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02-2二月神佛誕辰


    ▲左圖:雲林縣虎尾鎮天后宮的虎爺。左二圖:桃園縣八德市三清宮的山虎將軍。右二圖:台北地區興濟宮信眾認為成仙的虎爺,應該是還是愛葷食,特意買炸雞來祭拜。右圖:年代古遠的虎爺通常表情豐富。

十二日   虎爺誕辰

    窩在神明桌下的虎爺公,依造型可以分為黃毛與黑毛兩種,前者僅稱虎爺公,後者有下壇將軍、黑虎大將之稱。
    福德正神的坐騎是黃皮黑紋的虎爺公。正一張天師、玄壇趙元帥、與保生大帝吳真人的坐騎都是黑虎。池府王爺的黑虎大將則是以傳令與鎮廟、巡境為職責。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桌下有六尊虎爺,每年媽祖出巡時虎爺轎以「吃炮重」聞名。萬華青山宮則更供奉了虎爺一家:虎爺公、虎爺婆、虎爺子。
    少數虎爺因為地方傳說而有上桌供奉的特權,例如被新港奉天宮請走的麻園寮福德祠虎爺、朴子福安宮池府王爺的虎爺,也有專廟奉祀的情形。虎爺的造型一般都作成憨憨厚厚閉嘴蹲踞,但也有張牙舞爪、齜牙咧嘴的,例如黑虎大將。
    虎爺雖然是動物神,但是民間相信虎爺能夠咬錢招財,特別是武財神玄壇趙元帥、土財神福德正神都是騎虎出門,因此廣受商人奉祀。又因為虎爺窩在神桌下,高度與小孩子最接近,所以也被視為小孩子的守護神,歹飼的囝仔送去給凶猛的虎爺公做契子會長得好、長豬頭皮的小孩用摸過虎爺下巴的黃古紙磨一磨就會自然好。
    祭祀虎爺公的供品一般都是小三牲、雞鴨蛋、青肉、與米酒頭,祭祀過後一樣可以帶回家吃平安,尤其是給小孩子吃更好。唯一必須丟棄的只有送「白虎煞」的供品,近人不察,以訛傳訛,虎爺前成堆的供品造成各宮廟相當的困擾。
    虎爺的聖誕各地不同,保生大帝吳真人與玄壇趙元帥的黑虎將軍都是在主人誕辰農曆三月十五的隔日慶祝。而另一個相當普遍的虎爺誕辰則是在農曆二月十二日及六月初六慶祝。
    ▲台中縣外浦鄉有一座以虎爺為主祀神祗的「虎將軍廟」。左二圖:虎將軍身穿金色戰袍威風凛凛。右二圖:虎將軍廟香火鼎盛。右圖:香客供奉多以雞蛋為主,廟方將雞蛋收去加工做成紅蛋再供香客食用。

十三日   葛真君誕辰

    葛玄仙翁,道教尊為真君,並為道教天台派始祖、字孝先,三國吳國丹陽郡(今南京市東南)人,平生仰慕神仙長生不老之術,乃棄世俗功名,遍訪名山古?,遊曆靈岳、赤城(今之浙江天台、一名燒山,為登天台上山必經之路)及羅浮(今廣東增城縣東)等山,不畏艱辛,翻山越嶺,只為求道。終於在羅浮山左慈仙翁(一說葛玄師為蘇元朗,但也可能是左慈仙翁俗名)門下,勤於習道,並蒙左慈仙翁傳授九丹金液仙經及鍊丹之術,嗣後赴閤皇山專心煉丹,並收有弟子鄭隱等,自成道教一派,盡傳其仙術,以濟世救人。至此, 葛玄真 君果真完成心願得道成仙。世人尊其仙術,蒙受其仙助,乃尊之為 「 葛仙翁 」 ,又稱 「 太極仙翁 」 ,並立祠祀之。
    葛仙翁之弟子鄭隱、於晉成帝咸和年間(約公元三三 Ο 年前後),將其仙道之術傳授與葛仙翁之侄孫葛洪。葛江字稚以、自號抱朴子,曾任晉朝散騎常侍,文武雙全,惟其志趣如同仙翁,遂棄官求道,尤好習神仙修養之法與鍊丹,並曾赴羅浮、葛店(今湖北鄂城附近)等地煉丹,至今尚留有鍊丹灶與搗藥石臼。遺著有抱朴子神仙傳及詩賦百餘卷,世人尊為 「 小仙翁 」 。
    ▲左圖:天台山葛仙翁塑像。左二圖:葛洪繪像。右二圖:葛洪煉丹圖。右圖:東晉昇平年間,煉丹術士葛洪於三清山結廬煉丹,至今山上還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跡。

十四日   閭邱仙昇仙

    閭邱均,合川人(一說成都人),唐高宗李治(650─683)在位時舉進士。武則天即皇位後(684─702)官博士。以詩書文章著稱,與陳子昂、杜審言齊名。後削發為僧,居合川銅梁山50年乃去。安史之亂後,杜甫流經合川時,作詩《贈蜀僧閭邱師兄》五言古風一首。閭邱均又以善書畫名極一時,所書《東蜀牛頭山瑞聖寺碑》、《滇南爨王墓碑》、《刺史王任求碑》等,被譽為當時絕筆。杜甫評其書法雲:“世傳閭邱筆,峻極逾昆侖。鳳藏丹青暮,龍去白水渾。青熒雪嶺東,碑碣舊制存。晚看作者意,妙絕於誰論?”《合州志》、《合川縣志》、《中華名人大辭典》、《中國詩話》均有記載。
    ▲據《明•合州志》載:銅梁山,在州治南五里,山有石梁橫亙,其色如銅,崖有「銅梁山」三字,唐閭邱道人修鍊於上。今石洞、丹井、棋局見存。各圖為銅梁山古跡。

十五日   太上老君誕辰

 道教信仰太上老君為至尊天神,太上老君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宇宙的主宰者,而且他常分身降世,無世不存。道書《常清靜經》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是道教創造世界的概括。
    道教把宇宙的形成過程分作幾個階段,《太民老君開天經》講得非常清楚,在未有天地時,那時天天無地,無陰無陽,無日無月,無晶無光,無東無西,無南無北,無前無后,無園無方,百億變化,浩浩蕩蕩,無形無象,自然空玄。窮之難極,無量無邊......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處、玄虛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而生。而後,「八表之外,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洪元。」「洪元」是道教創世紀的第一大世紀。
    「洪元」之時,亦未有天地,空虛未分,清濁未判,玄虛寂寥之里,「洪元」一治至於萬劫。「洪元」既判,而有「混元」。「混元」一治萬劫,至於「百成」。百萬亦八十一萬年,而有「太初」,「太初」是道教創世紀的第二大世紀。這是太上老君從空虛而下,為「太初」之師,「口吐《開天經》」以教「太初」。這時才分別天地。清濁剖判,溟鴻蒙,置立形象。安堅南北,制正東西。開暗顯明,光格四維。......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三綱既分,從此始有天地,猶未有日月。天欲化物,無方可變,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暗冥。這時雖創造了日和月,但還未有人。
    太上老君又創造了「人」。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間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天地既空,三分始有。生生之類,無形無象,各受一氣而生。或有朴氣而生者山石是也;動氣而生者,飛走是也;精氣而生者,人是也。萬物之中,人為最貴。「太初」一治至於萬劫,「唯有天地日月人民,都未有識名」。「太初既沒」便進入了道教創世紀的第三大世紀--「太始」。這是太上老君下為師,「口吐《太始經》,教其太始置立天地」,「太始者萬物之始」。
    關於天地萬物的創造者,道經中有說為「太上老君」,有說為「元始天尊」,其實都是「道」的化身。「大道」生成宇宙、萬事萬物,「太上老君」是創世主,這是道教徒不可動搖的信念。「太上老君」創造了世界,而且他無世不在,道書《太上混無聖記》上說: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經歷天地,不可稱載,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其隨方設教,歷劫為師,隱顯有無,罔得而測,然垂世立教應現之跡,昭昭然若日月......
    根據道經記載:太上老君,屢世為王者之師。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隨世立教,事竟則隱,故在世未有誕生之跡。至商十八世王陽甲踐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托孕于玄妙玉女,經八十一年,於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降生。這是最早關於老君誕生之跡的紀傳。
    道教徒相信太上老君為至奠天神,常分身降世,無世不存,這是不可動搖的信仰,否則你就不是道教弟子,老子之徒。
    ▲左起三圖:太上老君之繪像及神禡。右圖:著名石雕藝術家劉成林雕刻的老君造像,左手扶膝,右手憑几,垂耳飄髯,指能彈物,目光炯炯,獨具超塵脫俗,仙風道骨神韻。整座石像神態浩然,和藹可親,炳煥生光,充滿魅力,堪稱石雕藝術瑰寶。

十五日   精忠岳武穆王誕辰

 岳武穆王(1103-1141)即南宋岳元帥,名飛,字鵬 舉,宋相州(今河南省)湯陰人。少負氣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 春秋、孫吳兵法等書,生有神力學射於周同老師盡傳其術,能左右開弓而百發百中。二十一歲從軍為宗澤部下,於開德及曹州等戰, 屢建戰功,宗澤愛其有大將之風,因教以陣圖,他卻應之曰:『 陣 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澤更重其才器。 
    岳元帥一生,征程遍及今黃河長江珠江流域十七省市,經歷二 百餘戰,每戰必捷,皆謀定而後動,運籌帷幄堪稱神謀,以寡擊眾 攻無不克,如以八百岳家軍,破王善賊眾十多萬於南薰門,五百背嵬騎殲金兵一萬五千騎於郾城,無怪乎金兵咸謂;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公元一一三○年,光復建康(今南京),奠定了南宋一百五 十餘年國祚。                       
    高宗許曰: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御書『精忠岳飛』製旌旗賜 之。拜太尉,封武昌郡開國公,授開府儀同三司,加授太保,任武 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兼營田大 使等,統軍抗金屢建功勳。郾城朱仙鎮之捷,金兀朮敗遁回汴京,金將韓常遂以五萬兵將 內附於岳元帥,王鎮、催慶、李覬等紛紛投誠。岳元帥大喜與部將 期約:『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公元一一四○年春,當岳家軍兵臨朱仙鎮正欲直搗黃龍時,宋 高宗為保他天子地位,存偏安,聽從秦檜之奸計,一口氣連下十二道金牌,不僅阻止岳元帥揮軍北上,甚至釜底抽薪,僅憑著『莫須有』三字罪名,於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陷害一生以『盡忠報國為己任』的驍將岳元帥,他被宋高宗賜死于大理寺風波亭,臨刑前他只寫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字,把自己的冤屈全對天日傾訴,冤獄鑄成,天地同悲,岳元帥時年三十九歲。                  
 岳王的冤獄,直到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鑒於岳元帥忠貞為國,豈容厚誣,乃下詔平反,復岳元帥官銜,謚武穆,忠武,贈鄂王以禮把武穆王忠骸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就是現在杭州西湖的 『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誌傳記。
    ▲左圖:岳王廟中的岳飛神像。左二圖:岳飛繪像。右二圖:武穆王第二十五代孫岳榮祥寫的書法《滿江紅》同樣也龍飛風舞,怒發衝冠,壯懷激烈。右圖:岳飛父子的陵墓。

十五日   九天玄女誕辰

    《雲笈七簽》及《九天玄女傳》內記載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金母元君即西王母的弟子。當黃帝與蚩尤作戰時,玄女奉金母懿旨下凡,將兵符印劍傳授黃帝,並為黃帝制造八十面夔牛鼓,終克蚩尤於涿鹿 (今河北省涿鹿縣)。
    陜西省華山陜九天弟子,東道院祁天凡道長沐手敬撰文中有曰:『《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卷一中有云:「黃帝受還丹至道于玄女,華夏號為龍種民族,傳之道統,人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是為天根,亦為心傳」;《詩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聖母化身肇起殷商,聖母為兵家之祖,太公鬼谷,并傳奇術武周代;唐天下亂,玄女降輔明君而復興李唐;北宋敵遼邊國危,聖母出桂帥印而出微滅寇」。《水滸傳》嘗言:「還道村授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明清之際,民尤崇敬《九天聖母寶卷》,廣傳千世,九天玄女宮廟遍佈城市鄉村。蓬萊仙島,分靈甚多,《九天玄女救世真經及消孽真經 (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煥爛四海,玄女聖跡古有多傳,《山海經》、《尚書》、《詩經》有記,而《龍魚河圖》、《黃帝出軍決─訣》、《黃帝內傳》、《墉城集仙錄》、《歷代真仙體通通鑑》演述甚詳。
    考諸《道藏》,《陰符三百字》、《玄女兵法》、《素問》、《九陽真經》、《九陰真經》、《黃帝授三子玄女經》,俱為聖傳。玄女又傳天女劍法,是謂武林劍仙之祖。夫九天聖母高居九天之上,佐三清、聖母元君而教導無窮,掌天機兵法,而致萬世太平,干戈永息;開南宮紫府而煉度群真,處女聖消遙宮而執掌造化生育。巍巍乎聖之為神大矣遠矣,述之不盡,贊之不窮,宏悲宏原,無量救世,至靈至感,至聖至神』。
    九天玄女娘娘,其深宏願力之一,在於護國救世,保聖君,佑良民。每逢戰亂禍降,改朝換代,民不聊生之際,必顯化應世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亦因娘娘曾下凡傳授黃帝有關兵符、治國之法,故被世人尊稱祂為「萬法教主」。
    九天玄女,曾大量出現在古典書籍中,而其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有宋元間編撰的《大宋宣和遣事》、明代四十四回本《三遂平妖傳》、清代《女仙外史》和《薛仁貴征東》等書,都有許多筆墨論及九天玄女及做了繪聲繪色的描摹。而在南宋時,則書成影响至今的風水堪輿奇書《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
    此外,九天玄女娘娘具有先天道法,靈通神妙,常顯應於護國保帝,濟世救民,凡為忠臣孝子倘遇厄難禍害,定必應助。而後世五術:山、醫、命、相、卜,據說亦是由九天玄女所傳授而出,因此被習五術法者尊奉衪為祖師,予以虔誠敬拜。
    ▲左圖:近人九天玄女繪像。左二圖:九天玄女跨鳳繪像。中圖:峽西省華山「東道院」正殿所掛九天玄女畫像。右二圖:台北市板橋聖天真武宮之九天玄女神像。右圖:宜蘭縣員山鄉枕山村久天宮主祀九天玄女娘娘。

十五日    薛洞元女真人昇仙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五日    三山國王誕辰

    「三山國王」原為廣東省潮、惠、梅三州之鄉土神,亦為客家人移民的守護神,原本是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河婆墟(今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西面的三座高山,即明山、巾山和獨山的鎮山神,三位一體,這是古人對名山靈石的自然崇拜。目前所裝扮的三山國王神像是擬人化的,是仿桃園三結義劉關張的,大王仿劉備是白臉,二王仿關公是紅臉,三王仿張飛是黑臉且加刀痕成花臉。大王也有黑臉是受香煙薰久的緣故。至於三山國王的姓氏和生平是後人尊崇而加進來,用來增加三山國王的民間信仰度。
    有關三山國王的起源,有許多來自民間的口述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與南宋末年帝昺南逃的故事相關連:傳說宋昺帝當年在潮州被元兵追迫,正在危急中忽然衝來黑白紅臉三壯士,殺退元兵,救了昺帝。昺帝正要上前問姓名並致謝,三位忽然不見蹤影,只見不遠處出現顏色呈黑白紅的三座大山,昺帝以為是山神所化,於是封他們為「三山國王」。
    現存文獻中最早使用「三山國王」一辭,並把三山國王傳說系統化的是元代任翰林國史院編修的江西廬陵人劉希孟,寫了《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明初被載入《永樂大典》(註三)。所謂「明貺廟」是三山國王廟的尊稱,「明貺」兩字是宋太宗勒封三神為國王時所賜的廟額名稱,指出相傳隋朝不知年份的二月廿五日,「有神三人,出於巾山」,它「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是無形象的「介石之神」。
    「明貺廟記」清楚的告訴我們,三山國王信仰乃是一種三山神的祭祀行為,它源起於隋朝,當時潮州西方的巾山石穴中出現了三位稱兄道弟的神人,祂們受天之命,坐鎮三山,並託靈於玉峰上的界石。當祂們由天而降時,附近的楓樹竟開滿了徑大及尺,顏色青裡透紅的蓮花,顯得祥瑞異常。另外,又有陳姓的鄉民,自稱看見三位神人,白天騎著馬來召喚他為侍從,不久便跟著羽化。人們訝異神蹟,便在巾山山麓建祠祭祀,尊為化王,神人更降旨敕封為陳將軍。
    在宋太祖在位時,南漢屢犯邊陲,多次派遣使者勸諫無效,太祖派潘美率領軍隊討伐,南漢君主劉 被逼到廣州柵頭附件,依峙山谷築木柵困守,潘美獻計火攻。當時潮州太守王侍監為求得勝仗,向山神禱告,結果風雲大作,雷電交加,火勢格外猛烈,劉 大軍因此落敗被擒,平定了廣東沿海。太祖去世後,宋太宗為了完成一統天下大業,親自率領大軍征伐北漢,兵分三路夾擊,圍至太原城下,忽然見到三位揮戈馳馬的金甲神人協助,逼得北漢君主劉繼元開城投降,旗開得勝當天,還看見神人站立在太原城上,經仔細端詳,原來是潮州的三山神。於是詔封:「明山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宏應豐國王。」並敕廣建廟宇,歲時合祭,賜額「明貺」。這便是後人尊稱三山國王的由來,也是三山國王廟又稱「明貺廟」的原因。
    ▲左圖:三山國王廟主要祀奉三山國王,是粵籍客家人的守護神。中圖:九塊厝「三山國王廟」位於屏東縣九如鄉,興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47),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亦是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廟宇。右圖:屏東縣恆春位在台灣最南端的三山國王廟。

十五日    孫思邈真人昇仙

    孫思邈的去世在《大唐新語》《譚賓錄》等書中皆被形容為「屍解」,《舊唐書》採錄其說:「永淳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無牲牢。經月餘,顏貌不改,屍就木,猶若空衣,時人異之。」孫思邈未能白日飛升的原因見于《宣室志》或《仙傳拾遺》,其略云:又嘗有神仙降,謂思邈曰:爾所著《千金方》,濟人之功,亦已廣矣,而以物命為藥,害物亦多,必為屍解之仙,不得白日輕舉矣,昔真人桓謂陶貞白,事亦如之,固吾子所知也。其後思邈取草木之藥,以代虻蟲水蛭之命。
    此說其實是比照《桓真人升仙記》而來,《升仙記》謂陶弘景有三是四非,其中一「注藥餌方書,殺禽魚蟲獸,救治病苦,雖有救人之心,實負殺禽之罪。」故事的最後提到「思邈取草木之藥,以代虻蟲水蛭之命」,則與《佛祖統紀》卷37說陶弘景「乃以草木藥可代物命者,著《別行本草》三卷以贖過」相同。
    孫思邈永淳元年羽化以後,又曾於玄宗時顯聖,問明皇乞要雄黃,故事當然非真,其寓意不僅在明確孫的神仙形象,也暗示餌服金丹是其致仙的原因,《酉陽雜俎》前集卷二云:玄宗幸蜀,夢思邈乞武都雄黃,乃命中使賚雄黃十斤,送於峨眉頂上。使上山未半,見一人幅巾被褐,鬚鬢皓白,二童青衣丸髻,夾侍立屏風側,手指大盤石曰:可致藥於此,上有表錄上皇帝。使視石上,朱書百餘字,遂錄之,隨寫隨滅。寫畢,石上無復字矣。須臾,白氣漫起,因忽不見。
    後來證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歲,到了唐高宗永微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遺下形體,仙化而去。
    孫思邈誕辰為一月初三日,生平資料見「一月初三日孫真人誕辰」條。
    ▲左圖:孫思邈繪像。左二圖:孫思邈未就仙道時,一日外出遇村童捕捉一蛇,毆打戲弄,蛇身出血將死。孫真人憐憫蛇無辜遭害,向村童買回,用藥敷治救活,然後放生於草澤中。月餘,靜坐間見一位青衣少年來邀,真人跟隨,到水晶宮見頭戴幟帽,身穿絳衣的龍王出來迎接,延請上座並說:「小兒前日出遊,被人所傷,幸遇道人拯救,不勝感激。」即召青衣小官再三拜謝,並殷勤設宴款待,留住三天,臨行拿出奇珍異寶贈送。真人堅持不受道:「久聞龍宮甚多醫病秘方,願能傳我,以救世人,遠勝金玉。」龍王為感激救子之情,便贈送玉笈三下六方。命僕護送真人到家。經過屢次的試驗均有靈效,於是編入《千金方》中傳世,從此醫術更加精通,行醫救人無算。右起二圖:《千金方》及其內頁。

十五日    開漳聖王誕辰

    陳元光(657-711)字廷炬,號龍湖,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一說為河東猗氏——今山西臨猗縣人,可能是代北鮮卑貴族侯莫陳氏後裔)。福建漳州人與台灣的漳州移民後代,均尊稱其為開漳聖王。
    13歲那年隨父親嶺南行軍總管陳政出征到福建,治理嶺南地區。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4月,陳政卒於任上,陳元光襲職,代父領兵,封玉鈴衛翊府左郎將,平息廣東陳謙與「蠻僚」首領苗自成、雷萬興等「寇亂」,閩南一帶遂安定。陳元光被晉階為正議大夫,詔封為嶺南行軍總管。
    在福建省漳州市九龍公園內的陳元光雕像當時陳元光所處的漳州屬「地極七閩,境連百粵」,是少數民族與漢族混居的區域。陳元光認為僅憑武力鎮壓是「兵革徒威於外,禮讓乃格其心」,而且「誅之不可勝誅,徙之則難以盡徙」,「功愈勞而效愈寡」。於是呈請皇帝在泉州、潮州之間設郡縣,以加強對該地區的統治。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后下詔,准奏在原綏安地段創建漳州,轄漳浦、懷恩二縣,漳浦附州為縣,任命陳元光為漳州刺史(州長)兼任漳浦縣令。
    此後,陳元光平定閩粵三十六寨,建堡屯兵,安定邊陲。使北至泉州,南至潮州,西至贛州,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後來把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方式和耕作技術引進到這個地方,種植水稻和麻、甘蔗、香蕉、荔枝、龍眼、花卉等經濟作物。
    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11月5日,苗自成、雷萬興之子又於潮州聚眾反抗朝廷,敵眾潛達岳山。陳元光聞訊率輕騎抵禦,因援兵到晚了,被敵將藍奉高用刀殺死。漳郡黎民,聞之如喪考妣,為之哀號。其子陳珦守制三年。先天元年(712年),繼任漳州刺史。
    在河南省固始縣陳元光廣場上的陳元光雕像,由福建省雲霄縣捐贈陳元光開發漳、潮地區的業績,受到歷代朝廷的褒崇。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賜贈陳元光為豹韜衛大將軍,臨漳侯,謐忠毅文惠,後又追封他為潁川侯,賜「盛德大祀之坊」。
    宋徽宗賜與陳元光「威惠廟」匾額。宋孝宗加封陳元光為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明朝又改封他為昭烈侯。漳州地區人民把他尊為「開漳聖王」,崇祀他的廟宇遍及閩台及東南亞一帶,僅漳浦境內「聖王廟」就有近百座,台灣也有100多座「聖王廟」,歷代香火甚旺。近年來,漳州市政府為紀念陳元光,將市區的主要街道命名為元光北路、元光南路。
    ▲左圖:開漳聖王神像。左二圖:大溪福仁宮每屆開漳聖王誕辰日必舉辦神豬大賽。右二圖:宜蘭縣壯圍鄉永鎮村永鎮廟主祀開漳聖王。右圖:台北市內湖碧山巖開漳聖王廟是開基    祖廟。


十六日   洞真先生解脫

    先生姓胡,名慧超,一名化俗,字拔俗。不知何許人,亦莫詳其年,人問之則曰今年五十二歲,後數十載問之,亦復云。然容貌雄偉,氣宇魁岸,獨處則無異於常人,在眾中則獨出人一頭,故時人稱之曰胡長仙。逢人不執手板,擎拳而已。嘗遇日月二君,授以淨明靈寶忠孝之道,神妙無方,人莫能測。唐初,隱于洪州西山之洪井,時往來洪城。
    一日散步市中,見一民家悲戚,先生問之,答曰:城側有廟神,歲擇女子以配,吾女明日當行,是以悲也。先生曰:為汝除之。於是,嘯命風雷,焚擊神廟,併廟側一巨樟,根下白骨無數,拔其根擲于江中,逆流而上,至清江境,今樟樹鎮即其地也。州人感激,於廟所立觀,今豫章玄妙觀是也。唐貞觀中,太宗皇帝聞風召之,不赴。高宗即位,復召先生,乃赴,館于禁中。時宮中有妖,夜出傷人。上曰:禁中有妖,師能除之否?先生曰:諾。乃徧行宮中,至西掖垣下,指曰:妖在此。命武士掘之,入地數尺,得老狐十數隻,併白骨甚多,殺之妖乃絕。上大悅,賞賜皆不受,力求還山,上許之,詔百官祖餞,御製詩為別,乃還居西山游幃觀。時觀荒廢,先生因問主觀,胡不修葺,答以乏財力。先生徑往,不逾月,以木機至高安樟木,江口距九十里,命筏人緊繫縛,各就宿江岸,臨暮飛墨符一道,中夜烈風雷雨,比明筏已在壇下矣。浚抹攒谷所當之路,林木披靡。又於山下發一窖,出錢三百千,為工役之所需應。殿宇非人所為者,皆夜役鬼神為之。門外鑿七井,以禁火灾。則天復召見於武成殿,問神仙事。先生止陳道德帝王治化之源,即辭乞還山,勑遣使齋金璧送歸行次,單父賜書曰:先生道德高尚,早出塵俗,如軒曆之廣成,漢朝之河上。遂能不遠千里,來赴三川。日御先開,望霓裳之漸遠。天津後渡,瞻鶴蓋以方遙。空睇風雲,惆悵無已。還於洪崖先生古壇鍊丹,首尾三年,詔趣詣闕,館于禁中,一朝遁去。上歎恨久之,遣使齋贈甚厚,還居西山盱母靖。曰:吾昔到此,客于盱母,今已數百年。長安三年,命弟子於游幃觀之西北伏龍,造磚墳,藏太玄真符二,七星劍、靈寶策杖各一,三日而訖。先生正衣冠,坐繩床,空中雲鶴旋繞,墻外人馬之聲不絕,而先生已化矣。州具以聞朝,命賜謐曰洞真先生。凡參學淨明弟子,皆尊之曰法師君。(查無圖像)

十六日    九天使者降

    《廬山太平興國官採訪真君事實》七卷有云:九天使者,監御萬靈之貴神,巡察三界,賞善罰惡之總司也。
    元宗開元十九年二月十五日夜寢靈符殿,夢神人仙仗甚盛,語帝曰:吾是九天使者,被受混元正真玉帝、太上老君勁命,採訪九天九地、三界十方、萬國九州、八極內外,觀察巡遊,較定天人祿壽,生靈罪福,建立採訪總司。九天司命真君開治舒州潛山,九天丈人真君開治蜀郡青城山,吾今開治江州廬山。可於三山興置齊祠,後五百年福及生靈。言訖而覺。(查無圖像)

十八日    正陽開悟傳道真君昇仙

    「正陽開悟傳道帝君」即鍾離權,為元世祖所加封號。其昇仙有一個傳說的故事,鍾離權跟著周處去勦伐齊萬年,全軍覆沒,一個人逃了出來,躲進了終南山。一天,他爬上臥鳳嶺(即今日鐘呂坪),又飢又乏,忽然聞到一股濃濃的香味,他嗡著鼻子嗅著香氣尋到一個山洞前,認定縷縷香氣就是從裡面飄出的。可是,叫了好大一會,不見裡頭有人答應,他就走了進去。洞中空蕩蕩的,一角用石頭支著一口大鍋,底下大火呼呼的燒著,鍋裡咕咚咕咚熱氣騰騰。鍾離權一個勁的咽唾沫。到跟前一看,只見鍋裡煮著好多白嫩熟爛的東西,就在洞外折了一根樹枝扎著吃了起來。那東西味道美的出奇,啥都像,啥也不很像。鐘離權顧不得仔細品嘗,不停地吃。最後把一鍋全吃完了。鍾離權吃得腸滿肚圓,飽嗝連聲,蹲都蹲不下去了,正美滋滋的在洞口外邊踱步順氣。忽然看見山坡下有個人急匆匆地往上爬,心想不好,那人來了肯定要找麻煩,撒腿就跑。
    來的是個挖藥人,看見從洞裡跑出個人,急忙進洞看,鍋裡啥都沒了,氣得手腳打顫。原來他挖了個千年太白手兒參,準備自己享用後羽化成仙,沒料想下山取了副碗筷上來,手兒參已被人偷吃完了。他從後面就追了上來,鍾離權本來就胖,跑不快。那挖藥人走慣了山路,跑的飛快,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鍾離權光顧朝後看,並不知道前頭是懸崖,一步跨到空中,大吃一驚,不過並沒有墜落山澗,反而升向空中。原來他已身輕如雲,脫胎成仙。
    鍾離權誕辰為四月十五日,其生平事跡請見「四月十五日鍾離權誕辰」條。
    ▲左圖:開漳聖王神像。中二圖:據載鍾離權得東華帝君授以赤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候,青龍劍法。後又遇華陽真人,得太乙刀圭,火符金丹,洞曉玄玄之道。最後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一洞中得軒轅黃帝所藏玉匣秘訣,遂成為真仙。此二圖即為赤符及玉篆。右圖:廟中牆壁上之「八仙圖」。

十八日    四殿五官王誕辰

    五官王司掌合大地獄,此大地獄之苦又勝於前二者,其苦無邊。墮此地獄之罪根為生前樂行殺、盜、邪行三業。觀此地獄罪人為大火普焰所燒,眼出火淚,彼淚是火,即焚燒其身,閻羅人又劈其眼骨,複以鐵鉤割打,熱鐵鉗擘其糞門,洋熱白鑞灌滿其內,外有大火複燒其外,內外極燒,受其大苦。如是經無量百千年中業方竟。若生人中,常有癖病在其腹中,若身燋枯,又形貌醜陋等。
    四殿五官大王,殿主正氣凜然,明察秋毫,洞徹世界各地罪犯心理,狡黠奸詐難以遁形,其最為痛恨者,乃無情無義忘恩悖德之徒,在其合大地獄中,有十六小地獄,個個嚴酷,凡墮此者,全是生前嗜於殺、盜、邪淫三重惡業之徒。殿前設有,腰斬、拔舌、沸湯、剝皮、劍樹、火崩、與射眼地獄。其中最為喪膽者,莫過與火眼地獄,罪犯至此難熬而哭,哭出血淚。淚化烈火,延燒全身,夜叉發覺,複以烙鉤勾其咽喉,灌入錫銅於體內,又以鐵丸塞其肛門,令內外夾燒,痛苦永無歇時,須經數百千萬年後,心中欲火燃燼方消。
    ▲左圖:四殿五官王地獄繪圖。左二圖:四殿五官王神像。右二圖:四殿血池地獄繪圖。右圖:墮此剝皮地獄者,多是生前操殺業,或是皮草皮革的製造者,販賣者愛用者,有不肖之徒或奸商,專竊文化財產,見利忘義,任意破壞,盜竊洞窟古文物,或揭取壁畫,或鑿取石刻造像,或破壞寺院廟產,及盜賣文物公產,死後墮此獄,且遭淩遲細刻,活剝其皮,其苦難熬,經風再生,再剝直至業消而止。


十八日    永靖義民爺誕辰

    兩百年前,來自廣東潮洲府饒平縣的客家人,曾在永靖建立了臺灣罕有的客家街。而今,雖然街道已毀,但班班史跡仍遺留在永靖鄉各處。
    義民爺的奉祀,南北兩地的客家人雖有不同,但崇敬忠義之士的心情是一樣的,何況所有的義民爺,都是客家人的祖先,義民爺也就成了亦神亦祖的角色。義民廟內供奉義民爺,它是指所有保鄉衛國的數百位義士,不是指某個人,廟中供奉的牌位,上面書寫『褒忠義士眾姓諸公之神位』,神龕上懸掛乾隆皇帝親筆的『褒忠』二字的匾額,故義民爺是指全體有功烈士。而客家人家中所供奉的,則是當年義民們以義相約的黑色旗,也就是『義民旗』,每年祭典信士帶回義民廟過火,再引神回家供奉,這是十分具有特色的祭典,也是十分特殊的拜神形式。
     ▲左圖:義民廟是由清朝武舉人黃耀南倡議籌建,兩百年前坡心庄(埔心)自力救濟、捍衛家園、集結壯丁義士抗抵盜匪。清乾隆皇帝也御封為「忠義公」外還贈送匾額上題『褒忠』兩字,還刻有兩枚「乾隆御筆」印,卻被誤送到埤頭鄉的小埔心,直到同治年間鄉民才知道這消息,才再依樣複製一面,就是目前在員鹿路義民村的忠義廟內。左二圖:義民爺神像。右起二圖:義民亭與義民廟。

:二月十九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2-3二月神佛誕辰」。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02-1二月神佛誕辰


初一日   祭芒神

    在中國,立春也是一個重大傳統節日。古時立春要祭祀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神,或稱芒神。在周朝,立春前三天,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這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都城東方(傳說句芒神居住在東方)八里之郊迎春,並頒行布德施惠的政令。到了宋代,迎春民俗活動已經從民間進入宮廷。立春這天,宰相以下官吏,除入朝稱賀之外,相互之間還要同賀;在清代,迎春、賀春已成為重要節日之一,這天的祀神祭祖儀式非常隆重,僅次于正月初一的歲朝。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民生產、生活都離不開牛。牛是吉祥、勤勞、財富的象徵。因此,立春時節的打春牛(也叫打土牛、打春、鞭春)就成為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的重要習俗。傳說,自周公時開始,就制定了「立春土牛」的節慶辦法。為了表示重視農耕,歷代封建統治者在立春這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用這一禮儀勸勉農耕。《燕京歲時記》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
    在清代,慶祝立春的儀式分報春、迎春兩大慶典舉行。立春前一天的儀式叫「報春」。這天一早,有兩名穿戴著古人衣冠的民間藝人,一個扮作春官,一個扮作春吏。他們沿街高喊:春來了!這時,無論官員、百姓見到「春官」、「 春吏」都要作揖行禮;報春人在各攤販、店肆,可隨意取食貨物、食品,店主人還要以先得春光為幸。迎春活動隊伍以鼓樂儀仗為先導,穿著節日盛裝的官員緊隨其後,後面是手拿各式農具的農民隊伍。迎春隊伍來到東郊,迎接預先糊扎好的芒神與春牛。人們對芒神與春牛行二跪六叩大禮。主持儀式的人滿斟祭酒,遞給參加儀式的最高長官,長官舉酒酹地,也行二跪六叩大禮,然後到春牛前作揖,將芒神、春牛迎接回城。第二天,就是立春當日,地方長官要主持迎春儀式。儀式上,長官要向春天獻酒三次,然後執彩鞭象征性的擊打春牛三次。隨後由農民擊打春牛,直至將春牛打爛。
    ▲左圖:每年的農作收成直接影響國家興衰,過去,朝廷也設有專職掌管天文、觀測氣象的欽天監,也負責曆法推算,制定「黃曆」(皇曆),根據節氣時令,指導農夫春播秋收,「黃曆」就是民間的《通勝》。對農耕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風調雨順,而「春牛圖」正正是對流年降雨量的預測。「春牛圖」中的芒神,如果穿着草鞋的話,意謂該年雨水少;芒神赤腳,表示雨水多;若芒神赤腳且褲管束得高高,該年則可能有大水災。中二圖:較早期曆書中繪製的「春牛圖」。右圖:清代「春牛圖」內畫了一頭牛及一個牽牛的「芒神」。春牛圖左右兩旁分別載有七言詩句,這些詩句是預測當年的天氣及農作收成。

初一日   翊聖真君降

    據楊億《談苑》載,「開寶中,有神降于終南山,……言:我天之尊神,號黑煞將軍,與真武、天蓬等列為天界之大將。」太宗即位,築宮終南山陰。太平興國六年,封翊聖將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加號「翊聖保德真君」。與真武(玄武)、天蓬、天猷並為天界大將軍,宋以後尊為四聖。(坊間神誕皆載有「羽聖真君」,查無資料,恐係「翊聖」之誤。)
    ▲左起三圖:翊聖真君繪像。右圖: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重建了厂翊聖保德真君殿」(即上觀正殿)、藥王殿、娘娘援閣、福壽殿,並植鬆柏萬株,為午子山增色不少。

初一日   劉真人誕辰

    劉處玄(1147-1203),字通妙,道號長生子,金朝全真道道士,山東東萊(今山東掖縣)人。道教中劉處玄被奉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隨山派的祖師。
    劉處玄於皇統七年在山東東萊武官莊出生,幼年喪父,以謹慎侍奉母親而聞名。大定九年(1169年)春天,傳說劉處玄在鄰居牆壁上忽然看到「武官真仙地,須有長生不死人」的語句,因而決心信奉道教,並於同年九月在萊州拜全真道祖師王重陽為師。並替他改名處玄,字通妙,號長生。這年劉處玄23歲。
    大定九年冬天,王重陽率領馬鈺、譚處端、劉處玄和丘處機四名弟子前往河南汴州。次年春天,王重陽在汴州逝世,遺命尚未悟道的劉處玄聽從師兄譚處端的教誨。隨後在馬鈺的率領下,四人將王重陽暫葬於汴州,接著前往長安和終南山,拜會王重陽的道友和德謹、李靈陽,以及其早期弟子劉通微、史處厚和嚴處常。大定十二年(1172年),又在馬鈺的帶領下,众人將王重陽遺體遷葬於終南山,並在墓旁結廬為亡師守喪。
    大定十六年(1176年),劉處玄返回家鄉山東萊州武官莊,從此長期在山東弘道。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他在武官莊興建道觀(後名靈虛觀),並注疏《道德經》和《黃庭經》。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掌教馬鈺逝世,劉處玄與王處一合力辦理他的喪事。次年,劉處玄在昌陽和登州主持齋醮時,信眾目睹王重陽和馬鈺顯靈。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譚處端逝世,劉處玄繼任為全真教第四任掌教。
    泰和三年(1203年)二月初六日,劉處玄在東萊武官莊靈虛觀逝世,享齡五十七歲。至元六年(1269年),元世祖詔贈為「長生輔化明德真人」。
    一說誕辰為七月十二日。
    ▲左、中圖:隨山派為全真派內部繁衍出七個支派之一,為長生子劉處玄所創。 其後傳其弟子于道顯,崔道演等人。劉處玄曾在嶗山太清宮弘道,信眾甚多,成為隨山派的祖庭。右圖:全真道觀方圓百里,山高而險,氣勢宏大,頗有仙家遺風。 山腳解劍池象徵全真教在當時的地位,凡用劍者在此必解劍以示尊重。 山頂重陽寶殿是中神通王真人當年講道之所,左側七真殿供奉著北七真教主,右邊觀瀾亭倚高山望雲海,令人心神皆曠。

初一日   一殿閻羅秦廣王蔣誕辰

    閻王是神話與民間傳說中陰間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輪迴。在中國民間信仰裡面,人死後要去陰間報到,接受閻王的審判。閻王有一本「生死簿」,上面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當某人生命已盡的時候,閻王就會派遣下屬無常鬼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陰曹地府接受審判。閻王的判決取決於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惡:生前積德行善立功的人,閻王會讓他升天成為神仙,或者給他一個吉祥的來世;生前行兇作惡的人,閻王會讓他下地獄,接受各種懲罰,或給他安排一個惡劣的來世,這是因果報應。
    中國民間信仰受到中國佛教與道教的影響,有「十殿閻羅」之說。此說源於唐代。相傳玉皇大帝冊封閻羅王,由閻羅王統率地獄和五嶽神兵鬼卒;閻羅王更分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和名號,稱「地府十王」,俗稱「十殿閻王」;而十殿閻王及其一切部眾,在佛教中都受幽冥教主地藏菩薩,或者是在道教中受東嶽大帝管轄。
    「十殿閻羅」各有其主、生辰和專職:第一殿秦廣王蔣(傳說是:東漢的蔣子文),二月初一日誕辰(一說為二月初二日),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管吉凶。
    ▲左圖:第一殿秦廣王。此殿司掌人間壽夭、吉凶暨陰間受刑罪報。所有罪魂被押解至第一殿秦廣王處,接受審判,依罪刑輕重,發配至各獄受罪消業,如功過相當,免受罪者,可直接轉到第十殿投胎。左二圖:第一殿秦廣王所轄的抱柱地獄。今日,邪淫氾濫,此罪報者,生前多喜樂淫欲、邪淫、奸邪、販售黃色書刊、影帶、光碟、或拍攝、著作或收藏、公共展示等等,死後都要墮此獄。身抱火紅銅柱,滿身血肉糊焦,死而復生,生而復死,其苦痛難當。右起二圖:一殿秦廣王神像。

初二日   聖孟夫子誕辰

    孟子名軻,生於周烈王四年(西元前三七二年)四月,父名激,母仇氏,本魯公族孟孫之後。後遷居鄒地(今山東鄒縣)故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鄒人。
    孟子從小聰慧,善模仿,以家近墓地,乃學做墳墓埋葬之事。孟母認為這不是教養他兒子的地方。乃遷住到市場旁邊,孟子又仿作商賈販賣之事,他母親又以為這裏也不是教養他兒子的地方。於是再徙居學宮的旁邊,孟子耳濡目染,乃設俎豆,為揖讓進退諸事,孟母以為這才是他兒子居住的好地方,遂定居在那裏。
    孟子少時不肯用功讀書,孟母乃斷織訓子,孟子始發憤勤學不輟。
    孟子受到慈母良師的教誨,成為天下名儒。孟子學成以後,一面為學生授業解惑,一面周遊列國,想獲得行道治國,實現政治理想的機會。孟子降生的時代,為中國的戰國時代,是一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孟子離婁篇)的時代,是「強凌弱,眾暴寡,智詐愚,勇苦怯」的時代, 也是「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四方」的時代,更是一個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一面則「民有飢色,野有餓莩」的時代(孟子梁惠王篇)。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西元前二八九年)正月,享年八十四歲。
    ▲左圖:孟子繪像。左二圖:孟廟,又稱亞聖廟,為歷代祭祀孟子的場所。孟子廟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西元1037年)。初建于鄒城東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軻陵墓之前。據孟林享殿內現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廟記》碑文記載:此廟為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所創建。右二圖:孟子見梁惠王圖。右圖:「四書五經」中的「孟子」篇。

初二日   濟公菩薩誕辰

    濟公活菩薩:俗家姓李名修元,南宋臺州府天臺縣人,是十八羅漢之一-降龍羅漢尊者。「降龍尊者」所轉世,以佛法無邊,濟困扶危,世稱「濟公活佛」「活菩薩」。濟公廿一歲於杭州靈隱寺出家而遠近馳名,法號「道濟」。濟公襌師葬骨於杭州濟公塔院。生平喜愛吃蘸蒜狗肉,喝酒,言行瘋癲,為人急公好義,仗義嚴懲貪官污吏,深受百姓敬重,亦稱為「瘋癲僧」。
    又傳說:濟公菩薩被尊為中國羅漢,又稱濟顛僧,俗姓李,名心遠,出家法號為「道濟」,台州(今浙江臨海)人氏,生於南未紹興十八年(公元一一四八年)二月初二日,辭世於宋寧宗嘉定二年(公元一二 ○九年),享年六十一歲。民間尊稱「濟公活佛」或「活菩薩」,佛教說衪是「降龍羅漢」轉世,為受苦受難者之救星。其為人狂而疏、介而潔;由於不守戒律,嗜好酒肉,舉止如瘋如狂,遂被稱為「濟顛僧」。
    濟公最初在浙江杭州靈隱寺出家,後移淨慈寺,並在此寺辭世。
   ▲左起三圖:據傳濟公是十八羅漢之一的降龍羅漢尊者所轉世。第三尊是木雕藝術家李秉圭作品「降龍尊者」。右起二圖:濟公菩薩之神像。

初二日   祭泗水神

    泗水神廟位於山東省泗水縣,奉祀泗水神,昔日皆於二月初二祭祀,所祀水神不可考。(查無圖像)

初二日   福德正神千秋

    土地神,又有各種稱謂包括 伯公、大伯公、福德正神、福德老爺、土地公公、土地伯公、福德公、土地公、土地爺、地主公、福德、土公、土地、土伯、土正、地主、社神、社公、社官、后土等。
    土地神乃中國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求財、保平安、保農業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中國自古就有土地神的崇拜,左傳通俗篇有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為守護社里之主,謂之上公。」。所謂土地神就是社神,其起源是來是對大地的敬畏與感恩;說文解字:「社,地主爺」,顧名思義,社就是土地的主人,社稷就是對大地的祭祀,又有后土之說;禮記:「后土,社神也」;史記•封禪書:「湯以伐夏,祭告后土」,後漸由自然崇拜轉化為人格神;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此似為社神人格化之始。
    在一般民間的信仰中,神明多半會有明確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處很多,眾說紛紜,傳說之多不勝枚舉,此舉兩例。
    一說為:周朝一位官吏張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發展。
    另一說為:周朝時,上大夫的家僕張福德(或張明德),主人赴遠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張明德帶女尋父,途遇風雪,脫衣護主,因而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蓋為忠僕之封號,上大夫念其忠誠,建廟奉祀,周武王感動之餘說:「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

    ▲左起三圖:福德正神神像及神禡。右圖:常有擠在住宅區或商業區的土地公廟。

初二日   陸修靜天師昇仙

    陸修靜(406-477年),字元德。吳興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懿族。三國吳丞相陸凱的後代。篤好文籍,窮究象緯。早年棄家修道,好方外遊,遍歷雲夢山、衡山、羅浮山、峨嵋山等名山勝地。元嘉末約(453年)「市藥京邑(今南京)」。宋文帝聞其名,慕其風,命左僕射徐湛延請入宮講道。不願囿于束縛,固辭不就,遂訴江南,繼續週遊四方布道。大明五年(461年)來廬山,愛匡阜之勝,構築精廬居處修道,是為太虛觀。自此,以太虛觀為大本營研經傳道授徒長達7年之久,為廬山道教勢力的發展和影響的擴大作出了極大貢獻。
    ▲左圖:北港朝天宮-聖父母殿和光明殿牆廊下的繪圖「虎溪三笑」,為東晉時的文人軼事。圖中者為禪宗法師慧遠,負帽者為道士陸修靜,右者為陶淵明。相傳陶淵明和陸修靜經常到廬山和禪師慧遠談論佛法,但每次禪師送客,都只送到虎溪前就停下腳步,陶淵明疑惑問之,禪師卻笑而不答。後來陶淵明從寺裡僧人口中得之,禪師自三十多年入山修行之後,就不曾下山。ㄧ日,三人相談甚歡至午後,禪師出門相送,但因當日話題聊得正熱絡,到了虎溪時,山裡老虎發出低沉的虎嘯聲,三人竟未發覺,等過了橋之後才發現禪師已過虎溪了,因而三人相視而笑。此時禪師無意間,居然破除了不過虎溪的執念,也表現出文人相談得知音,忘情於天地的情景。左二圖:南北朝時陸修靜編的《三洞經書目錄》是道藏的雛形,共1228卷。右二圖:古跡落星墩。右圖:陸修靜繪像。

初二日   蒙恬祖師誕辰

    蒙恬是秦朝名將,曾經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秦始皇駕崩之後,因為支持太子扶蘇,被宦官趙高設計處決。祖居齊國,祖父蒙驁、父親蒙武皆為秦國名將。
    傳說蒙恬發明了毛筆,《史記》「恬取中山兔毛造筆」,晉人崔豹《古今注》提到:「牛享問曰:『自古有書契以來,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筆耳。』」考古發現在蒙恬之前中國已有毛筆,1954年湖南長沙發現第一枝戰國毛筆。毛筆的創始,文獻中記載頗多,教科書常以蒙恬為毛筆發明者,毛筆製造業亦以他為行神。
    晉人張華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筆」的記載;南朝週興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筆倫紙」之說,都把蒙恬作為製造毛筆的始祖
    ▲左圖:蒙恬是秦朝名將。左二圖:。右二圖:馬縞之『中華古今注』中記載:「蒙恬始作秦筆耳。以柘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非兔毫竹管也。此即所謂的「蒼毫筆」,依此可見其所製筆頭已具兼毫筆之形式了。柘木又稱為黃金桂,為蔓生灌木,可入藥,木心微虛。為求得此物,在遍尋各可能出處後,終於在五股觀音山尋得。」右圖:蒙恬墓,位于陝西省綏德縣城西大理河畔。墓塚成饅頭形。據《綏德州志》記載,墓高50餘米。後因歷史久遠,風雨剝蝕和施工修建等人為因素,使墓塚成不規則形。

初二日   鴨母王朱一貴誕辰


    朱一貴(1690-1722)原名朱祖,台灣府鳳山縣人,祖籍福建省漳州長泰縣,台灣清治時期第一次重大規模民變發動人。
    朱一貴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生於福建省漳州,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隨移民潮移民台灣,年輕時曾任衙役的馬車伕,後為傭工、種田為生,在鴨母寮(今高雄市內門區光興里)以養鴨為業,為人豪爽好客,有「小孟嘗」、「鴨母王」之稱。
    康熙六十年(1721年),鳳山縣知縣出缺,暫由台灣知府王珍兼理,王珍不但在各地徵收極高的糧產,而且把知縣職務交由他二兒子管理,但王珍的兒子利用職權橫徵暴斂,引起普遍不滿。同年台灣當地發生大地震,引起海水大漲潮,民眾為了謝神而合夥請戲班唱戲,王珍竟以「無故結拜」為罪名逮捕40多人,之後又以違反禁令為由逮捕200多名入山砍竹子的民眾,並要求這些民眾繳錢了事,否則要被打40大板,甚至要被驅離台灣。經過一連串的欺壓,朱一貴與其朋友李勇、吳外、吳定瑞等50多人,齊聚內門地區墾首黃殿家,商議結盟對抗王珍。眾人遂推朱一貴為盟主,宣傳他為明代皇帝後裔,高舉「大元帥朱」紅旗號召「反清復明」,於今岡山區附近召集1000餘壯丁,發動革命,下淡水溪檳榔林的客家人領袖杜君英(潮州閩南人,隨父親居住在客家庄)響應革命,4月27日大敗岡山清軍,5月4日合作攻下臺灣府城(今台南市),清朝政府官員包括知府王珍紛紛坐船逃往澎湖;響應者有許多是明鄭時期將校武官,攻下臺灣府城後,眾部將擁立朱一貴為「中興王」,於今台南大天后宮登基。朱一貴承襲明朝的制度,國號大明,年號永和,且廢除滿族薙髮令,將旗裝脫下、長辮剪斷,恢復明朝時的服裝及傳統漢人的髮式。
    但後來因閩粵內鬨分裂,杜君英認為自己功勞較朱一貴大,應由其兒子杜會三當王,導致內鬨,杜君英率眾出走,向清朝政府投降。義軍兵力日趨減弱,不到二個月即遭從內地支援的清軍撲滅,清軍亦藉此事徹底掃蕩拔除南明殘餘軍隊,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才恢復寧靜;由此可知,當時即便沒有朱一貴在台灣反清,也會有其他人反清。
    朱一貴雖為草莽英雄,但識見、氣宇亦有過人之處,被捕時面對平亂之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收台居鹿港施琅之子,施公案施世綸之弟)、清朝官員藍廷珍,猶昂然自立,自稱孤家,後被解送北京。康熙六十一年(1722)2月22日,朱一貴、李勇、吳外、陳印、張阿山等人遭凌遲處死,親屬一同罹難。
    民間傳說朱一貴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台南州城隍綏靖侯」,在台南市小南門城隍廟被祀為主神。據說朱一貴養鴨於鴨母寮,於今高雄市內門區光興里內。鴨母寮興安宮供奉朱一貴神位,興安宮在廟前水池中增置朱一貴趕鴨子的塑像。
    ▲左圖:內門鄉光興村興安宮在廟前水池中置有朱一貴趕鴨子的塑像。左圖:興安宮主祀朱一貴神像。中圖:內門鄉光興村興安宮。右二圖:後人稱朱一貴養鴨的地方為鴨母寮。右圖:廟冲標明鴨母王公聖誕千積日期的啓事牌。

初三日   文昌梓潼帝君誕辰

    文昌帝君,有天神與人神兩種不同的說法:文昌兩字既為星名,又為神名,也就是民間慣稱文昌星、文星神。
    『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應帝君。有關“文昌星”的說法,【史記‧天官書】所載:『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將,二日次將,三日貴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祿。』【星經】中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文昌六星為上將〈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命〈主災咎〉、司中〈主右理〉、司祿〈賞功進士〉,各有專司,掌管天下文運祿籍,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士人學子的崇拜。
    文昌帝君,一般認為他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間的奉祀,從周朝以來,歷代都相沿制訂禮法,列入祀典。
    ▲左圖:文昌梓潼帝君繪像。左二圖:文昌帝君神像,作提筆捧書狀以示為讀書文人之神祗。右二圖:台中縣大甲鄉文昌祠於日治時期大正十三年(1924)王進財任漢塾教師,於文昌祠內教授漢學,並教習武藝。日人實施皇民化政策,不准百姓奉祀神明、祖先神袛,鄉民紛紛暫移文昌祠寄放,文昌祠遂成了間接保存人民慎終追遠美德的地方。右圖:文昌祠原是義塾,創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正殿主祀文昌公。

初三日   龍神朝帝

    《道經》云:二月三日龍神朝帝,天地間一切龍神,均登天朝奏玉帝。《封神演義》中曾提起「四海龍王」,即「東海龍王名為敖光、西海龍王敖順、南海龍王敖明、北海龍王敖吉」。雍正二年(1742)世宗敕封 「四海龍王」封號:東海龍王為顯仁、南海龍王賜封昭明、西海龍王為正恒、 北海龍王封為祟禮 。乾隆十七年編修的《台灣縣志》有太上洞淵召諸天龍王,微妙上品言道龍王有:東方青帝龍王,南方赤帝龍王、西方白帝龍王、北方黑帝龍王、中央黃帝龍王 。此「五方龍王」,執掌一百八十靈海,三十二嶽海,一百八十靈海與三十二嶽海,有日月龍王、西海龍王、山川龍王、鎮國龍王、五岡龍王、山海龍王、州縣龍王、散水龍王、大雨龍王等八萬四千位龍王。
    ▲左圖:四海龍玉繪像。左二圖:五龍祠創建於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東連廣濟寺,五龍祠坐北朝南,大殿內正中供奉五龍聖母,兩邊為聖母的五個兒子──五方龍王。右二圖:《上蘭村五龍祠場圃記》碑拓。右圖:安徽宿遷市龍王廟。

初六日   東華帝君誕辰

    東華帝君是元始天王分真化旡的法身,乃屬先天的真仙,生於混沌初開之際。據搜神記說:「東華帝君絕習在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東王公焉。與西華金母皆挺質太元,毓神玄奧於東方溟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而成形,西華王母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鑄萬物。凡天下三界十方男子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謂係道體既成,兼有氣、形與質,但尚屬一片混沌,既無陰陽,亦無天地,元始再以至真之氣化生東方為東王公,亦稱東華帝君;而以至妙之氣化生王母,因而陰陽俱備,五行始生,人物品類才相繼生成,因此,東華帝君以配位東方,為陽氣之精,以後並掌三界十方的得道男真。
    凡世間男子欲修道者,敬奉東華帝君祈求功果成就肉身修練成真。
    ▲ 左圖:嘉義縣大林鎮後殿三樓鎮殿主神東華帝君神像。中圖:香港油麻地天后宮祭祀的神明很多,也包括東華帝君在內。右圖:宜蘭縣草湖玉尊宮主祀有東華帝君。

初七日   三斗下降

    農曆二月初七是南斗、北斗、西斗三位星君下降凡間的日子。南斗星君主延壽,降神於人,名之為魂;北斗星君主解厄,降神於人,名之為魄;西斗星君主紀名,其四宮為白標星君、府高元星君、典皇靈星君與將巨威星君。
    斗星共分五斗,各有神君管轄,其中為世人重視者為北斗星君與南斗星君,俗信「南斗註生,北斗註死」,生死為人身大事,二星君之備受重視,自屬理所當然。北斗位處坎宮,其主要職為司理陰府,共有九星,七現二隱,七現星表現於人體即雙目、雙耳、二鼻孔、一口等所謂七竅,二隱星則代表尿道、肛門,人死則九竅無流暢,魄歸地獄,魂飛九天。
    相傳在三斗星君下降的這天,虔誠奉誦《南北西三斗真經》,可以祛千邪招百福,常保吉祥如意。(查無圖像)

初七日   宜春仙翁昇仙

    道家諸真人之一,姓謝,名未詳。(查無圖像)

初七日   十二面觀世音菩薩示現

    《佛經》中有「南無西十海洋中慶一十二面觀世音菩薩示現」。
    南北朝的時代,馳名的畫家張僧繇被梁武帝奉召為寶誌公國師畫像。當在畫像時,寶誌公國師卻不斷現出多種不同的莊嚴形相;有時現慈悲相、有時卻忽現威猛相;變化無窮,使得畫家無法下筆為國師繪畫法相,經過良久,張畫家最後只好懇請國師變幻莫測的臉相穩定下來,好讓他完成皇帝的使命。國師非常慈悲令畫家所求滿願,終於把臉相穩定下來,現出十二面觀音的莊嚴寶相,讓畫家完成使命。由此典故記載,十二面觀音寶相,相傳是寶誌公國師的法相所化現;所以在中國民間流傳,寶誌公國師就是菩薩的化身。
    寶誌禪師俗姓朱,又稱保誌,誌公,人稱誌公禪師、誌公祖師。梁武帝時代佛教高僧,與達摩、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七歲時,依鍾山(今紫金山)僧儉出家,居道林寺,專心禪觀,因而得道。後以神通及不修邊幅的言行而聞名,與佛圖澄有相似之處,有許多神異的事蹟。
    梁武帝時為國師,極受崇信。相傳梁武帝曾使張僧繇為他畫像,誌公現出了「十二面觀音像」,因此他又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現代流傳的《梁皇寶懺》即是梁武帝為了超度他的皇后郗氏,請誌公與十位高僧所作。
    他與傅大士被認為是禪宗的先驅人物。後世流傳的濟公傳說,起初的原型可能就是來自誌公。
    十二面觀世音菩薩示現一說為六月十八日。
    ▲左圖:十二面觀世音菩薩繪像。左二圖:大足石刻中的誌公禪師像。中三圖:劉處玄繪像。右圖:南京靈谷寺旁有一座寶誌禪師墓,鑲嵌在墓前的有塊「三絕碑」上面的文字和圖像已經看不清了,在前面的「誌公殿」有一塊根據原碑拓片復制的碑很清晰,不過和原碑似乎有些不同。從碑文和旁邊的文字介紹得知,寶誌和尚曾被梁武帝尊為國師,當時著名畫家張僧繇曾為他畫過一幅畫像。到了唐代,有畫聖之稱的吳道子根據張僧繇的畫畫了一幅寶誌的像,鐫刻在寶誌墓前的石碑上。畫像線條優美流暢,體態飄逸,詩仙李白見了之後發思古之幽情,寫下了40多字的畫贊一篇。後來書法家顏真卿將李白的贊文正楷重書,刻在碑上,唐代三大文人同題一碑,於是形成了吳畫、李贊、顏書的「三絕」。右圖:把寶誌禪師畫成十二面觀世音菩薩的畫家張僧繇繪像。

初八日   三殿宗帝王誕辰

    第三殿閻王宋帝王,主掌大海之底,東南方沃石下的黑繩火地獄。此地獄寬廣八千裡(五百由旬),也另設十六小地獄: 一名鹹滷小地獄 、二名麻繯百紐小地獄 、三名肋小地獄 、四名銅鐵刮臉小地獄 、五名刮魯小地獄 、六名鉗擠心肝小地獄 、 七名挖眼小地獄 、八名鏟皮小地獄 、九名需刖足小地獄 、十名拔手甲小地獄 、十一名吸血小地獄 、十二名倒吊小地獄 、十三名刀截小地獄 、十四名蛆蛀小地獄 、十五名擊膝小地獄 、十六名割心小地獄 。
    如在陽世時,曾犯以下罪惡: 不認為領袖、主官的恩德最大,以人的生命最重要,或當官,有地位之時,對主官不忠誠,存心背叛,不顧恤他人的生命。行公盼的人,見了利益,就忘了道義,缺乏愛國、愛民之心。身為丈夫的人,不行道義;身為妻子的,言行不柔順。身為養子,受長期養育的恩惠;等到得了財產,立即忘恩負義,不顧父母之養,而回去生父生母身邊的人。傭人,或受人之託辦事,卻辜負、背叛。職員或基層士官兵,背叛主管或長官。為業主辦事,同事間卻伙同設計詐財。犯罪入獄,卻越獄潛逃。或者因罪押解他方,中途逃走;因為押運的官兵曾經具名連保,以致連累了這些官差的親屬。經過漫長的時間,又未向事主懺悔,彌補其損失。雖然事後多做善事,仍需發入地獄,承受諸種苦刑。為了講究風水的年運,以致阻止喪家出,埋葬;令亡者不得入土為安。造墳挖士時,看見地下埋有別人的棺槨或屍骨,卻不馬上停止,換另外的龍穴;以致傷損他人的屍骨。為人管事,私自偷竊,漏列金錢、糧食,佔人便宜。祖先的墓地不去祭掃,久而遺失蹤蹟。引誘他人犯法;挑撥是非,制造糾紛,欺騙人打官司,傷人和氣。寫匿名信誣蔑別人。亂寫公告,文章,毀損別人的名譽。捏造退婚的字據,以幫人解除婚約。造假契約,來往書信,以詐取別人的錢、債券。本未加注明,也未簽名,隨便套描別人的簽名樣式,假刻別人的印章。目的用以添加、刪改帳目,讓後人受害。以上事件有違犯的查對事的輕重,命派大力鬼先推入大地獄受苦。另外再依所犯事情之類別,配入小地獄。
    世人假若能於二月初八日,發誓立願,持戒永遠不再違犯。死後就準許轉發別的福地,不用進地獄受苦。
    ▲左圖:第三殿閻王宋帝王,主掌黑繩火地獄。。左二圖:其中之一的刖足小地獄 。右二圖:新竹縣通靈壇所用掛軸「地獄一二三殿掛軸」。右圖:崑明的閻王廟(古老照片)。

初八日   張大帝誕辰

    祠山神張大帝,姓張,名渤,字伯奇,武陵龍陽人;也有說廣德軍人;又有說是吳興人,其父曰龍陽君,其母曰張媼。傳說他父母有一次遊太湖,突然烏雲密布,雷電並起,昏天暗地,母親張媼不見。不一會,雲開日出,張媼又出現在眼前,她對龍陽君說:我剛才看見一仙女,她對我說,我是她的祖先。接著送給我一顆金丹。張媼吃了金丹之後懷孕了,懷胎14個月後於西漢與東漢之間的神雀三年二月十一日半夜生一子。張渤長大以後,身體魁偉,性格寬仁大度,喜怒都不易表露出來。身長七尺,面目和胡鬚都長得很好看,頭髮長垂至地。並很熟悉陰陽之道。
    發蹟以後,派陰間兵卒從長興荊溪開一條聖河通到廣德去,在開河期間,他與他的夫人李氏約好,在後村畢宅保小山的楓樹林側掛上一面鼓,到中午吃飯時,夫人敲三聲鼓,張渤就回來。有一次張渤以鼓當桌吃過飯後,夫人收拾碗筷時,沒有把鼓面上的剩餘菜打掃幹淨,第二天未到中午,小鳥落到鼓面上啄食,敲得鼓兒咚咚響,張渤以為到中午夫人叫吃飯了,回去一看原來是小鳥在啄食而發出的鼓聲。後來真正到了中午的時候,他夫人挑飯來到楓樹林邊,她照常敲了三聲鼓,張渤以為又是小鳥在啄鼓,便沒有回去吃飯。於是,她走到工地看到自己的丈夫變成一頭大豬,指揮著鬼兵鑿河。張渤知道夫人已看見他的原形,從此隱入山中,也就是廣德縣西南隅立了一座廟,不久又在廣德縣東地方,又為他的夫人李氏立了一座廟。至於張大帝的封號是民間叫起來的,並非皇帝的封號。
    民間信仰張大帝,特別是江浙一帶,主要認為他不僅保佑不受洪旱災害所患,又能預卜休咎,保佑前程,所以不分農民或讀書人皆祀祭。
    張大帝正因為是豬的化身,所以在祭品上忌諱豬肉,一般用牛肉、凍狗肉等。
    傳說有另一個說法:張渤是漢武帝時的朝臣,然而在安徽廣德、江蘇無錫民間故事中,卻是位疏浚蠡湖、開通泗安至南漪湖人工河、造福人類的治水英雄。在廣德東亭施工時,為加快工程進度,張渤施展幻豕神術,化作神豬率無數小豬掘泥馱土……。不期,一日忽被前來工地送飯的夫人發現,張渤避化不及,慌忙向東奔逸。因羞於再見夫人, 便隱居廣德城西橫山「祠山」不出。夫人不知就裡而又尋夫不著,遂匿居城東一隅。從此,倆人再未謀面。後人追念張渤治水功績,奉為「祠山大帝」、「廣德王」,建祠立廟即「祠山廟」祀之,由此歷代香火不絕,成為天下香火祖庭。
    又《會要》:「真君姓張名渤,血食廣德軍之祠山,始封靈濟王,累加美號曰昭烈大帝,後改封昌福真君,今加寶號曰正佑聖烈昭德昌福崇仁真君。」
    ▲ 左圖:張大帝騎豬石雕像。中圖: 始建於清朝光褚29年的祠山廟,經過几次修繕,至今保存完好。右圖:張大帝是開通泗安至南漪湖人工河的治水英雄。

:二月初九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2-2二月神佛誕辰」。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世紀人物簽名 大師丰采耀眼

一九三八年一月三日出版的《時代週刊》封面,蔣
中正的簽名清晰可見,蔣宋美齢的簽名就得在左邊
的花紋裡尋了。

    這是一篇十年前的舊作,曾經在2000年三月五日刊登在「世界周刊」上,一位大陸簽名式收藏家常常e來e去的討論簽名式的收藏資訊,他想知道蔣介石的親筆簽名式,問我有沒有辦法。我告訴他手邊就有,就把舊作找了出來複印了一份給他,他說他如獲至寶,而且還得到了一籮筐。我想,有一個人喜歡大概就有很多人會喜歡吧,就貼出來就教四方同好吧。原文的標題是:

  「世紀人物簽名 大師丰采耀眼」

    在千禧年初臨之際,世界日報舉辦了一個令藝術愛好者欣喜的千禧聯展,主要的是蔣夫人的畫作,她特別選了十幅作品,五幅山水、五幅花卉;同時展出的尚有陳立夫、王己千、張隆延、傅狷夫、歐豪年五大名家;所有參展者都是在剛過去的一個世紀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尤其是蔣夫人和陳立夫,都是百歲人瑞,走過了整整的二十世紀。

    畫展轟動自是不在話下,我雖遠在西部無緣親眼享受,但是心中的感受卻如怒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聯展名單初公布之際,心中即竊竊自喜,名單有六人,兼及題跋者共有七人,我己擁有其中四人的簽名,自覺非常有緣。
蔣夫人的簽名,英文簽的是Meyling Soong Chiang,簽完了在名字下面劃一條線,多半如此。
    有的人的簽名是不容易要到的,有的時候只好花錢購買了。大約十年前,在一份簽名拍賣目錄中,發現有蔣介石的英文字樣,標價不高,並說明品相不好;不管怎麼樣,總是值得一試的。好不容易等到訂件寄來了,興奮加上驚喜,連忙把心境平靜下來了才敢仔細欣賞,以免緊張過度。

    這是一份一九三八年一月三日出版的《時代週刊》封面,六十多年前的美術設計在今天的眼光看起來土裡土氣,主要的畫面是一位名為S.J.Woolf所繪蔣委員長夫婦並立的油畫,時序是抗日戰爭的初期,而這一期的主題是年度風雲人物,並有一行加了引號的小字是「不惜一切犧牲抗戰到底」;全張略為發黃,保存得並不好,郤是太有紀念價值的好資料。

    簽名就更值得令人驚喜了,不但有蔣中正的簽名,更有蔣宋美齡的簽名,兩人的簽名都是毛筆直書,蔣中正的字跡己靠近畫的左邊,蔣夫人的簽名就只好簽到旁邊的裝飾花紋裡去了。

    無庸置疑的,這一份封面成了我的最愛,早就裝了精美的鏡框掛在座右了;後來,陸續進了幾件蔣夫人的簽名,希望能再逢奇蹟;雖然奇蹟不再,收藏得卻很愉快。蔣夫人的簽名,英文簽的是Meyling Soong Chiang,簽完了在名字下面劃一條線,多半如此。我收藏到的一件,字跡較為秀麗工整,幾乎每一個字母都看得出來,而且名字下面沒劃線,可能是較早期的簽法。她的中文簽法無論是毛筆、鋼筆,一定是直排的。

    這幾件都是簽在三吋乘五吋的小卡片上的,只有一件是簽在一個一九六一年十月十日美國發行的孫逸仙紀念郵票首日封上的,都是很小件的收藏品,單件只便於收藏而不方便欣賞,於是多方面的再找搭配的圖片;這是另一個收集領域,在專賣舊雜誌的名錄中,找到一本有蔣夫人作封面的《生活》雜誌,一九四一年出版的,雖是黑白照片,清晰而生動,搭配二個不同的簽名,也可以裝成一個很大的鏡框,非常悅目。

歐豪年在這件小冊子上的前二行是毛筆親筆,後二行是本來印好的。
    千禧聯展中我還擁有的二個簽名是歐豪年和傅狷夫。篆刻家小魚曾經刻過一套歐豪年的用印,我有該套印譜;有一年,歐豪年來洛城會晤他的親兄弟歐嘉年,有機會出示印譜,他很高興,當即在印譜上題了二行小字;傅狷夫的字是托人討的,寫了一個小橫幅,飽滿豐潤,非常喜歡。
筆者很喜歡的一件小橫幅。
    藉這個機談一談另外幾位,也是上一個世紀響噹噹的大師級人物。
左邊是從石頭下面撿到的幾個字,右邊的照片是攝影家王之一的遺作。
張大千的簽名「大千居士爰」
    張大千在巴西營建了一座短暫享譽藝壇的「八德園」,吾生也晚、旅巴更遲,張大千早就棄園而去了。聽說美景即將淪為水庫湖底,就趕緊邀了朋友,驅車前往作最後的一瞥;那時候張葆蘿也己離開,委託一對日人夫婦看管,我們去時,他說園林破敗,沒有什麼好看的了。你們愛看自管去看吧!

    果然,傳說中的八德八景,找都找不齊全了。五亭湖成了一潭混水,五個亭子依稀還看得到三個東倒西歪的架子,盤龍古松早就癱在地上成了一堆爛蛇………

    人去景非,我們卻捨不得離去,隨意遛達,我在翻撿一大堆石材,顯然是張大千準備建園或    是雕製硯石用的,翻著翻著,突然發現一塊石頭上面有幾個字,是寫在一條紙質的膠帶上的,毛筆字寫的是「底琢光,面‧‧‧」就這麼幾個字,可是任何人都看得出來是張大千的親筆。我如獲至寶一樣的小心揭下來,回家又像是處理古畫重裱一樣的小心裱好。

    裱好了拿去找當時在聖保羅辦「巴西僑報」的王之一鑑定。王之一看了看說,當然是張大千的親筆,不過,這有什麼了不起?我說,張大千的墨寶我一個字都沒有,有幾個字也算聊勝於無嘛。王社長看我說得可憐,大發慈悲的說:

    「好了,好了。看你喜歡張大千的樣子,趕明兒我送你一個字好了。」
攝影大師郎靜山的「壽」字。
    王之一言而有信,果然,過了幾天,捎了一個大信封來給我,真是張大千的墨寶,是他的一個簽名。我當然高興得不得了,馬上拉著他到聖保羅的龍華小吃,請他吃張大千親傳的四川牛肉麵。我問他:

    「你不是說只送我一個字………」

    「送你的一個字是張大千的名字(爰),(大千居士)是饒頭。」

    張大千的簽名就是這麼來的。後來在美國碰到王之一了,我們一起打高爾夫球聊往事;有一次郎靜山來洛城,他們是老友,我托他討了一件墨寶,落款是「百零三叟郎靜山」,當然也是我至愛的珍藏。

    國寶級的人瑞大師還有一位就是劉海粟,他在九十多歲時經常住在洛城,有幸多次跟前跟後,有一次拍了一張自認為還滿意的照片放大了送給他,他當場就簽名送還一張給我。當時他落款是「九十四歲」,看他作畫題詞,氣勢滂渤,猶如長江大海,真是一代大師。

    中國古文物鑑定專家謝稚栁的「福」(上)和畫家教育家劉海
粟的簽式。(下)

    洛杉磯地處東西方交匯的據點,大人物們來來往往,對收集名人簽名這一項小小的嗜好來說,這裡還真是一個好地方;在這幾年中,收集到的還有謝稚柳、張君秋、劉獅………但是也不無遺憾,譬如礦工畫家洪瑞麟………其實近在咫尺,沒有機會時也如遠在天邊。 (所配圖片因己事隔十年,與原刊出時不盡相同。)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01-3一月神佛誕辰


十五日   正一清應真君張天師誕辰

    張道陵為祖師,早出的張道陵傳記無生日記載。最早記其生日的是元道士趙道一所編《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其卷十八《張天師傳》謂其「於東漢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十五日),生于吳地天目山」。祖師誕辰遂定為正月十五日,適逢道教上元節。
    道教由東漢張陵張道陵創始,後世乃稱張陵為「天師」或「祖師爺」,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被尊為「三師」。
    道教五大派門中,只有張道陵一脈是堅守把職位傳授給親族的作法,也就是「傳男不傳女、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幼、傳子不傳弟、傳弟不傳姪、傳姪不傳叔、傳叔不傳族人,傳族人不傳外族人」,基本是以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為主,若上代天師無子嗣,則過繼血緣最近的姪輩承襲。如無姪子可過繼,則傳弟弟或叔輩,如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傳繼給堂叔張時修,三十五代天師可大長子張宗漢好詩酒,不樂應酬,遂讓位于弟張宗演。除此之外,「張天師」的傳承還需要一定的要件,鑑定天師世代的信物。
    ▲張天師的各式畫像。右圖為民間粗獷刺繡拼布作品,極為傳神。

十五日   門神戶尉誕辰

    門神、戶尉,謂守門之神也。禮喪服大記注「君釋菜以禮禮門神」。通俗篇鬼神引禮此文,而續其下云:「今謂其左曰門丞,右曰戶尉」。此泛言門戶之神,未有實指也。考漢書禮儀志云:「東海有度朔山,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讀如伸舒)一曰鬱壘(讀如尉律),主閱領眾鬼之惡,有害人者,執以葦索縛之,而用飼虎」。又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以禦凶邪,俗謂之門神」。又風俗通云:「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故古時民間習俗,皆以神荼鬱壘為門神,以禦鬼也。至唐代以後,更有以秦叔寶與尉遲恭為門神者,據道藏搜神記載云:「戶神唐秦叔寶尉遲恭二將軍也,按傳云:唐太宗不豫,夜聞寢門外鬼魅呼號,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寶奏云:「願同尉遲恭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無事。因命畫工,繪二人之像懸宮門,邪祟以息。後世以襲之,遂永為門神」。今之廟宇殿門,多繪一白臉一黑臉二神像,蓋即秦與尉遲也。
    ▲ 門神戶尉的各式畫像。右圖為台灣高雄市古城門牆石刻的門神戶尉。

十五日   上元九炁天官大帝誕辰

    三官為天、地、水三官之簡稱,合稱為三官大帝,大陸各省多稱三官老爺,在台灣地區則稱為「三界公」。
    據方志一書上所載,天官一品,稱為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地官二品,稱為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水官三品,稱為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三官大帝之神格僅次於玉皇上帝,監察人間善惡,極為人間所崇信。
    上古時代,元始天王擕帶天皇氏[龍族]、人皇氏[麒麟族]到宇宙天,尋找玄玄上人[創造地球生物的外星人],但天皇. 人皇不耐遠行,元始天王只得將他們放置於半途,天皇氏在紫微星, 人皇氏在北斗,這也是恐龍、麒麟消失地球的原因。 元始自行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炁,於九土洞陰,俟九九之期,融會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於春天一月十五日朔望之霄,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是為上元天官賜福紫微大帝。
    在台灣地區,民間常以堯、舜、禹為天、地、水三官,此乃源於神仙通鑑書上所說得:「天官、堯也,地官、舜也,水官、禹也。」並謂因堯定天時,以齊七政,故為天官;舜畫十二州,以安百姓,故為地官;禹治洪水,以奠區民,故為水官。
    ▲左起三圖為天官大帝之繪像及神像。右圖為桃園龜山振天宮媽祖廟後殿奉祀三官大帝之神位,天官大帝居中。

十五日   混元皇帝誕辰

    混元皇帝就是老子,道教將他神化,成為混元皇帝。
    老子的道家思想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後世很多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道教則奉他為教主,稱為 「太上老君」。老子其人在民間被神化了,關於他的神話傳說也很多。《混元皇帝聖紀》中說:「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也。」於是,老子在道教中便被神化為眾生信奉的神靈,老子是 「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種之帝君」。
    老子世被授與一副神仙異相。《抱撲子內篇•雜應篇》描述老君的真形,﹔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封,以神龜為床,住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雲為衣,重疊之冠,鋒挺之劍,從黃黃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闢邪。雷電在上,晃晃晃晃,此事出于仙涇也。」老子由神仙再到教主,長得奇形怪狀,卻也威風凜凜。
    後漢邊韶撰 《老子銘》,曾說老子自從羲農以來,歷代 「為聖者作師」。到晉葛洪寫 《神仙傳•老子傳》的時候,已有種種傳說,或雲老子在 「伏羲時為鬱畢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傾項時為赤精子,帝眷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戶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等等。葛洪是信奉道教的學問家,對當時關於老子的種種傳說進行辯駁,他用道教陣形、長生可學觀點評價道:「若謂老子是得道者,則人必勉力競慕。若謂是神靈異類,則非可學也。」
    ▲左起二圖:老子繪像。右起四圖:少林寺《混元三教九流圖》為明代朱載育繪制。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是指中國古代九種學派:墨家,農家,醫家,名家,法家,雜家,陰陽家,縱橫家,小說家。 混元圖是佛,道,儒三教合體像,正面看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從中間側視往左看為儒家鼻祖孔子像,往右看是道教始祖老子像,釋迦牟尼胸前雙手捧著一本有蓮花(九角)圖案的書,既象征佛教教義純潔高雅,又象征九流歸一,混然一體,別具情趣。


十五日   西子帝君誕辰  

即混元皇帝,有神誕譜稱「混元皇帝西子帝君聖誕」,見上「混元皇帝誕辰」條。

十五日   佑聖司命真君誕辰

道家諸真之一,《道經》及《玉匣記》以正月十五為其聖誕。(查無圖像)

十五日   迎紫姑

    古代傳說中有司廁之神,亦稱紫姑。但民間傳說及有關記載不一。《白澤圖》云:「廁之精名曰依倚。」《雜五行書》云:「廁神名後帝。」唐牛僧孺《幽怪錄》云:「廁神名郭登。」蓋六朝時,廁神尚無一致的說法。此後,由於民間信仰紫姑的流行,逐漸共稱紫姑為廁神。 紫姑之記載,亦首見於劉敬叔《異苑》卷五,曰:「世有紫姑神。古來相傳,云是人家妾,為大婦所嫉,每以穢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於廁間或豬欄邊迎之。祝曰:『子胥不在,是其婿名也,曹姑亦歸,曹即其大婦也,小姑可出戲。』捉者覺重,便是神來。奠設酒果,亦覺貌輝輝有色,即跳躞不住。能占眾事,卜未來蠶桑。又善射鉤,好則大舞,惡便仰眠。」
    《玉燭寶典》則作肯定之語,云:「將後帝之靈,憑紫姑見女言也。」可見從南朝初至隋代,在迎紫姑習俗的傳播過程中,已漸將紫姑與廁神後帝合二而一,紫姑也就成為廁神了。大約至唐代,又出現了有關紫姑身世的描述。《茶香室續鈔》、卷十九引《東坡集》敘述一則紫姑降神與蘇東坡之問答,曰:「《東坡集》有仙姑問答一則云:『僕嘗問三姑(即紫姑之別稱——引者注),是神耶仙耶,三姑曰:曼卿之徒也。欲求其事為作傳,三姑曰:妾本壽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父為廛民,教妾曰:汝生而有異,他日必貴於人。遂送妾於州人李志處修學,不月餘,博通九經。父卒,母遂嫁妾與一伶人,亦不旬日,洞曉五音。時刺史誣執良人,置之囹圄,遂強娶妾為侍妾。不歲余,夫人側目,遂令左右擒妾,投於廁中。幸遇天符使者過,見此事,奏之上帝,敕送冥司理直其事,遂令妾於人間,主管人局。余問云:甚時人?三姑云:唐時人。又問名甚,不敢言其名。又問刺史後為甚官,三姑云: 後入相。又問甚帝代時人,姑雲,則天時。」AC《茶香室續鈔》作者俞樾曰:「按此即世所謂坑三姑也,俗以正月望日迎紫姑,即其神也。」AD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引《顯異錄》記有夫婿之名,曰:「唐紫姑神,萊陽人也。姓何氏,名媚,字器卿(他書皆作麗卿),自幼讀書辨利。唐垂拱三年(687年),壽陽刺史李景納為妾,妻妒殺之於廁,時正月十五日也。後遂顯靈雲。」AE在南朝宋時即已出現的紫姑(據《異苑》雲「古來相傳」看,此故事的出現可能還在此前),到了唐後卻有一個在唐代作刺史的夫婿,並有了籍貫、姓名等,無疑為後人所增益。
    不僅如此,又改《異苑》所云「感激而死」為被其「妻妒殺之於廁」,似更能引起人們的同情而益加敬仰。清俞正燮《癸巳存稿》亦引《顯異錄》上段文字,但又加了「上帝憫之,命為廁神」的結語。於元代成書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採用以上記載為紫姑作傳,《搜神記》在其基礎上添寫紫姑靈異事跡。云:「其(指李景)妻妒之,遂陰殺之,置其屍於廁中。魂繞不散,如廁,每聞啼哭聲,時隱隱出現,且有兵刀呵喝聲。自是大著靈異。」舊時民間對紫姑神的信仰很普遍,許多地方都有「迎紫姑」的活動。不過迎請的方式各不相同。《異苑》《齊諧記》皆稱:於正月十五日夜,作其形,衣以敗衣,於廁間或豬欄邊迎之。《稽神錄》云:「正月望夜,江左風俗,取飯箕,衣之衣服,插著為嘴,使畫粉盤以卜。」《游宦紀聞》云:「請紫姑,以著插筲箕,布灰桌上畫之。」明劉侗等《帝城景物略》云:「望前後夜,婦女束草人,紙粉面,首帕衫裙,號稱姑娘(即紫姑),兩童女掖之,祀以馬糞,打鼓歌馬糞薌歌。」
    迎請的地點各地也不盡一致,但大都在廁間,故皆以「廁」命名。如山東鄒縣曰「邀廁姑」,廣東曰「請廁坑姑」,杭州曰「召廁姑」,蘇州、紹興稱「坑三姑娘」。紹興有的是在灰倉裡迎請,故稱「灰接姑娘」,蘇州有些是在門角邊迎請,故叫「門角姑娘」。有的則因取象之物不同,而給以不同名稱,如江西用瓜瓢象征紫姑,故稱之為「瓜瓢姑娘」,同樣道理,浙江寧波稱「筲箕姑娘」,浙江海寧稱「籮頭姑娘」,還有稱「笤帚姑」、「針姑」、「葦姑」者。湖北監利、陝西鳳翔等地則直稱「紫姑」。AJ總之,因迎請紫姑的方式、地點不同,紫姑廁神有種種不同的名稱。
    各地迎請紫姑的內容和目的不外兩點。一是占卜蠶桑及眾事。劉侗等《帝城景物略》謂「三祝」後,「神則躍躍,拜不已者,休(吉);倒不起,乃咎也。」AK福建有些地區,從占卜吉凶之義又形成另一習俗。清施鴻寶《閩雜記》云:「閩俗,婦女多善扶紫姑神。上諸府則在七月七日,稱為姑姑,下諸府則在上元夜,稱為東施娘。又下(諸)府未字少女,多於是日潛揭門前所貼春聯,於紫姑前焚之,以為他日必得讀書佳婿。」LB二是作「射鉤」之戲。具體作法已不詳。據《酉陽雜俎》《夢溪筆談》等載,還有請紫姑作詩、寫字、下棋等遊戲。從以上各地迎紫姑的活動看,紫姑的職責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廁,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凶和與人一起遊樂了。
    ▲左圖:清請紫姑神圖,有詩云「元宵之夜請紫姑,保佑吉祥賜安福。終歸女兒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無。」左二圖:清「點石齋畫報」之請紫姑圖。中圖:刻有紫姑頭像之石碑。右二圖:紫姑傳說早已東傳日本,此為日本一寺廟中廁所門上的帖紙,紙上神像即為紫姑。右圖:廁神亦有另一說,楊家埠木板年畫「武座廁神」,宣紙神像,清代光緒年間老板印制,主要貼狂衛生間、廁所門上。

十五日   張靈源張元精二真人飛昇


    坊間所有神誕譜皆記有此二真人飛昇日,經查僅《新編纂圖增類羣書類要事林廣記》有記載云:「 天官賜福之辰混元上德皇帝降現西斗帝君下降日天地水三官朝天趐聖保德真君下降佑聖司命真君生日正一靜應真君誕日金精張靈源真人飛昇日張元精真人昇仙上元十天靈官神仙兵馬鞅數眾與上聖高真妙行真人同降人間考定罪福日。」(查無圖像)

十六日   伏魔鍾馗誕辰

    鍾馗唐代人,文武全才,年輕時就中了秀才。唐德宗朝,鍾馗來到長安參加殿試。當時主考官是韓愈,副考官是陸贄,都是唐代著名文人。這二位考官看了鍾馗答題的詩詞,都對他的文才讚譽有加,因此決定欽點為狀元。
    鍾馗雖然滿腹錦繡,但可惜生的豹頭環眼,面貌醜陋,令人望而生畏。德宗皇帝召見鍾馗的時候,被他的外表吃了一驚,說到:「此人如此醜陋,朕若舉為狀元,豈不貽笑天下。」
    主考官韓愈見德宗面有慍色,趕緊奏道:「鍾馗雖然其貌不揚,然他的詩文字字珠璣,實乃難得的奇才。況且朝廷取士,旨在為國求才,陛下切不可因其貌而廢其人!」德宗聽了覺得也有道理,正躊躇間,宰相盧祀進奏:「三百人中,難道無一才華之士,若點選鍾馗為狀元,天下人一定如陛下所言,笑我朝中無人。」
    這盧祀是以奸邪出了名的,像鍾馗這樣的讀書人早就不恥其行徑。當時他聽了盧祀的話後心中更是怒不可遏,於是衝向盧祀,痛打一頓。德宗看鍾馗亂了朝廷規矩,立刻命武士將他拿下。鍾馗一時氣憤填膺,搶過武士手中寶劍自刎而死。
    皇上見了這番情景,心生後悔,此時陸贄向前奏道:「如今面惡心善的鍾馗做不了狀元,而面善心惡的廬相,民間早就以『藍面鬼』相稱,又如何能列入朝班,且為百官之首?祈陛下明察。」
    其實德宗對盧祀的惡行早有所聞,只是苦無機會罰置他,如今陸贄的諫言來得正是時候,於是下詔免了廬祀之職,並發配到嶺南,以正眉急之罪。至於鍾馗無罪而死,德宗則封他為「伏魔元帥」,執掌驅鬼伏魔,斬妖除邪。此後鍾馗的形象就和「伏魔」、「斬妖」、「除邪」緊密相連而且在民間一直流傳。
    從歷代流傳的各種鍾馗傳說看來,其面貌雖惡,卻一直延續著這個除妖邪的典故,因而被視為是一位善神。很多民間畫的鍾馗,還在畫像上方添畫了幾隻由天而降的蝙蝠,象徵著「福從天降」。
    ▲左起三圖:鍾馗神像、繪像及神禡。右圖:陕西西安的鍾馗廟。

十六日   五妃娘娘誕辰

    五妃即指明末寧靖王五個姬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和荷姐,明永曆18年時(西元1664年),寧靖王帶著原配羅妃與五位姬妾渡海來台,此時明末最後稱帝的藩王-永曆帝被殺,明朝算正式滅亡,而據守台灣的明鄭之師則是僅存的希望。 永曆34年(清康熙19年),鄭經去世,明鄭朝政開始動搖不安,明永曆37年6月(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施琅攻打臺灣,鄭克塽降清,寧靖王為免敵前受辱,決心一死殉國。寧靖王與五位姬妾訣別,並希望她們改嫁或出家。但五位姬妾齊聲痛哭:「殿下既能全節,妾等甯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五妃請賜綢帛,冠笄披服,從容自縊而死。 寧靖王親自將五妃葬於城南的魁斗山,即今日的廟址所在。派人將其印信交給鄭克塽,在拜辭天地祖宗後,懸樑而亡,義、靈兩侍官亦從死於旁。10日後,人們將寧靖王遺體與元配羅妃合葬一處,在今高雄縣湖內鄉的寧靖王墓,而兩從死侍官則伴隨五妃同葬於魁斗山及五妃墓旁的義靈君祠。 入清後,乾隆11年(1746),巡臺御史范咸等人感於五妃忠貞氣節,尊稱「五妃」,命當時臺灣海防同知方邦基大力修建,並立墓碑,上書︰「明寧靖王從死五妃墓。」後又於墓前建廟,稱為「五妃廟」,形成前廟後墓的特殊景觀。 五妃娘娘祭日有農曆正月十六日、六月二十五日與八月十五日。
    ▲台南市五妃廟奉祀清初隨明寧靖王殉國的五位侍妾,目前已列為一級古跡。


十六日   古公三王公誕辰

    古公三王,相傳是宋末在漳浦堅持抗元的柳、葉、英三位將領,又稱古公三王公。
    漳浦民間傳說,三王公生前在漳浦湖西鄉一帶,率領一支宋軍阻擊南下元軍,殺敵無數。景炎三年(1278),宋帝是溺海病亡,趙昺繼位。不久,元軍大畢南下。抗元英雄文天祥率部過漳州、經漳浦、下潮州、人梅州,終難敵元軍,在廣東五坡嶺被俘。祥興二年(1279),趙昺在廣東崖山投海,宋亡。在漳浦湖西阻擊元軍的柳、葉、英三位驍將英勇搏斗,終困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湖西鄉民將他們的屍體埋葬於坑尾村獅球山,尊稱「三王公墓」。據說三王公屢屢顯靈護助鄉民。崇拜者於是在獅球山建小廟,供奉三王公塑像。隨著祭祀香火日趨旺盛,有關三王公的傳說也越來越多。
    相傳,大王公柳信,精醫道,通藥理,能醫百病,藥到病除。二王公葉誠,人稱「俠士」,武藝高強,會分金點穴,曉堪輿地理。三王公英勇,力大無比,能徒手格斗猛獸,有百步穿楊之術。三義士結為金蘭,情同骨肉,替天巡狩,驅魔除妖。
    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坑尾村有個叫廖地的農民,隨身帶古公三公的神像(即是開基老三王公)、香火過台灣,到達宜蘭拓墾。有一次生番出草,舉族向開荒的漳州移民殺將過來,情況十分危急。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嗚。番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不戰而退。漳州移民相信這是三王公顯靈嚇跑生番。於是,三王公被視為防番自衛的保護神,受到移民頂禮膜拜。頭城、二城、二結、四結、五結、羅東等地先后興建起九座三王公廟,以頭城三王公廟為中心寺廟。後來,台北、桃園、花蓮也陸續分香建廟。台灣所有的三王公廟,都以漳浦坑尾三王公廟為開基祖廟。所以,《台灣道廟考》指出:三王公神明「靈傳漳浦」。農歷十一月十五日為三王公祭祀日,漳台兩地同日舉行祭典。
    大王公柳協信,字鎮國,生於南宋末期農曆正月十六日,職業為相師、小兒科名醫,善盧扁之術,青囊濟世,工覃社稷,宋時號召義士,組成義軍,抵抗元兵而能安宋祚。柳信集志同道合者義結金蘭,被尊為大哥。
    二王公葉德誠,字義天,生於南宋末期農曆二月十六日,職業為地理師,精地理、堪輿之術,深奧靈通,同為抗元義軍與柳信等結為金蘭,並被尊為二哥。
    三王公黃英勇,字士勇,生於南宋末期農曆十一月十五日,職業為道士,精符籙之學,專以靈符驅邪、鎮煞,具有救苦救難之慈悲心腸,收妖收煞道行極高,投入義軍後與柳信、葉誠結拜成為異姓兄弟,並被尊為三哥同成義軍領袖。
    「柳、葉、英」古公三王之造型皆為紅面長鬚,大王公為文袍裝束;二王公為文武裝束;三王公為武甲裝束。
    台灣奉祀古公三王的主要廟宇,有二結鎮安廟、冬山進興宮、武荖坑大進廟、宜蘭鎮安宮、中崙中興廟、花蓮富安宮、大園海口福元宮等。
    ▲左圖:宜蘭蘭陽冬瓜山進興宮奉祀的三王公神像。中圖:二結鎮安廟。右圖:宜蘭縣五結鄉大富村富安宮。

十六日   門神誕辰   本月十五右「門神戶尉誕辰」,應為同一神祗,可參閱。

十六日   延平郡王誕辰

    延平郡王為中國南明永曆帝於1655年敕封鄭成功的爵位。
    明朝的郡王並非世襲爵位,然而在鄭成功薨後,其繼承人鄭經與鄭克塽仍襲用「延平郡王」封號,當時永曆帝已歿,南明政權實際上已不存在,所謂「延平郡王」實際上是台灣鄭氏王朝的國王之名號。但民間主要紀念與祭祀的「延平郡王」通常指的僅是鄭成功一人。
    鄭氏向清朝投降之後,延平王的稱號當然也隨之消滅。在台灣清領時期之初,民間也不敢以「延平郡王」之名義奉祀鄭成功,直到清欽差大臣沈葆楨巡按台灣,才上書請建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才名正言順得以此稱號紀念。
    及至台灣日治時期,因鄭成功有日本人血統,亦頗重視鄭成功,並未將祠廢除,僅將其改為開山神社,或許因民眾仍習稱其為開山王所致。直至二戰結束,國民政府統治台灣之後,再將開山神社改回延平郡王祠,並將原有閩南式廟宇,改建為華北式。
    ▲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及鄭成功雕像。

十八日   成王古佛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八日   正陽開悟傳道真君昇仙   即鍾離權,見「十月十五日鍾離真人誕辰」條。

十九日   長春祖師邱處機誕辰

    邱處機(1148--1227),字通密,道號長春子,中國金朝末年全真道道士。邱處機為金朝和蒙古帝國統治者敬重,並因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減少殺戮而聞名。在道教歷史和信仰中,邱處機被奉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邱處機被描述為一位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這也使他更為大眾所知。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病逝於天長觀,終年80歲。元世祖時,追封其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左圖:金蓮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黃鵠山中部。中圖:觀內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始人重陽祖師的門人邱處機,以道號「長春子」命名。右圖:邱處授道圖。

十九日   威濟公誕辰

    濟公(1133-1209),又被稱為濟癲和尚、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一名李心遠),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傳說中的佛教僧人,以不守戒律、飲酒食肉聞名。
    生平天台臨海督尉李文和的遠孫。父李茂春,母王氏。十八歲時雙親繼喪,後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瞎堂慧遠為師。不喜頌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語言詼諧,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則被百姓稱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轉世。道濟於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於淨慈圓寂,臨終前曾作一偈:「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葬於虎跑,後人建有濟公塔院。《淨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載其《入龕文》、《起龕文》、《掛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濟公的傳說起源於南宋末期。在明清之際,民間的說書人開始以濟公為主題,逐漸發展出他的故事,至清朝時,集成《濟公全傳》一書。他的原型據說是來自於南北朝梁武帝時代的寶誌禪師。
    在融入民間信仰之後,逐漸變成一位帶有佛道兩家特色的神明。一貫道以濟公為他們崇拜的神祇之一,其祖師張光璧自稱濟公下凡。另外,東井圓佛會亦供奉濟公。佛教徒大致相信濟公禪師是因為某些因素而不守戒律,不過並不認同對濟公破戒的崇拜。

    ▲浙江天台縣爲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千秋永傳,決定在石墻頭複建濟公故居,讓雲遊四方的濟公在故鄉有一個真正的老家。修復後的濟公故居,向世人展現了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浙東地方建築風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軸畫卷。濟公故居占地16畝,建築面積6310平方米,景區由永寧村口雙牌樓與觀霞閣、濟公李氏祖居和隴西園三大部分組成,宅第街坊與樓台亭閣水榭園林薈萃一體,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

十九日   石頭公誕辰


    拜石為神是人類對天地自然萬物的敬仰之情 在民間信仰中 石爺公 石頭公是小孩子的守護神。石頭公怎麼來的。眾說紛紜,「石頭公」又可稱之為「石將軍」、「石佛公」、「石府將軍」、「大伯公」、「大伯爺」、「石聖公」、「石母」或「石敢當」等。這是一種自然崇拜,或是乏靈信仰下的產物。這些尊奉為神明的石頭,有些只是放置在荒郊外的巨,有些則有寺廟,供人膜拜,形狀並無一定。雖然,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多半也將人形的「石頭公」,當成是土地公來供奉,但是在台灣,由土地公的信仰,有其根深蒂固的不可動搖性,因此土地公和石頭公的分界,也是非常明顯的。
    當然,並不是任何的石頭,人們都會拿來膜拜,都可以成為「神」,不過在每一尊被供奉的石頭公背後,必定都有一些傳說,這些說法是穿鑿附會也好,或是一些巧合的事件的集合也罷,總之一旦成為「石頭公」之後,自然就會有許多信徒膜拜。
    民間信仰石頭公,為的是祈求保佑身體健康,尤其是有些長輩希望孩子能「頭殼硬」,也就是聰明的意思,會將孩子許願給石頭公做義子,保佑小孩順利長大。另外有一種說法,相傳石頭能鎮邪,「石敢當」在風水上的運用是個例子。
    ▲左圖:芝山岩石頭公廟。左二圖:宜蘭幼坑古道登山口在三貂嶺車站附近的有應公廟,左有石頭公,廟後有數個金斗甕。 右起二圖:在台灣常看到三塊石頭(三粒石)壘成的石棚。在石棚內,有的是空的,有的上面會貼張紙,有時會放個石頭,有時會放神像。這應該有歷時性的關係,也就是先是空無一物,後來再貼紙,後來放上象徵物,所謂象徵物,就是石主或神像之類的事物。


十九日   金道人飛昇

    金道人:道家諸真之一,據宛署記:北京阜城門外白雲觀金道人,於正月十九日飛昇,士女於正月十九日禮拜其像,天下伎巧畢集,走馬射箭,名曰(要燕邱)。
    金家功是四川梁平(今重慶)一帶流傳的稀有拳種,為道士金道人所傳。
    金道人原名金一望(一旺),生卒年不詳(約乾隆年間出生,原籍山西),其家郷接近內蒙古,所以又有人稱金是蒙古人。金一望原為綠林大盜,仰慕姬家武功,後與馬龍、馬虎兩兄弟拜姬際可的後人學拳。
    金一望藝成後曾參加農民起義,起事失敗後換裝成道士打扮,逃到蜀東一帶,金一望把道家煉氣法結合與姬氏所傳的心意拳結合,形成了金家功。後傳藝結除袁家溝袁氏三兄弟(袁一培、袁一發、袁一才)外,另有李少侯、李丹翼、丘六老爺、張占寬等人。
    金家功以四把捶及十二形(龍、虎、猴、鹿、雞、燕、鷂、蛇、猿、鶴、鷹、熊),與形意拳的十二形稍有不同。練步法:主要有雞形步、安林步、清身步等。除此以外、金家功還練一種叫開合勁的內功,包含金家功的技擊精義。
    ▲左圖:金道人所傳金家功,即形意拳,是中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它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中圖:形意拳羅漢八式拳。右圖:形意十二形中的龍形拳式。

二十日   德星君誕辰

    在中國古文化的神話系統中,水神是傳承最廣影響最大的神祗。據古籍載,江河海湖甚至水井水潭中都有職司不同的水神。在水神的稱謂上亦有變化。如水仙,晉《拾遺記》卷十雲:「屈原以忠見斥,隱于沅湘。........被王逼逐,乃赴清冷之水。楚之思慕,謂之水仙,立祠。」又如水伯,《山海經•海外東經》雲:「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此外,還有水君,水母、龍王等別稱。在古籍與百姓的傳承中,諸水神皆有名諱。“南海之神曰祝融,東海之神曰苟芒,北海之神曰玄暝,西海之神蓐收(見《太公金匱》)」。
    顧名思義,『 水德星君』是與水有關的神祇。在水神之中,『 水德星君』不同於水仙尊王、四海龍王等由古聖賢昇化成神的水神,是屬於自然崇拜而生的神祇。
    水是火的剋星,因此自古以來便有人奉祀水德星 君,以防回祿之災。『 水德星君』常被安置在水源地附近,也是希望水資源不虞匱乏,避免水患發生的意思。
    早期的台灣,以農業為主,水資源攸關民生甚鉅。所以台灣早期開拓的水圳,如八堡圳、曹公圳邊,都祀有「水德星君」的牌位。這是祈求風調雨順,也是感謝水神的恩德。
    台灣的水德星君祭典日期不一, 農曆正月十六 及廿日都是例祭日。
    ▲水德星君的神像及繪像。

二十日   西路蚜神杜寶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二十日   招財童子誕辰

    習俗認為,招財童子是佛教中善財童子的前身。生平事跡難查考,但早已成為現代人追求財富的形象代表。寺廟中神跡難覓,高雄旗山街一歷史悠久的福德祠中,配祀神有招財童子及招財郎君二尊神像,十分難得。這間土地公廟是旗山最早的廟,它是1779年(乾隆44年)建立的。
    ▲左起三圖:配祀神有招財童子及招財郎君二尊神像的高雄旗山土地公廟。右二圖:淡水關渡宮的招財童子神像。右圖:慈航山三清聖境雕製的招財童子神像。

二十一日   天猷上帝降

    神霄雷霆的主帥為天蓬、天猷、翊聖、玄武四大元帥,合稱北極四聖。《道法會元》卷一六九曰:「夫四聖元帥者,妙德貫於三界,威靈建乎八弦,為斗罡之大帥,實北帝之雄神,部轄四天丁,考召諸魔鬼。」《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說:「四聖元師,永鎮玉帝殿下,統攝三界妖邪,每歲常乃降於人間,察人善功,賜人昌吉,保持帝,覆陰群迷,斷絕惡根,增延祿壽。7其《啟清咒》曰:「仰啟北方四元帥,束縛群魔大聖尊。披頭仗劍偉形容,百萬天兵常擁護。天蓬天猷除兇惡,翊聖真武賜吉祥。臣今伏願降靈壇,一切災厄自消散。」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形象。
    北極四聖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帥。《太上九天延祥條厄四聖妙經》說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領天罡之次帥,列下土之諸侯。」又云:「上佐北帝,下臨九州,肩生四臂,項長三頭,身披金甲,手執戈矛,雲隨步發,海逐身流,紅光杳杳,紫氣悠悠,雄風,猛霧颼颼,真氣宛轉,星鬥回週,千神自朝,五岳巡遊,金童鼓吹,玉女歌謳,名列金闕,位鎮豐幽,蒼禽獅子,巨海蛟虯,三十萬兵,從我週遊,逢妖即斬,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無休,降臨福氣,滌蕩無憂。」《道法會元》卷一七四謂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領玄都蛟龍金龍驛吏萬千,執印施符,救助萬民,「氣濁者以印上之,靈散者以符助之,亦可鎮山川大澤魔鬼群集之所。」《太上三洞神咒》卷五亦曰:「紫微之敕,運動靈文,降行天地,帝君天蓬,紫微大帥,萬神祖宗,天猷副帥,遊行太空。」
    ▲ 左起三圖:天猷上帝繪像及神像。右圖:受鎮宮建於民國元年,為阿里山森林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廟內供奉玄天上帝、北極四大元帥、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二十二日   武德尊侯沈祖公誕辰

    武德尊侯沈彪,字世紀,河南光州固始人,又稱武德侯、武德英侯、輔美將軍、護國大將軍。
    沈彪與陳政交情素深。隋未秦王李世民擊河西,陳政、沈彪等率兵赴之,立下戰功。唐總章二年,陳政率兵入閩,沈彪輔其統兵戍平,運籌帷帳,決勝千里,所向披靡。陳政卒,沈彪又佐陳元光討平蠻獠,開拓疆上,營農積谷,通商惠賈,使漳州境內百姓有衽席之空,而無桴鼓之驚。唐高宗聞其勇武,為他贈名曰『勇』,封『護國大將軍』。其像配祀于開漳聖王廟。宋紹興十六年〈1146〉追封:『殿前大將軍武德侯』,淳佑年間再封『成武輔美將軍』。沈彪墓葬于蜂山,其碑銘曰:年甫弱冠善策奇謀,喜怒不形,恩威丕著,傾心下士,士多歸之,洵乎千古之名將矣。沈彪的子孫稱盛于詔安縣,有沈半縣之說法。南詔鎮設專祀沈彪的武德尊侯廟。
    許多開漳聖王廟,也有配祀武德尊侯,武德尊侯在台灣同樣是詔安派沈姓的祖先。其神靈分香台灣,有雲林縣斗南鎮泰安宮和古坑鄉保安宮,以武德尊侯為主神。
    ▲左圖:雲林縣虎尾鎮興南宮武德尊侯普渡繞境的騎馬神像。中二圖:武德尊侯神像。右圖:雲林縣斗南鎮泰安宮主祀武德尊侯沈祖公。

二十二日   韓文公誕辰

    韓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曆三年至穆宗長慶四年,年五十七),字退之,中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郡望昌黎郡(今屬遼寧義縣,一說河北徐水縣西),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卒諡文,世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與柳宗元是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合稱「韓柳」。蘇軾稱讚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散文,詩,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長於詩文,力斥當時駢文,提倡古文,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推展唐代古文運動。其文章以排斥佛老,闡明儒家之道為宗旨,長於議論,〈師說〉、〈送董邵南序〉、〈原性〉、〈原道〉、〈諫迎佛骨表〉、〈進學解〉、〈送窮文〉,備受傳誦。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詩有論者以為可以列李白杜甫之後,居全唐第三。韓詩以文為詩,以論為詩,求新求奇,有氣勢,對糾正大曆詩風起到了一定作用,對宋詩產生了較大影響。王安石以「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語出韓愈《薦士》詩)概括其詩風。他的代表作有《南山詩》、《調張籍》、《聽穎師彈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春雪》、《晚春》等。
    ▲左圖:韓愈繪像。左二圖:韓文公祠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韓江東岸筆架山麓,為紀念韓愈而建。原韓祠始建於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潮州通判陳堯佐的金山麓夫子廟正室東廂闢建韓吏部祠。右二圖: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簷,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稜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但花不常開,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調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記載。於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右圖:韓文公祠恢復的是歷史舊貌,正殿供台上重塑有韓愈全身彩色泥像,龕頂懸有當代著名文學家葉聖陶手書的「百代文宗」匾額。

二十二日   三尸神上天奏福日

    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尸神是個喜歡阿庾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醜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髒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仇諸神、褻瀆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簷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大帝又命王靈官司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
    三尸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的屋簷牆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官司來個斬尺殺絕。正當三尸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 於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幹幹淨淨,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撢去蛛網,擦淨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司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几淨,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
    王靈官司找不到表明劣蹟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廷,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為震驚,隱藏旨押審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動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幸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降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後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三尸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崇的神。據《太上三尸中經》說:「上尸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尸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矯,在人足中。」又說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左起三圖:為免三尸神作祟,過年以前家家打掃清潔,貼上新的灶王爺神禡。右圖:「三尸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崇的神。這是日本民俗書籍中所作的介紹。

二十二日   封海

    這是一個科技名詞,定義是在劃定的天然海灣或海灘實行禁捕等管理措施,使該水域經濟動植物得以休養生息、自然增殖。中國沿海農民、漁民以農曆為準,實施封海休息。尤其是大連黃海和渤海北部海域一帶。
    ▲受強冷空氣影響,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冰呈現出不斷發展的趨勢。大連黃海和渤海北部海域海冰範圍繼續擴大,旅順口、金州、莊河等部分近海海域封海,大量冰塊湧向岸邊,船只被困碼頭,給捕撈、養殖及海上作業等帶來影響。

二十三日   善財童子誕辰

    善財童子是佛陀弟子,因其出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有此名。善財童子為《華嚴經入法界品》之主人公,是修菩薩道行者的光輝榜樣,他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從文殊師利菩薩處漸次南行,經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最後修行圓滿、證入法界。
    又一說有詩云:「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塗朱一表才。鬢挽青雲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戰裙巧繡盤龍鳳,形比哪吒更富胎。雙手綽槍威凜冽,祥光護體出門來。哏聲響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電乖。要識此魔真姓氏,名揚千古喚紅孩。」後為觀音點化,法號善財童子。
    ▲左圖:法海寺壁畫中的善財童子,童子梳髮辮,活潑天真。左二圖:善財童子唐卡。右二圖:觀音菩薩與善財童子的繪像。右圖:善財童子神像。
 
二十三日   嗣天師張衡飛昇

    張天師第二代嗣師張衡,字靈真,道陵之長子。東漢永壽二年(156年)襲教。衡少博學,隱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精修至道,不予是接。當時皇帝聞其有道,欲徵為黃門侍郎,辭而不就,襲教後,居陽平山(金四川彭縣),已經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約理明,聞者有感。其為人治病,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書三通,其一上之天,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三官手書。漢光和己未年(179年)界子魯曰︰「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誠敬忠孝為本。週行天下,除妖之為民害者,是以親遇聖師,建立大教。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君,非孝無以事親。汝其遵守成訓,勿替引之。」魯拜稽首曰︰「祖師志願宏博,因家立教,身為法嗣,敢不承,用宏元化。」(見《天師世家》)受印劍迄,嗣師與妻盧氏在陽平山白日飛升。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作制曰︰「朕甚慕天師正一之教,其幾是乎!今有司以嗣師位號為請,惟師嗣守道,遺榮衝引,安事名,然繼宗開緒,納俗安善之蹟,不可不表也。」特贈「正一嗣師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左圖:正一觀坐落在龍虎山腳下,它座東朝西,背山面水,風水奇特,是道教祖師張道陵當年鍊丹得道之地。該觀建置為正殿五間,左右兩廡各三間,正門三間,正殿後玉皇殿五間。中圖:江西省三清山嗣漢天師府。右圖:嗣漢天師府儀門。


二十三日   封五鎮

    元代皇慶二年《禦香碑記碑》記載:「嶽鎮降香,國有恆典。」對於五岳五鎮封禪朝拜,歷朝歷代都是大事。五嶽者:東嶽泰山、北嶽恆山、西嶽華山、南岳衡山、中嶽嵩山。在五嶽中,東嶽泰山封禪最早,相傳軒轅黃帝一統天下後,即「升封泰山」。位于北京的東嶽廟著名《東嶽廟碑記》記載:「泰山為五嶽之尊」。
    五鎮者: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西鎮吳山、北鎮醫巫閭山、中鎮霍山。
    鎮山,最早為四鎮。據《週禮春官大司樂》記述,凡出現日月蝕或大災大難、諸侯去世,都要到四鎮五嶽祭祀。漢代鄭玄注釋:「四鎮,山之重大者,謂揚州之會稽、青州之沂山、幽州醫巫閭、冀州之霍山。」可見醫巫閭山,作為王權威嚴和國勢強盛的象徵,其鎮主山神的地位最遲在周朝初年便已由中原君主確定。
    北鎮廟元代《聖詔之碑》記載的是元封五鎮山神為王的史實,說明在元之前,五鎮既已確立。而在五鎮中以北鎮為鎮首的觀念,我們在北鎮廟的元代碑刻上就可以尋到實物記載。如:位於北鎮廟大殿內的元至正六年《禦香代祀記碑》,記載著元代至正六年春,元帝遣官告祭醫巫閭山的祭文。
    到了明代,明太祖重新詔定嶽、鎮、海、瀆神號,封北鎮醫巫閭山為醫巫閭山之神。然而,較之異方山鎮尤為重要的觀念,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加強調,在明孝宗弘治八年的《北鎮廟重修記碑》中就明確指出:「夫北鎮禮秩居他鎮之首。」
    北鎮廟碑林的這些記載,為研究醫巫閭山在中國歷史上封禪文化的特殊地位、以及元代的民族史、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左圖:中國唯一幸存的五大鎮山神廟北鎮廟,坐落在醫巫閭山東麓北起第六支脈上的東端南坡,中軸線上建有殿閣七重。紅牆綠樹,映古道于層巔;桂殿蘭宮,列崗巒之體勢。自古以來,每有朝代更替、新帝登基,或天時不順、地道欠寧,或皇帝親臨,或派大臣代祀,敬告祈禱山神,永保北土太平。左二圖:北鎮廟山門前是一塊平整的台地,台地上明代弘治間曾建木牌樓一座,清初改建為石坊。在文革期間被毀。今遺址無存。1992年國家撥款重修龍門枋、華板及額枋。平板枋上承廡頂樓蓋。樓蓋椽望、瓦壟、吻獸、劍把一如大木作。明間龍門枋上兩面均有二龍戲珠浮雕。各間龍門枋下置華板。石坊中樓高舉,錯落得體、造型雄偉、雕刻精細,為石雕藝術傑作。右二圖:元代聖詔之碑 現立于醫巫閭山神廟北鎮廟院內。文曰:「上元眷命,皇帝聖旨,五代以降,九州皆有鎮山,所以阜民生、安地德也。五岳四瀆,先朝已嘗加封,唯五鎮之祀未舉,殆非敬恭明神之意。其加東鎮沂山為元德東安王。南鎮會稽山為昭德順應王。西鎮吳山為成德永靖王。北鎮醫巫閭山為貞德廣寧王。中鎮霍山為崇德應靈王。仍敕有司歲時與岳瀆同祀,著為定式,故茲詔示想宜知。大德二年二月。」右圖:大殿內正中,有磚砌的須彌座神台,座上置一神龕,龕內供奉醫巫閭山之神塑像一尊,其名丹朱。


二十四日   雷都光耀大帝誕辰

    雷都光耀大帝:金闕靈真官,丁卯。姓李名觀濤字少舟號道觀,生於商朝太丁丁卯年(1194) 籍瀧西(陝西省南方)為當地豪族,少時力學,有先天道性,仕紂為上卿,從姜尚遊,紂辛十一年(1144)丁己,忤五十歲,因諫囚西伯文王羌里,獲罪紂王,遂辭卿士而歸就封邑瀧西。迨至武王伐紂後棄邑官率部將馬、雷、何、陶四人入山修道依俱四弟子之。同成王時皆成真仙,靈跡著於陝西。玉封光耀大帝。道號金闕靈真官,神靈顯應,隨處降鷥代天宣化,勸世忠孝節義。故至今香煙不絕也。
    ▲左圖及左二圖:雷都光耀大帝神像。石二圖:雲林西螺埔心福心宮配祀神衹有雷都光耀大帝。右圖:雲林西螺埔心福心宮繞境活動。

二十四日   趙子良公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二十五日   木德星君誕辰

    五星七曜星君是道教的七位星神。五星指的是歲星(木星)、熒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鎮星(土星)。五星又稱五曜,加上日、月,合稱七曜。道教尊七曜為神,名為星君。日月和星神的崇拜,起於上古。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指日、月及五星。五星為歲星(木星)、熒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鎮星(土星)。五星又稱五曜,日、月合稱七曜,尊之為星君。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則徑直以木、金、火、水、土稱五星君,並對其服飾、職掌作了如下描述:“東方木德真君,主發生萬物,變慘為舒。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福慶,宜弘善以迎之。其真君戴星冠,躡朱履,衣青霞壽鶴之衣,手執玉簡,懸七星金劍,垂白玉環佩”;“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斂萬物,告成功肅。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怪刑獄之咎”(服飾略);“南方火德星君,主長養萬物,燭幽洞微。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服飾略);“北方水德真君,通利萬物,含真娠靈,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滯劾掠之苦。宜弘善以迎之”(服飾略);“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時廣育萬類,成功不愆。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憂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服飾略)。《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經》又將五星和儒家五常相配,得出十分吉祥的結論。(查無圖像)

二十五日   天蓬上帝降

    天蓬元帥,道教神祇,原為北斗星宿之一,被尊崇為星宿神。後人格化成為北極玄天大帝所屬部將,統理北斗及酆都的神將。至明清時,因為西遊記流行,認為豬八戒即是天蓬元師。
   在唐宋之際,民間曾經流行《天蓬神咒》,認為誦念此咒可以護身祈福。咒文:「天蓬天蓬,九元殺童,五丁都司,高刁北公,七政八靈,太上浩凶。長顱巨獸,手把帝鍾。素梟二神#12,嚴駕夔龍,威劍神王,斬邪滅蹤。紫氣乘天,丹霞赫衝,吞魔食鬼,橫身飲風,蒼舌綠齒,四目老翁。天丁力士,威南禦兇,天騶激戾,威北銜鋒。三十萬兵,衛我九重,辟尸千里,去卻不祥,敢有小鬼,欲來見狀,钁天大斧,斬鬼五形。炎帝烈血,北斗然骨,四明破骸,天猷滅類,神刀一下,萬鬼自潰。急急如太上帝君律令。」
    ▲左圖:北極四聖真君繪像,天蓬(左上)、天猷(右上)、真武(左下)、天猷(右上)。左二圖:天蓬大元帥繪像。右二圖:明代銅雕天蓬大帝神像。右圖:被轉為豬八戒形象之天蓬元帥。

二十八日   感天大帝誕辰   一說為十月二十五日,見「十月二十五日天大帝誕辰」條。

二十九日   送窮日   一說為初五日,見「一月初五日送窮日」條。

:二月初一日以神佛誕辰請見「02-1二月神彿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