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一分錢林肯紀念幣收藏又掀高潮

    ▲這是一頁一分錢林肯紀念幣的歷史縮影:左起是1909年的一分幣背面「麥穗圖」,1959年背面換成了「林肯紀念堂」,2009年出版了四枚一分幣,特別紀念發行一百週年,2010年的背面是「?」。

    「我參與了美國錢幣的設計工作!」這句話的「牛皮」吹得太大了,在感覺上,這是一項事實,當我從口袋裡一掏出這枚小銅板時,就會有這種「洋洋自得」的感受。

    2009年初,收到一個大信封,信封上就告訴我:「馬上打開,你正在決定一項世紀性地選舉。」詞句誇張得嚇人一跳地真的「馬上打開」。原來是我們正在使用的一分錢硬幣使用屆滿一百年了,正面的林肯頭像不會變動,背面的圖案是每50年一換,1909-1948年是麥穗圖,1949-2008是林肯紀念堂,2009年發行了四枚100週年紀念幣,到2010年,背面圖案要換新,聯邦印鈔局提供了兩款設計圖讓錢幣收藏者選擇(有沒有讓其他人或行業參與我不知道),政府這麼重視我們這些小小收藏家,真是受寵若驚,可得好好珍惜我這「寶貴的一票」。
    ▲上面一頁是兩款2010年一分幣的背面設計,左邊是國旗圖,右邊是盾牌圖,下面一頁是要投寄的「選票」,另外還附有一個郵資已付的信封。

    一款設計主體是一面盾牌,一個飄帶上有一行「ONE CENT」空心字;另一款是以美國國旗為主,「ONE CENT」放在下端。這兩種設計都簡單而清爽,都很漂亮。我比較喜歡有國旗的那一款,所以就在「選票」選勾了國旗的設計圖寄了去。到今年初新一分幣出現的時候,是「盾牌」,我「落選」了,但是我「參與」了這一項歷史性的票選活動,仍然覺得非常的榮幸。

    我有一篇稿子「一分錢大收藏」曾經在「世界周刊」刊出(9/5/2010),現在再添一些新資料放在這裡,給喜歡收集錢幣的讀友一些參考。

    美國政府既然沒有放棄,我也繼續堅持,又有新品加持,「林肯頭」再領風騷。

    你口袋裡一定有的一分錢小銅幣,一次又一次的,有人向政府提建議說,一分錢已經沒有價值了,就是丟在地上也沒有人願意彎腰去撿了,還是取消算了。他們認為,政府繼續鑄造一分錢的銅幣,是賠本生意、是一種浪費,因為,在經濟上有一個鑄造的名詞叫「熔點」,就是指鑄造錢幣的材料成本和所鑄造的錢幣面值相等時,這種錢幣就不值得鑄造了。對一分錢來說,如果銅的價格到了每公斤$2.64時,鑄造一分錢的材料成本就超過一分錢了,在經濟上講就不值得鑄造了。現在(2010年8月)銅的國際行情是每磅$3.28,一磅還只是454公克,不用換算就知道,老早就超過熔點很多很多了。

一分錢雖然是現行流通貨幣中價值最低的錢幣,卻是錢幣市場上的寵兒,錢幣雜誌喜歡用來作封面。這是一本19995月號的Coinage就是用一分錢來作封面「模特兒」,裡面還有好幾篇專論文章。

    林肯像的一分錢是從1909年開始鑄造的,到現在已經發行了101年了,雖然物價年年在漲,實質上也已沒有利用價值了,可是在感情上,幾代人在口袋裡揣了一輩子的小銅板,怎麼捨得割捨呢?而且,商家也在利用這份感情,君不見物品的標價尾巴上都標著99分嗎?

    ▲財政部2009年發行的林肯總統誕生二百週年紀念一分幣四式八枚,左邊是正面,右四枚是不同的背面圖案,分別是林肯出生的小木屋(Kentucky)、青少年時期(Indiana)、背景是州府大廈(Illinois)和擔任總統(D.C.)。
   ▲2010年的新品一分幣正面照舊,背面是一面上端有“E pluribus unum”字樣的盾牌,下端有一飄帶,上書“ONE CENT”,看起來,這樣的設計要用五十年。


    到了2009年,一分幣發行100週年的年份,財政部以發行四款八枚的林肯像一分幣來說明政府不會放棄一分錢的繼續發行。這四款紀念幣的正面仍然是林肯頭像,背面是林肯一生的四個階段:林肯出生小木屋、成長年代、專業生涯和擔任總統;又分為兩個造幣廠:費城造幣廠(P)、和丹佛造幣廠(D),所以一共是八枚紀念幣。今年(2010)也發行了一枚新一分幣,而且更換了傳統的背面圖案,用盾牌作底、飄帶上「ONE CENT」壓蓋在上。 由去年和今年的發行情況看來,一分幣將會一直發行下去的。
    ▲錢幣商立刻趕風潮出版了新的「林肯紀念幣最新版收藏簿」其中包括了早年出版沒有的1999-2008及其2009的新資料,外加30個空格足可以再用好多年。這一份收藏簿免費贈送,只要你花$2.95向錢幣店購買8枚全新的2009年一分年就行了,連郵寄都奉送哩。

    有人問我,想收集美國錢幣,要從那裡開始呢?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就從你的口袋裡開始吧。第二個建議就是:從一分錢開始最方便了。因為,你口袋裡一定有好多一分幣,你把它拿起來仔細的端詳一下,樂趣就冒出來了。首先,你看正面的林肯總統頭像,再注意右下(林肯胸前)有一組四個數字,是發行的年份,年份下面有的有一個英文字母,有的沒有,沒有字的是財政部印鈔廠費城總廠鑄造的,有一個「D」字的是丹佛廠,有「S」字的是舊金山廠;每一個年份都有這三個廠(只有剛開始的二個年份沒有丹佛廠)鑄造的一分幣,每一個年份和每一個廠都有詳細的發行數字,所以,從一分幣開始鑄造以來,已超過了一百年,至少已有了三百枚以上不同年份和不同廠的一分錢,要想收集是易如反掌的容易,要想集成一個大全套又是有相當的難度。

    第一枚一分錢是1909年為紀念林肯總統一百歲誕辰而鑄造的,如果你現在想要收集這一個年份的一分幣並不困難,許多錢幣雜誌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出售的廣告;但是這個年份的一分幣一共有四種:1909(費城廠)的不貴,大約是十幾元可以買到;第二種1909V.D.B(背面的最下端有這樣三個字母),這是這枚錢幣的設計者Victor D. Brenner的姓名縮寫,你不要以為有這樣的字就會貴得不得了了,正好相反,這枚不到十元就可以買到;倒是第三種1909-S相當貴,品相好一點的就要一百多元了;第四種是1909-V.D.B.一分幣中的嬌客,要賣到近一千元。

    一分幣的貴賤不在年份的早晚,有二個因素決定價值,第一是發行量,從剛才的1909年幣就可以表明1909-V.D.B.發行量27,995,000,將近二千八百萬枚流通在市場上,雖然過了一百年,價值仍然抬不起來;再看1909-S V.D.B.只發行了484,000枚,只有前面那一種的五十八分之一,比起來少得可憐,當然物以稀為貴了。

   

  ▲這是一本專門收藏Lincoln Cents一分幣的本子,假皮燙金封面,七頁,每頁有36個洞用來鑲嵌,每一個孔下面有年份以及該年份的各鑄幣廠名字母,有特別的變體也會註明,所以不用操心,按照孔洞收集,填滿了就是大全套了。封面裡印的就是發行量資料。
    一分幣的發行量資料很容易得到,你收藏一分幣總要有一本可以鑲嵌錢幣的收藏簿吧,許多書店和錢幣店都有出售或是免費贈送的,這些收藏簿裡面都會印有完整發行量的。一分幣的發行量不知道是根據什麼訂定的,簡直像是「打擺子」,有的年份鑄造了七億、八億枚以上,有的卻只有幾百萬枚,這當然就造成了收藏價格的天差地別了。在這一百年的發行來說,有幾個年份(都是舊金山廠)特別少,所以特別貴,譬如1917、1918、1928、1936等,你如果發現了可小心收藏起來,品相好一點的都可以有500元以上的價值。

    說到品相,就是錢幣新舊磨損的程度,在價值的估計上太重要了。品相的分級是九個等級:G(good)、VG(very good)、F(fine)、VF(very fine)、XF(extremely fine)、AU(about uncirculated)、MS60(uncirculated)、MS65(choice uncirculated)和Prf65(choice proof),以G級到全新(是指完全沒有經過人手碰過的)價格的差異簡直不可以道里計;譬如:1916年的一枚G級(磨損但還可以辨別出年份)只要1.00或1.50元可以買得到,但是MS60級(全新)的就值100元,而Prf65級(包裝在制式的塑料卡盒子裡)就要1,000元了。

    新上手的朋友,不要被這些豪華級的收藏價嚇到,有很多方法可以只花小錢就可以樂趣無窮的,譬如,有的錢幣商整理出來一包一包的出售,他們把背面麥穗圖的(1909-1958)集中在一起,100枚一包,只要3.45元,其中有新有舊、有D有S,好壞就各憑運氣了,不過,肯定會讓你忙一陣子。錢幣商還有花樣,100枚全是1939年以前的,售6.50元,全是1929年前的售7.95元,全部是有S的就要8.95元100枚了。從這種小包裝下手開始集一分幣,再搭配你看到了一分錢就注意一下年份和廠名,很快就會有成就感的。

    當你收藏到某一個程度,再到錢幣雜誌上的廣告中去尋覓,也是有等級的,有的分成8枚一元、6枚一元等等,下面是一大堆年份廠名,你可以從中去補你所缺的。再升一級,就是從專門列出各種錢幣細目的價目廣告去找你的目標了,這個時候,你可能不但要選年份廠名還要選品相等級了。

    ▲1989年變體幣,下移30%,年份清晰。價格5.00左右。









   一分幣的收藏還不止於此,除了正常的年份收藏之外,還在錯體、變體幣,通常是指年份字體的大小,已經發現而且列入制式排列中的有1960、1970、1982、1982D等,有分大字、小字(Large Date、Small Date),1955更有雙字(Doubled-die)。變體幣常見的是移位,移位的大小以百分比表示,這裡有一枚是下移30%,重要的是要看出年份,移位移得看不出年份來的比較不受歡迎。

    你看,就這麼一枚小小的銅板,就能玩出這麼多花樣來,很過癮、也很容易上癮,是不是?你看,你己經從口袋裡掏出一分錢來檢視了吧。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09-2九月神佛誕辰

初十日 夏大爺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一日 復聖顏天子聖誕

    顏淵,名回,字子淵,春秋魯國人。少孔子三十歲,史記載:「回年二十九,發盡白。」約四十歲左右卒,人稱復聖。
 顏淵在孔門四科中屬于德行科,天資非常聰穎。子貢說他能「聞一知十」,連才智過人的子貢也不敢和他比。而在生活上,顏淵卻過得很簡陋。孔子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吃住皆十分簡陋。
 除了安貧樂道外,顏淵最為後人贊嘆的是好學的精神,孔門眾弟子中,孔子獨獨稱贊顏子好學。某次魯哀公問:「弟子執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自顏淵死後,孔子再也沒有稱贊過有好學的人。而孔子平常就不輕易稱贊人,何以光稱贊顏淵?要知道孔子教學,最重視個人的品行、修養,否則像子夏的博學,子貢的多聞,何以孔子從未說他們好學?而顏淵好學的結果,在於「不遷怒、不貳過。」
 孔子學說最高在「志於道」,而中心思想在「仁」,孔子說顏淵:「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能三月不離開仁,表示本來就有仁,才不離開。又說:「回也,其庶乎屢空。」
 顏淵四十歲左右即去世。孔門七十二賢中,唯顏淵能繼承聖道,舍顏淵無人能負此重任。故孔子見顏淵不幸短命而死,非常悲慟,除哀師生之情外,尚慟孔門之道無人傳承。
                             
    左圖:顏回畫像。圖二、三:山東曲阜顏子廟,又叫復聖廟。顏子廟共有三座牌坊,一座立於廟正門前,當心間額枋題刻為「復聖廟」,廟的東面立有「卓冠賢科」石牌坊,西面立有「優入聖域」石牌坊。右圖:顏回家境貧寒,家居陋巷潛心向學,被後世奉為家貧好學的典範。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在顏回的故居建造了「陋巷坊」。

十二日 火聖廟廟慶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原本奉祀有一尊火神爺,據傳說,這尊神像是日據時代日本消防隊留下
來的,原供奉在中山北路馬偕醫院對面的消防隊部,之後,這尊神像隨著消防隊部遷移到松
江路、北平東路,後改置於古亭分隊奉祀;民國84年,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改制成立之後,也
將這尊火神爺駕請到延吉街的火聖廟。
    延吉街的火聖廟不只是臺北市唯一的一座火神廟,也是全臺灣地區唯一的一座;由於火聖
廟廟慶是農曆9月12日,因此特別選在廟慶當日進行遶境遊行活動,主要是在大安、信義、南
港區內進行,遶境遊行到延吉街的火聖廟,參與遶境之車隊車身兩側均懸掛紅色防火宣導標
語,沿途進行相關的居家防火宣導。
   ▲左圖:火聖廟奉祀火神爺神像。左二圖:日據時代日本消防隊留下來的火神爺神像。右二圖:台北市延吉街的火聖廟是台灣唯一的廟宇。右圖:火聖廟廟門口的石獅。

十三日 女媧娘娘誕辰     (一說為九月初九日,請見初九日女媧娘娘誕辰條。)

十三日 孟婆尊神千秋

    據說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念誦佛經。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仍是處子之身。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稱「孟婆老奶」。孟婆入山修行直到後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洩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並為她造築醧忘台。孟婆常駐在地獄的奈何橋邊,是確保所有前往投胎的鬼魂,都不會記得自己的前世和地獄裡的一切。
    孟婆在各池塘、溪流採集藥草,熬製成一種匯集酸、甜、苦、辣、鹹五味的迷湯,俗稱孟婆湯。服用者會立即完全地失去記憶。要過橋離開地獄,就必須喝一碗,確定洗去所有過去的記憶後,才可以抵達來生。
    在《閻王經》中說,鬼魂在各殿受過刑罰後,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後轉押至第十殿,交付給轉輪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這裡來準備投生的鬼魂,都會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飲迷湯,讓鬼魂們忘卻前生。
    左一、二圖:十殿閻王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來準備投生的鬼魂,都會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飲迷魂湯,讓鬼魂們忘卻前生。右二圖:孟婆神像。右圖:傳說中的「孟婆湯」,飯店中根據傳說採集材料製作。

十四日 包公誕辰

    包拯(999-1062)北宋著名政治家。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父親名令儀,號肅之,在進士及第之後,曾在今河南商邱一帶做官,官至刑部侍郎。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進士及第,被朝廷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因其雙親年高體弱,須人侍奉,一直不曾到任視事。父母謝世後,才出任長縣知縣。
 嗣後,包拯歷任端週知州、監察禦使、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三司戶部副使、知諫院;瀛州、揚州、廬州、池州、江寧、開封府知府及三司使,最後官至樞密副使而卒,追贈禮部尚書。 包拯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南宋和金已經有以他為主人翁的故事、小說和戲曲。元雜劇中有大量的包公戲,他是家喻戶曉的清官典型。
    左一、二圖:包公造像及京劇造型。右一、二圖:為紀念宋代名臣包拯而建的肇慶包公祠位於肇慶城西廠排街(原包拯所設端州驛站處)。

十五日 無極老母娘聖壽

    「明明上帝」(或稱「老母娘」、「無極老母」、「皇母」…)是一貫道最高崇拜對象,一貫道道親認為「明明上帝」是宇宙、萬事、萬物…甚至是靈性的創造者與主宰者,祂是萬法的起源、創育宇宙的主宰。而明明上帝位居於「無極理天」,「無極理天」也是一貫道道親最終歸向的目標。
    右圖:老母洞,始建于唐代,歷經多次翻修形成如今規模,中軸線上有山門、無極洞、無極老母殿共三進院落。無極洞洞深4米,高約2米,寬3米,為唐代著名道士潘師正隱居之處。因形如雞卵,也稱「雞卵洞」 。無極洞內供太極、無極、皇極老母像。洞門外兩側,刻「有峻極峰嵩陽勝地,古靈山金壺洞天。」門額「老母洞」三字為明代登封知縣丁應泰所書。香火旺盛,當地百姓對無極老母極為崇拜,經常有人到此求藥、祈子、許願,相當靈驗。最後一進就是老母殿,面闊三間,是硬山式建築,供奉無極老母。

十五日 朱聖夫子聖誕

    紫陽夫子又稱朱衣夫子、朱衣神君、朱熹公。即是南宋朱熹;生於南高宗建炎四年(1130),姿源人,後遷至建州,姓朱名熹,字元晦,一字仲晦,晚年改號為晦翁,自號雲谷老人,嚮州遁叟,世人以朱子,朱夫子稱之,又因其父朱松曾於紫陽讀書,故朱子居建州時,為不忘祖德、而將其書室稱為「紫陽」,以示紀念,故世人又稱夫子為「紫陽夫子」。台灣孔廟則稱「先賢朱子」或「先賢綜熹」,而在韓國亦有成均館,敬奉夫子並以徽國公朱熹夫子稱之。
    左圖:台南孔廟中之「藍田書院」奉祀朱聖夫子。左二圖:朱熹繪像。右二圖:朱熹真跡。右圖:朱熹書法拓本。

十五日 吳三王聖誕

    王吳府千歲:諱孝寬,江蘇吳縣人,生於隋唐之季。公在齠齡時,與范公承業,交為莫逆之友,聯聲同氣,文業武功,均為人所敬仰。公高中進士後,出任知府,有年天子嘉其英雋,特召回京,高擢吏部尚書之職。素以忠誠報國,屢建奇勳,麟閣題名。玉皇上帝膺封公為「代天巡狩」坐擁王船,出巡四海。
    左圖:吳府三王爺神像。左二圖:嘉義縣網寮村鎮安宮香火鼎盛。鎮安宮創立於清光緒九年(1883),奉祀主神為五府千歲。創廟時廟體僅單殿及拜亭。右一、二圖:南鯤鯓吳府三王爺遶庄頭時會安大符及驅邪祭煞,四攆轎會四處衝好不熱鬧。

十六日 盤古氏聖誕

    《藝文類聚》引《五運歷年紀》: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聖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處于九,故天去地九萬裡。
    《廣博物志》卷九行《五運歷年紀》: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發為草木。
    《繹史》引《五運歷年紀》:天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
    左圖:盤古山位于豫南桐柏、泌陽兩縣交界的泌陽縣陳莊鄉境內,傳說此山就是當年的創世大神盤古開天闢地、繁衍人類、造化萬物的地方。現在為祭祖勝地。中二圖為盤古造型。右圖:廣州花都的盤古王廟也叫盤古神壇,位于獅嶺鎮振興村的盤古王山麓,這裡也是古代「南海中盤古國」的遺址之一。

十六日 劉助真人尸解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七日 洪恩仙真誕辰

    洪恩靈濟真君為明代信仰的「二徐真君」。二徐是五代吳國大臣徐知諤、徐知證。據《二真成仙》記載,他們平時寬仁愛物,忠君孝親,崇信三寶,同心好善,精勤至道,修齋設醮。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取代吳國政權建立南唐後,曾封徐知證為江王,徐知諤為饒王。後來福建地區發生兵亂,二徐連前往平定,受到當地人的愛戴,稱「此吾復生父母也」,乃「立祠于鰲峰以祀之」。「未幾兄弟相繼仙去,遂為鬥中都水使者,出入天宮,積行累功,默佑下民。」救民于水旱火蝗兵火之中,「乃感天帝遣神人領誥封江王為力天金闡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溥濟真人,主管上清天文院,饒王為九天玉閥宣化扶叔上仙昭靈博濟真人,主管下界地府諸司。」並封其妻為仙姑,父母為真人仙妃。據《禦制洪恩靈濟宮碑》稱,明成祖朱棣曾經生病,用藥無效,靠二徐真君默運精靈,翊衛朕躬,顯靈浩好了他的病,始知二真君有回生之功,恩惠博盛。于是封二徐為「九天金閥上仙真君」和「九天玉閥上仙真君」,加封「金閥帝君」和「玉閥帝君」。並加封其父、其母、其妻為仙妃。又于京都建立行祠,以安神棲。明憲宗成化(1465-1488年)中,加封二閥上帝,大受禮祀。明永樂(1403-1425年)年間還編有《洪恩靈濟真君自然行道儀》等八種齋儀。
    左一、二圖:靈濟宮坐落在閩侯青圃,據清林楓《榕城考古略》載:“在金鰲峰下,祀南唐江王徐知證、饒王徐知諤,皆南唐主知浩弟也。後晉天福開運三年(946年)建祠。中圖:傳洪恩仙真繪像。右一、二圖:明永樂年間成祖朱棣出征,因疲憊勞累,身患疑難痼疾,雖經用藥百計,罔底無效,不見好轉。相傳某日夢見「二王」(徐知證、徐知諤)施濟妙藥,于是尋方敷服,身體痊愈。永樂十五年,成祖為「答神鴻庥」,詔令一批宮匠抵閩,大規模重建二王廟宇,並親筆禦書「靈濟」宮名,禦制巨碑。

十七日 金龍四大天王誕辰

    《封神演義》中記載:「魔家四將」死後,於封神臺受姜子牙封為「四大天王」以護國安民,掌風調雨順之權。其手中分別持有代表性法器,「南方天王」魔禮青,手拿「青龍寶劍」,取「揮劍生風」之意,職「風」;「西方天王」魔禮海,手拿「碧玉琵琶」,取「調弦」之意,職「調」;「北方天王」魔禮紅,手拿「混元珍珠傘」,職「雨」;「東方天王」魔禮壽,手拿「金龍花狐貂」,職「順」。
 另據佛教說法,認為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出自於佛教經典《阿含經》,是佛教信仰的護法神,為東南西北四大方位將神,東方天王,又名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能護持國土;南方天王,又名增長天王,手持寶劍,使人增長善根,西方天王,又名廣目天王,手上纏龍,可淨天眼觀護;北方天王,又名多聞天王,右手執寶傘,左手執銀鼠,以福德之名聞四方。四大金剛所持之物,俗信亦為「風、調、雨、順」。
    《封神演義》中記載的四大天王和佛教中的四大天王造型。

十七日 增福神誕辰

    「文財神爺」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爺」,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鬚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于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又一說稱增福神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司財,是民奉祀的文財神之一。「神禡」的印版神像,民間以其神化身而加以祭祀,用於供奉、祈福、焚求。
    左一、二圖:此兩幅財神是文官打扮,頭戴朝冠,身穿紅袍,一手持如意,一手託元寶。身後二童子為他打著日月障扇。左青龍,右白虎,口吐方孔錢和元寶。相傳是殷紂王的叔叔比幹丞相,因為強諫激怒紂王,被紂王把心摘去,世人奉為財神。俗云:「財神無心」,敬他的不一定富,不敬他的不一定窮,人人頂禮膜拜,以求財運享通。中圖:「增福財神」神禡。右一、二圖:在民俗年畫上最常見到的財神,是一位官帽朝靴,身穿紅袍,腰繫玉帶,左手執玉如意,右手捧聚寶盆的溫文君子。這就是文財神 – 財帛星君。 財帛星君是北斗七星之一,專管人間財富。

十八日 倉聖先師千秋

    相傳中國文字是倉頡創造出來的,他是古代伏羲時的史官。後人為了感念他的偉大貢獻,從南北朝起就將他和“至聖先師孔子”同時敬奉。 倉頡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佈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及草木器具的形狀,然後根據自己從大自然觀察到的這些景物,描摹繪寫了各式各樣不同的符號,並且為每個符號定下它所代表的意思。後來他按照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之後,人們也能明白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於是倉頡就把這種符號叫作「字」。 倉頡第一次造的字還不是很完備,加上經過蚩尤戰亂後文字有了許多的遺漏。而若要廣泛垂教,沒有詳明的文字實在是一大缺憾,於是黃帝召集大臣詢問何人能使文字更完備時,有一個大臣回答:「相傳六書字法是伏羲時的史官倉頡創造出來的。聽說他後來避入陽虛山修道,至今已經不知多少歲了,如果能請他出山的話,文字可興也。」
    黃帝於是準備了馬車和貨幣等厚禮到山中親迎倉頡,倉頡感於黃帝的至誠,就和黃帝一起下山了。當黃帝問到六書字法時,倉頡說:「星辰象緯、流水落花,即是天地之大文章也。」黃帝聽到後知道倉頡可以使文字興盛起來,因此不但以上賓之禮待之,而且還特地造了一座館舍讓他能潛心研究「天地之大文章」。倉頡為了使後人能更清楚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以利廣泛流傳,就把文字由古文變為篆書,然後頒行天下。這就是中國流傳五千年漢字的由來。
    左一、二圖:傳說倉頡雙瞳四目,繪像及神像皆作此造型。中圖: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辦恭張村東南,有一高約10米、週長100米的夯土台,這就是相傳的─「倉頡造字台」。倉頡在這裡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山川鳥獸,創造象形漢字。右一、二圖:傳說中倉頡造的字石刻拓本和後人編彙的字書。

十八日 沮誦聖人誕辰

    據說中國造字的人除了倉頡之外,還有協助蒼頡造字的「沮誦聖人」 。詛誦,又作沮頌,在黃帝時代,沮誦任左史,蒼頡任右史同心協力創造文字,可是後人只知道蒼頡造文字,而很少有人如道「沮誦聖人」。
    《呂氏春秋》註:「黃帝之世始立史官,蒼頡、沮誦居其職。」   《南瀛佛教第十二卷》輔佐象形文字的發明人倉頡,讓倉頡出名的,是沮誦。他的名字自古以來都不為世人所知,但在同治年間的調查顯現出了他的功勞,也就把他和倉頡一起配祀在文廟中。 (查無圖像)

十八日 田元帥誕辰

    傳說唐開元年間,浙江杭州府鐵板橋頭田家門的田文夫婦,平生多樂善好施,雖有家財萬貫,唯孕育無緣膝下無子,夫婦倆為此朝夕焚香,祈求上蒼。玉皇大帝見其多行善事,虔誠求嗣,遂召靈鷲山天波洞修成正果的琉璃白鶴仙上殿,敕封為玉皇三太子,命其下凡投生田家。田文夫婦中年得子,十分歡喜,視為掌上明珠,並取名田海青,田海青自幼天資聰慧,文才出眾,而且琴簫鼓樂樣樣精通。十六歲時,恰逢大比之年,科場趕考,高中探花。就在唐明皇李隆基金殿設宴款待新科三鼎甲時,皇宮內院發生妖怪,田海青憑著自己是白鶴仙童轉世,曾拜鐵板橋頭陳茂飛仙師為師,學就一身道教法術,便自告奮勇,身著戎裝、頭戴雉尾、手持鑲有北斗七星的九龍寶劍,衝入御花園,祭起師傳法寶,頃刻就收服了妖怪。玄宗皇帝龍顏大悅,宣其上殿,賜御牌一塊便宜行事,親賞御酒三杯以示嘉獎。不料田海青不勝酒力,三杯下肚即酩酊大醉,三魂七魄便暢遊起皇宮來,玄宗見狀,命內侍扶往後宮牙床休息,娘娘見其少年英俊睡姿可愛,便手持御筆在其額頭正中畫上一隻螃蟹,遊宮歸來的田海青三魂七魄,找不到原來模樣的軀殼,只好魂歸天庭。
    田海青死了,玄宗皇帝十分惋惜,見其打扮宛如元帥,念其除妖有功和精通五樂,當殿敕封其為梨園探花府田元帥大神,欽命神遊天下救萬民,頒詔各地建廟塑像供百姓頂禮膜拜春秋祭祀。唐明皇為慶賀開元盛世,駕臨長安光化門外皇宮禁苑排練霓裳歌舞,讓人神同樂之時,為防妖魔鬼怪擾亂,特塑田海青神像一尊,加封田海青為戲園喜樂神,旨令鑼鼓一響、威鎮皇家戲園,並命天下梨園戲班遵此四時供奉,以保演出平安。上天玉帝嘉其忠勇義烈,特招田海青忠魂至靈霄寶殿,御封為「九天糾察使,提點昭烈侯」掌管玉府風火院,賜佛號「歌舞菩薩」,道稱「會樂天尊」。從此,田元帥和追隨左右的黑白郭趙二將軍,鄭一鄭二守壇神,桃花李花二秀娘成為歷代皇宮大內娛樂活動的守護神和巡狩天下捉鬼除妖保太平,維護娛樂場所秩序,威靈顯現、百姓敬仰的菩薩。
    左圖:田都元帥神像。左一圖:南方澳龜山人供奉田都元帥的漢聖宮。右一、二圖:田都元帥鑾駕繞境時情況。

註:九月十九日後神佛誕辰請見「09-3九月神佛誕辰」。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09-1九月神佛誕辰

 初一日 南斗星君聖誕

    南斗星君計有六宮:一為天府司命星君、二為天相司祿星君、三為天梁延壽星君、四為天同為算星君、五為天樞度厄星君、六為天機上生星君,南斗星君職掌延壽度人。 南斗星君別稱南極老人,為六星組成,形似斗,易經謂「南斗六星主天子壽命,亦主宰相爵祿之位」,主延壽度人。
《史記大觀書注》「南斗六星,在南也。」星經謂「南斗六星,是主天子壽命,亦云主宰相爵祿之位。」楊炯《渾天賦》謂「南斗主爵祿,東壁主文章。」
    南極星又稱壽星、老人星、南極老人星、南極老人。《史記封蟬書索隱》說,壽星,就是南極老人星,奉祀他求祈福壽。(后漢收天志說),老人星叫做南極。《史記天官書》說,狼比有大星,叫做南極老人。杜甫有一首詩說「南極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誰勒銘。」
    南斗為五斗之一,由六星組成。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 斗,南斗職司生籙。道教以禮斗科儀朝真,用以消災解厄、護命延壽。南斗星君之形象以六位星君組合出現,作朝服立像。

初一日 史揚靈公誕辰

    福州一帶的盛行五靈公信仰,其原形屬於「五通神」,後與道教經典《道藏》〈洞淵神咒經〉中五方瘟神張元伯、鍾士秀、劉元達、史文業、趙光明結合,成為福州地區的五靈公或五福大帝信仰。從《福州道教》期刊蒐錄史料,元代至正四年到民國七年,光是長樂縣就曾爆發十六次瘟疫大流行,可見民眾對瘟神信仰的迫切需求與倚賴。清末《竹間續話》中重新創造了與上述同名的五位應試書生,為鄉民投瘟疫之井犧牲,受朝廷冊封成為正神,自古以來五尊塑像著金金袍,同等大小並列。馬祖地區五靈公信仰體系主要有長樂的潭頭龍山寺(分爐至山隴、牛角大澳),漳港龍角峰(分爐至東莒大坪),連江定海小埕的天仙府則名為五顯公(分爐至六間排),福澳林姓族人原鄉厚福的崇聖寺也有祭祀等。
    左二圖:史揚靈公神像。右圖:馬祖島上的「五福大帝廟」奉祀包括揚靈公史文業在內的五尊神像。
初二日 五路瘟神誕辰

    相傳五顯大帝本系明代五位舉人,赴京趕考,同宿福州一客棧,同時得到福德正神托夢稱城內五口大井將有瘟疫之災。五舉人為拯救大眾生命,分別投入五井。翌晨居民汲水,發現井中屍體,不敢飲用。始知五舉人為救眾生而捨身之義舉,報奏朝廷敕封為「五福大帝」、「五路瘟神」。民間尊稱為「五顯靈官」、「五顯大帝」。經天界玉皇大帝封張元伯、鍾士秀、劉元達、史文業、趙光明五神,張為「顯靈公」、鍾為「應靈公」、劉為「宣靈公」、史為「揚靈公」、趙為「振靈公」,合稱「五靈公」,專為陽界驅瘟除疫,保境安民。

    左一圖:金面三眼的五福大帝之首顯靈公張元伯。左二圖:五福大帝之一神像。右二圖:五福大帝神像。右圖:華光大帝廟是馬祖列島少見的恢宏廟宇之一,建築十分雄偉。廟內主祀華光大帝、陪祀五顯大帝、白馬尊王、媽祖、鐵扇公主、地母娘娘、臨水夫人等,是馬祖祀奉女性神最多的廟宇,香火相當鼎盛。右圖:旗山鎮「五福大帝廟」。

初三日 昭靈夫人降

    昭靈皇后,史稱劉媼或王含始,漢太上皇劉太公妻。事跡不詳,只知嫁與劉太公及生下劉伯、劉喜、劉邦、劉交四子,劉邦即皇帝位,尊為昭靈夫人。後來在漢高帝七年改稱昭靈皇后。 (查無圖像)

初四日 人皇聖祖誕辰

    人皇氏,是中國上古神話時期的君主,三皇之三,地皇之後,人皇興起,兄弟九人,分管九州,經歷一百五十世,共在位四萬五千六百年。一說人皇氏即軒轅氏或泰皇。
    黃帝是傳說中上古帝王軒轅氏的稱號。姓公孫,生于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進步,有許多發明和制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的共同始祖。

    左二圖:軒轅氏繪像。中圖:晉代在四川仙都蒼龍峽口鼎湖峰下建「縉雲堂」,為江南祭祀黃帝最早之廟堂。右圖: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稱為「龍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系,「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為一龍的傳人」。相傳,黃帝統一中原以前是以熊為圖騰的。在戰敗了蚩尤統一中原後,黃帝為了安撫歸附的部落,放棄了原來的熊圖騰而使用了一種新圖騰,這種新圖騰就是「龍」。它是由原來熊圖騰的頭部和一種蛇圖騰的身子組合而成。蛇圖騰是黃帝母族的圖騰,黃帝母族為蛟氏,「蛟」即「蛇」,古又稱「橋」。黃帝葬橋山,正說明黃帝對其母族圖騰的祟奉。實際「龍」的圖騰是黃帝父族和母族圖騰的形象結合。龍這一奇特形象的形成,反映著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和各民族融合的過程。

初四日 黃狀元公誕辰

    明朝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德縣杏壇鎮右灘村人黃士俊高中狀元。相傳這位黃狀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辭官歸故里,中間一次為侍奉病中老父,另兩次因看不慣官場傾軋而獨善其身。期間于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鎮)南郊建築了黃家祠和天章閣、靈阿之閣。這些祠、閣週圍都有花園,這便是清暉園最早的蹤蹟。
    到清乾隆年間,黃氏家道中落,上述建築日漸荒廢,故園廢址為進士龍應時購得,黃氏僅留黃士俊祖上黃蘭圃公祠前座。
    建於明末的黃氏大宗祠就是黃士俊家族的,也是杏壇面積最大的祠堂。它依山面水,佔地2000多平方米,五間三進結構;用料考究,房梁、房頂、瓦脊、簷口裝飾精美,灰雕、磚雕、石雕、木雕、陶塑藝術水平較高。整座祠堂具有明清時期珠三角祠堂建築的典型特徵。

初四日 曾志靜真人坐化

    《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曾志靜,北宋道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少不飲酒食肉,端毅寡言。既勝冠,去為道士,更加玄默,不與世接。忽有異人遇之授予道,自此杜門辟穀五六年。異人來見之說尚未到時候。後又過數年,異人復至,說已可以,志靜遂徹關闢牖,人窺之,神觀玉立。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春,忽告其徒說:「吾九月為衡山之遊,世外之期不可失也。」至期正坐而化。既葬,有人自衡山持志靜書來,勉其徒學道。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亦有其傳記。 (查無圖像)

初五日 護國尊王誕辰

    南廠北頭角尊王公壇主祀武安尊王張府巡公、山海 明王許府遠公、騎虎尊王雷府萬春公及南府尊王霽雲公、配祀張、許二府尊王夫人。四位尊 王生當唐安史之亂,以六千孤軍,死守睢陽,力保江南黎庶,十月,糧罄援絕,城破捐軀,慷慨赴義,後人感其忠烈,奉祀不絕。傳說 :張巡殉國後,被敕封為「 護國尊王 」,玉皇大帝加許他的忠義志節,封他為神, ( 以北部來說 ) 專司驅逐蟲害,保護禾苗。閩南一帶遇蟲害,即舉行 尪公 ( 護國尊王 )出巡。
    左二圖:護國尊王神像。中圖:廈門新江正順宮奉祀護國尊王。右圖:台南南廠北頭角尊王公壇。

初五日 三哥元帥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初五日 魏大神誕辰

    城隍爺是個綜理地方大小事務的陰間縣太爺,其人員組織編制理當像陽世間的縣太爺一般,因此在城隍爺的侍從中出現了判官一職。在城隍爺的左右從祀中,文判官的職務相當等於衙門裡的左典史,左手握有生死簿,調查人民素行的善惡及壽夭,執行各司的的判文或檢閱記錄。而武判官則是相當於右典史,對於犯行業已判明者,右手則舉鐧或錘執行刑罰。民間有文判官叫李大神,武判官叫魏大神。也有文判官叫康判官康子典,武判官叫龐判官龐元志。
    左起三圖皆為武判官魏大神的不同神像。右圖為文武判官神像在城隍廟中的位置

初六日 普化天尊誕辰

    普化天尊為先天陽精之神。即雷祖天尊。在道教排列上雷祖居九天之上。綜司五雷。應化九天。運機三界。而總管雷霆都府。及二院三司。二院為五雷院。驅邪院。三司為萬神雷司。雷霆部司等。道家稱為「雷聲普化天尊」。嘗於玉清天中。坐七寶層台。持金光如意。集諸天仙帝。說玉樞寶經傳垂於世。塵間眾有人誦此經者。可以消災度厄。是道家經典之要。現世人均奉普化天尊為九天雷祖天尊。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也有說是軒轅黃帝升仙以後成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為其封號。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時,雷祖擊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封神演義》則稱聞仲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其率領之雷部催雲助雨護法天君共有二十四名。其中有道觀內常有供奉的律令大神鄧元帥忠,銀牙耀目辛天君環,飛捷報應張使者節,左伐魔使苟元帥章,右伐魔使畢元帥環等天將,還有陶天君榮、龐天君洪、秦天君完、趙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

    左圖:「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建於西1641年前至今約360年,當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登陸鹿耳門港時,因獲神助,登陸後感念神恩于翌年永曆十六年重建聖母廟,添建兩廂側室,稱文館,武館,並豎旗杆以誌其功德,為台灣官建第一座廟宇。左二圖:鹿耳門聖母廟中天公殿即供奉有普化天尊神像。右二圖:普化天尊神像。右圖:《封神演義》稱聞仲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初六日 玉皇公主誕辰

    玉皇三公主源係於三十六天靈霄寶殿,玉皇上帝駕前統馭三界之寶蓮.玉皇三公主,又稱玉皇三公主、玉皇三公主娘娘,為代玉皇上帝掌理三界,統馭兵將,監制諸天聖神。
    在道教而言,凡是於凡間有功於人們一切捨身取盡,盡忠報國、至孝侍親、和睦鄰里者而修其善德,羽化仙逝後,必有其果位,而殿下與公主因在世時宅心仁厚、善悲為懷、濟世渡人羽化後證其果位而被玉帝收為子女;所以稱為玉皇四殿下及三公主娘娘。
    左圖:高雄龍德宮全台開基三公主廟,傳說有漁民出海遇風浪,在船上請求救援,獲救後到了唐山,村民就帶他們到廟裡拜拜,才發現原來是三公主救了他們,所以特地分靈回澎湖祭祀。中圖:玉皇三公主神像。右圖:大殿中那面銅鏡是三公主的法寶之一。

初六日 孟盛子昇仙

《郡國志》云:孟盛子姓戴,名之生,漢將軍,武帝譴入北山採藥。棄官學道,號孟盛子。受法於清靈裴真人,得玉佩金鐺之書,石精金光之符。週遊名山,日行七百里。後白日上升,落帽於武當山峰之上。迄今呼日落帽峰。故陳希夷有詩雲:「我愛武當好,將軍曾得道。升舉入雲霄,高嶺名落帽。」 (查無圖像)

初八日 程君友昇仙

    遂州小溪縣石城鎮仙女埡村民程翁,名君友,家數口,墾耕力作,常於鄉里傭力織草履自給。人質鄙朴而性慈仁,行見禽獸,常下道迴避,不欲驚之。寡訥少與人交言,年六十許,凡見山人道士聚,得傭負之直以接奉之。凡有行李者,即與之負擔,無逺近。或遺其錢即不顧而迴。如此率以為常。
    開寶九年春,往云頂山寺遇一道士,古貌神俊,布衣麄幘,引一黑狗。見君友云:願與我擕拄杖藥囊到青城山,當倍酬爾直。君友忻然隨之,入一小徑。初則田疇荒梗,漸見花木,與常所厯者路稍異。行三四里,又見怪石夾道,皆生細竹桃花,飛泉鳴籟響亮山谷。望中有觀宇依山臨水,松桂清寂,薄霧輕煙披拂左右。黑狗前奔,道士昇廳,君友致藥囊拄杖於堦上。
    道士曰:爾有仙表,得至於此。開囊取瓢,傾丹一粒令吞之,曰:若有饑渴,則可嚼栢葉栢實些些。君友懇祈願住仙齋以効廝役。道士曰:爾且歸家,別止一室,精思妙道。吾至九月八日當來迎爾。
    君友拜謝未終,黑狗起吠,因出門避之。向來所遇如失,寂無影響,若夢寐中。逡巡見一負薪者,問之,云是青城山洞天觀路。君友歸家,無饑渴之念,遂別止一室,不顧家事,嘗焚栢子栢葉,靜坐無所營為,不飲不食,時嚼栢實三五顆而已。門外有一栢樹,下有一大盤石,常織草屨及偃息於上。
    至九月七日夜,山谷月皎風清,君友於居前後如有所待。達旦,云霞相映,有如五色。君友仰觀躡空,祥風忽生,彩霧鬱起,妻孥悲號。遂越巨壑層巒,涕泗追望,極目而沒。鄉里皆見聞。時知州右補闕李公凖、通判張公蔚以為妖訛,囚繫君友妻男於獄,遣吏民於逺近尋其蹤由。
    時村耆鄉里不堪其擾,眾焚香告曰:君若得道,卻乞下降,勿使鄉人濫獲其罪。忽一日,君友在州衙門請見。通判張公怒而詈之曰:若仙當往矣,豈得復還,顯是妖也。將加責辱令拘之,君友但俛首黙坐,唯不飲食。吏人有私問之曰:何以得免?對曰:新主將立,何患乎不免。言辭安詳,人皆不諭。至十二月初,値太宗皇帝登極遇赦,至是方悟新主之驗也。君友歸家入諸舊室,有真仙時降,輝光燭空,升床連榻,笑語通宵。妻男聽之皆不可曉。
    至太平興國元年三月三日,於栢樹下石上復騰空冉冉而去,妻男望之已在霄漢,唯聞音樂及香風終日不止。本州以事奏聞,恩賜其妻男粟帛。 (查無圖像)

初九日 斗母星君聖誕

    摩利支天菩薩是大日如來的化身,是太陽周圍的一顆隱形大星,有隱形自在的大神通力,在密教稱為「戰威金剛」,是百戰百勝的戰神,也是忍者的守護神。
    在道家稱為「斗母星君」,管轄北斗七星、二十八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太歲星君及一切鬼神。
    在西藏有關於摩利支天母不可思議的傳說:昔時盜寇經常闖入民舍中掠奪財物,藏人一聞警訊即修習摩利支天母令瘃中錦曩內的珍寶消失遁形,使盜匪不可得見。摩利支天母以其形相不可見不可取而得名。是以能自我隱身而令眾生消災滅難,給予利益之女神。
    雖屬於天部,然本地為八地菩薩故亦名摩利支菩薩。此尊依「大摩利支菩薩經」內所云現菩薩相,身如閻浮檀金色,光明如日,頂戴寶塔,著天衣彩裙,以腕釧、耳璫、寶帶、瓔珞及種種雜華莊嚴。由於他可隱身,故無人能見,無人能知,無人能害,無人能欺誑、無人能束縛、無人能債其財物、怨家對頭無法乘心得手。此尊功德,依其陀羅尼經所言,若有人能書寫讀誦受持者,能於行路非路中護持、或晝或夜中護持,惡怨家中護持,王難賊難中護持、一切處一切時中護持。
    摩利支天,也作摩裡支菩薩、摩利支菩薩、摩利支天、日前菩薩、陽焰天、威光天、具光母、具光佛母、光明母、光明佛母等。道教稱作斗姥、斗姆、斗母..斗母元君也是太歲星君們的總首領。
    左圖:山東省泰安市斗母宮位的萬仙樓北,古名「龍泉觀」。創建時間無考,明嘉靖二十一年重建後更今名。原為道教宮觀,祀北斗眾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宮,又稱妙院。右四圖為斗母星君不同造型之神像。

初九日 九皇大帝聖誕

    九皇大帝即北斗九星的崇拜。古人崇拜大自然,日月星辰的崇拜屬自然崇拜。古人尤其崇拜北斗星,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之說,認為欲求延壽,須向北斗求之。王家祐著《道教論稿》云:「《史記‧封禪書》云:秦始皇廿六年,立南斗北斗祠于雍。姚安風俗:六月朔日至六日禮南斗祈福;九月朔日至九日禮北斗祈福。九月禮斗與四川「九皇素」齋期相同,可見自秦至唐。在秦、蜀,禮斗信仰都很盛行。
    九皇大帝廟中正殿及壁飾。

初九日 中壇元帥千秋

    中壇元帥俗稱太子爺,常稱其號曰哪吒太子,在天任職玉皇殿前五營神將中的中營元帥,在人間似為一位地祇的社稷神;其實祂是一位守護神,是一名天神。玉皇上帝為鎮壓人間邪魔,勒降生於人間,為李靖之三子,名為李哪吒。
    中壇元帥不僅是天神兼地祇,也是佛教神。據佛典宋高僧《道宣傳》云:「道宣持律精苦,嘗夜行道臨階墜,忽有一人捧承其足曰,某非常人,乃毗沙門王太子哪吒也,以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已久矣。」
    哪吒出世,傳說身長六丈,常能變化為三頭六臂九目,頭戴金環,口吐青雲,足蹈火輪,身佩飛帶,神通廣大,法力無邊,能騰雲,又能駕霧,招風喚雨,以懾伏邪魔鬼怪。道教廟堂宮殿奉供中壇元帥。為道教護法神,尊為太子爺。
    哪吒三太子是佛教觀世音菩薩的護法,道教稱為紅孩兒,佛教稱為善財童子,道教稱為五路統領中壇元帥,佛教又稱為金童,哪吒三太子是佛教也是道教神祇。
    左圖:高難金獅湖畔保安宮,清咸豐年間先民迎奉太子爺公(中壇元帥)神像至此定居結社,當時僅草葺茅舍一座,暫奉太子爺公。至光緒年間,始重修改建,請示太子爺公命名「保安宮」。後經屢次整修擴建,集大陸與台灣兩地匠師合力完成,經過十年工程,成為如今所見佔地600坪宮殿式建築風貌。右三圖為中壇元帥不同造型神像。

初九日 琉璃光佛聖誕

    藥師佛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所記載:藥師如來的琉璃光淨土,以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所成,其國土莊嚴有如西方極樂世界。
    藥師如來因地修菩薩行時,曾發十二大願,願除一切眾生病苦,令一切眾生身心安樂。其中第七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 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因此,若人能以恭敬心,供養藥師如來,或稱念 藥師佛聖號,即能消災延壽,醫治百病,解除各種頑疾痛苦,遠離一切貧窮。
    藥師琉璃光如來佛像的不同造型。

初九日 女媧娘娘聖誕

    女媧娘娘相傳是上古時代女神,是上古女帝,為人類之母。女媧娘娘又稱女媧氏,女希氏,媧皇,地母。傳說,女媧娘娘姓風,是太陽神伏義氏的配偶。
    《淮南子.覽冥訓》云:「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從女、咼聲。」「女媧,陰帝,佐宓犧治者也。」「往古之時,四極癈,九州裂。天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減,……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乘雷車,服應龍,……導鬼神,登九天,朝帝於靈門。」《風俗通義》云:「天地初開,女媧摶黃土為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橫泥中,舉以為人。」《帝王世紀輯存》:「女媧風,承伏羲制度,亦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   
 中國古老神話里,以女媧娘娘為造人者,也是中國人共同的最早的母親,女媧娘娘的形象,根據漢朝武梁祠的石刻畫像為人頭蛇身。
    左二圖:媧皇宮位於河北省涉縣城西北十多公里處的鳳凰山上,因女媧鍊石補天於此而得名。始建於北齊時期,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媧皇宮俗稱「奶奶頂」。據說是中原唯一祭祀女媧的宮殿。媧皇宮建在山勢陡峭,地勢險峻的山腰上。翹首仰望,石崖高聳,玉宇瓊樓,重簷飛閣,嵌於絕壁,實有「聳峰危閣與天齊,俯瞰麈寰處處低」的感覺。媧皇宮共有四組建築,山下最前邊是朝元宮,山坡上有停駭宮和廣生宮。向上繞行古道十八盤”,便是主體建築媧皇宮。媧皇宮有「吊廟」、「活樓」之稱,也叫「媧皇閣」,是這裡最富特色的建築。右圖為女媧娘娘不同造型。

初九日 酆都大帝聖誕

    酆都北陰大帝,為炎帝大庭氏,諱慶甲。為天下鬼神之宗,治酆都山,綜九幽陰曹神鬼事。酆都大帝是陰間冥司主宰地獄的神靈。酆,指北方癸地的鬼國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圍三萬里,上下並有鬼神宮室。山上六宮是北酆 之鬼王決罪人 之處。生 生之類 死後 不受酆都之 主宰。南北朝時,北酆之鬼,多稱為 北 帝 君 , 簡 稱 北 帝 。 齊 梁 高 道 陶 弘 景《 真 靈 位 業 圖 》 排 列 神 仙 座 次 , 列「 酆 都北 陰大 帝 」 為 最 下一 層 ( 第 七 層 ) 中 位 。
    酆 都 大 帝 位 居 冥 司 神 靈 之 最 高 位 , 主 管 冥 司 , 為 天 下 鬼 魂 之 宗 。 凡 生 生 之 類 , 死 後 均 入 地 獄 , 其 魂 無 不 隸 屬 於 酆 都 大 帝 管 轄 ,以 生 前 所 犯 之 罪 孽 , 生 殺 鬼 魂 ,處 治 鬼 魂 。 舊 時 奉 祀 酆 都 大 帝 的 廟 內 , 多 設 有 七 十 五 司 , 各 司 分 別 承 擔 收 捕 、 追 逮 鬼 魂 , 關 告 鬼 魂出 入之 職 能 。 陽 司 親 屬 如 有 為 陰 間 鬼 魂 超 度 贖 罪 者 , 亦 由 酆 都 大 帝 決 斷 赦 免 , 發 送 鬼 魂 受 煉 昇 天 。
    道教 徒一 般 是 在 親 屬 亡 故後 ,超 度 亡 魂 時 , 才奉 祀酆 都 大帝 。 清 代 以 來 , 多 有 於 生 前 為 自 己 預 修 黃 籙 道 場 的 ,因 此今 亦 有 在 生 前 修 建 延 生 道 場 時 , 關 告 酆 都 大 帝 , 祈求 健 康 長 壽 的 。
    左二圖:酆都大帝的神像。右二圖:四川省酆都縣境內建築都修建得與酆都鬼域有關。

初九日 臨水夫人李姑千秋

    臨水夫人陳靖姑和林紗娘、李三娘等三人合稱為三奶夫人。據說是臨水夫人在仙境閭山修行期間,林、李兩人曾經跟隨她修行。事跡同「臨水夫人陳靖姑」,請參閱八月神佛誕辰「十五日臨水夫人誕辰」條。)

初九日 張道陵昇天

    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冊,封張道陵為正一真人,他在飛升前授給長子衡斬邪二劍,叫他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由一子嗣來繼承教主地位。囑咐完畢,張道陵就和弟子王長、趙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而他所創立的道教一直在民間傳到今天,由於規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稱「五斗米教」。
    左圖:張天師曾在江西閣皂山修真得道。右三圖:張道陵神像。

初九日 天上聖母飛昇

    天上聖母又稱天妃、天后、媽祖婆、湄洲媽祖等,媽祖俗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於宋太祖 建隆元年﹝公元九六零年﹞歲次庚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降生,滿堂異香飄溢,經時月餘,不聞啼哭,因命名為 「默娘」。
    媽祖自幼聰明,過目成誦,喜淨禮佛,孝順父母,友愛兄姊,十六歲時井中得銅符,始屢扶危解厄,備受鄉里景仰,媽祖具有先天佛性,受教育於儒門,得道於道家,集三教之精神,以慈悲之真理,濟世救人,普渡眾生。
    迄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歲次丁亥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登上湄峰,遂升天成道而去,而後即經顯聖,救渡世人,精神永在人間。
    左三圖:天上聖母神像。右圖:雲林縣北港鎮朝天宮(國家二級古蹟)創立於清康熙33年( 1694 ),是台灣創立最早之媽祖廟。

初九日 孔聖父啟聖王聖誕

    高雄孔廟大成殿正後方有崇聖祠,又稱聖祖殿。祠內中央供奉孔子之五代祖父肇聖王木金父公、高祖父裕聖王祈父公、曾祖父詒聖王防叔公、祖父昌聖王伯夏公,及孔子之父啟聖王叔梁紇公,東配先賢為孔伯尼(孔子之兄)、顏季路(復聖顏子之父)、孔伯魚(孔子之長子,亦為述聖子思子之父),西配先賢為曾?(宗聖曾子之父)、孟公宜 (亞聖孟子之父),以及從祀先儒之父輩。祭孔釋典禮先祭五王,乃基於「父先於子食」,以示長幼有序。
    左二圖:崇聖祠位於孔廟最後的殿堂,其內供奉孔子的五代的五代祖先及先先儒的父輩牌位。右圖:台南孔廟中先賢及孔聖父之牌位。

初九日 葛仙翁誕辰

 相傳東晉葛仙翁(葛洪)是金箔鍛制的始祖,打金箔戶一直流傳著”仙家造金箔”的傳說。這則傳說中稱:葛仙翁和呂洞賓打賭為菩薩塑金身,葛仙翁在處于下風的情況下創造了打金箔技術,從此打箔作為手藝而流傳下來。
    事實上,龍潭的老人們都稱,過去龍潭打造金箔的人家都供奉葛仙翁像,四季上香,逢年過節跪拜,香案邊上還要放把鎚,求神保佑打箔順當。從民間傳說和民間供奉推算,金箔的大量出現應在六朝時期,而關鍵人物是”葛仙翁”也就是葛洪。六朝時期金陵佛教盛行,眾多的廟宇和佛像使得金箔產業化成為可能。
 另外,據說晉時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就是距離龍潭不遠的句容城北下蔭人,他也是著名的鍊丹術士,在南朝人們使用黃金、朱砂、雄黃等鍊丹修道的過程中,無意發現了鍛打黃金的方法。無論是福建的漳州還是江蘇的蘇州,金箔業都奉葛仙翁為行業始祖。

    左圖:衝虛觀,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為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初名都虛庵。葛洪升仙後,改建為葛洪祠,以示紀念。 唐玄宗天寶年間擴建,易名為葛仙祠。宋哲宗元二年(1087年),又賜名為「衝虛觀」。左二圖:畫家范曾繪「葛洪煉丹圖」。右二圖:葛洪書法狂草刻石之墨拓本。右圖;葛洪著作。

初九日 謝王爺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初九日 護界爺誕辰

    福建永春護界宫位於永春縣城南環路,護界宫崇奉「護界將軍」,左祀「千里眼」,右祀「順风耳」。
    左二圖護界宫崇奉「護界將軍」。右圖為「千里眼」及「順风耳」。

初九日 李元帥誕辰

    托塔天王李靖 ,民間也尊為「李府元帥」是出自「西遊記」和「封神榜」的傳述但因佛教中也有四大天王之神祇,其中的「毘沙門天王 」(即聞多天),造形為 披甲冑、右手持寶棒、左手仰擎寶塔,所以也被封為「托塔天王」,成為亦佛亦道 的神祇。
    在《封神榜 》中的托塔天王李靖,相傳是殷周時代駐守陳塘關的總兵,從小就拜 西崑崙度厄真人為師,學會道術,但因命理太薄而無法成仙,只好在世間行道濟世。
    托塔天王在世間的傳述,則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在唐宋時代因佛教初傳中土,不 論是朝廷或民間都非常崇敬特予禮遇而建祠奉祀,托塔天王即成為民間所供奉的亦 佛亦道的神祇。
    左圖:高雄林園鳳山水庫李元帥廟。中圖:李元帥神像。右圖:李元帥畫像。

初九日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古人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有兩個九,因此名為「重陽」。
    重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節日。古人過重陽節,有身上佩帶茱萸、飲菊花酒、登高望遠等風俗。久而久之,便以節日的形式流傳下來。後來,人們把重陽節視為登高望遠、健康長壽、思親懷舊、賞景賦詩的重要節日。
    左圖:毛澤東書法《采桑子‧重阳》。左二圖:登高之繪畫。右二圖:重陽節還有賞菊,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右圖: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制作的鬆糕稱作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製無定法,較為隨意。

註:九月十日以後神佛誕辰請看《09-2九月神佛誕辰》。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08-3八月神佛誕辰

十七日:太白長庚降

    晨見東方,為啟明;昏見西方,為太白,又曰長庚。《小雅•大東篇》曰︰「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朱熹注之曰︰「啟明、長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謂之啟明;以其後日而入,故謂之長庚。葢金水二星常附日行而或先或後,但金大水小,故獨以金星為言也。行,行列也,言啟明、長庚亦無實用,但施之行列而已。」《漢書•天文志》曰︰「太白曰西方秋金,義也,言也。」是故金星又曰太白。傳說太白金星主殺伐,古代詩文中多以比喻兵戎。
    《西遊記》有太白金星奉玉皇大帝旨下界詔安孫悟空之說。太白金星是道教中最高神祇之一,對百姓中影響很大,白髮蒼蒼、表情慈祥的老人,忠厚善良,主要職務是玉皇大帝特使,負責傳達旨意,受到人間喜愛。
    左二圖為太白金星繪像。中圖為金星。右圖:天童禪寺位於寧波市東之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晉永康元年。相傳義興法師雲遊至此,結茅開山,建造精舍,日夜誦經,一片虔誠感動玉皇大帝,命太白金星化為童子下凡,為義興服持供奉。待精舍建成,太白金星騰雲而去。故以天童名寺,以太白名山。

十八日 酒仙誕辰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這遇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李白少年時,就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其間曾因吳筠等推薦,于天寶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李幕僚,因李失敗而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卒于當塗。
    李白一生嗜酒,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極其傳神地描繪了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又說李白任供奉翰林時,經常醉臥在酒店裡。天子愛其才,召他進宮作詩。李白醉醺醺地來到宮中,叫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高力士懷恨在心,用李白寫的詩挑撥楊貴妃,楊貴妃進讒言,玄宗才疏遠了李白。又說李白酒醉泛舟在採石磯附近的江面上,見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等等。
 承德酒仙廟建于清乾隆年間,為工商業者、手工業工人等集資修建,佔地面積達7350平方米,建築形式和風格與市內其它大寺相比獨具特色。據老人們介紹及筆者親見,酒仙廟不是完整的中軸對稱的北方四合院式,也不是突出主體、不講對稱的藏教都罡法式,而是類似家廟性質的謐靜幽雅的園林式古剎。
 酒仙廟山門前有十三級石階,正門兩側有掖門2座,門前僅立一座石幢旗桿,並無石獅盤踞。廟門對面(東面)的坡下有廣場,建露天戲台一座,廟內亦無鐘鼓二樓。正殿3間,進深3間,前出廊,為硬山筒瓦小卷棚式。殿內外的梁、檁、簷、柱均施彩繪,院內以大塊青磚鋪地,伴之以古老的鬆柏綠蔭,更使古剎生輝。殿內原供呂祖、劉伶、杜康三尊木骨泥塑的酒仙。
 南、北配殿各3間,不置神祗。後殿面闊3間,進深略窄,前出廊。內為曲形神案,上供有“五行八作”及360行(另一說130行)的神位祖師牌。後殿左側毗連3間側房,右側沒有建築物,形成了不對稱的建築形制。
    左二圖為酒仙李白繪像。近人繪製的杜甫《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談雄辯驚四筵。

十八日 裴元靜女真昇仙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云:裴元靜:裴氏道名元靜,緱氏縣令裴昇之女,鄠縣尉李言之妻也。幼而聰惠,母以詩書示之,覽誦不忘。及笄,不以華艶自飾,迥然好道,請於父母,置一靜室披戴。父母亦崇道,深念許之。日以香水瞻禮道像,以女使伴之,弗納也。其獨居若別有女伴言語者,父母窺之,不見人。詰之,堅不言。潔思閑澹,雖骨肉常拘之以禮,曾無慢容。及年二十,父欲歸於李言。聞之,深以為不可,唯願入道修真,以求度世。父母抑之,曰:女生有歸,是為禮婦,時不可失,禮不可虧。倘入道,是畢世無所歸也。南嶽魏夫人亦嘗從夫,後為上仙。遂逼之,以事李言,及奉箕箒,婦禮臻備。未一月間,告於李言曰:某素修道,神人不許為君妻,請絕俗。李言早慕道,聞妻之言甚異,乃獨居靜室焚修,夜中,聞言笑聲,李言稍疑之。未敢驚,乃壁隙窺之,見光明滿室,芬郁異香。有二女子可十七八,鳳髻霓裳,恣態宛麗,侍女數人,皆雲鬟綵服,綽約在側。元靜與二女言笑。李言異之而退。及旦,問於元靜,曰:有之,此崑崙仙女相省。更來,慎勿窺也,恐君為靈官所責。且元靜與君宿緣薄,暫會人間爾。仙人亦念君未有後,俟真仙再降,當為祈請。後一夕,有天女降李言之宅。經年復降,送一兒與李言曰:此君之子也,元靜即當去矣。後三日,有雲盤旋,仙女奏樂,白鳳載元靜沖天向西北而去。(查無圖像)

十八日 開臺鄭國姓聖誕

 原名鄭森的鄭成功,有許多封號。民間為感念其趕走荷蘭人以及開墾台灣,尊稱他為台灣的「開山王」、「開台聖王」。國姓爺名稱的由來,來自明亡後,拜謁隆武帝的鄭森,被賜「明」王朝的國姓「朱」而得名,「成功」此名字,也是當時所改成。
 1657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更爵封鄭成功為「延平王」,在1875年由清光緒皇帝封為「延平郡王」。爾後鄭成功為復興明王朝,遷移台灣於府城登陸,大敗荷蘭在台統治政權38年。隨後的開拓台灣,以及軍隊屯田制度帶給台灣另一番新氣象,寫下台灣三百多年近代史輝煌的一頁。
    左四圖為鄭成功的神像、木雕像及銅像。右為珍藏在台南赤嵌樓的「台灣民主國」旗幟。

十八日 四海龍四神會日

    四海龍王:佛經常有龍王興雲布雨之說,唐宋以來,帝王多次下詔封龍為王。道教也有四海龍王致雨之說,四海是指東、南、西、北四海,但四海龍王的名字卻有不同的說法。《封神榜》︰東海龍王名為敖光,南海龍王名為敖明,西海龍王名為敖順,北海龍王名為敖吉。乾隆17年《台灣縣志》:「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龍王之神,東曰顯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恆,北曰崇禮。」
    至於其名諱見於明代徐道《歷代神仙通鑑》:東海,滄寧德王敖廣。南海,赤安洪聖濟王敖潤。西海,素清潤王敖欽。北海,浣旬澤王敖順。
    現台灣民間所傳說的四海龍王是根據明代《封神榜》的記載而來。
    左二圖是四海龍王的繪像、神像。中圖:毗盧寺位於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新华区上京村东。始建于唐天寶年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刹古寺,以存有明代精美的宗教壁畫而馳名中外。毗盧寺壁畫繪製方式是直接畫在經過處理的牆面上,也就是刷地壁畫。右圖:毗盧寺壁畫上的四海龍王的繪像。

十九日 胡公誕辰(胡大海)

    胡大海字通甫,泗州虹(今安徽泗縣)人。朱元璋起義軍將領。祖籍波斯,先人隨蒙古軍來華,原來是賣油條的小販。元末從朱元璋起兵。渡江後攻取皖南、浙江等地,胡大海率兵將楊完者打敗,苗將蔣英、劉震、李福等歸降。任江南行省參正政事。鎮守浙江金華。雖是文盲,但是能折節下士,曾薦劉基、宋濂、葉琛、章溢於朱元璋。胡大海軍紀嚴明,曾說:「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毀廬舍。」[1]。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命樞密院判耿再成、參軍胡大海率兵取處州。至元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七日,蔣英邀請胡大海前往八詠樓,視察將士操弩演兵,大海不疑有他,欣然前往,未上馬時,有苗將鍾矮子跪於馬前稱「蔣英欲殺我!」胡大海未及回答,即被蔣英以鐵錘打死,次子胡關住同時被殺,耿再成亦死。朱元璋作文以祭,特贈光祿大夫,追封越國公。其長子因犯軍紀被朱元璋下令判處死刑,朱元璋說:「寧可讓胡大海造反,也要殺他兒子」[2]。 《胡氏家譜》記載:大海,字通甫,號百川,明初封越國,謚武莊公,年五十七歲陣亡.妻徐、朱、葛氏,生八男。長子德濟,次子德源,三子德清,四子德淮,五子繼成,六子德山,七子德水,八子德林。
    左起圖一:武莊公胡大海繪像。圖二:《胡氏家譜》有「生八男」記載。圖三:京劇「采石磯」中胡大海的淨角臉譜。右圖:昌國衛城傳為胡大海所建。

八月二十日:封西嶽

    《華山志》記載:黃帝軒轅氏曾在華山大會群仙。許多著名的仙人高道,如馮夷、青鳥公、毛女、赤斧、古丈夫、簫史、弄玉、三茅真人、寇謙之、焦道廣曾在華山隱居修道。唐高祖、唐太宗等都曾親上華山舉行拜祭活動,尊封西嶽神爲金天王。宋代,著名道士陳摶,居華山潛心修四十年,不僅修道有成,而且著作甚豐,並以自己的博學卓識令朝野所重視,至今華山仍流傳著陳摶與宋太祖趙匡胤下棋賭華山之輸贏的故事。華山現有玉泉院、鎮岳宮、東道院、翠雲宮、群仙觀、玉女祠等建築,宮觀建築與奇險的山峰景觀和諧,真是別有洞天。
     左圖:西嶽華山。中圖:西嶽華山以險著稱,整座華山就是一塊大岩石地形,山上遊客步道沿著山鑿出來,加上鎖鏈保護,還算安全。右圖:《御製華山銘碑》:今殘碑東西寬3、1米,南北寬1、6米,高2、1米,碑四週為線雕的神獸圖案,碑身“駕如陽孕“四字是文”仙駕如聞“陰陽孕育“句的殘存。碑座由兩塊巨石構成,中間用生鐵鑄成的線板相連。碑座四週為身高1、6米的金甲力士浮雕。玄宗親自撰寫碑文。《唐書、呂向傳》載:華岳碑,玄宗 年邁方製碑,碑高五十餘尺,闊礦餘,厚四尺五寸。其繪制扈從太子王公以下名,製作壯麗,鐫琢精巧,天下碑莫比也,世人稱之為天下第一碑,可惜黃巢起義軍自潼關進兵長安,經華陰焚西 岳廟,碑隨之毀壞。

二十一日 燃燈古佛聖誕

    《辭海》:燃燈佛,佛名。燃亦作然。《智度論》:如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太子,作佛亦名燃燈,舊名錠光佛。錠光或作定光誤也。《玄音應義》:錠光,即燃燈佛也。
    燃燈真人乃道教元始天尊身邊十二天尊之一,十二天尊或稱「十二真人」,都是元始天王的化身,神格極為崇高。而燃燈古佛,是佛教的佛聖之一,又名「定光佛」。因為佛出生時,身邊一切如燈,因此取名「燃燈」,相傳燃燈古佛是釋迦佛的啟蒙 老師,當釋迦佛為儒童時,曾以五百錢買了五朵蓮花獻給燃燈佛。有一次釋迦佛跟隨燃燈佛外出時,見道路泥濘,即時脫下衣服舖在地上,讓燃燈佛踩衣通過,燃燈對釋迦的感念,於是傳他佛法,並預言九十一劫後會由釋迦佛掌教。
    燃燈佛與佛經的三世說有關,所謂三世即是指前世、現世、來世,佛經說:各世皆有一千佛,稱為過去世莊嚴劫一千佛(釋迦諸佛),是未來世星宿劫一千佛(彌勒諸佛)為五億六千萬年後的前世再現劫一千佛,故燃燈、釋迦、彌勒三者合稱為「三世佛」。
    圖一:神禡「燃燈古佛」。 圖二:燃燈古佛彿像。 圖三:台南市香光聖堂供奉燃燈古佛。右圖:雲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大窟「潛溪寺」供奉燃燈古佛。

二十二日 廣澤尊王千秋

    廣澤尊王俗稱「郭聖王」、「聖王公」、「聖公」或「保安尊王」,被福建泉州人視為保護神。民間對廣澤尊王的來歷,有三種傳說:關於其出生年代雖有五代、晉朝、清代不同,生平事蹟則大同小異。
    一說尊王姓郭名洪福,幼時雙亡,為謀生計,在一富豪家中當牧童,因為心地善良,蒙受地理師的指點,得到靈峰吉穴,埋葬父母骨灰,終於得道昇天。而後,常顯靈保國安民,歷代皇帝都封他為「保安尊王」。
    二說尊王本名郭乾,秉性忠孝,某日外出,一去不返,為人發現坐立松樹下,叫之不應,與死無異。經數月,而體溫猶存,當地居民認係肉身坐化昇天,乃立廟奉祀,並奉請朝廷敕封,,曰「保安尊王」。
    清朝雍正皇帝在太子時代,得了嚴重的天花,藥石罔效,群醫無策,正病危時,某夜夢見一孩童送來「降痘丹」,問其姓名,答云:「泉州郭乾」,夢醒,果然病癒,遍訪其人,始知乃廣澤尊王顯靈,逐加封為「保安廣澤尊王」。
                        
    左起圖一:廣澤尊王神像。圖二:方便漁民攜帶上船出海的廣澤尊王佛龕。圖三:台灣最早供奉廣澤尊王的「全台開基永華宮」。右圖:紅毛港「飛鳳寺」,原主祀觀音佛祖,光緒年間一尊廣澤尊王神像從海上漂流至紅毛港(令高雄市小港區)外海,托夢信徒而尋獲供奉在飛鳳寺,後因神蹟顯赫,觀音佛祖讓位,廣澤尊王成為飛鳳寺主祀迄今。

二十三日 桓侯張大帝聖誕

    張飛,字翼德,於《三國演義》中則稱為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曾任別部司馬、征虜將軍、巴西太守、右將軍等,封新亭侯,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死後諡為桓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明代又叫雄威廟,位于古城西街北側,包括張飛的陵墓和祭祠,原祠雖遭兵火毀壞,但累毀累建,「土宇幾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塚四週築圍牆47丈。此後還有多次續修。現在的桓侯祠為明清時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築群,佔地10餘畝,由大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後殿、廂房、墓亭、墓塚組成,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
    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拜張飛為右將軍。公元221年,張飛升為車騎將軍,司隸校尉,封為西鄉侯。三國志裡說張飛「雄壯威猛,亞于關羽」、「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成為他致命弱點,公元221年劉備伐吳時張飛率軍自閬中出發,臨出發前張飛被帳下將領張達、範疆殺死,享年55歲,追謚為桓侯。
    左圖:張飛神像。中圖:四川省閬中市有「漢桓侯祠」,更有「萬夫莫敵」的牌匾。右圖為京劇中的張飛造型。

二十三日 邢府王爺千秋

    石精臼是台南市赤嵌樓附近的舊地名,屬中西區天后里,因往昔此地接近米街(今新美街),因此有舂米穀的行業產生,日久成地名。亦作「石精臼」,石臼為舂稻去穀的用具,可以用來搗去稻穀的穀皮;早期米街附近一帶放置許多這些舂米的器具,地以器具為名而得稱 。
    石精臼開基共善堂 主祀保護大帝邢府千歲七位兄弟,稱為邢府大千歲、邢府二千歲、邢府三千歲、邢府四千歲、邢府五千歲、邢府六千歲而至邢府七千歲。創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俗稱為「石精臼王爺」。
    左圖一:木雕邢府王爺神像。圖二:軟身邢府王爺神像。右二圖是位於台南市赤崁樓附近的「開基共善堂」。

二十四日 囝仔公萬善爺誕辰

    年幼得道囝仔公萬善爺是南鯤鯓萬善堂的主神,在世時即因發現靈地而得道成神。根據南鯤鯓萬善堂沿革記載,是清康熙年間人,在世俗名不為人所知。相傳萬善爺囝仔公原本是個牧童,稟性聰明,年幼時父母就雙雙過世,由其舅父收留在側,以放牛為生。一日萬善爺在翠綠的北康榔山放牛,突然間天上烏雲密佈,下起大雨,萬善爺情急之際,竄進長滿針刺的林投樹下避雨,卻發現樹林內竟有一丈方圓的空地,寸草不生,在大雨滂沱下這塊空地竟然滴水不入。驚異之餘,萬善爺跑進那塊一丈方圓的空地避雨,在靈地感召下,聰穎過人的萬善爺,頓然了悟宇宙的廣闊無邊、包羅萬象。從此以後,囝仔公每天到北康榔山放牛時,一定會到這塊空地靜坐,以參悟宇宙萬物的玄妙。某日,萬善爺靜坐時,恍惚遁入虛空的境界,證得照覺明知,在這塊靈地上,修成正果,無疾而終。萬善爺的舅父得知此事,就將祂的屍體用草蓆覆蓋,葬於其靜坐得道之處。
    萬善爺靈感顯赫,南鯤鯓的居民就興建宮堂,廟名為萬善堂。十九世紀初期至二十世紀末期的兩百年來,因萬善爺的神威靈驗無比,分靈而出的廟宇,大約有二十多座。凡是到南鯤鯓代天府參香的信眾,也必定會到萬善堂膜拜祈求,而專程前來參拜萬善爺囝仔公的弟子,也不計其數。南鯤鯓萬善爺囝仔公,以農曆八月二十四日為聖誕千秋。南鯤鯓萬善堂所祭祀的主神萬善爺,又稱囝仔公。
    左二圖:囝仔公萬善爺神像。右圖:雲林縣口湖鄉的萬善爺廟。

二十五日 祭防風

    上古傳說有「防風氏」族,今有「祭防風神」及「防風廟」一說;《國語.魯語》云:「昔禹致群神于會嵇之山。防風氏后致,禹殺而戳之,其骨節專車。」《敘异記》卷上云:「 今吳越間防風廟,土木作其形,龍首牛耳,聯眉一目。 昔禹會涂山,執玉帛者万國。防風氏后致,禹誅之,其長三丈,其骨頭專車。今南中民有姓防風氏,既其后也,皆長大。越俗,祭防風神,奏防風古樂,截竹長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發而舞。」《述异記》卷上:今吳越間防風廟,土木作其形,龍首牛耳,連眉一目。《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九七一云:防風氏廟,在(武康)縣東南封、禺二山之間,祀夏時防風氏之神。清李享特重修《紹興府志》卷三六云:防風廟。《嘉泰(會稽)志》: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禹誅防風氏,此其遺跡。」(查無圖像)

二十六日 南極老人降

    南極長生帝君 尊號 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 人稱 南極長生大帝 又尊稱為 萬靈帝主南極長生大帝。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玉長生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即為俗稱南極星君或南極仙翁,居於南斗垣附近,即現天文之南極星也,因其恰好位於地軸正南方,故由地球上觀之亦僅僅稍微移動,而恒處於南方,故為南極星君。道教星辰信仰,認為南斗註生,南極星君居於南斗垣,主控南斗星辰,故尊之為萬靈帝主南極長生大帝。《觀象玩占》云:「南極老人星主壽考。」亦為六御之一,神格十分崇高。
    南極星又稱壽星、老人星、南極老人星、南極老人。《史記封禪書。索隱》謂:「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祀之以祈福壽。」《後漢書‧天文志》亦謂:「老人星曰南極」《史記天官書》又謂:「狼比有大星,曰南極老人」《正義》謂:「老人一星在弧南,亦曰南極,為人主之壽命延長之應。」又云:「角亢在辰為壽星,三月之時,萬物始生,見於春氣,布養各盡其性,不罹災夭,故壽。」俗以為壽星明現,天下理安,若備醴祭告,可得福享壽,故南極曰長生大帝,而總御萬靈也。
     左圖:神禡「本命」。中圖:交趾陶製「南極仙翁」及水墨畫。右圖:利用天然裸岩依山造像,加以雕琢,就形成了堪稱世界之最的蒙山壽星。雕像高達218米,寬198米,僅頭部就高85米,大腦門、白須飄逸長過腰際,一手拄鳩杖,一手託仙桃,慈眉善目,笑逐顏開。經過虛幻處理的雕像遠望氣勢雄偉,近看親切安詳,遊人站在拜壽台祈福禱壽,仿佛已經沐浴在南極老人星仙氣充盈的祥光裡。

二十七日 至聖孔子先師誕辰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左圖:石刻孔子像墨拓。左二圖:孔子繪像。右二圖:孔子銅像。右圖:孔子週遊列國的繪畫。

二十八日 李天王誕辰

 歷史上和神話中的託塔天王託塔天王,姓李,名靖,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西人,是唐初名將,唐太宗時任兵部尚書,因為他戰功顯赫,故死後封為「衛國公」,又因死後經常顯靈,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為其建廟供奉,于是道晚唐時候,李靖漸漸被神化了。託塔天王是印度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傳入中國之後受到中國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影響而表現出了顯著的中國文化特征:身穿鎧甲,頭戴金翅烏寶冠,左手託塔,右手持三叉戟。塔是佛教的象征,一般的寺院都有塔,是佛門安置經文、佛物和舍利子(得道高僧圓寂後火化的遺留物)的地方。唐僧經常訓誡悟空說的“救人一命,生造七級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
    在中國的佛門中,北方的多聞天王,就是「託塔李天王」的前身。
    北方多聞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知名聞于四方。住須彌山水晶,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臥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在唐代他曾幫唐明皇退蕃兵的圍困,轟動一時,唐明皇為感恩,特命“諸道州府城西北及營寨並設其相”供養,佛也特設別院供養。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左圖:在石窟中發現最早期「托塔李天王」。左二圖:以琺瑯彩大銅章表現的「托塔李天王」。右三圖:從古代到現代以不同的繪畫手法表現的「托塔李天王」造型。

二十八日 祭馬神

    馬明王的傳說在《山海經》、《搜神記》、《太平廣記》等書中均有記載。是說一個姑娘的父親被強人擄走,女兒寢食不安,哭得十分傷心。當母親的,既為丈夫擔憂,又為女兒心疼,于是對鄰裡許願:「若誰能救出她的丈夫,就把女兒嫁給他。」正當眾鄉親無計可施時,家中的馬兒掙斷韁繩飛奔而去,千裡迢迢將她的丈夫馱了回來,母女自然欣喜無比。此後駿馬悲鳴不己,不肯飲,父驚問其故,母以實告之。父大怒,說:「哪有讓女兒嫁畜類的道理!」于是偷偷將馬射死,並把馬皮晾在院中,女兒悲憫不己,在去祭奠馬的亡靈時,馬皮蹶然而起,迅即將姑娘緊緊裹住,並隨著旋風飛奔而去。幾天後,人們在樹林裡找到姑娘,只見馬皮纏繞著她,頭已變成馬頭模樣,爬在樹上扭動身子,嘴裡不停吐出亮晶晶的細絲,把自己纏起來。「纏」、「蠶」諧音,人們即謂之為蠶;桑者,喪也,是說姑娘是在桑樹下獻身的。女兒亡故,父母自然十分傷心。一天,忽見蠶女乘流雲駕駿馬,隨著數十位隨從自天而降,對父母說:「天帝因我孝能致身,心不忘義,封我為女仙,位在九宮仙嬪之列,在天界過得很自在,請二老放心。」說罷,升天而去。于是,人們尊奉其為蠶神,也就是馬明(鳴)王,或稱蠶花娘娘、馬頭娘等。在蠶神廟中塑一女子像,並身披馬皮。
    左圖:神禡「水草馬明王」。左二圖:馬明王泥塑神像。右二圖:奉祀馬明王的「馬公廟」。

二十九日 中華聖母誕辰

    師母姓孫,諱素真,又名明善,道號慧明,山東單縣人,生於清光緒廿一年八月廿八日。幼承庭訓,嫻淑貞靜,民國七年得道,慈心廣博,悲願宏深,民國十九年道運推移,維皇明命師尊師母同領天命,使男女平等皆可修辦,乃道降庶民火宅之運數。又諸佛四處顯化,應驗斑斑,師母聞命深知天意難違,乃敬謹持慎輔佐師尊,使千百年來婦女得修大道不讓鬚眉;三十六年中秋師尊示寂,師母力挽狂瀾,安定道場,諸弟子為師母德化所召,拋家捨業傳遞心燈,重振聖業。四十三年移錫臺灣,師母宏愿感天,終於化危機為生機,使一貫道能頂天立地,合法傳道,再由台灣傳遍世界各國,紛紛受到各國政府肯定。六十四年二月廿三日一代明師溘然殞落,享年八十有一,維皇賜封中華聖母。
    左二圖:中華聖母遺像及繪像。右二圖:天元佛院位於鯉魚潭畔的山坡上,是屬於一貫道龍門山的佛院道場,院區分別設有正殿、光明樓、感恩樓、藏經閣、三寶塔白陽祖師紀念堂。

(八月神佛誕辰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