得逢時,因往京都訪兄雷海青與南霽雲相識,兩人情投意合遂‘義結金蘭’。時傳聞安祿山於范陽起兵叛唐,兩人誓為國效勞,聞之當時雍丘城張巡是位武精學博之將領,遂相偕前往投其麾下為部將。
    長安淪陷,令孤潮附賊引兵四萬攻打雍丘城,張巡率領雷萬春、南霽雲等諸將迎戰,令孤潮屢次攻打均因張巡之奇謀策略與諸將之奮戰而無功敗退。其時長安失守消息傳至雍丘城 , 雷萬春得知雷海青殉節消息 , 悲憤填膺之際,受命登城防守,不料叛軍弓箭齊發 , 雷萬春冷不防面頰被射中七箭 , 令孤潮眼見雷萬春中箭,即刻揮兵直逼城下 , 但見雷萬春乃挺然立於城上 , 自拔面上的箭而血流滿面,忽聞雷萬春在城上大罵令孤潮,不該助賊反唐,叛軍兵將個個膽破心驚,倉促而退。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王嘉許其忠勇為國捐軀,諡封殉難諸將,雷萬春,勇猛剛烈難與倫比,諡封「雷霆驅魔大將軍」。
    雷萬春原貌是一位玉面秀士,在雍丘城戰役中面頰中七箭,傷痊後已面目全非,故在民間奉祀神像中,有雕塑玉面與青面著七點金星之二種不同面貌,而尊稱雷王爺、厲王爺、大將爺、大眾爺、雷府千歲。
    一說誕辰為九月初九日。
    ▲左起四圖: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安西府、協天堂及板橋靈安宮供奉之雷萬春神像。右圖:馬鳴山五年千歲廟,是供奉雷千歲等五年千歲的祖廟。

十五日    保生大帝誕辰

    吳本,也被稱為吳真人,俗稱「大道公」。原是民間醫生,宋代龍海白礁人,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87年)。吳本少聰穎,不妄言,正值年少,父親卻患惡疾,因貧窮無力就醫而逝世;不久,母親也憂傷操勞過度而離開人世。從此,吳本立志學醫,出外拜師學道。四海雲遊,多方求學,又能博採民間驗方,終成為一名醫術高明的醫生,一位道行高深的道長。吳真人一生以慈悲濟世為懷,施醫不問貧富貴賤,又不求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常常奔走崇山峻嶺、鄉野村落,深得人民的愛戴。他的弟子很多,包括當時著名的黃醫官、程真人、鄲仙姑等人。
    天聖九年(1031),仁宗之母乳疾,太醫百治無效,乃標榜天下良醫。正在京華雲遊的吳本應征脂闕,細察病情,謂可望治愈。帝準之,乃施針炙,處良方,敷草藥,服丹丸,數日後果奏奇效。仁宗大喜,欲封他為禦史太醫,永留朝廷。吳本卻告辭云:「我志在修真,榮華富貴,非我所願。」遂雲遊而去。
   宋景佑三年(1036),五月初二凌晨,吳本在診視完畢返回白礁途中,因過分疲勞,採藥心切,在攀登懸崖時不慎跌落深淵而謝世,享年58歲。人們出於對他的崇敬和緬懷,民間開始追謚他為「醫聖真人」,並修起龍湫庵,塑像供奉,這是真人羽化後的第一座神廟。翌年,又集資擴建為廟宇。鄉裡遠近有病痛疾苦,甚至戰亂天災也都求真人保護,於是,真人便由醫神成了地方保護神,隨後便有了「保生大帝」的稱號。
   在福建同安和漳州分別建有的「青礁慈濟宮」和「白礁慈濟宮」,供奉保生大帝,為閩南第一大民間信仰。這種崇拜不僅傳播到沿海各地,而且隨著移民東渡台灣,傳播到了台灣。
   明萬歷三十年(1002)前後,泉州金門先祖從故鄉帶來保生大帝香火,在澎湖島的北山嶼(即今日之白沙鄉)定居,建造了台灣最早一座保生大帝廟「威靈宮」。
    明鄭時期,保生大帝信仰大規模傳入台灣。明永歷十五年(1661)鄭成功率軍來台時,漳、泉一帶軍民紛紛到祖地白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拜別保生大帝,並帶上香火以求平定,有時還帶著保生大帝神尊一路供奉。之後,不斷又有先民將保生大帝請進台灣。在台灣的許多保生大帝的宮廟都有從閩南奉迎保重大帝經過的記載。近來年,台灣多次組團到海滄青礁謁祖過爐,彰顯出一種血濃于水的民族薪傳信仰。
   每年農歷二月中旬,各地慈濟宮就開始籌備慶祝保生大帝誕辰,台灣各保生大帝宮廟都極為重視各種傳統祭典活動,規模盛大、儀典完備。有些宮廟會組織青少年聽講他生前真誠為民治病解危事蹟,並演唱他當年傳給弟子的閩南方言歌《鳥暗誓》。這首歌高度歌頌了為民治病、不怕艱險的無畏精神。青礁、白礁慈濟宮都要接待來自閩、台各地保生大帝、吳真人廟宇的謁祖進香活動,尤其是農歷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生這天達到高潮。
   ▲左圖:保生大帝神像。左二圖:青礁「龍湫庵舊址」石碑。右二圖:青礁慈濟宮。右圖:白礁慈濟宮。

十五日   玄壇趙元帥誕辰

    趙元帥即趙公明,又稱黑虎玄壇趙元帥、趙玄壇。道教護法四帥之一。初為惡神,明以後被道教奉為財神。其信仰普及民間。據《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記載,趙公明為終南山人,秦時避亂于山中,精修至道,功成之日,欽奉玉帝之旨為神霄副帥。又稱趙元帥本乃皓廷霄度天慧覺梵氣所化生,其位在乾,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黑面虯髯,跨黑虎,動則有雷霆相伴,以彰其聲威。主掌太華山西台府。上奉天門之令,役使三界,巡察五方,提點九州,為直殿大將軍。北極恃禦史。昔天師張道陵于鶴鳴山修鍊仙丹,曾奏請玉帝遣威猛神吏為其守護丹爐。趙公明遂奉旨降臨,得授正一玄壇元帥,司守爐之職。天師飛升後,其又鎮守龍虎名山,三元之日,曾開壇傳度修道之人。掌管趨菩謝功謝過之人及冥頑不化之徒,司賞罰之責,稱為“龍虎玄壇”。部下有八部猛將,以應八卦。有六毒大使,以應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時煞。有五方雷神、五方神兵,以應五行。有二十八將,以應二十八宿。有天合、地台二將,以象征天門地戶之闔闢。有水火二營將,以象征春生秋煞之往來變化。其神通廣大,能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袪瘧,保病禳災。聚訟冤獄,能公平裁斷;買賣求財,能使之宜利和合。祈之無不靈驗。上天多有加封,號為“高上神雷玉府大都督”、“五方之巡察使”、“九州社令都大提點”、“直殿大將軍”。主領雷霆副帥、北極恃禦史、三界大都督、應元昭烈候、掌定命設帳使,為二十八宿總管、上情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帥。
    ▲左圖:玄壇趙元帥繪像。左二圖:玄壇趙元帥神禡。中圖:正一玄壇趙元帥符。右二圖:印有繪像做玄壇趙元帥符。右圖:玄壇趙元帥神像。


十五日    無極老申娘誕辰

    無極老母,又尊稱為「無生老母」、「無極天母」,是自明清以來民間興起的宗教,最主要的女神。這些宗教包括了:羅教、無為教、大乘教、聞香教、天理教、一貫道等等。在這些宗教中,都認為無極老母的起源,是從羅教的始祖羅祖,所寫的《五部六冊》著作中,「無生父母」的概念演變而來的。而一貫道則認為,無極老母是至上神,是創造神,五教(儒、道、佛、基、回)諸神,都是由無極老母所生。
    還有另一派的說法認為:無極老母是大家尊稱三皇(神農氏、伏羲氏、女媧)中的一皇,是所有人類的始祖,又稱為驪山老母,或是女媧。也就是古人一直傳頌的「古女神而帝者。」在這一派的說法中,女媧娘娘就是無極老母,黄帝時期,還轉世為九天玄女娘娘。
    無極老母其實就是一貫道中,所說的「慈元」。「慈元」的意思,是來自於無極五母,而無極五母,指的就是無極老母至尊、驪山老母娘、瑤池金母娘娘、九天母娘、地母至尊。
    無極老母全名為「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又名「無生老母」、「瑤池金母」、「育化聖母」、「維皇上帝」、「明明上帝」,簡稱「老母 」。是一貫道最高的主神,一貫道認為,統領眾佛神仙的大神,也可以把「無極老母」寫成「老申」。其中「申」字,口代表無極「O」,口內兩點,是一個橫放的「母」字,而貫穿「申」字中間的「│」,就是「太極圖」中分開「陰陽」的劃分界,表示「一畫開天」之意。一貫道認為「老申」在儒教被尊稱為「維皇上帝」;在釋教則尊稱為「西天古佛」;在道教則尊稱為「無量清虛」。

    ▲左圖:「無極老母」神像。左二圖:「無極老母」可寫成「老申」,其中「申」字,口代表無極「O」,口內兩點,是一個橫放的「母」字,而貫穿「申」字中間的「│」,就是「太極圖」中分開「陰陽」的劃分界,表示「一畫開天」之意。右二圖:河南嵩山「老母洞」,位於太室山南麓金壺峰下,逍遙谷北的山梁上,為唐代著名道士潘師正所鑿。形似雞卵,亦名雞卵洞,俗稱老母洞。始建於唐代,歷經翻修,形成道院一所。三進院落,中為無極洞,為潘師正隱居之處。內供潘師正、老君、無極老母像。右圖:台南市南化區「一貫道玉光寶光聖堂」無極天母殿南殿內供奉的無極老母聖位。

十五日    白玉蟾真人誕辰

    南五祖是道教全真派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師,即張紫陽、石泰、薛式、陳楠、白玉蟾。相傳張紫陽於北宋熙寧二年(1069)在成都遇異人授以「金液還丹訣」,修鍊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陳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論上作進一步發揮,授彭耜、留長元、趙汝渠、葉古熙等,自此逐漸形成道派。元初,此派由於與北方的全真道的觀點比較接近而逐漸合流,因其活動多在南方,故後世稱為南宗,張紫陽等五人被尊為南五祖。五祖認為儒、道、釋同源,三教一理。以修鍊金丹(內丹)或稱修鍊「性命」為主,提出「精氣神」、「心為君」、「神為主」等修鍊理論,認為修鍊到神全氣和、陰盡陽純的境地,則金丹可成。
    白玉蟾白玉蟾(公元1194-?)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後出家為道士,師事陳楠九年,陳楠逝後,遊歷天下,後隱居著述,致力于傳播丹道。
    白玉蟾為南宗第五代傳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後,始正式創建了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飛升後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
 白玉蟾「身通三教,學貫九流」。融攝佛家與理學思想,納《易》學以闡丹法,自稱“聖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內丹學說的基本理論為宇宙生成論和精、氣、神的修為。摻揉易學禪學的“知止”說,認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豈知此精此神氣,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嘗相返離,結成一塊大無邊。”
    白玉蟾師承陳楠的內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齋醮科儀,尤以神霄雷法著稱。在雷法及符咒應用上,認為靈驗與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內鍊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張以內鍊為基礎,雷法與內丹術相結合。而內鍊功夫,全賴心之作用。他稱“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非法之靈驗,蓋汝心所以。”且認為符咒召役的神靈實際上是行法者的精氣所化。
 臼玉蟾對內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寶,隱在丹田,輕如密霧,淡似飛煙”(見《道藏輯要》之《冬至小參文》),他主張性命雙修,先性後命,融道教修命之術與佛教養神之方于丹道一爐之中。
 白玉蟾的內丹學說理論,奉南宗傳統,主張獨身清修,他身體力行、終身無娶。其內丹學說之風格與張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張伯端以頓悟圓通釋內丹還虛,白玉蟾則謂“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純以禪理入道。又寓內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內鍊成丹,外用成法”的特點。對五代以後道教的修鍊方術有較大影響。
 白玉蟾還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創立者,他先後了收留元長、彭耜、陳守默、詹繼瑞等為徒。打破張伯端至陳楠以來南宗單傳的歷史。復歸武夷止止庵即傳道授法。同時取漢天師“二十四治”法,按“師家曰治,民家曰靖”的傳統,立“靖”為建宗傳法之所。這也標志著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團。
 ▲左圖:白玉蟾神像。左二圖:南關白真人廟。右二圖:白玉蟾草書《四言詩帖》,全詩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釋文 :「天朗氣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寶生。天雲紫蓋,來映我形。玉童侍女,為求天靈。九帝高氣,三光洞□,得爾飛蓋,升入紫庭。」右圖:近人作白玉蟾繪像。


十六日    八卦祖師誕辰

    碧龍宮地處鶯歌鎮郊山,俗稱龜公廟,主祀八卦祖師,每年農曆3月16日祖師誕辰,慶典儀式熱鬧非凡,是鶯歌鎮的一大盛事。建於光復初年的碧龍宮,廟體建築恢弘莊嚴,由於居高臨下,還可眺望鶯歌鎮全景;循其旁的登山步道,可抵鶯歌石。
    碧龍宮位於中正一路石灰坑山區,原本只是供奉「龜公石」的小廟。所以又稱「龜公廟」,是本島惟一的龜公廟,也是鶯歌區的公廟,香火鼎盛,祀奉「八卦祖師」創立於台灣光復之初,一農人於田間獲一造型奇特石塊,因久病不癒,乃趨前 祈禱,後來病果痊癒,乃建廟還願。
    碧龍宮是宏偉壯麗的三層建築,傍山而立,為台灣傳統雕樑畫楝、金碧煇煌的廟宇。民國卅八年國民政府遷台,民間盛傳國共內戰係龜精、蛇精鬥法所致,兩國民政府代表龜精,民眾於是競相前往一探,造成萬人空巷。
    ▲左圖:八卦祖師伏羲氏神像。左二、右二圖:新台北市鶯歌區碧龍宮,主祀「八卦祖師」。右圖:高雄的小型八卦祖師廟。

十六日    陰林山祖師祭典日

    「慚愧祖師」又稱「陰林山(或作蔭林山)祖師公」,祖師公共有三位,為潘家三兄弟,生於福建省平和縣陰林山,父潘名達,母葛民,為人忠厚,被鄉里所推祟,生三子,長子達孔(或云達禮)、次子達德、三子達明(或云了拳),均自幼習文練武,達明尤擅長醫術,曾治痴皇太后有功。
    相傳慚愧祖師三兄弟,大祖師擅於地理之術,二祖師擅於岐黃之術,三祖師專於醫術及法術。
    慚愧祖師的造型,為粉面(或是黑面)無鬚,頭戴王冠(或是黑底紅字的五佛冠),身著文武裝,赤腳跣足,右手持寶劍(或黑色拂塵),左手掐道指,端坐於山頭之上,其聖誕為農曆三月十六日。
    大陸祖廟廣東梅州靈光寺「陰那山慚愧祖師」有稍不同說法:慚愧祖師又稱「陰那開山祖師」,俗姓潘,名了拳,別號慚愧,是福建沙縣人氏,生於唐朝元和十二年丁酉三月二十五日,仙逝於懿宗咸通二年辛巳九月二十五日,世壽四十四歲。
    祖師出生時,左手屈曲握拳,因此取名「拳」,滿月時,有一名遊僧來訪,見了祖師緊握的拳,就在祖師的左手上寫下一個「了」字,祖師的左手指才張開,潘父就為他改名為「了拳」。
    祖師自幼就與眾不同,聰明穎悟,從不茹葷,有一次與牧童在山麓放牛時,常用竹仗在地上畫出一個圓圈圈住牛群,又曾經將烤過的魚丟入水中,烤魚竟然死而復活,此後這種黑底白紋的魚,就稱為「尾上焦」。
    潘母過世後,祖師前往陰那武峰隱居修行,講經弘法,創建道場,信徒視為神佛再世。祖師仙逝前,自慚未能弘法濟世,於是告訴門徒在他的骨塔上寫「慚愧」二字,此後信徒們就稱他為「慚愧祖師」。 .
 ▲左圖:慚愧祖師神像。左二圖:鹿谷的信仰中心鶴山廟奉祀的主神是慚愧祖師, 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右二圖:二百多年前自福建遷往台灣的慚愧祖師神像,雕刻細緻講究,莊嚴威武。右圖:慚愧祖師位於廣東梅縣陰那山靈光寺的主廟全景。

十六日    山神誕辰

    山神,在一些人類的宗教信仰中,認為自然界充滿神靈。當然山岳亦不例外,尤其崇山峻嶺,更為人所崇拜。在戰國時代,楚國文豪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即有山鬼一篇,意即山的神靈。宋玉的文章中,甚至記載楚懷王曾夢見與巫山神女幽會。
    在中國,山神信仰不少,其中著名的有泰山神等五嶽山神,也有不少山神信仰與人鬼信仰混合,如江蘇南京紫金山神蔣子文;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君;閩南泉州惠安縣青山的青山王;廣東潮州人與客家人信奉的三山國王等。
 ▲左圖:台北市內湖內溝溪明舉山步道旁的山神廟。左二圖:東嶽大帝是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右二圖:山靈閣還被稱爲山神閣。山神閣是供奉山神的建築。右圖:玉山西峰有一座日治時期留下的山神廟。是台灣少數幾個保存完整的高山日式神社。


十六日    女仙玉陽真人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六日    準提菩薩誕辰

    準提佛母漢譯有「準胝、尊提」,準提佛母又稱「準胝觀音、七俱胝佛母」等名。其以「準提咒」見稱,曾為顯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薩。在禪宗,則稱之為「天人丈夫觀音」,以準提為觀音部之一尊,深尊崇之,日本東密以準提為六觀音之一、攝於蓮華部(千手觀音、聖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中。獨台密以七俱胝佛母準提經之經名,準提入於佛母中以為佛部之尊。「準提」是清淨的意思,表示此菩薩心勝清淨,皎潔。
    準提經曰:「準字門者,于一切法是無等覺義;提字門者,於一切法是無取捨義。」 藏名拉嫫準提譯為清淨,或明覺,含有七億佛母,三世諸佛之母的意思,又稱七俱胝佛母。修持此法行者,凡事一切殊勝,無不如意,能降伏一切惡魔,百邪震驚,而不得便。此法唐密特重視之,為主要本尊法。又稱降伏金剛,是蓮華部諸尊之母,故加佛母兩字。「俱胝」當百千萬億講,「七俱胝佛母」就是七百億諸佛菩薩之母的意思,在胎藏界曼茶羅內,為遍知院的一尊,密號為:「最勝金剛」。
    ▲準提佛母唐卡、繪像及神像。

十七日    北岳神祠祭

    五嶽中的北嶽恒山,是指山西渾源的恒山,北嶽在五嶽中地位較低。清順治以前的恒山是指河北大茂山。相傳北嶽恒山,原來是山西渾源的恒山,舜去祭掃恒山,走到河北曲陽的大茂山,天下起大雪,無法再向北行。這時,又有石頭飛墮而下。於是就將大茂山祭掃一番,不再往北行去祭禮恒山了。後來,就在那裏立曲陽廟,將大茂山作為北嶽恒山祭祀了。
 北嶽大帝的姓名,說法不一,《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顓頊氏為黑帝,治太恒山。→《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云:「北方恒山君神,姓登名僧。」 北嶽恒山將軍,姓莫名惠,一云「恒山君伏通萌。」《歷代神仙通鑒》卷十五又云:「北嶽無慮山(太乙總玄)鬱微洞淵無極真君晨咢(金蟬第三子)。」《恒嶽志》:「北嶽恒山。天涯、崆洞二山為副。嶽神姓晨諱咢。」
    ▲左圖:北嶽大帝繪像。左二圖:曲陽北嶽廟。右二圖:恒山懸空寺。右圖:恒山北嶽廟。

註:三月十八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3-3三月神佛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