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01-2一月神佛誕辰


初六日    定光佛誕辰

    三佛表現三世,即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燃燈佛,又譯定光佛、定光如來。 久遠劫以前出世的佛,即過去佛,釋迦佛在因行中第二阿僧劫屆滿時,剛好此佛出世,他買了五莖蓮花去供佛,又以頭發鋪地給佛走路,佛即為他受未來成佛的記別。
    彌勒佛又叫未來佛,亦稱至尊慈氏,現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為賢劫之第五尊佛。
    一說為誕辰為初八日,又說為八月二十二日。
    ▲左起二圖:唐卡中繪製之定光佛。右二圖:台北縣淡水鎮鄞山寺又名定光佛廟。右圖:彰化定光佛廟,由清代彰化縣城內福建省汀洲府永定縣客籍士民鳩金公建之古廟,亦稱「汀州    會館」,為汀州移民族精神團結之所在。廟內主祀汀州移民三守護神定光古佛,並祀天上聖母、境主公、福德正神等。


初一日    清水祖師誕辰      
    清水祖師別稱「昭應祖」,更有「烏面祖師」、「落鼻祖師」、「祖師公」等俗稱。俗姓陳,名應(或昭應),法名普足,福建省永春州小姑鄉人,生於宋仁宗景祐四年(西元一O三七年)正月初六日。自小出家,獨往高泰山結茅築庵,閉關 靜坐,修持戒律數年,後往大靜山,拜精通經籍妙諦的明公禪師為師,參讀釋家經典三年,悟道後辭歸高泰山,再遷往麻章,一 面繼續修道,一面施醫濟藥,普救貧困,當地人士奉為「上人」。
    宋神宗元豐六年(西元一O八三年),清溪(今福建安溪)大旱,上人應鄉民之請祈雨,隨即甘霖沛降,鄉民感恩,醵資於蓬萊山間修築精舍,敦請上人定居,上人命精舍為「清水巖」。
    於此修道十九年,其間常為百姓消災解厄,並獨力募化,修橋舖路,德澤眾生。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一一O一年)五月十三日,無疾而逝,享年六十五歲。未幾,地方首長奏報高宗,敕賜「昭應大師」,此後以神靈赫奕,歷朝迭有褒封。
    民間有關烏面祖師之由來:據傳上人初居清水巖時,蓬萊山蠻族,強邀上人鬥法,將祖師誘入山洞,放火熏燒七日,而上人除滿面熏黑外,毫髮無傷,使蠻族感服不巳。因此,民間雕塑神像時,都根據此一傳說採用黑面,故有「烏面祖師」之稱。
    而關於「落鼻祖師」一名,則相傳於清乾隆年間,安溪人士遷台,奉祖師香火登陸,繼而雕塑神像奉祀。某日盜賊襲,砍落祖師鼻子,幸經住持黏復,此後每逢天災,祖師即落鼻示警,「落鼻祖師」之名,不脛而走。
    ▲左圖:松山慈祐宮奉祀的神明清水祖師。右起三圖:淡水鎮清水祖師廟的繞境活動熱鬧場面。

初七日    北極玄天真武上帝下降 

   誕辰為三月初三日,詳細資料請閱「三月初三日北極玄天真武上帝誕辰」條。

初七日    張道陵成都駕鶴飛升
   
    誕辰為正月十五日,詳細資料請閱「一月十五日正一清應真君張天師誕辰」條。

初七日    五斗帝君降


    五斗星君以北斗星君為主,北斗星君亦稱九皇大帝,計有九顆星,有七顆星為顯星,另二顆星則為隱星;北斗星君職掌解厄延生,計有七宮,一為天樞陽明貪狼太星君、二為天璇陰精巨門 元星 君、三為天璣真人祿存真星君、四為天權玄明 文曲紐星君、五為天衡丹元貞綱星君、六為闔陽北極武曲紀星君、七為瑤光天衝破軍關星君,乃天道造化運行之樞要,以斗杓建立四季、月令:另有洞明左輔星君、隱光右弼星君。北斗星君是將北斗七星神格化的神,也被稱為「北斗君」。
    在《史記‧天官書》中,記載著太一以北斗為座車,巡行天上、治理四鄉、分陰陽、定四時、行五行。一般多認為北斗注「死」,北斗星君主解厄,其道教把北斗真君、三台星及其他掌管人類壽命、富貴貧賤的神同列為司命之神,可以替人註銷死籍,甚至得以除邪驅凶。因此祭拜北斗或斗燈,就成為一種祈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被認為具有渡過凶難的效果。
    農曆八月初三日為北斗星君誕辰日。請閱「八月初三日北斗星君誕辰」條。

初七日    甘真人飛升

    「甘真人」生平不詳,查無直接資料。馮夢龍《警世通言》十四卷「 一窟鬼癩道人除怪」文中提到甘真人下凡除妖,有騎鶴飛升之舉。 (查無圖像)

初七日    三官檢校日

    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一般神誕表皆以正月初七日為「三官檢校日」,但實際活動日以「三元」為主,「三元」是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
    ▲左圖:山東泰安市泰山鄉三官廟。左二圖:山西新絳縣城韓家巷三官廟。右起二圖:台南市三官廟。

初七日    老鼠嫁女

    時民間俗信,在正月舉行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面餅置牆根,名曰「賀老鼠嫁女」。湖南寧遠則以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一日忌開啟箱櫃,怕驚動老鼠。前一天晚上,兒童將糖果、花生等放置陰暗處,並將鍋蓋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為老鼠崔妝,第二天早晨,將鼠穴閉塞,認為從此以後屬可以永遠絕蹟。還有的地區於老鼠娶婦日很早就上床睡覺,也為不驚擾老鼠,俗謂你擾牠一天,牠擾你一年。 「老鼠嫁女」的民間傳說,在中國很流行。但是,各地時日有所不同。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歷年三十夜要把牠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嗄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砲。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資興一帶則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的年畫和剪紙在中國民間視為「吉祥物」,過年過節時貼在牆上和窗戶上。四川綿竹印制的《老鼠嫁女》年畫,表現一伙老鼠掮旗打傘,敲鑼吹喇叭,抬著花轎迎親。騎在癩蛤蟆背上的是「新郎」,頭戴清朝的官帽,手搖折扇,雙目注視著一只大金箱,顯出一副貪婪的樣子。正當這伙丑類大搖大擺,招搖過市之時,等待牠們的卻是一頭大黃貓。前面鳴鑼開道的一對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貓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則咬在貓的嘴上。此時,坐在花轎裡的「新娘」,自知末日來臨、淚流滿面。這幅年畫反映了民間鮮明的愛憎。
    ▲左圖:木刻版的桃花塢年畫《老鼠嫁女圖》場面宏大,刻工和設色極具技巧。左二圖:彩色剪紙製作的「老鼠嫁女」花轎。右二圖:剪紙「老鼠嫁女」大場面。右圖:四川綿竹印制的《老鼠嫁女》年畫,表現一伙老鼠掮旗打傘,敲鑼吹喇叭,抬著花轎迎親。騎在癩蛤蟆背上的是「新郎」,頭戴清朝的官帽,手搖折扇,雙目注視著一只大金箱,顯出一副貪婪的樣子。正當這伙丑類大搖大擺,招搖過市之時,等待牠們的卻是一頭大黃貓。前面鳴鑼開道的一對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貓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則咬在貓的嘴上。此時,坐在花轎裡的「新娘」,自知末日來臨、淚流滿面。


初八日    五殿閻羅王包淨君誕辰

    第五殿閻羅王天子包,正月初八誕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此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鄉台,令之聞見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隨即推入此獄,細查曾犯何惡,再發入誅心小獄,鉤出其心,擲與蛇食。受苦滿日,另發別殿。
    五殿左側有擊膝地獄。在此受刑罪犯,都是生前無情無義以及不學無術之徒。生性好嫖好賭無所事事,卻是心狠手辣的敗家子,不念父母養育之恩,兄弟手足之情,百般無賴,製造爭端,謀計侵吞祖業,或偽立先人遺囑,或竊取房地權狀典當押貸,或偷過戶在自己名下;或請訟棍羅織偽證陷害家人,甚至設陷阱致人傷殘,或謀殺詐領保全等。如是罪行於今社會層出不窮,屢見不鮮,令人心寒。
    墮此獄者,個個頑劣凶殘,押遞至此反綁雙手,壓坐於鐵砧之上,二名厲役,一名扒開雙顎,另名一手壓足,一手高執大鎯頭,猛力往罪犯雙膝上鎚擊,頓時膝骨粉碎血肉模糊,罪犯張口嗚嗚,號不出聲來,悽慘之極。
    ▲左圖:藝術家根據經文描寫右用電腦製作出來的五殿閻羅王形象。左二圖:五殿閻羅正右殿上審判的悽惨情况。右二圖:第五殿有望鄉台,望鄉台上八千里,盡是執迷不悟人。步上了望鄉台,翹首盼望永隔的親人,放眼望去,一幕幕盡是叫人心酸往事。右圖:五殿左側有擊膝地獄。

初八日    江東神誕辰


    道教從東漢末年傳入,東吳赤烏二年(239年)建成第一座道觀—江東神廟。和江南其他地區一樣,蘇州的道教以正一派占絕對優勢,尊江西龍虎山張天師為教主。(查無圖像)

初九日    昊天玉皇上帝誕辰

    玉皇上帝,亦即上古時的昊天上帝,簡稱玉帝。南朝陶弘景《真 靈位業圖》云:玉帝居玉清三元宮第一中位,即以玉皇上帝簡稱為「玉帝」。宋史《真宗紀》云:祭玉皇於朝元殿,則又簡稱為「玉皇」。至宋史《禮誌》云:上玉 帝聖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按此即為玉皇上帝之全銜。今人即據以尊稱玉皇上帝為「昊天玉皇上帝」,道經則多稱為「玉皇大天尊」 及「玄穹高上帝」。《周禮》有云:昊天上帝者,蓋亦即謂玉皇上帝也。
    玉皇上帝,乃是三清所化法身的太極界第一位尊神,亦即國人所最崇敬的「天」,居於通明天彌羅宮(又稱太微玉清宮)。全銜聖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究其聖號,據《玉帝聖號同異考》云:玉帝聖號, 崇自浩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讚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玉帝又曰「玄穹高上帝玉皇大天尊」,是主 宰諸天,永不毁淪。究其信仰,緣自古代宗教,古時即最高之神「帝」和「上帝」有能力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生死、壽夭吉凶等人生命運的 說法。西周以後又稱:皇天、昊天、天帝等。道教認為玉皇上帝為眾神之主,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
    道經稱:玉皇上帝居昊天金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佈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主掌萬天,代表三清道祖行化宇宙,握至高權威,施無邊法力的萬能之主,下設六部四相,掌理萬聖千真,主宰眾職群仙。簡而言之:玉皇上帝總轄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中國自古歷代天子於每年冬至日祭天於南郊,並配祀五帝,成為定制。至明朝,在南、北兩京南郊設有天壇,即係封、郊萬天之主的昊天上帝,而且是天子的專職, 儀節最為隆重,冬至乃一陽來復之日,南為陽之正位,故祭天恒在南郊。所傳《玉皇本行集經》《玉皇胎息寶經》及《玉皇心印妙經》均為道教之寶典。 
    台灣民間信仰均尊玉皇上帝為「天公祖」,過去每個家庭正廳的大樑上,都設一個吊著的 天公爐,可見民間對玉帝的尊敬是何等的崇高,正月初九日為 玉皇上帝的萬壽之日,乃因正月為四季之首,九為數之極尊也。於每年的臘月廿五日為玉皇上帝御駕親率眾聖諸神下凡,勘查巡視凡間功過,依據眾生道俗的善惡良莠來賞善罰惡,古時民間人民總不敢在此日穢言謾罵、曬衣曝物以防褻瀆天恩。
    ▲玉皇大帝之繪像及神像。

初九日    五通仙誕辰

    《百喻卷》中有一小故事「破五通仙眼喻」:昔有一人。入山學道得五通仙。天眼徹視能見地中一切伏藏種種珍寶。國王聞之。心大歡喜便語臣言。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國不餘處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寶。有一愚臣輒便往至。挑仙人雙眼持來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國。王語臣言。所以貪得仙人住者。能見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毀眼何所復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見他頭陀苦行山林曠野塚間樹下。修四意止及不淨觀。便強將來其家中種種供養。毀他善法使道果不成。喪其道眼已失其利空無所獲。如彼愚臣唐毀他目也。
    這個故事也說明「五通仙」並非個人之名號,而是有五種特異功能之能人。
    有五種神通的修行者,俗語通指為「五通仙」,據說,修行者可以修得的神通包括:「神足通」,能飛天入地,變化自在;「天眼通」,能見世間種種異象;「天耳通」,能聽世間種種聲音;「他心通」,能知他人心中思想;「宿命通」,能知自己及他人命運。(查無圖像)

初九日    南堂太君誕辰

    南堂太君:晉時人,相傳能佑子孫,凡求子及生子而祈佑者,無不崇奉之。(查無圖像)

九日    吳泰伯誕辰

    太伯( 一作泰伯),吳國第一代君主。姬姓,商末岐山(在今陝西)週部落首領古公父(即週太王)長子。太王欲傳位季歷及其子昌(即週文王),太伯乃與仲雍(一作虞仲)讓位三弟季歷而出逃至荊蠻號勾吳。
 《史記•泰伯世家》中,記載了春秋時吳國王室的起源及其世系:吳泰伯,弟仲雍,皆週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勾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
 吳太伯是週太王古公父的兒子,他還有一個弟弟仲雍和一個同父異母弟季歷。季歷和他的兒子昌都素有賢名,季歷母親為太姒,是商朝貴族之女,週太王因此有立季歷為儲的想法。後來季歷繼位做了週季王,他的兒子昌就是週文王姬昌。太伯在荊自稱“句吳”。到了週武王姬發滅了商後,就叫人找到了仲雍的後人(泰伯無子)週章,正式冊封週章為虞侯。
 太伯與弟仲雍同避荊楚,最後定居在梅裡(一說在今無錫梅村)。土著居民來歸附者有千餘家,奉立太伯為當地的君主,稱吳太伯,自號“句吳”。 不過泰伯兄弟有沒有到達江南,這是一個沒有定論的說法,將梅裡定在無錫的,是南朝無錫令劉昭在注《後漢書•郡國志》時開始這一說法的。以前古籍所說的梅裡究竟在哪裡,至今一直難以確定。
    ▲左圖:被稱為「江南始祖」之吳泰伯塑像。右二圖:唐朝吳道子繪「先聖吳泰伯像」。右二圖:泰伯讓位奔荊圖。右圖:泰伯廟又名至德祠、讓王廟,在今無錫梅村鎮的伯瀆河畔。

初十日    地神誕辰   

    地神即大地之神。《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 孔穎達《疏引》隋劉炫 曰:「天子祭地,祭大地之神也;諸侯不得祭地,使之祭社也;家又不得祭社,使祭中也。亦地神,所祭小,故變其名。」《週禮》:「凡將事於四海山川」。 唐賈公彥 《疏》:「山川,地神。土色黃,故用黃駒也。」 宋邱光庭 《兼明書•五行神》:「其祀當廣祀地神,即如月令所祀皇地者也。」   
    古人將土地神化而加以崇拜。中國古代有「社日祭土」的記載。先人對地神的祭祀,開始是把土地當作自然神,直接向土地獻祭、禮拜,即用酒、人血、牲血等祭品撒在地上。隨後出現了壘土成堆,作為地神的神體即「塚土」加以崇拜。再後地神被擬人化,稱「社」、「社神」、「后土」,設神位加以崇拜。「郊祀后土以配天」是歷代帝王的重要宗教禮儀活動。春秋戰國以後出現了州、縣、鄉、里各級土地神,到處立廟祭祀,此風一直延續至今。(查無圖像)

初十日    長生保命天尊降

    鶴鳴山,又名塔子山,位於川陝公路劍閣縣城郊。相傳古代常有飛鶴棲鳴於此,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在此跨鶴仙去而得名。道教造像石刻開鑿于唐宣宗年問,現存5 龕,61個不同人物造像。主雕「長生保命天尊」3座,浮雕4組。露天一軀「天尊」造像,髮髻高綰,戴蓮花冠,著道袍,登道履,面部飽滿,神態安祥,體現「長生不老」的意 境。其他「天尊」造像,線條簡練。各龕均有形象各異的「十二神將」浮雕,龕台下刻有花紋、青獅、麒麟等吉祥物。唐代道教造像石窟能保留至今,為難得的文物珍品。
    「長生保命天尊」應為道教仙班神祇,卻查無資料,只左鶴鳴山發現數座石刻造像,古代人物畫家也有繪像傳世,查無其他文字資料,只好留待後日鑽研。
    ▲左圖:長生保命天尊造像,「天尊」是道教最尊貴的天神之稱。其中一尊造像戴蓮花冠,著納託,持法器站蓮台上肌膚豐腴,莊重面善,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雕刻家以概括而又簡練的線條刻就身形衣飾,形象逼真,以工整精巧的刀法刻就頭、手、眉、眼,體現了「長生不老」的意境與教義。龕兩邊各有淺浮雕兩組,為文臣、武士、護法神、妖魔、供養人等。中圖:長生保命天尊神像。右圖:鶴鳴山公園之現代建築。


十一日    消災解厄天尊降

    消災解厄天尊原始全稱應為「天后元君先天聖母消災解罪天尊」,此全稱僅見於《玉皇上帝消劫真經》。(查無圖像)

十一日    湖神日

    玄武湖有一古湖神廟,廟前木牌刻有簡略介紹:「初為神祠,傳為明洪武年間為紀念一毛姓老人而建,民間又稱其毛老人廟,後改為湖神廟。此廟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中。現在的建築是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於同治十一年重建。」 其實其中涉及一段重要的歷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年號洪武。朱元璋首先從政治、經濟、軍事上進行改革,並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推行「黃冊制度」。黃冊是戶籍與賦役合二為一的冊籍,以登載家庭人口、財產為主。明王朝政府規定黃冊十年大造一次。
    由於黃冊直接關系到統治者對全國人口,以及徭役賦稅的控制,關系到其政權的穩固與否,因此,數目龐大的黃冊如何存放和保管,讓朱元璋頗費心思。他在眾多不同的建議中,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選用「周遭四十里,中突數洲,斷岸千尺,形勢天造地設」的後湖(即今玄武湖)作為存放黃冊的庫址。
    明初,朱元璋在玄武湖建黃冊庫,強行驅走常年居住在玄武湖湖民。湖民中有一毛姓老人,被推進宮說理。朱元璋接待毛老人,並耐心詢問他為何而來。毛老人說:「玄武湖裡老鼠太多,皇上在這裡建黃冊庫,怕黃冊被老鼠咬壞。」朱元璋令將毛老人封為黃冊庫總監,理由是毛和「貓」同音,有了這樣一位總監,不愁鎮不住老鼠。毛老人當然不會去當這個損害湖民利益的總監,于是他被鎖進一個地窖,十來天後,活活餓死了。黃冊庫建好後,朱元璋得知被他封為黃冊庫總監的毛老人已死,生了惻隱之心,命修建毛老人廟祭祀老人,同時也鎮一鎮鼠患。
    這個傳說的雛形應該是《後湖志》中的《神祀記》。《神祀記》中記載:「玄武湖西有神祠,附祠有方台,縱橫可丈許。相傳洪武間都城耆民茅姓者獻策,出上意表,上甚奇之,遂用其言:冊庫皆東西向,日朝出,冊暴東影;日夕入,冊暴西影;萬世利也。已而,作窖築其人于中。」 按照這個記載,毛老人廟其實是「茅老人廟」。
    據明代人李默在《孤樹哀談》中記載:「洪武初,天下官員三年一朝覲,而凡州縣之老人與焉。某年朝覲,太祖問一老人曰:朕將命工部築室于後湖之中,以為藏天下黃冊之所,然當作何向宜乎?老人對曰:此堂當東西向,庶朝夕皆為日色所曬,而黃冊無爛之虞也。」
    清朝年間,玄武湖恢復養殖捕撈業。湖民們認為,當初朱元璋因「毛」與「貓」同音,建造毛老人廟來鎮鼠,而實際上貓同樣愛食魚,對養殖業極為不利。于是湖民經過公議,改「毛老人廟」為「湖神廟」,以祈求湖神賜福消災。此後,湖民們在捕魚之前,都要來此設香案、供品,祭拜湖神。據說,康熙皇帝下江南時,還曾來此祭祀湖神。
    ▲左圖:古湖神廟位於玄武湖梁洲西北角,湖神廟坐西朝東與一般廟堂建等坐北朝南不同。左二圖:黃冊庫展覽館內的毛老人像(其實姓茅)。右二圖:湖神廟門口的銅鉤井。右圖:黃冊庫展覽館中的黃冊。

十二日    五年千歲羅千歲誕辰

    羅千歲為亥年的值年歲科監科主神,是『五年千歲』十二王爺中的『三少王爺〈羅、薛、耿〉』之一,亦是『五年千歲』中排行第十二位的王爺,也是最年輕的王爺,其聖誕千秋日為 農曆正月十二日 。
    羅千歲之神歷由來,眾說紛紜,也無從考證。依據《道經藏》法海遺書第三五部中的記載,商朝紂王暴政,民不聊生,周武王興師伐之朝綱大振,有十二位金蘭異姓兄弟,原本是天皇十二帝〈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奉玉旨轉世降生,皆為進京求功名,途中奇逢結同盟,商紂時代,中心輔殷,旋因為國成仁,英烈永垂萬世,周武王敕封為『中天十二宮辰』,執掌十二天支,蒞任上界輪年值科,奉玉旨查察人間善惡,除暴安良,迴奏天府,稱之為『代天巡狩』。而「羅王」即是『中天十二宮辰』之一,天皇十二帝中之二帝,降生於苗疆峒,姓羅名德,字旃蒙。
    但目前亦有“羅王”為大唐正封掃北大元帥—羅通之說法,此外,有聽聞「羅王」已受玉帝敕封為『九天神卅護國正地三冠天王』之殊榮。
    羅千之神尊造型,為粉面無鬍鬚、武甲身造型、頭戴二龍冠、身著紅色龍袍;職掌:是信者求經商順利、通商興旺、生意昌隆之神明。
    ▲左圖:五年千歲羅千歲神像。 左二圖:。右二圖:馬鳴山鎮安宮的匾額「忠勇流芳」。右圖:鎮安宮紀念公園。

十二日    天罡星君誕辰


    天罡星君並未明確顯示是那一位神祗或人物,有關資料有三種,一是指「三十六天罡星」中的「天罡星黄真」,二是指唐初相術家袁天罡,三是指粱山泊好漢「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簡單介紹此三處。
    單以天罡而言是指北斗七星的斗柄。而三十六天罡是指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一星一神。在民間傳說中,三十六天罡常與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聯合行動,降妖伏魔。道教稱北鬥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每個天罡星各有一神,共有三址六位神將。道士在齋醮作法時,常召請他們下凡驅鬼。
    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風鑑,累驗不爽,曾仕于隋,為鹽官令。唐時,為火山令。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歌》等。通志著錄,其有《易鏡玄要》一卷。久佚。
 袁天罡在隋朝時曾出任鹽官令。在洛陽曾給杜淹、王、韋挺三人相面,預言杜淹將以文章顯貴而名揚天下;王不出十年將官至五品;韋挺面相如虎,將出任武官。並預言三人為官後都要遭貶譴,屆時大家還會見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杜淹以侍禦史入選天策學士;由太子李建成舉薦王當上五品太子中允,韋挺出任武官左衛率。三人正當仕途一帆風順時,沒想到受宮廷政變牽連一起被貶雋州,果然在這裡又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預測「公等終且貴」,最後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結局後來驗證都不出其所料。
 《唐書》記載袁天罡最著名的相術傳奇事蹟是為女皇武則天看相。當武則天還在幼年襁褓中時,袁天罡一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夫人法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領出讓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說可以官至三品,只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還不算大貴。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後封韓國夫人)讓袁天罡相,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最後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可惜是個男孩兒,若為女,當作天子。」歷史進程已被他提前言中。
    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是北京城裏的員外大戶,綽號「玉麒麟 」,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被梁山泊吳用用計騙到梁山,盧俊義與梁山英雄大戰,不敵而逃,乘船逃走時被浪裏白條張順活捉。盧俊義不願在梁山落草為寇,乘機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賈氏卻與管家李固做了夫妻。盧俊義同時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獨力劫法場,救出盧俊義,殺了姦夫淫婦。盧俊義投奔梁山後,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左圖:「天罡星黄真」是「三十六天罡星」(圖為部份)中的一員。左二圖:袁天罡的塑像。右二圖:袁天罡所著「秤骨歌」。右圖: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繪像。

十二日    大慈大悲天尊降

    「大慈大悲天尊」為普遍尊稱冠號,非專一神祗稱號,兹查得相關神尊名號如下。
    道教經懺《太上慈悲道場三元滅罪水懺》中卷有「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其中包括六十尊不同冠號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九幽拔罪天尊、高上通明天尊、寶惠凝常天尊、方便善救天尊、通真感應天尊、眾真慈施天尊、和光忍辱天尊、凝神玄覺天尊、轉輪運行天尊、大慈無我天尊、運化微明天尊、靈通品量天尊、大惠眾善天尊、海量無涯天尊、興國太平天尊、光妙高玄天尊、常住虛極天尊、玄微德本天尊、輝靈度命天尊、會善開宗天尊、妙空真相天尊、含弘品量天尊、智藏微達天尊、惠解空寂天尊、普照微玄天尊、法空虛凝天尊、天寶自在天尊、平等善應天尊、光明濟物天尊、清微通悟天尊、大明空界天尊、高清妙惠天尊、開緣普救天尊、光明萬變天尊、紫虛玄聖天尊、飛空智聖天尊、梵寶太虛天尊、元靈等觀天尊、海空辨惠天尊、尊聖妙果天尊、善願普因天尊、希微威德天尊、慈悲護度天尊、端靖梵行天尊、善成清淨天尊、仙靈正行天尊、慈施興善天尊、威力難思天尊、隨緣應化天尊、香林定想天尊、無為普濟天尊、保命上生天尊、至德無礙天尊、平等救苦天尊、演聖開元天尊、六通證悟天尊、分行通德天尊、寶頂大成天尊、至真幽寂天尊。
    道教經懺《太上慈悲九幽拔罪法懺》第五卷中有「大慈大悲」冠號的真人:大慈大悲救苦真人、大慈大悲大惠真人、大慈大悲拔難真人、大慈大悲定惠真人、大慈大濟苦真人、大慈大悲上生真人。
    道教經懺《太上碧落洞天慈航靈感度世寶懺》中有:大慈大悲大德真人、大慈大悲大惠真人、大慈大悲大感真人、大慈大悲大順真人、大慈大悲大公真人、大慈大悲大正真人。(查無圖像)

十三日    關聖帝君飛昇

    關羽的最後一戰,小說中是這樣描寫的:關羽攻打樊成,在途經麥城之地不幸中伏,被敵將呂蒙所擒,關羽凌死不屈慘遭梟首。傳關羽死後,忠魂不散,怨氣沖天,晚上騎著赤兔馬四處遊蕩,大喊:「還我頭來!」。後來,關羽遇仙人勸化怨氣才得以散去。
    宜蘭協天廟為祭祀關聖帝君,每年都會舉行的大型活動,並在關帝飛升日以大壽龜祭祀。
    台南市以關羽忌日在關帝殿舉行隆重祭武聖釋奠大典,釋奠大典比照祭孔大典,由東光國小六十四位學生遵古禮著漢服表演八佾舞,從「啟扉」儀式開始,行迎神、初獻、亞獻、終獻、飲福受胙、撤饌、送神、望燎禮,儀式莊重。
    台北縣新莊武聖廟,是以關聖帝君飛昇成道紀念祈安植福立天禮斗法會為紀念。
    ▲左圖:台南市關帝殿舉辦「祭武聖釋奠大典」,由市長擔任正獻官。左二圖:台南關帝殿恭祝關聖帝君飛昇禮斗朝真賜福大法會會場一景。右二圖:關聖帝君飛昇成道紀念 祈安植福立天禮斗法會。 右圖:宜蘭協天廟每年都會舉行的大型活動,並在關帝飛升日以大壽龜祭祀。

十三日    劉猛將軍誕辰

    蝗蟲對農田危害是最大的,而且有的地方蝗蟲氾濫,使所有的作物都遭受到無法挽回的災害。當人們無力治理蟲災,或者面對鋪天蓋地的蝗蟲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想請神靈相助。於是民間便出現了驅蝗神。人們虔誠祭祀,懇求神靈保佑農田不被蟲災所害。
    相傳驅蝗神俗名劉猛,是員武將。清朝的大詩人袁枚在文章中說:“蟲魚皆八蠟神所管,只需向劉猛將軍處燒香求祝禱,可保無事。”農民們紛紛興建蟲王廟。蟲王廟叫法很多,有叫猛將廟的,有叫劉將軍廟的。
    人們為了驅趕蟲災紛紛向劉猛將軍祈禱祭祀,請劉猛將軍為民做主,趕走蝗蟲,免去蝗災。據清代典籍記載,原來蘇州的劉猛將軍廟多達五處,這在供奉各
    路神仙的廟宇中極為罕見。從中也可見蟲災對當時民間百姓的危害,農作物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活,甚至和人們的生存息息相關。這麼看來,蘇州多達五處的劉猛將軍神廟也就不足為奇了。
    據說農曆正月十三是驅蝗神的誕辰,人們要祭祀驅蝗神。祭祀中有一個儀式叫「燒蝗」,祭祀的人找來乾柴,擺成井字形,點燃焚燒,人們認為這樣可以驅除蝗災。還有的地方在七月間祭祀驅蝗神,人們在田地中間插上一些彩旗祭祀驅蝗神。
     ▲浙江省嘉興縣荷花鄉的吳王廟,主祀劉猛將軍。

十三日    雷師莫月鼎飛升


    莫月鼎,南宋、元代道教神霄派主要代表人物。人稱莫真官、莫月鼎真人。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浙江通志》說為錢塘人)。宋濂《元莫月鼎傳碑》謂:「諱起炎,入道後,更名沾乙,自號月鼎。」大約生于南宋寶慶(1225~1227)年間。生而聰慧,酷慕道法和神仙家之說。初從四川青城山丈人觀徐無極受「五雷法」,繼聞鄒鐵壁得王文卿「雷法J書,秘不傳,乃委身童隸事之,終獲受其書,盡得其術。于是可「召雷雨,破鬼魅,動與天合。」南宋寶六年(1258),浙江大旱,時馬廷鸞方守紹興,迎致莫月鼎建壇禱之。據稱雨立至。宋理宗聞之,賜詩一章,謂其為神仙。
    ▲莫月鼎在書冊上的畫像及他所創製的「五雷法令」。右圖為皮影戲中的「雷神」。


十四日    陳皇君誕辰


    《莆陽陳氏族譜》:陳靖姑生於唐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十四日,福建莆田縣醴泉裡竹林村(今秀嶼區東莊鎮象山村)人,父林昌曾在福州經商,母葛氏官宦之後、兄陳寧元,丈夫劉杞古田縣人。陳靖姑曾向廬山許師傅學法,學成歸來途中、她一路斬妖除邪,一面廣收弟子,收女將36人,玉女72 人,並斬蛇妖于古田臨水井中。古田臨水宮是陳靖姑成年後主要生活的地方,其神蹟主要產生于此,被信奉陳靖姑的大多信徒尊為祖廟。
 古田臨水宮坐落在福建省古田縣大橋鎮,大橋鎮在唐代稱作臨水,這裡距離古田縣城39公裡。臨水宮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內外信眾公認的"順天聖母"陳靖姑的宮殿。據史料記載,陳靖姑于唐代大歷年間,也就是公元700多 陳靖姑神像
    年前出生在福州下渡,她的丈夫劉杞是古田縣人。相傳陳靖姑曾經到閭山學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24歲時毅然施法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獻身于古田臨水。陳靖姑死後英靈得道,成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女神。當地人感念陳靖姑的恩德,建造臨水宮紀念她。因陳靖姑當初在當地為民眾救產、保胎、送子大家都尊稱她叫“大娘奶”(方言中大母親的意思)。  
 歷代帝王對陳靖姑都進行加封敕賜,五代閩王賜陳靖姑為三十六婆官,樹碑紀念;南宋淳佑年間,理宗帝追賜陳靖姑為「慈靖夫人」,賜額「順懿」;清乾隆帝封賜陳靖姑為"太後"。陳靖姑是福建民間百姓尊崇的一位女性。"莆田有媽祖,古田有靖姑。媽祖林默娘和臨水夫人陳靖姑生前都做過許多濟世救人的善事;她們去世後,一個成了海上保護神,一個成了婦幼保護神。陳靖姑的信徒有8000多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台灣和東南亞國家。
    ▲左起圖皆各陳靖姑之神像。右圖:紅牆十錦廟指的是陳靖姑的娘家,也就是陳靖姑的出生地。具體位置的說法有多種,一種說是在浦尾與三叉街的交叉處,即今「美倫雅居」的位置。

:一月十五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1-3一月神佛誕辰」。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01-1一月神佛誕辰

初一日    元始天尊誕辰

    元始天尊俗稱元始天王,受號「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是道教的開天闢地、創造萬物之神,亦即元始祖,化三清的首神,至高至大至尊至貴,為道教之象徵。道家云:「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姓樂名靜信,常存不滅,每天地開闢,則以秘道授諸仙,謂之開天度人。其所度皆為諸仙。
    溯自上古時期,源蒙未開、天地混沌、日月無分,是時乃先天混元一?振發無量光運轉虛空,故道藏云:混沌初開,元始象天,太極一判,天地始明,箇中述說混沌初開即有元始聖。
    元始天尊居三界之上的大羅天,為宇宙的主宰,生於無虛自然之世,其後化三清定五方,天地陰陽乃分,世界始成。其統攝天志間之眾,實是位極至尊之神靈。
    一說誕辰為十一月二十二月,另參閱「十一月二十二日元始天尊誕辰」條。
    ▲ 圖為苗栗及宜蘭礁溪之「玉清宮」,皆以奉祀元始天尊為主神。

初一日    彌勒尊佛誕辰

    彌勒尊佛為佛教佛教諸聖之一,出生於南天竺之婆羅門,自幼立志修道,中途得釋迦之教化,常隨侍其側旁聽佛法,被佛界奉為三世佛之一,據佛經所錄勒佛居於佛土兜率天之內院,說化行再經五十億七千萬年後,將隆生於華木園龍華樹下而成正覺,開天大法會,度釋尊入寂後未曾濟度之眾生,即所謂的「龍華三會?。
    佛教傳入中土後,彌勒佛造形仍保持傳統莊嚴塑像,惟自宋代始,彌勒尊佛寶相大幅改變,蓋仿自唐宋「布袋和尚?之造型,該和尚行跡奇特,慈悲濟世,後人即他為彌勒佛在中國之化身。據「傳燈錄?所載,布袋和尚係唐朝人氏,居於明州化縣,自稱為「乞痴?,亦號「長汀?,形裁腲腰,蹙額皤腹,出語無定,臥寢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囊並破席,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故人稱布袋和尚。
    一生奇蹟頗多,曾睡臥雪地而雪不沾,亦善卜人吉凶,加以導化去,行?瀟灑,不受拘束,如同其偈所言:「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觀人少,問路白雲頭。?
    唐代過後不久,後梁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布袋和尚在岳林寺東郎下端坐,安然而逝。臨逝前,他留下之偈言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嗣後,人們即以他為彌勒尊佛之化身敬祀之,世世以他生前形容,雕塑成現今彌勒尊佛造型。
    ▲左圖:彌勒尊佛在藏傳佛教中的繪像。左二圖:國畫中的彌勒佛造型。右二圖:木雕佛像為現今之標準造型。右圖:聳立在台灣新竹縣峨眉湖畔的青銅彌勒大佛,高七十二公尺,相當於二十四層樓,為全台最高,彷如當地新地標。

初一日    絳老生辰

    絳老又稱杞老,中國春秋晉國絳縣人,姓杞,名佚。他原先供職絳縣輿尉小官,後因晉國趙武賞賜昇為復陶一職,專從事晉國王宮衣飾事務,並兼絳縣地方首長。因傳聞絳老長壽,年歲超過四百四十五,因此被道教奉為神仙。因不知生辰年月,道教信徒取農曆正月初一為絳老生辰。台灣部分道教廟宇仍於正月初一祭祀絳老,也稱「絳老生辰」。一般做壽,各年紀有所不同稱呼,九十歲稱耆壽或絳老添壽。(查無圖像)

初一日    東方七宿真人降

    東方七宿即為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學家對太陽和月亮所經區域恆星分成的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東方七宿,組成龍形,計有角、亢、氐、房、心、尾、 等七星君;西方七宿,組成虎形,計有奎、婁、胃、昂、畢、 參等七星君;南方七宿,組成雀形,計有井、鬼、柳、星、張、翼、 等七星君;北方七宿,組成龜形,亦稱龜蛇合體形,計有鬥、牛、女、虛、危、室、壁等七星君。
    二十八宿之東方七宿:東方角蛟星君、東方亢龍星君、東方氐貉星君、東方房兔星君、東方心狐星君、東方尾虎星君。

初二日    寶勝佛誕辰

    多寶佛是《法華經》中之佛名,系為證明《法華經》真實義而自地湧出的塔中佛,又譯大寶佛、寶勝佛、多寶如來。依《法華經》卷四〈見寶塔品〉所載,此佛為東方寶淨世界的教主。往昔行菩薩道時,立誓在成佛滅度之後,凡十方世界有宣說《法華經》之處,必自地湧現於前,以證明此經的真義。故釋尊說《法華經》時,有七寶塔從地中湧出,聳立於空中,塔內即有多寶如來坐獅子座,其全身姿態如入禪定狀,並分半座與釋尊。
    關於此佛形像,據《法華曼荼羅威儀形色法經》偈所載,多寶如來頭戴紺發冠,眉間放索毫光,普照一切。身相黃金色,結智拳印。身被袈裟。跏趺(右壓左)坐於大蓮花上。而關於釋迦如來的形像,則為頭有紺青髻,眉間放白毫光,照東方八萬,身相黃金色,左手結拳印,身被袈裟,跏趺(左壓右)坐于白蓮華上。此系以多寶為金剛界大日如來,而以釋迦為胎藏界大日如來之意。
    安置多寶如來之塔,稱為多寶塔。又稱多寶佛塔。隨著法華信仰的盛行,中國自古便有多寶塔的造立。如六朝時代多建三層塔,唐代則設于諸寺中。在敦煌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及浙江省舟山市等地皆有其遺蹟留存。朝鮮亦有造立此塔之風。其中,創于新羅法興王二十七年(540),位在慶尚北道佛國寺的多寶塔,其建築形式至為奇巧。
    ▲ 左圖:敦煌壁畫榆林窟四窟北壁《釋迦多寶》。寶勝佛銅製佛像。佛國寺伽藍大雄殿、多寶塔。著名的書法碑帖「顏真多寶塔碑」。

初二日    漢昭烈帝誕辰

    漢昭烈帝劉備 (161-223), 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三國演義》第一回:「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後遂為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
    ▲ 左起二圖:漢昭烈帝繪像。右二圖:樓桑村在涿州城南十五裡,為漢昭烈帝劉備故裡。漢昭烈帝廟,廟宇宏廣壯麗,工程浩大,廟貌巍然。主要神像,均為木制,尤為壯觀。右圖:琢州市鬆林店鎮的三義宮,又名漢昭烈帝廟,佔地60畝。

初二日 祭苻家神誕辰

    祭苻家神為台灣道教現有祭典之一,祭典日為每年農歷正月初二。
    該祭典緣由來自《湧幢小品》。據該作品言:傳聞死于新平佛寺之中國前秦君王苻堅託夢該寺寺主摩訶,望該寺改為祭祀苻堅及侍衛十餘人的廟宇。住持不從,該寺所在縣鎮果死疫相繼,後尊其靈示,改為廟果真無復疾終。道教信徒衍其義,逢瘟疫競建祠避禍,稱為苻家神,並于正月初二以太牢,稱為祭苻家神。
    前秦宣昭帝苻堅(338年-385年),字永固,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天王)。
    前秦厲王苻生暴虐,357年苻堅殺苻生。自稱大秦天王,即位太極殿,誅董龍、趙韶等二十餘人,改壽光三年為永興元年(357年)。追諡父雄為文桓皇帝,尊母苟氏為皇太后,妻苟氏為皇后,子宏為皇太子。
    苻堅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天王,透過呂婆樓引見王猛,一談如故,「語及時事,堅大悅,自謂如劉玄德之遇諸葛孔明也」。以王猛為中書侍郎,「勸課農桑,革除弊政」,統一華北,國力一度超過東晉數倍,很有機會統一中國。
    苻堅剛愎自用,心焦難耐,不顧大臣們和其弟苻融的反對及王猛的遺言,沒等條件成熟就傾全國之兵力,號稱87萬大軍,入侵東晉,但是在淝水之戰中慘敗。
    慕容沖攻入長安,苻堅出走逃到五將山,剩下十餘個侍衛,然帝王之度不改,姚萇將他俘虜,囚禁在新平佛寺(今彬縣南靜光寺),迫他答應讓位,曰:「萇次膺符歷,可以為惠。」苻堅堅決不允,並怒罵道:「小羌乃敢幹逼天子,豈以傳國璽授汝羌也,圖緯符命,何所依據?五胡次序,無汝羌名。違天不祥,其能久乎!璽已送晉,不可得也。」。姚萇遂逼令他自縊,自殺前,苻堅對愛妃張夫人說「不可令羌奴污辱我女兒」,於是先殺死了兩個女兒苻寶、苻錦。夫人張氏和兒子苻詵亦皆自殺。
    苻堅死後就地埋葬,當地人稱「長角塚」,苻堅死後,許多人民尊其為苻王爺奉祀之,謂能避免疫病、兵亂。
    ▲查無苻堅等人圖像,淝水之戰為史上著名戰役,有繪畫描述苻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像,該戰役所在地現仍存在。

初三日    華山聖母誕辰

    西岳華山蓮花峰,有一座聖母娘娘廟。聖母娘娘愛上了書生劉彥昌並結婚懷孕。不料這事被聖母娘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大發脾氣,認為聖母娘娘破壞清規,便趕到華山來問罪。聖母娘娘聽到消息放走了劉彥昌,正在此時,聖母娘娘卻又分娩,生了一個男孩兒,取名叫沉香。聖母娘娘無奈把沉香交給侍女靈芝撫養,自己卻挺身出迎。二郎神不容聖母分辯,將其壓在華山下受苦。
    十三年後,沉香長大成人,知道母親受難的經過,決心去救母復仇。一路上沉香歷經千難萬險。堅毅勇敢的精神感動了霹靂大仙,在霹靂大仙的指點下,沉香得到了神斧。沉香用神斧戰敗了二郎神,劈開華山,終於救出了母親。
    ▲ 左圖:華山聖母繪像。右起三圖為與華山聖母故事有關之二郎神繪像。

初三日    太古真君誕辰

    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郝大通開派祖師。郝大通,字太古,號廣寧子,全真教祖王重陽之弟子。卒於金崇慶元年(1212)。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廣寧通玄太古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廣寧通玄妙極太古真君”。該派活動無系統記載,僅見零星記錄。
    郝大通,金代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先學卜筮,後修道于昆侖山中。著有《太古集》、《太易圖》等。後得道有術,元代時,朝廷贈給他道號為「廣寧通玄太古真人。」
    ▲左起二圖:太古真君繪像。右二圖:包括郝大通在內的全真七子繪圖。右圖:傳說廣寧子郝大通曾創造華山劍宗的標準佩劍。華山派本為全真教支派,金兵火燒全真教重陽宮後,全真七子之一的廣寧子郝大通奔赴陝西,創立全真華山分教,為避免金兵斬盡殺絕,對外宣稱華山派。華山武功也繼承了全真一脈的精髓,長于道家內功和劍法。郝大通建立華山派後,仍然暗中對抗金國統治,孤身刺殺了不少金國將領。傳說郝大通為行刺時不被對手看出武功路數,參照華山山勢創出了一套“奪命連環三仙劍”,三劍一氣呵成。起始當頭直劈;若對方斜身閃開,則圈轉長劍,攔腰橫削;如果對方還能避開,勢必縱身從劍上躍過,則長劍反撩,疾刺對方後心。對方背後不生眼睛,勢難躲避。為了配合三仙劍的劍勢,郝大通將本來厚重的全真劍改造成適合刺殺的長刃軟劍,這種薄卻堅韌的長劍後來成為華山劍宗的標準佩劍。

初三日    孫天醫真人誕辰

    孫思邈出生於西魏時代,傳說生於541年卒於682年,是個百多歲老人,為唐代 著名道士,醫藥學家。被人稱為「藥王 」。
    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幼聰穎好學。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 」。及長,通老、莊及百家之說,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 」。
    北周大成元年 (579),以王室多故,乃隱居太白山(在今陝西郿縣)學道,煉氣、養形,究養生長壽之術。及周靜帝 即位,楊堅 輔政時,征為國子博士,稱疾不就。
    隋大業(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 亡,隱於終南山,與高僧道宣相友善。
    唐太宗李世民 即位,召至京師,以其「有道 」,授予爵位,固辭不受,再入峨眉煉「太一神精丹 」。顯慶三年 (658),唐高宗 又徵召至京,居於鄱陽公主廢府。翌年,高宗 召見,拜諫議大夫,仍固辭不受。
    咸亨四年 (673),高宗患疾,令其隨御。上元元年 (674),辭疾還山,高宗 賜良馬,假鄱陽公主邑司以屬之。永淳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寧二年 (1103)追封為妙應真人 。
    孫思邈重視醫德,不分「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 」,皆一視同仁。聲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他極為重視婦幼保健,著《婦人方》三卷,《少小嬰孺方》二卷,《千金要方》。
    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幹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 」,故將他自己的兩部著作均冠以「千金 」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 孫思邈將他隱居過的「五台山 」改名為「藥王山 」,並在山上為他建廟塑像,樹碑立傳。
    ▲ 左起二圖:孫天醫真人神像。右二圖:民間流傳著孫思邈為虎醫傷的故事,雖然是傳說,卻真實反映了孫思邈精湛的醫術和大眾對他的愛戴和贊揚。右圖:傳說孫思邈在學醫過程中,深知百姓缺醫少藥之苦,便背起藥箱,深入民間,想方設法給人醫治疾患。

初三日    北斗翼聖真君下降

    北斗翼聖真君為道教神祇之一,也是神化後之北斗七元星君之一。該星君為北極紫微大帝的近衛護駕神祇。因為傳說農曆正月初三北斗翼聖真君會下降凡間,部分台灣道教信徒今仍會於當日虔誦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妙經。道教信徒深信,當日誦念此經,會有延壽效能。
    北斗星君又稱為北斗真君、北斗七元星君。據『太上元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卷一及『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經注』卷上記載,北斗星君其實不只一位,而是七位,分別稱為:『北斗陽明貪狼星君』、『北斗陰精巨門星君』、『北斗真人祿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貞星君』、『北斗北極武曲星君』、『北斗天關破軍星君』。台灣則將這七位星君,合而為一,統稱為『北斗星君』。
    要了解北斗星君的外型特色及其所持法器的象徵意義,則必需先從其信仰來源了解起。北斗星君信仰,源自於先民對於北斗七星宿的崇拜。『史記.天官書』中說:『北斗七星,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緒紀。』『太上玄靈北斗本命長生妙經』曰:『北斗,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所以其實從上述各經典書論中可見,北斗七星宿,其本質不只注死,同時也具備『司人命籍、養物濟人,甚至均五行、調節氣』的大威神力。
    其外型特色及其所持法器的象徵意義,主要來自於『搜神記』一書中的第三卷中記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因其注死,一方面代表五行學中『北方屬玄,其色尚黑』;另一方面,黑色則象徵『生命的歸藏及終點』。於方位之中,北斗則位在坎宮,其主職乃『司理陰宮,宰御水源』。所以台灣地區各宮廟所供奉的北斗星君法相皆為黑面、其袍服色尚玄。民間信仰則流傳北斗星君主要執掌『生死禍福』。
    但是所要注意的是,其實在『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祕要』卷二之中,所記載的北斗七元星右法相,卻是:『皆道裝黃衣,乘黃雲,執白圭,頂中出玄氣。』
    ▲北斗七元星君神像及《北斗七元星君百解符咒》。

初三日    萬神都會

    萬神都會為中國道教及民間之傳說。該傳說云:臘月廿四送神之後,返回天庭述職之人間神祇與駐守九重天之眾仙班相傳會於農曆正月初三一同於凌霄寶殿接受玉皇大帝賜宴聆訓,並互相敘舊。該聚會稱為萬神都會。
   ▲左圖:古代壁畫中的玉皇大帝及眾神圖。中圖:河北內邱之早年木刻版畫「天地諸神」,以諸神頭像為主,像下並有神佛名諱,雖簡略但極為完備。右圖:雙色套印之眾神「神禡」。

初四日    迎神(接灶)

    接灶亦稱迎灶,多在初四日,也有在元旦或遲至正月十五者。接灶,表示灶神自天上返回。此日,民間將新的灶神像安置於灶的神龕上,並敬以酒果點心。清顧祿《清嘉錄》云:「安灶神馬于灶陘之龕,祭以酒果糕餌,謂之接灶。謂自念四夜上天,至是始下降也,或有遲至上元夜接乾。」又引馮應京《月令廣義》云:「燕俗,元旦合家少長羅拜灶神以祝,曰迎灶。」又:「長、元、吳《志》皆云:接灶多以除夕。《昆新合志》則云「上元夜,煎油飩,烤糊塗,接灶。J《常昭合志》亦云:「上元日,家和米粉為丸以接灶。」
    ▲ 接灶主要的就是要在灶上貼新的神禡,圖為簡繁各異的灶王神禡。

初五日    接財神

 農歷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盛行於明清民國,迄今猶流傳民間,唯財神即所謂趙公元帥,據說早在殷商時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輔佐週武王伐紂,他跑下終南山管閒事,站在商紂一邊對抗義師,不幸陣亡,一道遊魂被敕封為專管迎福納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員小神供其使喚調遣。沾光于這套招財進寶的班底,趙公元帥便成了盼望發財者崇仰祀奉的對象。或謂其性懶而散淡,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 ,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砲,焚香獻牲,抑在前頭迎接他。

    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表示歡迎財神降臨,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要說些吉利話,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之類的口彩。
    另外,有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鬍子,身上背黃布袋,裝扮財神爺的模樣,後面跟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散發財神爺像,以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等一堆討吉利的話,直到主人歡歡喜喜地接過財神爺像給他們分些錢,這些人才連聲道謝,轉到別家去。
    ▲ 左圖:迎神時,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至少是一盤米、一盤紅糖卻少不了。因為奉上的白米一盤,意謂新年五穀豐登,紅糖一盤,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禮畢,便燃放爆竹。右起四圖是財神的形象各異,最右是趙公壇的特有造型。

初五日    五路神誕辰

    文武財神是民間所謂的正財神,在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這是就財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間的偏財神經常是指被稱為『五路神』的財神。在《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西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其中的五路是指東西南北中五方,意為出門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運,發大財。五路財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他們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這天天剛放亮,城鄉各位都可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了搶先接到財神,商家多是初四晚舉行迎神儀式,准備好果品、糕點及豬頭等祭祀用品,請財神喝酒。屆時,主人手持香燭,分別到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後,挂起財神紙禡,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拜罷,將財神紙禡焚化。
    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時東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
    ▲ 左起二圖:五路財神畫像及神像。右起二圖:桃園縣大溪鎮聚賢財神廟供奉五路財神,廟頂更坐鎮一尊大財神。

初五    送窮日

    「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窮鬼,又稱「窮子」。據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才穿,因此「宮中號為窮子」。
    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砲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 ,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 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左圖:近人所繪送窮圖。左二圖:晉南地區講究用刀切麵,煮而食之,名為:「切五鬼」。晉北地區傳有民謠:「破五吃頓麵,一畝打一擔。」婦女在這一天內普遍不動針黹。 右起二圖:桃園大溪「迎富送窮財神廟」的香火非常的鼎盛,美女點心師傅杜佳穎在廟中推出最新招財貢品「五行五色元寶錠」,這是廟方福利社目前最熱賣的開運點心。

初五日    大慈佛誕辰

    《智光經》云:過去古世有彌勒如來,在?華敷世界,成等正覺時。有智光明仙人,最初聞古彌勒彿說「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起而問難,不為所屈,乃發心皈依,並誓願成佛,亦名彌勒。又其初生即不食肉,故號慈氏。梵語彌咀利耶,華語譯音彌勒,義是慈氏,又稱阿逸多,華語譯為無能勝,謂菩薩慈心利生,沒有能勝過他的,又稱大慈佛。
    ▲大慈佛造型多為歡喜形象。

初五日    全真清靜散人孫不二真人誕辰

    孫不二(1119-1182),原名孫富春,“不二”為法名,道號“清靜散人”,是全真七子中唯一的女性,馬鈺之妻,全真教清靜派創立者。祖居寧海州(今牟平)養馬島孫家□,父孫忠顯為地方名士。富春秀外慧中,工詩善律,堪稱才女。傳說,她母親曾夢見七只仙鶴在庭院翩翩起舞,其中一只飛入腹中而孕生富春。
 富春年成,其父慕名到城內馬府提親,將女兒嫁與寧海首富雙鶴府進士(時在寧海軍中攝六曹事)馬鈺為妻。婚後夫唱婦隨,相敬如賓,時有辭韻唱和。生三子:庭珍、庭瑞、庭,家事和美。
 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自陝西一路東行,來到山東寧海州,住馬鈺家傳真布道,常以“分梨”詩點化夫妻二人。布道期間,王、馬二人“暢道甚歡”。富春殷勤服侍,時側聽之,心有所悟,有意出家。(此時馬鈺已皈依全真)。大定九年(1169年),富春已年屆五十,雍容富貴,氣質不凡,且家道豐裕,又有三子,竟一時難斷塵緣。但怎奈祖師重陽與夫君馬鈺道義日深,富春亦領悟,終矢志出家。為表心蹟,于鍋中鍊油致沸,激以冷水,頓時油珠四濺,她覆面其上,不惜毀容,遂于金蓮堂(今牟平區政府大院常委樓南)入教。王重陽賜法名“不二”,道號“清靜散人”。其時馬鈺已隨王重陽在昆崳山一帶開展創教活動。
 不二出家不數日,王重陽讓其沿街乞討,以礪鍊心志。後到昆崳山煙霞洞悟道。這裡山深林幽,人煙稀少,孤身一人,生活清苦,這對曾為名門閨秀的貴夫人,實屬不易。但她不以苦,反為幸,心如止水,潛心修鍊。她在詩中這樣寫道:無憂慮,孤雲野鶴無拘束。草庵內,親看金書,窗外林泉,隈山傍水竹。明月清風,堪稱伴侶。
 大定十二年(1172),孫不二在寧海得知重陽祖師仙逝後,決意赴陝西,一來為師父安葬送行,二來與眾師兄相會研討道義。千裡迢迢,風餐露宿,歷時數月,終于到達京兆,得見護靈柩先行到達的馬鈺等人。此時此地兩人不禁百感交集,淚如雨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略述彼此境遇後,馬鈺力勸不二,你富春姑現已不是我馬鈺之妻了,我馬鈺也不是你富春姑的夫君了,“休執拗莫癡頑,休迷假相莫(慳)貪,休起愁莫害(斬)。聽我勸訪長安(長安,指精神上的長久安定),逍遙坦蕩得真歡,守清靜得大丹。”
 聽了馬鈺之勸,孫不二去洛陽,寄居在一位叫鳳仙姑的修所裡。修所居山腰,上下兩洞,不二居上,仙姑居下。凡有聞知來此騷擾的男人,鳳仙姑則以滾石擊之。如此六年,孫不二終成得道家真諦的“仙家”。
 大定二十二年(1182)臘月二十九日晨,孫不二做完功課後突然對弟子說:“師真有命,赴瑤池時辰已到。”沐浴更衣,梳妝完畢後雙手合十閉目端坐仙逝,享年64歲。
    ▲清靜散人孫不二之繪像及全真七子繪像中之孫不二,右二圖為今人連環漫畫書中對孫不二之描繪。

初五日    鄧伯玉真人飛昇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初五日    王仲甫真人飛昇

   王仲甫,唐朝人。《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四載:自幼喜聞道法,常行餐霞日月氣法,四十餘年收益不大。 精誠感動南嶽真人,親授服食方。仲甫依法服藥除三屍蟲,添精補腦,並兼行吐納氣法。十八年後,道成仙去。道教中尊為“中嶽真人”。(查無圖像)

初五日    人之五神集聚日

    天有五賊,五賊在心,人有五神,權柄在天。物分五行,神分五種,丹生其中。人的五神:聖神、元神、陰神、陽神、玉神,要修全,方能應五賊之數。(查無圖像)

註:一月初六日後之神佛誕辰見「01-2一月神佛誕辰」。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12-3十二月神佛誕辰

十九日    蘇東坡夫子誕辰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裡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相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仕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于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準。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新黨勢力倒台,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于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學士。俗語:“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于常州,謚號文忠。
    ▲左圖:蘇東坡繪像。左二圖:蘇東坡書法名帖「寒食帖局部」。右二圖:廣州惠州湖邊的蘇東坡塑像。右圖:浙江杭州的「蘇東坡紀念館」。


十九日    九蓮菩薩誕辰    一說為九月十九日,見「九月十九日九蓮佛祖」條。

二十日    魯班先師誕辰

    「巧聖先師」就是我們熟知的「魯班先師」,土木工人奉為祖師。魯班的姓名,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以「公輸班」及「魯班」之說最盛。
    公輸班,春秋魯巧匠:《史記》集解及《後漢書》注和《文選》注都引稱作公輸般;《孟子.離婁》注稱公輸子魯班;《墨子》作公輸盤;《太平廣記》稱魯般;《朝野僉載》作魯般,更以魯般與公輸班為兩人。
    台灣祀奉巧聖先師,或稱魯班公、老班公、大師府,亦有人說也有荷葉仙師之稱(但一般人大都認為荷葉仙師乃魯班公的白門弟子,又有謂荷葉仙師是泥水業守護神)。台灣主祀巧聖仙師的廟宇不多,有些廟宇配祀巧聖先師。
    魯班在木工的建造方面,有神乎其技的成就,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土木建築師。魯班是中國史上名聲最大,影響中國工藝文化最久的土木業祖師爺。
    魯班心思神巧,曾相繼發明製造了當時人們無法想像到的精巧農器用具,如農家用的畚箕、船家用的櫓槳等。不但發明了「雲梯」,更發明了「木鳶」,有點像現在的滑翔機,又發明了一座純木造的機器人「木人車」。此外,更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刨子、鑽子、鋸子、鏟子、曲尺、鑿頭、斧刀,鑽鉤、鐸石磨、鏟鋸子、規角尺、墨斗、魯班真尺(門公尺)等等,均成為後代工匠必備的工具。
    他所使用的尺是以生、老、病、死、苦五個字作基數,每個字一寸四分長,當他為人建築房屋時,以不碰到死、苦為原則,這種方法流傳到今天,還為許多木工、裝潢師傅所採用,大家都稱這種尺為「魯班尺」。
    魯班對木匠業的最大貢獻,就是定了「規」和「矩」,也就是丈量和畫線的工具,最後衍化成為人的處世標準之意。俗稱:「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又說:「墨守成規」;前者說明器皿之製成方或圓形者,必須以規或矩為之準則,意即凡有模型有秩序之專業或組織,必須有其章則或規程,作為辦事之準則,這句成語,就是出自魯班的發明。
    魯班是土木建築業者的守護神,在台灣每年誕辰日農曆五月七日,業者都會到魯班廟祭拜,平時業者家中也供奉有神位祭拜。誕辰日香港訂為六月十三日,另一說為十二月二十日。

    ▲左圖:魯班先師繪像。左二圖:魯班先師雕像。右二圖:香港魯班先師廟。右圖:傳說中魯班發明攻城用的木馬雲梯。

二十日    雨神誕辰

    雨神是古代人們崇拜的自然神靈之一。從商代開始,中國經濟以農業為主,雨情與收成關系密切,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條件下人們自然把自然界的雨奉為神靈。殷商時雨神是女神名媚,西週時稱雨師,西漢之後,奉赤松子為雨師求雨祭神,一般用奏樂、歌舞儀式,也有用柴燃燒供物的獻祭,有時甚至焚人以祭神。
    赤松子又名赤誦子,號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太虛真人,秦漢傳說中的上古仙人。《太平寰宇記》說赤松子是在金華山以火自燒而化,其升天處為赤松澗,故山上有赤松祠,赤松澗。
    劉向的《列仙傳》記載赤松子本是神農時人,為雨師,他服食水玉,把它教給神農,能夠在烈火中任火燒烤。赤松子常常去昆崙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里歇息,隨風雨自由上下。炎帝的小女兒曾跟隨他,亦成仙飛升而去。又據《韓詩外傳》載,赤松子曾為帝嚳之師。
    關於赤松子服水玉一事,文獻中記載中多有不同。《山海經•南山經》注中說赤松子所服食的水玉就是水精(水晶),干寶的《搜神記》則稱為冰玉散,葛洪的《抱朴子》則說赤松子服食的是神丹,並有赤松子丹法傳世。相傳也是葛洪所著的《神仙傳》中則稱皇初平為赤松子,服松臘茯苓。《丹台錄》則稱赤松子為昆林仙伯,轄牿南嶽山,可化玉為水而服。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西漢名臣張良在輔助劉邦建立政權後,為保全自己,功成身退,對漢高祖說:「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由此人們相傳此赤松子就是那個早年傳張良兵法的黃石公。但是在《太平廣記》中也有記載墨子年八十二歲時「世事已可知,榮位非常保,將委流俗,以從赤松子游耳」之嘆,與《史記》中張良語相似。所以赤松子可能只是在秦漢時聲名極隆的上古神仙而已。
    ▲左圖:殘存古畫中的風伯雨師。左二圖:風伯雨師神禡。右二圖:石窟石刻中的雨神赤松子。右圖:衡陽道教聖地「東岳觀」供奉有赤松子等傳說中的上古神祗。

二十一日    多寶佛誕辰

    多寶佛,又譯作大寶佛、寶勝佛、多寶如來。此佛于《法華經》中出現,他是久遠劫前已滅度,但是為了證明《法華經》的真實妙意,而安住在多寶佛塔中,從地湧出的佛佗。
    據《法華經》卷四《見寶塔品》中所載:此佛為東方寶淨世界的教主,往昔行菩薩道時,發願在成佛滅度之後,凡十方世界有宣說《法華經》之處,必自地湧現于前,以證明此經真義。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時,有七寶塔從地湧出,聳立于空中,塔內安坐著多寶如來,全身如入禪定,並分半坐與釋尊,形成二佛並坐的特殊景象。
    關於此佛形象,依據《法華曼荼羅威儀形色法經》偈語所載,多寶如來頭戴紺發冠,眉間放白毫光,普照一切。身相金黃色,結智拳印,身披袈裟,跏跌坐于大蓮花上。而釋尊的形象,是頂上紺青髻,眉間放白毫光,照東方八萬佛土,身相黃金色,左手結拳印,右手向外展開;身著袈裟,跏跌坐于白蓮花上。這是以多寶佛象征金剛界大日如來,以釋尊象征胎藏界大日如來。
    ▲左起三圖:多寶佛之繪像及石刻像。右圖:炳靈寺石窟始建於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以精美石雕而著稱於世。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擴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炳靈寺石窟雕像776軀,其中主要神佛有釋迦牟尼、多寶佛、觀世音菩薩、無量壽佛、彌勒佛以及各種菩薩、佛等。

二十一日    天猷大帝誕辰

鑿造於紹興年間(1131─1162)的舒成岩第三號窟。窟正壁上雕刻紫微大帝像,面西坐于靠背上方各刻有一龍頭的寶座上。大帝頭戴通天冠,身著圓領寬袖袍服,項下佩方心曲領於胸部,雙手在胸前捧玉圭,兩足著靴踏于四方幾上。紫微大帝的左右二側,各立一神將,均頭戴束發冠,身著兵甲。左神將三頭六臂,手持帝鍾、法印等,面容猙獰,這就是天蓬元帥。右神將為一頭四面,手持法印、寶劍、法索等,即是天猷元帥。天猷副元帥是道教護法神將「四聖真君」之一。宋代「神霄派」將「四聖」與「雷部」歸結為道派重要神真之一。天猷元帥遊行太空,為四臂神將,威制群魔,與天蓬元帥形象相近,手持法器則有差異。
    ▲左圖:天猷元帥畫像。左二圖:畫家戴敦邦「道教人物集」中的天猷元帥。右二圖:臨摹之永樂宫壁畫天猷元帥真武局部像。右圖:古代壁畫:天猷副元帥.三頭六臂,鬚發蝟立,相貌猙獰,三個面孔表情各不相同。兩手執劍,兩手捧刀,一手拿鉞,一手握鐘,雙腿叉立。身著飄帶飛舞,更增加了動感,線條流暢而變化豐富,在整個壁畫中頗具典型性。

二十一日    張果老誕辰

    張果老,名果,因年歲大,故稱張果老,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慶陽府志》、《正寧縣志》都有記載:張果老墓在縣(羅川)東七十裡。縣東有洞,相傳果老隱居鍊丹處,故有墓在焉。張果老墓,現在子午嶺腹地西坡鄉的碾盤山下。明左都禦史景清曾賦詩《題真寧縣境》雲:果老升仙遺墓存,蒙恬賜死故城荒。

    張果老的故事最早見于《明皇雜錄》。新舊《唐書》均在方技類載有《張果傳》。史書稱他久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自言生于堯時,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後人復見其居恆山中。他常倒騎毛驢,行走如風,邊走邊看書,遊遍名山大川。休息時即將驢折疊,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張乞歸恆州,明皇又遣使征召,聞旨而卒,開棺驗之,竟是空棺,遂賜棲霞觀祀之。張果老常執魚鼓唱道情,所謂「魚鼓頻頻有梵音」。成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是一則故事。說的是有一日,八仙自西王母蟠桃會醉別而歸,路經東海,但見白浪滔天,水勢浩淼。呂洞賓首倡過海東遊,不顯仙家本事,須各投一物,乘之而過。眾仙紛紛響應,各顯神通。張果老則以紙驢投水而渡。所以人們把八仙所持物件葫蘆、扇子、玉板、荷花、寶劍、簫管、花籃、魚鼓(張果老用具)稱「暗八仙」。
    在正寧,流傳著張果老的很多傳奇故事,《正寧民間故事集成》中錄有一篇《張果老和他的紙驢》,頗為神奇。傳說張果老須眉皆白,常倒騎毛驢巡遊天下。他的毛驢一不吃草料,二不飲水,一到夜晚拍一下驢頭,那咻咻喘氣的驢子就倒在地上變成一張紙驢。張果老拉起折成幾折往懷裡一揣,就睡了覺。第二天起來,掏出紙驢輕輕吹口氣,一匹活生生的驢子又站在面前。他拿起唱道情用的竹板又倒騎毛驢上路了。因為慣于變幻莫測,人稱「通玄道人」。
    ▲左起四圖:張果老之繪像。右圖:張果老山位於邢台市西部。據山上的唐代古碑記載,此山原名五峰山,廣宗道人張果在此隱居修行成為八仙之一。唐明皇李隆基抑佛興道,敕封張果為仙翁,改邢州五峰山為仙翁山,並為張果修建了一座棲霞觀,改觀後的山洞為仙翁洞。

二十二日    開化真君誕辰

    開化真君即王重陽,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追封為「全真開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被帝君」。
    全真開化真君 一生致力于道教的發展,首創道教全真派,廣招門徒,著名者有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直,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世稱「北七真」。「北七真」分創遇仙、南無、隨山、龍門、蕭山、華山、清靜七派,極大地弘揚了全真教,在道教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王重陽遂被尊為「北五真」第五祖。
    北宋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113年1月13日),王重陽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因感社會動蕩不安,遂棄家修道。1159年(金海陵王正隆四年)他自稱有神仙傳授給他修真之訣,於是在終南山修了一個隧道,名「活死人墓」,穴居修道。1167年(金世宗大定七年)他忽燒其居所,隻身去山東傳道。很快就有了很多徒眾,並且收了七個大弟子,也就是北七真。1269年(元世祖至元六年)追封「重陽全真開化真君」,1310年(元武宗至大三年)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其靈骨葬於今陝西戶縣重陽宮。
    王重陽揉合儒家和道、釋的思想,主張三教合一。聲稱「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認為修道的根本在於修心,達到心地清靜,則身在凡塵而心已在聖境,即「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著作有傳道詩詞約千餘首,另有《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統道藏》。
    ▲左圖:王重陽繪像。左二圖:全真七子繪像。右二圖:王重陽石刻像。右圖:全真觀供奉王重陽及全真七子。

二十二日    太平護國天尊降

    道教主要道派之廣慧派。據《諸真宗派總簿》,為南宋道士章權孫所創,道號廣慧,祖居江西南昌府武寧縣三十五都順義鄉,石門仙潭人。
    章權孫是道教玄門廣慧派的創始人。他出生于江西省武寧縣,曾受教于武當,並親受呂洞賓點化,于1215年在武寧太平山創建道場。他死後被南宋理宗皇帝封為「自然靈應真君」。1467年,明憲宗皇帝又加封為「仁天教主太平護國天尊」。太平山道場香火鼎盛數百年。鼎盛之時榮耀地贏得過宋、元、明三朝“開明”皇帝的禦賜和誥封,被譽為江南道教聖地,現今仍為贛、鄂等省著名的道教聖地。
    據《江西省志•江西省宗教志》、《太平山傳奇》及《太平廣惠真君救世佑民寶經》介紹,章哲,字權孫,道號廣惠,江西武寧縣人。生于宋寧宗三年(1197),幼好神仙,27歲時父母雙亡後,遍遊名山。後至武當拜真武為師,33歲辭別武當回到武寧,入絲羅山(即現在的太平山)繼續修鍊傳道。
    《太平山志》記載,章哲曾兩次遇到呂祖,並受其傳授。後章哲招收鄭巡為其弟子,並在絲羅山修建宮觀,創立玄門廣慧派。章哲稱所創立的玄門廣慧派,傳自武當玄武,又稱受到呂祖真傳,遂稱之為「武當純陽大道」。宋理宗二十六年(1250)章哲羽化,其徒石九模等遵其遺留藥方將遺體處理後送回絲羅山,在正殿中建塔供奉,至今仍「雙目炯炯,面貌如生」。
    據《太平廣惠真君救世佑民寶經》所載,章哲先後受三位皇帝的冊封。先是章哲羽化後,異香簇鼻,數日不息,人皆驚駭,並將此事詳告武寧縣令,縣令將原由上報,宋理宗(1225-1264)封章哲為「自然靈應真君」。並「受香火永鎮絲羅」。
    元代,又稱章哲化身醫太後之病有功,於皇慶二年(1313)加封其為「太天乙佑聖宮,自然廣惠真君」。又加封其父母為「聖父聖母元君」。
    明代,成化丁亥(1467),因章哲顯聖助戰有功,皇帝改絲羅山為太平山,加封章哲為「仁天教主,太平護國天尊」。北京白雲觀藏《諸真宗派總簿》載有廣慧派的傳承字派。據《江西省志》稱玄門廣慧至今已傳至四十代,其三十九代與四十代傳人尚健在。(查無圖像)

二十三日    丹陽抱一無為真人馬鈺飛升    生平詳、查無圖像。

二十三日    華陀仙翁誕辰

    華陀仙翁:三國時,一代神醫也。東漢沛國譙人(今安徽省毫縣),名?,字元化,與曹操同鄉。仙翁士大夫出身,遊學徐士,兼習數理經典、通曉養性術、擅長醫術,精通婦產科、藥品學、診斷學等;而以外科剖割最享盛譽,曾為關帝刮骨治箭傷,後因違抗曹操之令,被處死。有著名門人陵廣吳普,彭城阿樊二人。
    《辭海》:「華陀,東漢譙人,一名?,字元化。兼通數經,舉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精方藥針灸之術,又能破腹背,湔腸胃,以除其疾穢,嘗授門人以五禽之戲,如法行之可得高壽。曹操苦頭風,陀針之即瘥,因使常在左右,陀本土人,恥以醫見業,離家思歸,求還取方,既歸,以妻病,數期不反,操怒,收獄考死。臨死,出一卷書與吏日,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陀索火燒之,方遂絕。」
    《歷代真仙通鑑》載:神醫活了一百多歲,容貌與體力仍如壯年。有濟世宏願,但生性澹泊名利,一生拒不為官,尤精通藥鍼,擅長醫術,對外科手術更是神奇。曾為關公刮骨治箭傷,關公仍怡然自得的在看春秋,此一情景,至今仍為世人稱讚不已。
    ▲左圖:華陀仙翁繪像。左二圖:華陀仙翁神像。右二圖:位於廣東中山市大環村華陀廟山的山腰上,建於清代,1993年6月重修。坐東北向西南,面積94平方米。硬山頂,一座三開間。設頭軒廊,廟前簷牆上飾有精湛的灰塑藝術,左右兩旁門外牆存有篆書灰塑對聯。右門橫額為:「福地」,對聯為:「一林花影雲無際,半壑鬆濤月有聲。」,左門橫額為:「福地」,對聯為:「風清月白饒生趣,水繞山環極大觀」。現保存完好。右圖:藍屋是香港一座唐樓,位於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72號至74A號雙數門牌,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1886年後變為用作供奉「神醫華陀」的廟宇。1920年代拆卸後興建現在四層高建築,地下為「華佗廟」。華佗廟後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開設的武館取代。

二十三日    五嶽神君下降

    五嶽神君即鎮守東嶽泰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的五位神明,民間稱為五嶽大帝,其神格居於三官大帝之下。
    據載:東嶽大帝姓玄丘,名目陸,全稱為東嶽太靈蒼光司命真君,主世人官職貴賤生死之氏,其服色為青袍加深,乘青龍;南嶽大帝姓爛,洋光,全稱為南嶽慶華紫光注生真君,主星野分界兼水族龍魚之事,穿朱光之袍,乘赤龍;中嶽大帝姓角,名普生,全稱中嶽黃元大光舍真君,主天下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種管之事,穿黃素之袍,乘黃龍;西嶽大帝姓浩,明元倉,全稱西嶽素元耀魄大明真君,主世界金銀銅鐵兼羽翼飛禽之事,穿白素之袍,乘白龍;北嶽大帝姓伏,名通萌,全稱為北嶽鬱微洞淵無極真君,主世界江淮河濟兼四足負荷之事,穿黑袍,乘黑龍。與封神榜記載迥然不同。
    五嶽神君經常下降人間,考察世人清濁善惡,以為賞罰的依據。
    ▲ 五嶽神君之繪像。

二十三日    逍遙大師問政先生聶師道真人飛升

    聶師道,唐末五代道士。字通微(一作宗微),封號「問政先生」。新安歙(今安徽歙縣)人。性聰淳直,言行謹謙,養親以孝聞名,深為鄉里所敬。少好道。唐末於濤為歙剌史,其從兄於方外為道士,居於郡之南山,師道往事之執弟子禮。於濤常往詣方外咨以郡政,乃稱其居為「問政山房」。師道十三歲披度為道士,十五歲傳方外法籙修真之要。後出遊績溪山,自言曾覽內傳見服松脂法,乃與道侶上百丈山採松脂,聞仙樂聲。又遊行歸南嶽禮拜玉清及光天、碧玉二壇,住招仙觀,入洞靈源,遇古隱仙蔡真人、彭真人。修煉一年後回問政山,每入山拾薪採藥,虎豹見之則垂耳搖尾,俯伏於地。後慕古仙梅福與蕭子雲,乃入玉笥山清虛觀,遊郁木坑,遇仙人道士謝通修授其《素書》一卷﹔其中說龜山王母治化眾仙秘要真訣,後到南嶽九嶷山湘真觀月餘,尋訪通修弟子紫芝。曾夢神人稱紫芝教之,以解釋書中疑難問題。歲餘,復還問政山居二十餘年,每焚修,即以蔡、彭、謝真形畫像瞻禮。池州陶雅、宣州田頵兵圍歙州,師道至其軍中游說,邑人始獲安全。其後吳太祖霸江淮間,聞師道名跡,冀望其道德護佑軍庶,乃敕廣陵建玄元宮使居之。每升壇祈恩禱福,水旱無不應,人情咸依道化。遂任為淮浙宣歙管內道門威儀,褒美號稱「逍遙大師問政先生」,待之以國師之禮。至秦、吳、荊、齊、燕、粱、閩、蜀之人咸來奉事,並稱他如〝昔張君(張道陵)居蜀,天下之人悉往師之,隨其所修,各授以道要〞。居廣陵三十餘年,有弟子五百餘人。師道久行胎息,煉丹有成。(查無圖像)

二十四日    送灶

   司命真君:竈神也,一般尊稱竈君公,或司命灶君,鸞門奉為恩主公之一,敕號「玉清輔相九天東廚司命竈王真君」,又號「東廚司命定福真君」(東廚,謂庖廚也,按昔時庖廚之門在東,故庖廚有東廚之稱。)竈神原係主竈火之神,及司炊之神,由於東漢孔安國(孔子十二世孫)之說:竈神以時錄人,上白於天,當祀之,以祈福祥。於是竈神職責加重,除掌理東廚外,負稽察一家大小善惡。迨道教興起後,道家乃沿用其說,而尊竈神為司命真君,俗稱司命,因主掌九天生籍,故謂九天司命真君。
    ▲ 左圖:左起三圖:司命灶君神禡及神像。右二圖:灶君寶卷從十六世紀以來大為流行,教派多用來宣傳教義。這本是光緒年間印行的灶君寶卷,是向民眾宣講的勸善書,既有宗教獎懲,也條列具體的道德綱目。右圖:新竹五指山的灶君堂。

二十四日    祀九宮貴神

 與九宮理論相關的一些宗教活動,在唐代就定期舉行,這就是以祭祀九宮貴神及其附屬神靈的名目。九宮太一在這時被尊為僅次于昊天上帝的神靈。《大唐郊祀錄》中有:「興唐盛制,凡祀有三等,曰大祀、中祀、小祀,各有差降。昊天上帝、九宮貴神、皇地祗、神州、太清宮、宗廟皆為大祀。」這裡的「九宮貴神」又被尊稱為「太乙神」,五方五帝與其相配,擁有眾多神秘的功能,如除災、布雨、退兵、避亂等等。
 唐對于九宮貴神的祭祀活動的重視在天寶時期達到高潮,唐玄宗根據術士蘇嘉慶的進言,在長安城郊東邊朝日壇旁建立九宮貴神壇,「其壇三層,成三尺,四階;其上依位置九壇,壇尺五寸。東南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陰,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鹹池,西北曰青龍。
    ▲ 左圖:九宮,源自洛書。歷來又有歷中九宮、九宮貴神、曲中九宮等說法。如《大戴禮記》中,以九宮和明堂九殿並稱。這裡所說的九宮,是與八卦對應排列組合的九宮。按中國傳統說法,東、西、南、北為四正位,在它們之間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稱為四隅。在這四正四隅中加上中央,便成了九方位。在洛書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排列規律把八卦分配于九方位中,便成了九宮圖。中圖:太乙神局部 這是山西芮城永樂宮西壁壁畫的「太乙神」局部,圖中的人物鬚眉飛動,好像是對語、沉思、傾聽、注視,表現出了人物瞬間的變化,達到傳神的妙境。右圖:翠華山風景區距西安約23公裡,是終南山的支峰,山上名勝古蹟很多,風景如畫,因漢武帝曾在此祭太乙神,又稱太乙山。

二十五日    三清會邵雍先生誕辰

    邵雍,字堯夫,諡號康節,生於北宋真宗四年,即公元1011年,卒於神宗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67歲。他生於河北范陽,後隨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邵雍,雖然不像三國的諸葛孔明那樣家喻戶曉,但是,無論從才幹和品德來講,他都不亞於諸葛亮。只不過,因為長期隱居,名字不被後人知道而已。宋朝理學鼻祖之一的程顥曾在與邵雍切磋之後讚歎道:「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
    少年時,邵雍就胸懷大志,發憤刻苦讀書,於書無所不讀。據《宋史.邵雍傳》記載:邵雍「始為學,即堅苦自勵,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後來,為了增長見識,他還遊學四方,越黃河、過汾河,涉淮水、渡漢水,到過齊、魯、宋、鄭等各地,回來後,說道「道在是矣。」於是就不再雲遊。當時有高人李挺之,見其好學不倦,就傳授了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以邵雍的聰穎才智,他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於成為一代易學大師,風靡遐邇的鴻儒。他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獨特的宇宙觀,對於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瞭如指掌。
    《宋史》記載道:他對於「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暢」,通達不惑,而且「智慮絕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學的另一位始祖程頤說他:「其心虛明,自能知之」。於是,他著書立說,撰寫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著作共十餘萬言。他認為歷史是按照定數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數,用元、會、運、世等概念來推算天地的演化和歷史的循環。對後世易學影響很大的《鐵板神數》和《梅花心易》都是出於邵雍。後人也尊稱他為「邵子」。
    ▲ 左圖:邵雍先生繪像。右三圖:伊川縣神蔭原邵雍墓園「安樂佳城」,近千年来香火不斷。

二十五日    天神下降

    台灣習俗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因為諸神都已返回天庭述職,玉帝在農曆十二月二十 五日派遣天神下凡,巡視人間,臨監百姓,並防止陰鬼惡煞趁機危害人間,所以二十五日又稱「天神下降日」。 舊俗不得將女性內衣褲曬在外面以免對天神不敬。在這一天裡面,行為舉止要特別小心,不能夠摔壞東西,不能夠爭執吵鬧,不能夠說壞話、做壞事,否則若天神發現,就會被扣分、削減明年的福氣。(查無圖像)

二十六日    北極五道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二十七日    董公真仙誕辰

    董公真人出生於隋朝末年,生長在江南地方,因年少時賦性穎悟,對於當時遭逢時局亂世,自己也對富貴視若浮雲,所以自我起了雅慕清修的念頭,於是身體力行,在虎溪遁跡,鷲嶺修身,閩南頓悟,東麓成真,拓佛蹤於安溪科榜,顯神異域於桐城。
 董公真人本居西天,是為古佛,降臨東土,以做高僧,禪機早得,玄真詮秘,道學深研,微妙奧精,圓明真性,一佛歸心定靜,道德潤身,萬魔降伏,淨土消遙,常開方便法門,娑婆濟渡,闡述後學津梁,故獲玉封慈悲救世道德天尊,後因顯赫於福建安溪科榜進寶殿內,靈化於慈化寺中,人又稱老祖,且共有董、徐、楊、許、吳、薛、趙等七真人。因義竹鄉翁姓宗親大多從福建安溪科榜鄉入墾義竹而繁衍至今已有九代之多,董公真人顯靈護佑義竹翁姓宗親,清末時期的義竹貴溪公和濱溪公裔孫曾輪流供奉,現董公真人有二尊稱大董和三董的佛尊目前供奉在義竹慈化寺內,二董則供奉在義竹村碧興宮內。
   ▲ 左圖:來台南縣義竹鄉已近三石年的董公真人金身。右三圖:義竹慈化寺。

二十八日    老君化胡降九十六種邪魔
 
    據說,老子晚年西出函穀,不知所終。道教發現這是個可利用的題材,便加以發揮,杜撰出一部《老子化胡經》來。

 西晉惠帝年間(290~306年),道教中道士王浮,靜心翻閱佛典道經,作《老子化胡經》。其文本一卷,後人增為十一卷,聲稱老子西出函穀關,來到了天竺的迦毗羅衛國,此國王后名曰淨妙,老子乘其白日午睡之機,化為日精自口而入,居胎十月,於第二年的四月八日夜半時分自左腋而生,墮地即行七步,此人便是佛教祖師佛陀,佛教由此而興。
 此書一出,對當時的影響極大,為許多知識分子所認可。雖然佛教盛傳於世,也為許多知識分子所信仰,但佛教畢竟來自異國他鄉,是夷人的教化,漢人信奉佛教,在心理上確實有些隔閡。《老子化胡經》一出,這種隔閡便隨之消失,因為這樣一來,佛教便成了中華文化的產物,算不上胡夷之教了。所以,後世許多文人便先後採用此說:南朝宋範曄作《後漢書》,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之語;齊朝顧歡作論,亦以老子至天竺化為佛陀。
 「老子化胡」是中國佛教史上長期爭論的問題,雖然最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廢除,但在佛教發展史上,《老子化胡經》確實給佛教帶來極大危害,有多次佛教法難皆與此事的爭論有關。故而佛教對此經的始作者王浮著實痛恨到了極點,他們認為王浮死後身入地獄,為械具夾住,痛苦萬分。閻羅王責罵王浮說:「你偽造經書,誹謗佛陀,需當世間偽經盡毀,你的罪惡才會免脫。」足見佛教對化胡經的痛恨程度。
    ▲左圖:老子繪像。中二圖:西晋道士王浮撰《老子化胡經》。右圖:河南省洛陽市上清宮規模宏偉,殿堂巍峨,門外有石獅石馬,內有吳道子所作壁畫《吳聖圖》和《老子化胡經》,十分輝煌壯觀。

二十九日    華嚴菩薩誕辰    一說為十一月十九日,見「十九日華嚴菩薩誕辰」條。

三十日    祭匾榜

    宋代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二:「國學以古者五祀之義,凡列齋扁榜,至除夕,必相率祭之,遂以為爐亭守歲之酌。祝辭惟祈速化而已。群儒執事者,帽而不帶,以縚代之,謂之叨冒。爵中皆有數鴨腳,每獻則以酒沃之,謂之僥幸。」宋岳珂《史•太學祭齋碑》沙隨先生雲:「往年在太學爐亭中,以此語同舍。」  
    上文中提到「五祀」,指五種小祀,即戶、灶、中溜、門、行等家居之神,祭之以報出入飲食之德。
    ▲左起:雍正四年御書匲額。乾隆皇帝御書匲額 《永祚瀛壖》。台南市赤嵌樓的匲額是台灣省前省主席黄所書。

三十日    迎送六神

    送諸神:即六神,《乾坤歲時記》:「除夜,此屋以五色紙錢酒果,以迎送六神於門。」 六神:即「青龍、朱雀、勾陳、騰蛇、白虎、玄武」。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勾陳,即鈎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路將軍,又主三公),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主水蟲)。
    ▲左起:青龍、朱雀、勾陳、騰蛇、白虎、玄武的代表圖形。

三十日    火神誕辰

    火神是中國神話中火神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之一,中華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是,漢族史上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們的觀點也互相有分歧,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有人認為民間火神信仰的源頭,是初民對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傳》載炎帝「以火紀」,其實是指借助對大火星運行變化的觀測以確定季節;而祝融擔任的「火正」是專門觀測大火星的運行變化以確定季節的官職。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以火施化,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左圖:木刻版火神神禡。左二圖:火德星君神禡。右二圖:京劇中演出的火神「火判」。右圖:武廟中「六和堂」供奉「火德星君」。

三十日    醉司命

    唐宋之際及南宋以降祀灶新出現的用品是酒糟、糖和豆。《輦下歲時記》最早出現「醉司命」的方法,是以酒糟抹灶門,使灶神醉後不能亂說話。《東京夢華錄》中亦有此俗,直至清代,湖南醴陵尚存此俗。宋代祀灶流行用「餳」、「花餳」、「膠牙餳」,這種用麥芽或谷芽等熬黏的軟糖,黏性很大,用之以粘固灶神的牙齒,使其難以開口言人過失。以糖祀灶在明清時代最為普及,明代方志記載的祀灶用糖,一般是「餳餅」、「糖糕」、「餳糖酒餚」、「粉團糖餅」之類。清代北京糖品甚多,有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南糖等等。豆在宋以後也是祀灶的必需品。《夢粱錄》說要備豆祀灶。明代《帝京景物略》說以炒豆祀灶君,以糟草秣灶君之馬。清代記載則多說以水、草、糟、豆等飼神馬。清人常將草剁碎,和上豆子放在灶旁,或者扔在屋頂。
    ▲左圖:早年雲南劍川神禡「東廚司命九靈灶君」。左二圖:近人繪祭灶圖,詩云:「時屆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酒糟塗灶醉司命,男兒酌獻女兒避。」右二圖:神像「灶王聖君」。右圖:清代北京祭灶糖品甚多,有江米竹節糕一種,又甜又黏,祭者用意不言可諭。

三十日    進儺神

 儺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災的文化現象。儺文化包括儺廟、儺神面具、儺舞、儺戲、儺符、儺服飾、儺兵器等組成的一個複雜整體,包含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戲劇學等許多方面的內容。
    ▲左起:儺舞的面具是一大特色。蘆溪縣南坑車湘儺舞隊在儺神廟前表演儺舞。常德桃花源秦人村的儺神廟。江西石郵南豐儺舞表演。

三十日    賽路神    事跡不詳,查無圖像。

三十日 廁神誕辰

    《上清鎮靈福祥安上大法》云:厠神主人壽命,疾病,禍福,財帛,負欠長短等事。
    一說正月十五日迎紫姑;紫姑,厠神也。世俗於其冥日,作麗卿之形,於厠間迎祝,以占衆事,頗多靈驗。
    《文會筆録六巻藝文類聚》正月十五日荊楚歳時記紫姑神卜。白孔六帖亦云,以柳枝挿門、以豆粥祭之。事物紀原八巻、異苑曰、世有紫子女相傳。人妾為大婦所嫉、毎以穢叓相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世人以其日作其形於厠間或猪欄邉迎之。曰:子胥不在。壻,名也。曹夫亦去。大婦也。小姑可出。捉者覺動是神來矣。圓機活法、紫姑神姓何、名媚。壽陽李景納為妾。大妻妬之、正月十五日遂隂殺之於厠中、後封為厠神。出氏族譜。(查無圖像)

神佛誕辰(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