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11-2十一月神佛誕辰

十一日    太乙救苦天尊誕辰

    太乙救苦天尊,簡稱太乙天尊、救苦天尊,是道教尊神,又稱青玄大帝、青華大帝、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誕辰為舊曆十一月十一日,與先秦時楚國流行的太一神信仰有關,同時受到佛教淨土宗影響,有淨土崇拜的意味。一般造像駕著獅子,持淨瓶或蓮花、桃柳枝等,類似佛教的淨瓶觀音與乘獅文殊菩薩。道教經典記太乙天尊居「東方長樂世界」妙嚴宮(「嚴」或作「巖」),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一如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獅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道教以太乙天尊大慈如父,又居於「東方妙嚴宮」,故尊稱其為「東宮慈父」。《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說太乙天尊「此聖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洲帝君』。」在山海各險遇難,只要虔誠誦念「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凶為吉」。 故曰「尋聲救苦天尊」。
    《封神榜》中太乙天尊,號「太乙真人」,是哪吒的老師,曾經幫死去的哪吒以蓮花化身復活,法力高強,後支持姜子牙,對周武王克殷伐紂戰爭,也有很大貢獻。
    唐朝杜光庭編《道教靈驗記》中說,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金童玉女、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衛護身旁。又《青玄濟煉鐵鑵施自全集》稱他:身騎獅子,手持楊柳蘸灑瓊漿,以救苦度亡。

《西遊記》中,太乙天尊所乘的獅子,曾經下凡搗亂唐三藏取經,於是孫行者出面尋訪天尊:「太乙救苦天尊聽得,即喚侍衛眾仙迎接。迎至宮中,只見天尊高坐九色蓮花座上,百億瑞光之中,見了行者,下座來相見。」以「九色蓮花」、「百億瑞光」來描繪太乙救苦天尊,可見在吳承恩的眼中,天尊形象是雍容華貴的。

太乙天尊有無限化身,四處救苦救難。據《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說:「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耶,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師,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 《漂放蓮燈集‧放生咒》曰:「天羅神,地羅神,慧劍出鞘斬妖精,一切災難化為塵,尋聲救苦解救羅網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難度眾生。」
    ▲左、左二圖:太乙天尊之繪像及神像。右二圖:道教法印中有「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之印」。右圖:太乙天尊誓願廣渡亡魂,使其往生太乙天尊所居的「東方長樂世界」,故業障深重地獄亡魂,咸求「太乙天尊」超度。相傳民間的《拔度血湖寶懺》就是太乙天尊傳授的。

十二日    女仙謝自然飛升    一說為十月十一日,見「十月十一日謝自然女真昇仙」條。

十二日    智雨禪師圓寂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三日    海空智藏天尊降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三日    太乙先天老祖誕辰

    道德精華錄云:「老祖為生天地、人物之祖炁,萬教之根源。道本無名無始,老祖亦無明無始,稱之曰 老祖,不過予世人以尊敬之詞耳。先是濱壇、濟壇,老祖降臨,均自稱 太乙,或曰 太乙老人。」
    據《清文石錄》所載:「元始天王」一名由人擬之,故有名,名之曰道,太乙一元之精氣,在青玄宮大羅天上,被稱為「一玄真宗三元始紀太乙先天老祖」,名為「太乙老人」,或稱為「老祖」。
    《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騰字號所收的《元始上真眾仙記》中記載:在宇宙尚處於混沌狀態時,有一位稟受天地之精而自生的「盤古真人」浮遊於混沌之間,自號為「元始天王」。
    後來元始天王與太元聖母「通氣結精」,使得陰陽二氣調和絪縕、覆蓋天地,而成為大道最興盛的時候。其後,又生下了天皇扶桑大 帝(東王公)、太真西王母;此後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才又出現了許多上古聖人,故為宇宙之始。(查無圖像)

十四日    伏羲皇帝誕辰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犧、庖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神話傳說中人類的始祖,由他和女媧氏兄妹相婚而產生人類。他教民漁獵畜牧,又傳說八卦也出於他製作。一說伏羲即太昊。
    相傳說中的「三皇」之一。據說伏羲乃雷神之子。《山海經》說:「雷澤中有雷神羲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太平禦覽》引《詩含神霧》說:「華胥氏因踏雷神足蹟,感而有孕,生伏犧。傳說伏羲蛇身人首,有聖德。」
    ▲左圖:北京市「歷代帝王廟」,是以往帝王參拜由伏羲氏、炎帝及皇帝開始歷代帝王的廟宇。左二、三圖:伏羲氏之繪像。右三、二圖:伏羲所處的年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傳說伏羲蛇身人首。另為畫像磚之拓本,畫像的主體是伏羲捧日、女媧捧月,左及下方分別為白虎、天狗、蜥蜴、烏龜。右圖:先天八卦圖又稱伏羲八卦圖,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軸經線;以坎離代表水火為界,作為橫軸緯線。相對二卦陰陽爻相反,互成錯卦。先天八卦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十五日    無極老母娘聖誕

    一貫道道最主要的神就是「無生老母」,又稱為「明明上帝」,其全名是「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主宰」。這「無生老母」,又有許多別稱「無極老母」、「育化聖母」、「老母娘」、「維皇上帝」、「無極王母」、「瑤池金母」、「明明上帝」等等。
    一貫道尊崇「無極老母娘」,認為是創造天地之母,是萬靈的主宰。道教的神「王母娘娘」、「瑤池金母」,全變成了一貫道的「老母娘」。佛教的「彌勒菩薩」變成掌天盤的「白陽期」教主。花蓮瑤池金母的下降碑記,「母」字也順著一貫道寫成「申」字。
    ▲左圖:無極老母神像。中圖:元長無極慈濟宮主祀無極老母。右圖:台南縣學甲慈濟宮。

十六日    盤古帝王誕辰    一說為十月十六日,見「十月十六日盤古大帝誕辰」條。

十七日    阿彌陀佛佛誕

    阿彌陀佛,又稱無量清淨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藏傳佛教稱為月巴墨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認為他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但是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但因為淨土宗的影響,在唐朝之後,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後期的中國佛教徒,多以藥師如來主消災延壽、阿彌陀佛主往生事。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乃釋迦牟尼佛法身),明朝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另有大德認為藥師佛、毗盧遮那佛、阿彌陀佛為一體。藏傳佛教中,班禪喇嘛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 左、左二圖:阿彌陀佛佛像及繪像。右二圖:阿彌陀佛心咒(普壽寺)「嗡 啊 彌 理 德 德 揭 哈 拉 吽」,念一萬遍阿彌陀佛心咒,得見阿彌陀佛一面。右圖:彰化縣獅頭山「勸化堂」為獅山開山祖廟,建於清光緒 27 年( 1901 ),主祀阿彌陀佛。

十八日    西方妙善彌陀佛誕辰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五方的概念,即把東、西、南、北加上中央合稱為五方;與五方相配的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了五方,自然就有了統治和管理五方的五方之神。戰國時代,遠古的五帝被附會為五方之帝,他們的佐臣則是五方神。而佛教在宇宙空間概念上提出三千大千世界的觀念,認為宇宙在空間上無量無邊,在時間上是無始無終,在方位上提出五方世界,五方世界各有一佛主管,即為五方佛,又稱五智佛、五智如來。我國的嵩山地處中岳(屬土),其它四方分別為東岳的泰山(屬木)、西岳的華山(屬金)、南岳的衡山(屬火)、北岳的恆山(屬水)。五岳既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相配,又暗合佛教中的五方布局格式。根據唐不空所譯《菩提心論》記載,大日如來為教化眾生,將其自身具備的五智變化為五方五佛: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東方阿佛,代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左、左二圖:西方妙善彌陀佛之佛像及繪像。右二、右圖:五方五佛木雕像及背面雕刻文字。

十八日    地母娘娘誕辰

    地母又稱天公地母 、皇天後土 、地母娘娘 、地母元君 、地母至尊 . 后土娘娘等,其聖號全稱爲「無上虛空地母至尊」。地母至尊在混沌之先以玄元一炁造機成運,陰陽判後,又以靈體生化,造成萬物生長的型態,整個地球,四時節序、江湖河海、大小土地、都是地母的靈體所生成的。大地一切萬物、花草樹木也都得到地母靈炁的滋養,包括五谷雜糧等,都是地母長來養育她的子民的,人人在世的時候依靠這些東西來過活,死後還是將肉體葬在地母至尊的懷抱中。各府州縣雖然劃分了區域,但是各個區域還在地母的土地上。各廟宇、寺院大大小小的神祇也都是用地母身上的部份建造或雕塑而成的。曆代的帝王、文武百官也都是得到地母至尊靈慧的孕育才能統攝國政,治理萬民。
    ▲左圖:台北縣板橋市聖天真武宮奉祀的地母娘娘神像。左二圖:花蓮縣保安宮之地母娘娘神像。右二圖:台北縣石門鄉的聖明宮位於台二號省道老梅村旁,由濱海公路可見玉皇上帝、地母娘娘及濟公禪師的巨像。右圖:雲林縣古坑鄉地母廟又名建德寺,廟庭裝飾八卦掌地球九龍池,據說建廟緣自古坑鄉水碓村女孩陳秋蓮因家道不順,祈求地母娘娘庇祐,果真化解厄運。陳秋蓮感激神恩,發願終身不嫁,並在荷包山興建簡陋小廟虔誠奉祀,因神威顯赫,香火鼎盛,當地村民尊為「地母廟」,於1969年改建。

十九日    九蓮菩薩誕辰

    明萬曆的生母慈聖皇太后李太后出身宮女,被皇帝寵幸後得一子,就是後來的萬曆 皇帝。萬曆皇帝的母親成為慈聖皇太后後,由於出身卑微又需要輔佐幼子主持朝政 ,擔心辱沒太后的位置,就一心向佛。一次夢見一位騎鳳九首菩薩向她傳授九蓮經 文,待太后醒來,竟能將夢中所學經文一字不差背誦出來,太后被人稱為「九蓮菩 薩」轉世。太后遍查藏典、寺院佛像,竟無夢中所見九首蓮花菩薩,於是太后就將 《九蓮經》錄入大藏,並興建了一系列寺院和佛教建築,供奉九蓮菩薩,慈壽寺是 其中之一,建成之日因恰逢李太后生日,便定名「慈壽寺」。建慈壽寺時,李太后 動用了當時最好的工匠和建築材料,時時關心寺廟的建造進程。
    原慈壽寺內有天王殿、鼓樓、鐘樓、永安萬壽塔、延壽寶殿、寧安閣等一系列建築 ,形制整齊,規模宏大,曾是京郊巨剎。其中寧安閣匾額為李太后手書,李太后在 修建的慈壽寺中,還建了一座後殿九蓮閣,閣中供奉九蓮菩薩。據《帝京景物略》 中記載「慈壽寺後殿奉九蓮菩薩,七寶冠帔,坐一金鳳,九首。」據說殿中所奉九 蓮菩薩像,是按照李太后的模樣塑造的,用以象徵太后的前身。永安萬壽塔是為祝 願李太后永遠安康,長壽永存而修建的。前人曾有詩贊慈壽寺,「郭外浮圖插太虛 ,空王台殿逼辰居。蓮花座與青山對,貝葉經傳白馬余。」由此可見當時慈壽寺的 盛景。
    ▲左、左二圖:玲瓏塔原名永安萬壽塔,因為原屬慈壽寺內建築,又稱「慈壽寺塔」。據《日下舊聞考》記:「慈壽寺去阜成八里,聖母慈聖皇太后所建,經始於萬曆四年,成於萬曆六年……慈聖皇太后為穆考薦冥祉,神宗祈嗣,寺成賜名慈壽寺……有永安壽塔,塔十三級,高聳入雲。」由此可以確定此塔曾是慈壽寺建築的一部分。另外,塔碑上「慈聖宣文肅皇太后之寶」幾處印文,更指明了塔的主人就是李太后無疑。中圖:慈聖庵地處万年寺出山門左下,為明萬曆21年(1593)時創建,珍藏有萬曆皇帝之母慈聖皇太后御保的經典、袈裟、供器等。因寺内祀明神宗母慈圣太后像而得名,规模较小,清代曾擴建。右二圖:慈聖皇太后繪像。右圖:九蓮菩薩神像。

十九日    日光天子誕辰

    日光天子即日光菩薩,又稱日光遍照菩薩或日光普照菩薩。藥師佛的左脅侍。與右脅侍月光菩薩在東方淨琉璃世界中,並為藥師佛的兩大輔佐,是該佛國中無量菩薩眾的上首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與藥師佛的關係甚深。在久遠的過去世,電光如來行化世間。當時有一位梵士,養育二子。發菩提心,誓願拯救病苦眾生。當時的電光如來對之甚為讚歎,勸梵士改名號為醫王,二子改名為日照、月照。這位受電光如來咐囑的梵士,成佛之後就是藥師佛。二位子嗣也就是兩大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當時的日照,就是後來的日光菩薩。日光菩薩的名號,取「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
    日光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也有密切關係。持誦大悲咒者,日光菩薩會與無量神人來為作證,並增益其效驗。凡是持誦大悲咒者,如能再持日光菩薩陀羅尼(《大正藏》第二十冊六六零頁),則能辟除魔障及天災,得不可思議果報。
    ▲日光菩薩神像及繪像。

十九日    華嚴菩薩誕辰

    華嚴菩薩之名,載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華嚴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大菩薩于此會上聞法。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兩位古德傳為華嚴菩薩化現:一為唐代清涼國師(澄觀大師),一為元朝正順法師,皆以專修《華嚴經》而名。《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
 澄觀大師是華嚴宗的第四祖,十一歲時出家。大歷十一年,澄觀大師登上山西五台山,參訪文殊的靈跡;又往四川峨嵋山,親睹普賢菩薩的聖容,因此豁然大悟。隨即返居五台山大華嚴寺,寺主賢林和尚請澄觀講說《華嚴經》。澄觀經過思考後,認為法藏的《華嚴經探玄記》文章繁雜,文義又嫌簡約,因此決心重新註釋《華嚴經》,以弘通真義。此心一發,當天夜裡就夢見一個金人站在向陽處朝澄觀招手,他應邀前往,竟被金人所吞。夢醒之後,全身汗流浹背,欣悅不已。澄觀認為金人代表「光明」,自身被金人所吞,自身即為光明,自身也能遍照一切。從此,開始撰述《華嚴經疏》,時為興元元年(七八四)正月,五台山上白雪紛飛,但澄觀卻仍日日執筆不輟。經過四年的歲月,到貞元三年(七八七),完成了六十卷的《華嚴經疏》,大華嚴寺為此特別舉辦千僧供養法會,以資祝禱。貞元十五年,德宗誕辰日,澄觀大師奉召入殿,闡揚華嚴宗旨,德宗感動的說:「以妙法清涼朕心。」因此賜號「清涼國師」。
 澄觀大師曾立十誓以勉勵自己,世人稱為「清涼十願」: 一、體不捐沙門之表。 二、心不違如來之制。 三、坐不背法界之性。 四、性不染無礙之境。 五、足不履僧寺之塵。 六、脅不觸居士之榻。 七、目不視非儀之彩。 八、手不釋圓明之珠。 九、舌不味過午之齋。 十、宿不離衣缽之側。
 澄觀大師自律嚴謹。順宗即位,亦禮之為國師,朝野皆景慕他的高風懿德。憲宗元和五年(八一○),澄觀回答憲宗所問,闡述華嚴法界之義,深得聖意,於是獲憲宗再加封「僧統清涼國師」之號,並擔任國師統。
 澄觀被文宗視為祖聖而崇仰,開成四年(八三九)圓寂時,文宗特地為他罷朝三日,以表哀吊,葬在終南山的石室,春秋一百零二,相國裴休為之撰述碑文。澄觀國師身歷九朝,先後為七帝講經,弟子有宗密、僧叡、法印、寂光等人,其他得法的共有一百多人。著作頗多,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隨疏演義鈔》九十卷、《華嚴經綱要》三卷、《五蘊觀》、《三聖圓融觀門》等三十多種傳世。
    一說誕辰為十二月二十九日。

    ▲左圖:澄觀大師繪像。右圖: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九日    文殊佛誕辰


 文殊師利菩薩,梵名曼殊師利,譯為妙吉祥、妙音,藏名譯音:蔣木巴爾揚。顯教中常與普賢菩薩成對,隨侍釋迦牟尼佛之左右,專掌智慧門。在諸菩薩中,號稱智慧第一,依《大佛頂首楞嚴經》所載:文殊菩薩久遠已成佛,稱龍種上尊王佛,故亦稱為文殊佛,密號吉祥金剛或般若金剛。
    ▲左圖:蘭州德哇倉文殊佛殿。左二圖:藏音「諦」,是文殊佛的種子字,具有迅速生起智慧,令心靈安慰得到加持。中、右二、右圖:文殊師利菩薩繪像及佛像。


十九日    聖義元師祭祀

    南投竹山這裡就有一座廟,裡面供奉著手持步槍的神明「聖義元帥」「紅旗公」。相傳聖義元帥原是清朝的一位捕快,當時他在雲林縣衛當任一名捕頭。姓蘇名阿乖,在一次奉命圍剿經常出沒在林圯埔(竹山)一帶的土匪中,發生激烈戰鬥,雙方死傷慘重,而當時的蘇捕頭身受重傷不治,後來地方人士將眾義士合葬在現在廟後的樹下。
    捕頭就相當於現在的警察,而且蘇捕頭是一位相當儘責的捕頭,所以有不少當地居民有失竊物品,都會到聖義廟來向紅旗公祈求,通常在不久都能尋獲。久而久之名聲遠播,有時連現在警察辦案陷入困境,無突破時都會來向學長前輩紅旗公祈求指點方向,有不少案件都能順利偵破,有人說這或許只是巧合,但也為持槍神明增加不少傳奇故事。
    ▲南投縣竹山鄉聖義廟及持槍的聖義元帥。

二十日    謝自然女真上昇    一說為十月十一日,見「十月十一日謝自然女真上昇」條。

二十一日    童子神降


    道教的神祇中常可看見各種仙童的神像造型,亦或是聽過各種仙童的神話。九龍童子是三奶夫人中的陳奶夫人、靖姑娘媽、順天聖母的徒兒,原是古時代民間中的稚幼孩童,順天聖母與祂有緣收為徒兒,傳教授藝武功藥理醫術等,跟隨靖姑娘媽順天聖母慈心濟世渡人。約莫五歲得道成神,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敕封為「九龍童子」。年紀稚幼神童為了能夠讓自己增進學識不畏艱難,順天聖母在傳授技藝時刻意打斷其雙手雙腳筋脈,修練武功浸泡藥池,精益求精後雙手雙腳才戴有金箍環。習成之後跟隨順天聖母各地濟世,也常叮嚀訓勉眾善信要不斷學習和努力不懈,自己還是一直不間斷跟著順天聖母學習。
    ▲ 九龍童子神像之各種造型。

註:九月二十二日以後之神佛誕辰請見「11-3十一月神佛誕辰」。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11-1十一月神佛誕辰

初一日    曹公誕辰

    曹謹幼年時喪父,由母親撫育成人,聰穎好學,嘉慶十二年,曹謹參加鄉試,中丁卯科解元(鄉試第一名),當時他正值弱冠之年。次年參加京師會試未能金榜題名,而由主考官在落第舉人中,以口試「大挑」一等授知縣,籤分直隸,歷署平山、曲陽等縣。道光十四年,揀發閩縣。十六年,署閩縣,兼署福州府海防同知。  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三七年)一月,蒞任鳳山知縣,曾前往台南府城,面謁知府熊一本。知府告訴他治縣之道:「弭盜僅是治標之法,必須興水利、鑿陂開塘,讓農民耕種而有收穫,以免逢到乾旱,百里之內,飢饉為患,逼民為盜,才是治本之法。」曹謹聽完點頭,謹記在心。
    曹謹擔任鳳山縣令僅五年,時間雖短但因 他善盡職責及抱持為民謀福之心,才能於短短時間內政績卓著,他興辦水利、安定社會,不但澤被當時百姓,也使後代子孫享受無窮利益。其後曹謹調升淡水同知,離城的那天,百姓擠滿道路,許多人拉著車子哭泣,對曹公充滿了感激與留戀。
    道光二十五年,曹謹積勞成疾,告病還鄉,不久即辭世,其卒年不詳。淡水士民思其遺愛,立「德政祠」奉祀其神位。
    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0年),鳳山縣士民為追崇曹謹功德,在縣署東側的鳳儀書院內,建「曹公祠」三楹祀之。
    民國前十二年,日駐台灣總督兒玉出巡鳳山, 看到曹公祠年久失修,祠蓋將傾,不忍卒睹,遂捐資合地方民眾之捐款,重建曹公祠於現址,並訂每年十一月一日為曹公之誕辰。

    ▲咸豐十年鳳山縣士民為追崇曹謹功德,在縣署東側的鳳儀書院內,建「曹公祠」奉祀曹謹,後改為曹公廟。

初一日 西嶽大帝誕辰

『西嶽大帝』乃五嶽之一,『西嶽大帝』的來歷,據《恒嶽志》:『西嶽華山,終華、太白二山為副。嶽神姓羌,諱』。東方朔《神異經»又云:神姓善,諱。《龍魚河圖》又云:『西方華山君神,姓誥名鬱狩』誥即是昊。

《隸釋》卷二東漢光和二年《樊毅修華嶽碑》載:『謂之西嶽、祭視三公者,以能興雲雨,產萬物,通精氣,有益於人。其德體明,則有恢祥,荒淫臊穢,篤災必降。因該祭地,嶽以配天』。

『西嶽大帝』的神職:《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三引《云發七簽》:『少笑為白帝,治西嶽。上應井鬼之精,下鎮秦之分野』。《歷代神仙通鑒》卷四:『元始日皋陶是西嶽所化,敕為:素元耀魄大明真君,主管世界珍寶五金之屬,陶鑄坑冶,兼羽毛飛禽之類』。

『西嶽大帝』的形象是稱華山神眼白袍,戴太初九流之冠,佩開天通真之印,乘白龍,領仙官王女四千一百人。又稱「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蔣雄」,坐騎是烏騅馬。
    宋大中祥符中,追尊為『金天順聖帝』,配享肅明皇后。民間流傳有華山神之子華山三郎的故事。
    ▲左圖:五嶽大帝之繪像。左二圖:五嶽大帝之神像。右二圖:雲林北安宮的西嶽大帝正駕。右圖:金門縣西嶽廟位於金沙鎮田墩村,也稱「頂宮」,主神是「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初一日    秦始皇誕辰

    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王位,39歲稱帝。戰國末年,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西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自西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秦王政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隨後,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並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統一全國幣制。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築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並利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水主陰,陰代表刑殺,於是以此為依據加重嚴刑酷法的實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銷毀民間所藏《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隨後因求仙藥的侯生、盧生逃亡,牽連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將其全部坑殺於咸陽。
 秦始皇即位後,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築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征服百越地區後,設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炫耀聲威。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三十七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於是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並賜扶蘇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後不久,即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秦朝滅亡。
    ▲左圖:秦始皇繪像。左二圖:《三才圖繪》中的秦始皇繪像。中圖:秦始皇陵位於西安市臨憧區東的驪山北麓,西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就開始修建陵墓,直至西元前 210 年入葬,陵墓的修建工程長達 37 年,用工最多時達 70 餘萬。右二圖:始皇廟原是秦始皇第2次東巡成山頭修建的行宮,後被當地的百姓改建以此紀念秦始皇曾幸臨此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座紀念秦始皇的廟宇。右圖: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曾多次巡視全國,立石刻,歌頌秦德。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有《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芝罘刻石》、《東顴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等七種。這些立石有政治意義,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此為《琅琊台刻石》拓本。


初一日    東皇大帝誕辰

    東嶽大帝,唐代封東嶽為「天齊王」,宋代加封東嶽為「天齊仁聖帝」。《上清眾經諸真聖秘》卷七:「東嶽泰山君姓玄丘諱目陸,頭建三寶九光夜冠,衣青羽章裙,披九色斑裘,帶上皇命神之篆,乘青雲飛輿九色蒼龍,從十二仙官。」《五嶽真形圖序》:「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世俗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明之印,乘青龍。」東嶽大帝形象為端坐持笏,青色朝服,頭戴冕旒;上有華蓋,四周五色雲氣繚繞,頭有背光,更顯其尊貴。
    ▲左圖:四川古藺龍山鎮東皇廟建於明朝末年,供奉東嶽大帝,在《封神榜》裡,姜子牙封黃飛虎為東嶽大帝。左二圖:東嶽大帝之繪像。右圖:岱廟的主建築天貺殿,為東岳大帝的神宮,不亞於孔廟的宏偉,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把泰山神的地方。

初二日    周將軍誕辰   
    即周倉將軍,一說誕辰為十月二十三日,見「十月二十三日周倉將軍」條。

初三日    楊正見女真飛昇

    楊正見者,眉州通義縣民楊寵女也,幼而聰悟仁憫,雅尚清虛。既笄,父母娉同郡王生,王亦鉅富,好賓客。一旦舅姑會親故,市魚,使正見為膾,賓客博戲于廳中,日昃而盤食未備,正見憐魚之生,盆中戲弄之,竟不忍殺。既晡矣,舅姑促責食遲,正見懼,竄于鄰里,但行野徑中,已數十里,不覺疲倦,見夾道花木,異于人世,至一山舍,有女冠在焉,具以其由白之。女冠曰:「子有愍人好生之心,可以教也。」因留止焉,山舍在蒲江縣主簿化側。其居無水,常使正見汲澗泉,女冠素不食,為正見故,時出山外求糧,以贍之,如此數年。正見恭慎勤恪,執弟子之禮,未嘗虧怠,忽于汲泉之所,有一小兒,潔白可愛,才及年余,見人喜且笑,正見抱而撫憐之,以為常矣,由此汲水歸遲者數四。女冠疑怪而問之,正見以事白,女冠曰:「若復見,必抱兒徑來,吾欲一見耳。」自是月余,正見汲泉,此兒復出,因抱之而歸,漸近家,兒已僵矣,視之尤如草樹之根,重數斤,女冠見而識之,乃茯苓也,命潔甑以蒸之。會山中糧盡,女冠出山求糧,給正見一日食,柴三小束,諭之曰:「甑中之物,但盡此三束柴,止火可也,勿輒視之!」女冠出山,期一夕而回,此夕大風雨,山水溢,道阻,十日不歸。正見食盡饑甚,聞甑中物香,因竊食之,數日俱盡。女冠方歸,聞之嘆曰:「神仙固當有定分,向不遇雨水壞道,汝豈得盡食靈藥乎!吾師常云:此山有人形茯苓,得食之者白日升天。吾伺之二十年矣,汝今遇而食之,真得道者也。」自此正見容狀益異,光彩射人,常有眾仙降其室,與之論真宮天府之事。歲余,白日升天,即開元二十一年壬申十一月三日也。常謂其師曰:「得食靈藥,即日便合登仙,所以遲回者,幼年之時,見父母揀稅錢輸官,有明凈圓好者,竊藏二錢玩之,以此為隱藏官錢過,罰居人間更一年耳。」其升天處,即今邛州蒲江縣主簿化也,有汲水之處存焉。昔廣漢主簿王興,上升于此。《太平廣記》卷六四。(查無楊正見圖像)
    ▲左圖:蒲江縣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縣的。左二圖:西來古鎮位于蒲江縣境内,保存着許多明清建築,民居是典型的川西特色。右二、右圖:苻苓是常用中藥材,藥用部份是根部。

初三日    水神晏公誕辰

    晏公廟,明初應在樊城城外,它的作用是保佑南來北往的船民、船主,一帆風順。《明史》沒有晏公、蕭公的記錄。趙世喻著《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宋元時代產生的、屬于江西地方性水神的蕭公和晏公,因為被朱元璋視為在關鍵性的鄱陽湖之戰中保佑了他的勝利,分別被封為水府侯和平浪侯,成為幾乎遍布全國的大神。」從史料查詢蕭、晏二神的身世,皆民間傳聞,無根可考,所司之職都來自江水之神。兩神都為江西地方性水神,明初因朝廷推崇,成為具有全國性影響的水神,職司平定風浪,保佑行船平安。因此,各地紛紛立廟奉祀,進香祈福。
    ▲左圖:晏公繪像。左二、右二圖:晏公祠位于北京市海澱區四季青鄉萬安山麓。晏公祠原名道統廟系儒教廟宇。明代正德七年(1512)太監晏宏所建。清康熙四年 (1665)重修。右圖:南京市玄武區孝陵衛南有晏公廟,主祀晏公元帥。

初四日    至聖先師文孔子誕辰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週遊列國十四年。晚年潛心致力于古文獻整理,修《詩》《書》,定《禮》《樂》,序《週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為核心,「仁」即「愛人」,倡導推行「仁政」,且應以「禮」為規範,「克己復禮為仁」;提出「正名」主張,以為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的文化正統,影響極其深遠。現存《論語》一書,記載有孔子與門人的問答,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 左圖:孔子繪像。左二圖:孔子銅像。右二圖:「孔子行教圖」。右圖:孔廟。

初四日    述聖子思夫子誕辰

    述聖子思夫子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孫,為曾參弟子, 獨能傳授孔門心法,作《中庸》,仍儒家人生哲學的名著,論心性多精語,宋明理學家奉為圭臬。子思家貧,他釋富貴的真義:不取於人謂之富,不辱於人謂之貴,不取不辱可以算是富貴。嘗為魯繆公師,繼孔子之傳,作子思二十三篇,後世稱為述聖,入孔子廟左配。
    ▲左圖:孔廟殿內上方高懸掛「有教無類」匾額,左右牆奉祀四配(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中圖:述聖子思孔伋塑像。右圖:孔廟牆上的四個大字《萬仞宮牆》, 典故來自《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子貢自稱]之牆也及肩,窺見屋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初四日    安南尊王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初四日    觀音洗目日

    觀音洗目日是指一種治眼疾偏方和方法,其處方為青皮五錢、皮硝五錢,煎水三碗,洗之無不應驗。
    傳說山西太原姓清,七十歲失明,看不見十九年,偶唔一異人傳授此方,每月一日,每日3次,辰午酉時,各洗一次,或正月初三日、八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日、十月十三日、十一月十四日、十二月初九日,每日洗三次,辰、午、酉時各洗一次,無論男女老幼花目醫瘴,風火虛眼,一切眼痛,洗之即愈。此方洗好萬餘人,江西南昌張延之雙眼不明,虔心齋戒,依期洗之,一年痊愈。
    此方附注:可傳知與人,不可受財,不可貪心,更加功德無量,萬事如意。
    另有「佛說眼明經」誦念可治眼疾:「南無光明地藏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千手千眼觀世音,兩眼似金燈,佛座西方一座塔,如來會上一藏經,文殊菩薩騎獅子,普賢菩薩騎象王,兩眼似天堂,人裡魔,眼裡魔,眼中翳障盡消磨,人裡膜,眼裡膜,眼中雲霧盡消落,人裡明,眼裡明,眼中鬥點盡光明,有人誦得眼明經,生生世世眼光明,孔雀明王靈感應,觀音菩薩保安寧,口奄,音安悉殿多薄俱那。 南無光明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每日早晚各念三遍。
    ▲左圖: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長圆形。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斷,斷面外缘有油室。氣香,味苦、辛。左二圖:皮硝,為硫酸鈉礦精制後的結晶體。右二圖:可治眼疾的手印。右圖:見此般若法眼者必獲利益:般若法眼亦即十方三世諸佛之母般若波羅密多大佛母密意幻化表法之清淨壇城,以示佛之法身大明,故足可譽為諸佛母之母、法身髓。凡有見聞觸及之有緣者,均可蒙此般若法眼慧光之加被,播佛法密種,生大智慧心,蕩除一切無明癡暗邪見,速生如來正知正見。故藏傳佛教各傳承無分花、紅、黃、白,皆喜于壇城或舍利塔之塔剎部位繪此法眼,意為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以表諸佛法身慧光恆視雪域高原。

初五日    達摩祖師誕辰    說誕辰為十月初五日,見「十月初五日達摩祖師誕辰」條。

初六日    神霄玉清王誕辰

    道教認為:天有九霄,而神霄為最高。神霄之上,有神霄九宸上帝,九宸之中,又以神霄玉清真王為主尊。《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記述說:“吾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其次則有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丈人真君,九天採訪真君,是為神霄九宸。”,即元始九氣化生也,故號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萬物。”這九位大神多系神霄派的新造,為神霄派雷法的本尊,總號“雷霆九宸高真”。
    依道經所言,九宸上帝之中以玉清真王的神格最高,他為元始天尊的小弟。老君曾告訴五雷君等曰:“卿等當知,昔在劫初,玉清神母元君,是浮黎元始天尊之后,長子為玉清元始天尊,其第九子位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專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為大帝統領,元象主握陰陽,以故雷霆之政, 咸隸焉。”
    玉清真王自述其生平時亦說:“朕為浮黎元始天尊之子,玉清神母元君之男,玉清元始天尊之弟,太上老君之叔,兒婦日月,眷屬星辰,奴婢風霆,車馬雲霧,出無入有,隱聖顯凡,策空駕晨,乘空躡梵,三官飆舉,五帝景從,朕胡為尊,敢不自效,是故效心三界,戮力五行。”這裏所說的“浮黎元始天尊”又稱“元始天王”,始見於《枕中書》。內稱元始天王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而生扶桑大帝、西玉母與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大庭氏、伏羲、神 農、祝融、五龍氏等是其後裔。
    ▲左圖:在三清聖祖、紫微三帝之下,則為神霄九宸大帝。九宸之中,又以神霄玉清真王主尊。《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記述說:「吾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其次則有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可丈人真君,九天採訪真君,是為神霄九宸。」《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五亦曰:「九宸,曰長生大帝、青華大帝、普化天尊、雷祖大帝、太乙天帝、洞淵大帝、六波帝君、可韓真君、採訪真君,即元始九氣化生也,故號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萬物。」這九位大神多系神霄派的新造,為神霄派雷法之本尊,總號「雷霆九宸高真」。 圖為神霄派九位大神。左二圖:混洞赤文梵元之圖,乃神霄玉府、三五璇璣、中黃分炁、九霄混陽、元梵彌羅之炁,化生九天。其所行之法;具三五璇璣、洞陽天仙秘錄中,此不備載。右二圖:「老霄頂」位于四川樂山市郊高標山上。公元6世紀的北週時期,就在山上建弘明觀等宮觀樓閣。右圖: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太元上經大虎符,兆若經履急難,及有驚畏心震之但密呼景精中王名三過,心念其神如如有營護我之左右者,則千灾萬禍,無不蒙濟,奸試滅凶,妖毒皆亡。又臨臥常叩二七過,并祝念神名,令人魂魄保鎮,尸鬼受閉,又除惡夢,去不祥。


初六日    西嶽大帝誕辰    一說為十一月初一日,見「初一日西嶽大帝誕辰」條。

初六日    惟儼禪師圓寂

    澧州(今湖南常德)藥山惟儼禪師,石頭希遷禪師之法嗣,絳州(今山西侯馬市)人,俗姓韓。十七歲時,南下潮州,依西山慧照禪師出家。二十二歲,從南岳衡岳寺希操(亦作希澡、智澡)律師受具足戒。惟儼禪師對經論頗有研究,持戒也很精嚴。惟儼禪師圓寂于太和八年(834)十一月六日,春秋八十四歲。臨入寂前,惟儼禪師大叫道:「法堂倒,法堂倒。」 惟儼禪師的徒眾聽了,連忙持柱支撐。 惟儼禪師舉手道:「子不會我意。」 說完,便入滅。謚弘道大師。
    ▲左、右圖:藥山寺位于湖南省津市市棠華鄉藥山村,自唐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文化聖地,唐貞元初年(705年),南岳石頭希遷的法嗣弟子惟儼,帶著弘揚禪宗南宗的使命從南岳移居藥山。中圖:惟儼禪師繪像。

初七日    道寧禪師圓寂

    道寧禪師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徽州(安徽)婺源人,俗姓汪。於蔣山出家,嗣五祖法演之法,任天寧寺第一座。大觀三年(1109),駐錫潭州(湖南)開福禪寺,為第十九世。政和三年示寂,世壽不詳。著有開福道寧禪師語錄二卷。

    ▲左圖:天寧寺坐北朝南,雄踞常州東門外,前俯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後倚常州第一大公園紅梅公園,是常州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剎。中圖:北京天寧寺,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護城河西岸。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簷式磚塔,為遼代時所建。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經盛讚天寧寺塔的建築設計,稱它「富有音樂的韻律,是中國古代建築設計中的傑作。右圖:開福寺位于長沙市湘江東岸的鳳嘴,距湘江江岸僅百米之遙。始建于五代十國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屬佛教禪宗臨濟宗楊岐派,歷代佛事興隆,高僧輩出。

初八日    王洪臨真人飛升

王洪臨真人昇仙 《 列仙傳》《陸放翁十一月初八日夜燈下對梅獨酌累日勞甚自慰》 詩云:奔走人間無已時,夜總喜對出塵姿,移燈看影憐渠瘦,掩戶留香笑我癡,冷豔照杯欺麴櫱,孤標逼硯結冰澌,本至難入繁華社,莫向春風怨不知 。(查無圖像)

初十日 慈民菩薩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註:十一月十一日以後神佛誕辰請見「11-2十一月神佛誕辰」。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10-3十月神佛誕辰

十八日   地母至尊誕辰
    上古時代,當年尚無人類之時,宇宙一片混沌,天地本是虛空,地母至尊並不是肉體所生,而是白氣陰陽二氣煉化而成的。地母至尊的名與姓,鴻蒙時期尚未分離成為宇宙之前的老混沌就是稱為:鴻蒙老祖、混沌老祖、無極至尊、無極老母都可以,一般世俗稱呼為「地母至尊」。
    ▲左圖:地母至尊神像。左二、右二圖:花蓮「慈聖宮」無極大寶殿、供奉無極虛空地母至尊及本宮開基地母至尊。右圖:南投縣埔里鄉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

十八日   醫王菩薩誕辰

    藥師佛又叫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琉璃光佛、大醫王佛、醫王善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他被尊稱為藥師、醫王。
    《藥師經》(又名《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脫經》)中說,藥師佛曾發十二大願,主要有「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之願、「除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之願、「使飢渴眾生得上食」之願、一使貧乏無衣者得妙衣」之願、「轉女成男」之願等等。都是為了滿足眾生一切欲望,解脫眾生一切痛苦;讓眾生吃好穿好,沒病沒災,快快樂樂。《藥師經》中救助病人的方法是:「救脫菩薩(藥師佛)白佛言:若有痛惱,請諸佛七日七夜齋戒誦經,勸燃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四十九首,燈亦復爾。七層每一層七燈,轉如車輪。其遭厄難,可以過度。」
    ▲左圖:佛經中藥師佛之泥金繪像。左二圖:藥師佛之壇城。右二圖:雲南大理藥師殿供奉藥師佛像。藥師佛是梵文音譯,全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亦名「醫王善逝」,「大醫王佛」。藥師佛是東方淨玻璃世界的教主,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並稱為橫三世佛。而與其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東方三聖」。據《藥師經》上說,藥師佛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趨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東方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右圖:在《藥師經》中佛陀向世人開示修持藥師法門的種種方法,《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的〈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序〉說:「藥師如來本願經者,致福消災之要法也。」受持藥師法門的人,可仰仗藥師佛的本願功德,拔除一切業障,而得消災免難,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十八日   扁鵲真人誕辰

    扁鵲,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邱),中國古代的名醫。又家於盧國(今山東長清一帶),因名之曰盧醫。《史記》等載其事跡涉及數百年。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相傳扁鵲曾醫救虢太子,扁鵲死後,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於今永濟市清華鎮東。 墓東有扁鵲祠,祠內存碑最早者為明萬曆庚子(1600)《重修扁鵲祠記》,碑雲「祠宇時久」,創始年不詳。扁鵲祠分東西二廟,西廟為早,面中條,近王官谷瀑布,風景優美。清代多次重修。雍正八年(1730)《重修扁鵲廟記》始將「祠」改為「廟」。可惜西廟在抗日戰爭期間,遭日軍戰火所毀,僅存石獅1對及碑碣3通。
 東廟保存較全,有正殿、獻殿。正殿暖閣中有泥塑扁鵲坐像,左右兩側侍立司藥、司書男女童。東西兩垛殿塑二藥王坐像,旁侍司藥、司書男女童,均保存較好。扁鵲像施彩瀝粉貼金,龍袍玉帶,坐龍首椅上,面目慈祥莊重,面形方圓,廣額方頤,有宋塑遺風。 扁鵲以其精湛的醫術、醫德深受百姓愛戴,從而受到歷代祭祀。
    ▲左、左二圖:二幀扁鵲之繪像。中、右二、右圖:河北滄州的莫州扁鵲廟是 中國醫藥勝地、中國醫勝扁鵲的故鄉莫州,就在華北平原上的任丘市境內。任丘地處京、津、晉金三角地帶,歷代著名中醫名家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供奉中國十大名醫以及醫聖扁鵲,天下最大的藥王廟就坐落在任丘這塊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醫學,中國中醫學的發源地,中華醫學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各地。


十八日   五百羅漢會經日

 五百羅漢的傳說在佛經中是常見的,例如西晉竺法護譯有《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佛滅度迦葉尊者與五百阿羅漢最初結集三藏。《舍利弗問經》中說,弗沙秘多羅王毀滅佛法後,有五百羅漢重興聖教。諸如此類說法甚多。在中國漢地自東晉竺曇猷居住天台山時,古老相傅雲:天台懸崖上有佳精舍是得道者所居。有石橋跨澗而橫石斷人。猷潔齋累日,度橋見精舍神僧,因共燒香中食。神僧謂猷曰:卻後十年自當來此,于是而反(見《高僧傳》十二)。後世遂有石橋寺五百應真之說。《天台山志》引五百應真居方廣寺感應異記雲:「永嘉長史全億,畫半千羅漢形像。」到五代時,五百羅漢的尊崇特別興盛。吳越王錢氏造五百銅羅漢于天台山方廣寺。顯德元年(954)道潛禪師得吳越錢忠懿王的允許,遷雷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于淨慈寺,創建五百羅漢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造羅漢像五百十六身(十六羅漢與五百羅漢),奉安于天台山壽昌寺。宋仁宗供施石橋五百應真的敕書載《天台山志》。各地寺院也多建五百羅漢堂。宋蘇軾集中有元符三年(1100)為祖堂和尚作的 《廣東東莞縣資福寺五百羅漢閣記》。  
 各地名山也有羅漢洞或竹林聖僧寺的傳說。如河南嵩山就有五百羅漢洞。據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釋有挺撰《中岳寺五百大阿羅漢洞記》(又名修聖竹林寺碑,見于《八瓊室金石補正》一○八)中稱:唐初蜀僧法藏始感得靈異。知山中竹林寺是聖僧所居。宋代院主崇敬,因選定此洞。造五百羅漢像。現存的五百羅漢堂有北京碧雲寺、成都寶光寺、蘇州西圓寺、漢陽歸元寺、昆明笻竹寺等處。
    ▲左圖:創建於1658年的歸元寺,取自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意。中圖:武漢歸元寺:數羅漢成為當地的民俗。右圖:高雄縣佛光山的五百羅漢塑像。

十九日   太陽星君誕辰

    堯帝治國年代,堯帝自西北巡狩到淮陽,見一個奇偉男子, 生得面若冠玉,眼若朗星,虎背猿臂,豹腹狼腰,在市場上賣弓繳,當地人稱他繳父。堯帝召見,他挽著弓矢入見,稱能以繩繫矢而射,隨風騰空飄升。堯帝叫他試射嶺頭高松,一矢就射穿樹幹,並騰空飛到樹上,拔出箭矢。堯帝深愛其神技,稱呼羿,回到京都,聘羿為木正官。羿平時不吃五穀,只噉食花草。
    當時天下有十個太陽,大地焦躁,禾稼枯死,大風四起,拔木摧屋; 北有暴水,衝渠倒岸;猰猁猛獸,迅走吃人;洞庭之野有百丈修蛇,呼氣吸人;東海之濱有大豬封豨。 大地天災獸害,民不聊生。
    堯帝日夜跪在祭壇向天禱告,聲聲震動帝嚳的耳膜。帝嚳再也不能充耳不聞,眼看兒子受苦,遂命令麾下最神勇的神射手羿下凡人間。
    羿用帝嚳所賜的彤弓、素箭,帶著妻子嫦娥降臨凡界,他瞭解堯的愁苦,罪魁禍首是那十個太陽,老百姓都在詛咒:「毒日頭啊何時滅?」
    十日並出,害苦黎民百姓,灼熱的陽光曬枯了稼禾,烤焦了土石,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汗水流盡,田間穀粒無收,存糧告罄,饑民哀號,燒得人人精神崩潰。 堯帝讓羿帶領三百士兵,去剿滅兇禽猛獸。
    羿挾弓策馬,馳騁原野,熊熊的日光照得他睜不開眼睛,千里焦土、遍地枯骨, 令他怒火中燒,帶領一群人來到西河麟山,三峰相峙,古名三嵕,眾人屯駐在谷口的東北方,羿挾帶弓矢前往探視,原來火神回祿放出九頭嬰鳥,三個峰頭各有三隻火鳥向東方噴焱,此時太陽東升,增加火焰威力,變成九輪妖日,移時與太陽相混,十日並照,大片土地猶如烘爐,羿知九鳥肆惡,騰空連發九矢,箭如流星破空裂風而去,射中牠們的頸部,只見天空中一個個太陽接連爆裂,漫天流火四散飛濺,九隻三足金烏鴉碰然墜地,剩下真正的太陽獨照於中天,羿叫眾人尋找,九隻火鳥變成了赤石,上面插著九矢。
 解除了九隻火鳥並出太陽的災難,羿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去捕獵肆虐人間的怪獸。中原地區,以窒窳、封稀為害最烈。窒窳本是黃帝轄下的一國諸侯,不幸被貳負和危暗殺。黃帝憐憫他無辜喪命,請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六大神醫上昆侖山會診,研製出不死神藥使他死而復生。窒窳的命是撿回來了,故完全迷失本性,剛一醒來,就連滾帶爬地竄下山,一頭扎進弱水,變成了一條龍首虎爪, 號聲如嬰兒啼哭的吃人怪獸。羿深入窒窳巢穴,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這一回是死有餘辜。
    中原的桑林有一頭獠牙如戟、力勝百牛、鐵骨銅皮的大野豬-封稀;封稀橫衝直撞,撞毀莊稼、村落,所經之地頓成廢墟。羿左右施射,刺瞎野使雙睛,將它生擒活捉。
    誅殺窒窳、捕獲封稀之後,羿轉戰南方,在壽華之野追及鑿齒。鑿齒人身獸臉,殺人利器是突出嘴外的兩根五六尺長、形似鑿子的牙齒,刺了防制弓箭,特地帶上一面巨大而堅固的盾牌,但至死也沒弄清楚,羿的神箭是如何穿透盾牌,扎進它的心窩。
    修蛇盤據在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無數,吃人無數。羿到了洞庭,尋找修蛇蹤跡,藏伏在草中,等候到黃昏,腥風漸近,萬頃波濤掀起妖氛,羿從旁邊連射數十箭,歷經千險,終于在滔天白浪中劍斬千尋長蛇,死前猶鼓氣如雷,鋸成千段;洞庭湖水,被蛇血染紅了大半,蛇骨推積成山丘,背部油黑,腹部淡黃,體內吞下一隻南山大象及麍鹿,全身曲折三疊,岳州巴陵就是蛇骨埋葬成陵的地方。
    北方,九頭怪嬰在凶水一帶噴火吐水,淹鄉焚城;九頭怪嬰自恃有九顆腦袋、九條命,絲毫不懼北伐的羿,它九口齊張,噴吐出道道毒焰,一股股濁流,交織成一張凶險的水火網,將羿困住。羿知道九嬰有九條命,射中一個頭,非但不會死,而且很快痊愈, 所以用連環箭法,九支箭幾乎同一時刻插入九嬰的九顆頭上,九嬰的九條性命終於一條也沒留下。
    東方有風母在青丘大澤掀起狂風,毀屋拔樹。羿叫百姓在門口各樹立十丈長旛,順勢翻轉,搏風直上,飄落在一峰,見山巖下有一怪物,形如黃白皮囊,張口呼吸,羿一箭射中風母的額頭,飛步趕去,風母已走入深洞內,突見風伯飛廉出來求饒。
    羿帶兵北探猰蹤跡,深林中,見鳥雀驚飛,一巨獸虎面人身,坐嚼山羊,聽有人聲,起身抓人,羿發矢,貫穿牠的手掌,又射中脊背,翻下坑洞,眾人捉起烹食。 自此災害解除,回朝覆旨,帝堯封羿為平野侯。
    ▲左、左二圖:太陽星君,即日神,為「七曜」之一,又稱「日宮太丹炎光鬱明太陽帝君」或稱「日宮太陽帝君孝道仙王」。圖為繪像及神像。右二圖:民間又指為射日的后羿為太陽星君。右圖:供奉太陽星君的廟宇。

十九日    義犬公 (十九公)



    嘉義東門十九公廟,又稱義犬公廟,所祀主神是十八位護持地方的先民,以及一隻為主犧
牲的義犬。奉祀主神忠義十九公是清朝力抗林爽文之亂的諸羅東門李甲等十八位義民與義犬
公,後來因誤中賊兵空城計而殉難。嘉慶君遊台灣時,為感念其事蹟,特別在尊號上冠以「
忠義」二字,也因諸羅義民的英勇,乾隆皇帝取「嘉其義行」之意,將諸羅縣改名為「嘉義
縣」,成為全台唯一皇帝下詔賜名的縣市。十九公廟建廟已有二二三年歷史,義犬公靈驗故
事不少,因是台灣土狗,嗅覺特別靈敏,對信徒請求找回失犬,或找回失車的特別多,每年
因感應靈驗,以金牌致謝者不少,每年農曆十月十九日祭典時,演戲酬神或放電影謝神的戲
台,要持續好幾天,十九公的神威顯赫可見一斑。
    在台北縣有十八王公廟,相傳於清朝中葉,有十七位唐山客帶著一條黑狗乘船渡海來台,
不幸遇颱風罹難,船隻漂流至石門被當地村民發現時,船上僅剩下黑犬存活,就在村民將欲
收埋時,這隻黑犬亦跳入墓中以身殉主,居民有感其忠義,遂將其與主人合葬一塚並建廟祭
祀。
    ▲左圖:嘉義十九公廟又稱義犬公廟的義犬公。左二圖:義犬公廟貼出的「摸狗公順口諺語」:摸狗頭住大樓。摸狗身得萬金。摸狗嘴大富貴。摸狗尾賺家伙。摸狗肚做好頭路。摸狗耳賺錢滿滿是。摸狗腳金銀滿厝脪。全身摸透透四方財源壠總到。右起二圖:台北縣十八王公廟黑犬像高達十層樓高。
二十日   虛靖天師聖誕

    北宋時期活躍的第三十代天師張虛靖是歷代張天師之中,特別出色的人物。從南宋到元代,在江南,所謂“張道陵後裔”龍虎山正一天師的権威確立了。其過程中,附加了神話性,被人重視的就是第三十代天師張虛靖。 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1092─1128),字嘉聞,賜號虛靖先生,自幼聰敏過人,善于題詩答對,當時有神童之說。據道教史書《龍虎山志》記載:元佑七年生于蒙谷庵,五歲不言,一日聞雞鳴,忽失笑賦詩曰:「靈雞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翌日,宴坐碧蓮花上,人皆異之。  宋崇寧三年,虛靖天師奉詔進京謁見宋徽宗,當他行至金鑾殿前,宰相和正宮娘娘各獻一杯香茶迎接,虛靖天師正在用左右手恭接香茶時,徽宗皇帝接著也敬獻一杯香茗。按規定,恭接皇帝的香茗,必須用雙手,才能表達尊敬之禮。可是,雙手已經接到兩杯香茶,在這種情況下怎能恭接皇帝的香茗呢?虛靖天師立即運用氣功,將宰相和正宮娘娘的兩杯茶懸空一吊,然後用雙手恭接皇帝的香茗。宋徽宗目睹虛靖天師這一絕技,當場稱贊曰:「先生真功,名不虛傳」。入坐後,徽宗設宴招待,酒至三巡,徽宗趁興問曰:「卿居龍虎山,曾見龍虎否?」徽宗這一問,想考考虛靖天師的文才,看他如何對答。因為龍是神話中的動物,宇宙間是沒有的,虛靖天師如果答見龍,那是不符合事實的,倘若答不見龍,為何又取名龍虎山呢?虛靖天師巧妙地答道:「居山虎則常見,今日始睹龍顏。」他把徽宗比作龍顏天子,這一阿諛奉承,博得徽宗喜上眉頭,指示文武百臣向虛靖天師道謝,並大加獎賞。
    ▲左、左二圖:青城山位於四川四省都江堰都市西南,成都成平原西北部邊缘、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區内,古称丈人山,為邛崍山脈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山中有「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右二圖:虛靖天師造像。右圖:龍虎山天師府供奉的歷代天師。


二十日   池王爺夫人誕辰

    馬巷池王宮是池府王爺之發祥地,俗稱正爐、祖爐或總爐。至于池王神之正、副駕金身,相傳是建廟時根據池王神乩示,定時定刻從金門半山屏海邊逆潮漂來的大樟木雕刻而成。這兩尊金身是池王神發祥地的象徵,是元威殿特有的鎮殿之寶。
    池府還有大夫人、二夫人、大公子(池子文)、二公子(池子武)、三公子(池子通)、四、五、六公子(義子),有周府大元帥、石府先鋒、黃府將軍、黑白二將軍、黑虎大將軍、鄭將軍、田將軍、齊天大聖、韓府娘娘,馬使公及文書吳舍人等神將。
    有一則諺語,在信徒間流傳:「米街廣安宮池王爺娶妻作夫人,頂大道作洞房,西佛國完親拜堂」,意指當時建廟時兩派人員其實並不大融洽,當初決議為邢府千歲和池王爺一起合祀平起平坐,左邊大位做池王爺,右邊坐邢王爺,同坐在正殿後面大位。池王爺曾一度不想回廟同祀,有一姓陳的米街轎班爐主,自作主張擲筊請示池王爺,才知道池王爺要「娶妻」,米街方面信徒因此計畫將池王爺之夫人雕塑大型金身與池王爺成兩尊一對,以交陪境頂大道興濟宮內做廣安宮列位尊神寄祀場所,請保生大帝大道公作媒人,促成池王爺與池夫人之婚姻,在興濟宮內雕塑夫人神像,以興濟宮作為「洞房」,聘請民權路西佛國蔡金泳師傅雕刻,於開光那天到大上帝北極殿前的西佛國開光迎娶,因此是在西佛國「拜堂完親」。

    ▲ 左圖:福建同安縣馬巷元威殿,俗稱池王宮,又名元威堂,奉祀池王爺夫人神像。 中圖:台中棲梧斗美宮的清代木匾。右圖:嘉義成道聖地三廟之馬巷元威殿正殿,後排是「玉旨敕封代天巡狩總制總巡王池府千歲」,前排:石先鋒、三公子、二夫人、黃元帥、大夫人、大公子、周將軍。

二十一日   巢谷真人飛升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二十二日 青山靈安尊王誕辰
    靈安尊王傳言頗多,有人說是三國時代東吳之裨將張悃,奉命鎮守今日泉州府青山一帶;亦有人云張悃是五代十國中閩國的一名武將;其他還有人稱張悃是西漢時期泉州惠安知縣、城隍爺,以及南北朝時代的武將;其中較具傳奇性的說法,便是青山山神的轉化。
    相傳昔日福建泉州惠安縣漁民由大溪口(今第一水門)登岸,並將其故鄉青山宮主廟"靈安尊王"神像割香至艋舺。之後,因靈安尊王顯靈,斷絕了當時艋舺大患蟾蜍精,讓移民們得以在此地安身立命;此後,靈安尊王便成為自惠安移民而來的漁民所認同的鄉土神。
    ▲左圖:靈安尊王神像。左二、右二圖:艋舺青山宮的建築形式複雜而華麗,其中尤其正立面三川殿更是將古營造技藝極致發揮。右圖:靈安尊王的略傳碑。

二十三日 南天周將軍誕辰

 三國名將,姓周,名倉,關聖帝君之都將,塑像為鐵鬚銀齒,黑面朱唇,執掌稽查善惡,糾察凡塵,誥封剛直忠勇天尊。
 關帝生前督領荊州,使周將軍守麥城,因吳兵襲荊州,關帝不幸兵敗遇難,周將軍遂自殺以殉。宋崇寧元年 ( 公元1102〉封威寧將軍,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加封威宣忠勇公。
    ▲左圖:斗六南聖宮正殿祀奉的南天周倉將軍神像。中圖:嘉義鎮天宮造型特別,以劉、關、張巨型塑像為廟頂,廟中祀有周倉將軍。右圖:台北縣野柳漁港仁和宮周蒼將軍廟。

二十五日   感天大帝許真人誕辰

    閭山教主許遜真君 ,相傳為晉代道士許遜,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道壇中稱作「許九郎」。與祖父許琰、父親許肅三人皆因傾慕仙學而修道。西晉武帝時,許遜四十二歲(晉太康元年,西元280年)時被舉為孝廉,又封做旌陽縣令(今湖北枝江,另說為四川德陽),政風廉儉德順,吏民俱受感化,因而立祠奉祀以為紀念,因此後人稱為「許旌陽」。
    傳說許遜少時性喜狩獵,某天射中懷胎母鹿因而使之胎死墮地,母鹿死前悲鳴舐子,不久即逝,許遜愴然有悟因而折弓棄矢以專心讀書學道,自此博通經史,明曉天文、地理、五行、讖緯與神仙修煉之術,更拜於道士吳猛門下,傳聞在世一百三十五歲。
 許遜以揉合儒家思想和道教方術為其特色,認為「以孝悌為之准式,修煉為之方術」。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其為「神功妙濟真君」,此後世稱「許真君」。南宋紹興年間,相傳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祈請許真君降臨解亂,因而得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其後,元朝道士劉玉創淨明道(一稱:淨明忠孝道),以許真君為教祖、《淨明忠孝全書》為經典,因道派一反唐宋重丹法、主靜的教義,而強調修道必須忠君孝親並調和三教(儒、釋、道),對宋元明三代的士大夫影響極深,被尊譽為仙家之最正者。
 早在南北朝時期,許旌陽的信仰傳說已盛行於接近閩北的江西貴溪縣。《太平寰宇記》卷一百零七所收南齊劉澄之《鄱陽記》一文中,即已記述許氏在貴溪馨香巖的一則傳說,其文曰:「昔術士許旌陽斬蛟於此巖下,緣此名焉。」這是史料記載許旌陽為術士及其法術活動最早的文獻,為後出所有傳記所傳襲。如記載許遜得道成仙的典籍,較早還有唐代張鷟的《朝野僉載》,據該書云:「西晉末,有旌陽令許遜者,得道於豫章西山,江中有蛟蜃為患,旌陽沒水拔劍斬之。後不知所在,頃漁人網得一石甚鳴,擊之聲聞數十裏。唐朝趙王為洪州刺史,破之得劍一雙,視其銘一有許旌陽字,一有萬仞字,後有萬仞師出焉。」
 許真君信仰自晉代開始興盛,與張天師、葛洪、薩守堅並稱「四大天師」,神蹟不斷。《酉陽雜俎》中記載為斬巨蛟(蛇或龍),並鑄鐵為柱,名為「鎮龍柱」,並祝禱:「鐵柱若歪,其蛟再興,吾當復出。鐵柱若正,其妖永除。」後人建祠稱做「旌陽祠」,又名「鐵柱宮」;《列仙全傳》則有化炭為美女以試探門下百餘弟子,與成仙之時「帶仙眷四十二口,同時白日拔宅飛昇,雞犬相隨」。
    誕辰一說為十二月二十七日。
    ▲左圖:許真人神像。左二圖:西山萬壽宮位于江西省新建縣西山鎮逍遙山南,是為祀奉著名道家人物許遜所建。始建于東晉太已元年(376),初名許仙祠,南北朝改遊帷觀,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升觀為宮,皇帝親書"玉隆萬壽宮"賜額。政和六年,徽宗親下詔書,以西京崇福宮為藍本重建。右二圖:萬壽宮前的許真人石雕像。右圖:許真人繪像。

二十六日   痘疹娘娘誕辰

    贛南客家之「天花聖母」即四川客家信奉的三仙聖母、三霄聖母、三婆娘娘。四川客家還將三位「仙娘」的神職加以分工,分別稱金霄、銀霄、碧霄三位娘娘作子孫娘娘、送子娘娘、催生娘娘,專主人間生育,佑子長壽平安。
    七里是貢江邊上一個古老的鄉鎮。因對岸有七條山腳一字排開,斜插江邊,分開七條水路,猶七條大鯉戲嬉搶水上行而得名七鯉鎮,如今稱為七里鎮。主祀天花聖母的仙娘古廟就坐落在七裡鎮四聯村。仙娘古廟坐西北朝東南,幅寬,為四合三進式磚木結構,水磨群牆,三山式封火牆。七里仙娘古廟始建于明代,原名"天花宮"。後因本邑建于壩上村河邊的楊梅庵被洪水衝毀,遂將該庵供奉的觀音菩薩神像遷至宮內安放,于是便稱作"仙娘古廟"。原廟因香火日盛,頗顯窄小破舊,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及道光八年(公元1828)、十四年(公元1832)幾經修葺。清末,朝廷迫于形勢廢科舉、興學堂,地方辦學之風盛行,又在廟兩側增配了數間廂房作為學堂。
    《封神演義》第九十九回稱姜子牙封神時,因餘化龍其父子拒守孤城,一門死難。永堪華袞之封,特賜新綸;姜太公封餘化龍為主痘碧霞元君,同時封其元配金氏為衛房聖母元君即痘神奶奶,並封其五個兒子餘達、餘兆、餘光、餘先、餘德為東、西、南、北、中五方主痘正神,共同掌人間之時症,主生死之修短,秉陰陽之順逆,立造化之元神。授其權限是"任其施行"。另有以痘疹娘娘為珠媽、柳夫人者。清人十分害怕痘疫,宮廷中多建痘疹娘娘廟壇。民間都相信《封神演義》的說法,認為痘疹娘娘是痘神餘化龍之妻金氏。而客家信奉的痘神名曰「天花聖母」,乃是後來專主人間生育,佑子長壽平安的「仙娘」。
    ▲ 有送「痘疹」的神禡:痘疹娘娘為管「痘」和「疹」的神,痘是天花,疹是麻疹。傳香花姐又稱「豆花姐姐」,亦稱「巡香花姐」。 痘疹娘娘位下有「痘兒哥哥」、「痘兒姐姐」、「花姐姐」專司幼兒天花痘疹諸疾,患者家屬祀之,以求默佑,以乞出痘順利。
    ▲左圖:民間奉祀天花娘娘塑像 。左二圖:痘神繪像。中圖:「痘神庵」在安徽桐城市孔城鎮。右二圖:赣州市七里鎮仙娘古廟外觀。右圖:從宋代開始流傳的鼻苗種痘法。

二十七日   紫微星君聖誕

    紫微星君稱呼全名為《中天星主北極紫微大帝》,紫微大帝神像威嚴自持,頭冠九旒,服飾則為淺紫,統領萬星,是為萬星至尊,是道教神譜的四御之一。
    四御的由來: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尊神,即:玉皇上帝、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玉皇大帝是萬神之主。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於中天,萬星之宗主。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是北極帝座之左四座星組成的勾陳,位同北極,為天轉之樞紐。后土皇地祇,是天地中央之像,地祇徽號: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其後,后土皆作女像。宋代以後,由於玉皇上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職能有所加強,因此,道書中多有將玉皇大帝排列在「四御」之外的說法,將「四御」解釋為北南西東四極之天帝,即: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太極天皇大帝和東極青華大帝。當今道教已經恢復了宋代以前的對「四御」的說法。
    道教認為星辰為日、月所生,又謂萬物之精上為列星,列星主宰著萬民億物的命運,故對星辰之神格外敬崇。在道教構建的萬神殿中,星辰之神的地位頗尊,且數量極大,最高位者便是紫微大帝。(一說誕辰為九月二十七日,可參考「九月二十七日紫微大帝」條。)
    ▲左起三圖:紫微星君繪像及神像:右圖:九份青雲殿全澎湖最高最大露天神像,紫微宮象徵鎖港觀光文化形象的地標。

二十八日   五顯大帝誕辰

    五顯大帝相傳成道在商末周初;宋朝時,有正式的敕封:五靈官大帝。
    五顯大帝也被尊稱為五行大帝、五福大帝、五瘟大帝、五通大帝、五靈公、五公菩薩、華光天王、華光大帝、五方五老、五顯靈官華光大帝、五方五帝、五方大帝、五福財神大帝等等。
    道教中尊奉為『五方五老』,是五行之精、五方之體;後來也見見的轉變成『五方五帝』:東方青帝,主木,司春;南方赤帝,主火,司夏;西方白帝,主金,司秋;北方黑帝,主水,司冬;中央黃帝,主土,司四季。
    早從周朝開始,天子都會在冬至日,祭祀五帝於南郊;古代的五帝,也就是大家尊稱的『五行大帝』;孔子的《家疏語說》中,就有一段相關的記載:
    季康子問孔子:「舊聞五帝而不知其實,何謂五帝?」孔子曰:「昔丘也,聞於老髯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關於五顯大帝的尊號,在明朝的時候,由於民間,對於五靈公的信仰過熱,被很多不肖的神棍,做為欺世歛財的工具,因此有很多迷信與法術的假相,一一在民間散開,引起社會上相當的不安!後來,到了清朝康熙年間,一度被官方嚴禁,所有關於五顯大帝的廟宇,幾乎全被拆毀。但是,在民間,依然是陽奉陰違,百姓們將五靈公的尊號,改為五顯公、華光大帝的名稱,繼續奉祀祭拜;也因此造成了後世,對於五顯大帝尊稱的混亂。
    事實上,五顯大帝,是一個神明稱號的統稱,是由五位神尊轉化而成的:
    大大帝,是由『大智文殊師利世尊菩薩』所轉化;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之左脅侍,專司智慧;頂結五髻,手持劍以表智慧之利劍,駕獅子以表智慧之威猛。
    二大帝,是由道教的護法神『王靈官』,轉化為『十八羅漢中的『長眉尊者』。 相傳,在北宋末年,宋高宗趙構,還是太子之時,曾被金兵追趕,受困在江邊;危急之際,二大帝顯靈,以泥馬,助康王渡江脫險;從此建立了南宋,一百五十餘年帝業,也就是所謂的『泥馬渡康王』。後來,高宗為了報答神恩,下旨敕封二大帝為『五顯靈官大帝』,並親自到五顯大帝廟,擔任打掃的工作一個多月,來表示高宗對二大帝的謝意,而『五顯靈官大帝』的封號,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三大帝,是由佛教的護法神,『護法韋馱尊天菩薩』所轉化,『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與伽藍菩薩同為佛教護法神,祂還負有驅逐邪魔之重責,因此祂的法相,身穿冑甲、手捧金剛降魔杵,來表示心地純潔,外帽以童子像現世。
    四大帝,是由『華光天王』所轉化;又稱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 馬天君等。相傳,華光天王,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民間又尊稱為『馬王爺三隻眼』。在明朝,萬曆年間出現的神魔小說『四遊記』裏,(東遊記,記述八仙的傳說;南遊記,記述華光大帝的傳奇;西遊記,孫悟空外傳,西遊記的另一個版本;北遊記,記述北極玄天上帝的傳說)『南遊記』又稱『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說明了華光天王的前生,及其最耳熟能詳的經典傳說『華光救母』;以及最後華光皈依佛道,成為萬民景仰的神尊:五顯大帝。
    五大帝,是由『夜遊神』所轉化;祂對於觀測星象、風水地理亦十分擅長,一般人以為,五大帝就是傳說中的『日、夜遊神』裡的夜遊神,其實是錯的,五大帝是在五顯大帝中,最早來到台灣弘揚道法的神祇,據傳,當初福建沿海一帶,移居台灣拓荒之時,隨身奉請五顯大帝的金身和香火遷居,一開始是在民眾家中,設壇奉祀膜拜;後來,因為五大帝的神蹟靈驗,信者日眾,信徒籌資建廟,在台灣中南部一帶,五顯五大帝的廟宇眾多,而且香火鼎盛。
    ▲左起三圖:五顯大帝繪像及神像。右二圖:高雄旗山五福宮奉祀五顯大帝。右圖:台南縣仁德鄉五華宮奉祀五顯大帝。

二十九日 朱仙姑誕辰


    南雁蕩山是浙南的道教名山,最高峰為明王峰。道教在此興起約為中唐,兩宋時發展興盛,元明達到頂峰。主要道教派別是以仙姑洞為主流的正統龍門派,一是以五十丈宮為主流的天師道正一派。道教聖跡有仙姑洞、怡心院、三台道院、五十丈宮、東樓隔宮等。
    仙姑洞又名西洞,位於碧溪以西,西山之腰,唐時稱「石室」,宋時方稱「仙姑洞」,始建於南宋孝宗隆興年間(1173)。正殿供奉著朱氏仙姑坐像。據《仙姑寶卷》稱,朱仙姑名「蟬媛」,家住鬧村,是南宋高宗紹興年間進士朱璧登之女。她幼時就不食葷,聞魚便吐,見肉便嘔。她八歲能文,十歲能詩。待長到十六歲,其父母把她許給大財主劉百萬做媳婦。
    但她一心向仙,堅拒婚事。拜白水漈老道姑為師,父親率人一把火燒掉茅庵,蟬媛並未轉意。離開白水漈到南雁西洞繼續修道,夜間織麻,日間採藥,自食其力。一年,瘟疫流行,用草藥治好三百多人,連三個已經死去的孩子也被救活。一個月夜,朱蟬媛突然不知所蹤,人們都說她已升仙了。人們為了紀念她,就在她修行的洞中,修建了道觀。
    ▲仙姑洞又名西洞,屬于崩塌洞穴,位于西山之腰。洞內建築是一座七間三層的古式樓台,為磚木結構。此殿為宋朝所建,在清光緒25年(公元1899年)和民國27年重修。仙姑洞上中兩層飛簷高聳、飛梁畫棟、氣勢巍峨。前殿稱大羅寶殿,供奉的是道教天尊;後殿稱仙姑祠,前半間有椽屋頂,後半間即以洞壁遮天。殿中供奉的是朱氏仙姑坐像,端莊嫻靜。殿內還有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所題對聯「仙姑環佩去千年香火馨赤壁,雅客舟車來萬裡靈山淨紅塵」。唐時西洞稱「石室」,唐末朱著有詩證:「山呈圖畫水鳴弦,石室丹合別有天」,宋時稱「仙姑洞」。據洞內南雁岩碑記記載:北宋年間南雁山腳下有一村莊名鬧村,那裡有戶官員其女名朱嫦媛,從小受她母親週氏禮佛行善教導與影響,潔身自好、不慕名利、處幽守家、念經學道。在她16歲時因遭受挫折,乃立志不嫁,出家遁居與此修鍊,常為鄉人治病,「下藥立愈」,贏得了大家的尊敬與景仰,二十載後羽化,後人想其功德圓滿成仙得道了,便自發依一個內陷的洞穴修了仙姑洞,塑仙姑金身,稱「仙姑洞」,從此奉祀朱仙姑。


三十日 北極紫微大帝誕辰     一說為九月二十七日,見「九月二十七月紫微星君」條。

三十日 北極趙大元帥誕辰     一說為九月二十七日,見「九月二十七月趙大元師」條。

註:十一月初一以後神佛誕辰請見「11-1十一月神佛誕辰」。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鈔票上手寫簽名 獨一無二



巴西1944年的1密爾雷伊(Milreis)鈔票,有
上下兩個手寫簽名。
    鈔票,對任何人來講應該都是再熟習不過的用品了,鈔票的式樣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上面有個人像、角落有個面值的數目字、下面有二個簽名,有的國家的簽名是在背面、更有設計新穎的會放在特別的位置,反正鈔票上一定會印上一個、兩個(中國有的鈔票上就印有三個)簽名就對了。
    但是有的鈔票上的簽名不是印的,是用手寫的。是的,我今天就是要專門跟您聊聊手寫鈔票簽名的特別現象。

三枚巴西19461948年發行的1克魯熱羅(Cruzeiro)鈔票,
因為序號的越來越大而手寫簽名就越來越簡化了。
    鈔票上故意用手寫上簽名,有三個因素,原本鈔票上沒有印上簽名,只好用手寫簽上,這一類的代表作是巴西幣,從最早的近期貨幣單位「雷伊」(Rei)就是如此,後來因為貶值票面太大,去掉了三個0改為克魯熱羅(Cruzeiro ),幾乎不論票面大小一律都是手寫簽名。早期的巴西幣跟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比較有二項特點,一是票面上沒有年份、日期,二是沒有簽名,所以才發展出用手寫簽名的這個特性。

    因為鈔票上沒有年份,有的收藏家就根據序號(不是用字母冠在前面的長串號碼,是另外用一組從1開始配上字母的編組)整理出概括的年份,這些資料在「世界紙幣標準目錄」上可以查得出來。鈔票沒有簽名,發行的負責人(不知道是政府的財政官員或是銀行總經理)就得用手簽來補救,這肯定是一項極毫費時間、精力的大工程,而且,人的精力、耐性也是有限的,所以,在鈔票上的簽名看得出來,鈔票上的序號數號小的時候,例如序號12A、21A的鈔票上簽名是相當完整的一長串全名對角橫跨整張鈔票,序號800-900左右的鈔票上簽名就變成了一條波浪線或一個大圈圈了。這也難怪,一個序號總得印刷10萬張鈔票吧,簽了幾億次的名之後總得「馬虎」一點了吧。
同治八年(1869)「廣源號錢莊」發行的「壹千文」錢票,左邊是正
面,右邊是背面,兩面都被經手的商人寫上了密密麻麻的「背書」。

    在鈔票上簽名, 中國比西方還要早半個世紀,而且,同一張錢票上的簽名之多和花樣之複雜,絕對可以讓全世界大開眼界。

    中國的紙幣是在 清代咸豐年間因為發行了「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之後,民間就把所有的紙幣各取這兩大官方紙幣中的一個字而稱之為「鈔票」了。後來民間錢莊業發達,商家銀錢來往,多用錢莊的錢票、兌票、信票等等名稱不同、性質一樣的信用憑證,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匯票。這種票券當然也有真假、偽造等問題,錢莊掌櫃有他的防偽方法和措施(這一點以後專文再談),使用人也自有自己的手法,凡是經過自己使用過而確任是真品者,就在票子背面簽上一條(就是現在說的背書),簽的字可以是姓名、商號,再加上日期,有時候,一張票子後面密密麻麻簽了幾十筆,背面簽不下就轉到正面,簽的人見縫插針,硬擠進去也要簽上一行,滿得連原票子的圖案、印章都看不見了,這樣子烏鴉鴉的一張「塗鴉」票子,更是人人樂於接受的好票子。

中國銀行民國十三年(1924)發行的拾圓鈔票,仍
被習慣「簽證」的公司及個人蓋了章、簽了字。
     個人最喜愛這一類的錢票,我有一張同治八年(1869)九月一日「廣源號錢莊」簽發的「壹千文」,票子正面、背面都被簽滿了名號日期,數都數不清到底有多少筆,但是看得出來是在短期內被使用人轉來轉去的,因為日期多半是九、十、十一月,最久的是三月十月(應是同治九年),證明了這是一張信用度極佳的錢票。

    進入民國以後,政府財政推行國幣,新式的銀行紛紛設立,較大的銀行以「中中交農」四大銀行領銜發行國幣,早期印刷事業還跟不上自行印製鈔票,多委託外國的鈔票公司設計和印刷,票面設計美觀、紙張又好,政府黃金擔保,應是最值得信任的鈔票了。但是老百姓的習慣還是不容易改的,仍然相信自己的眼光,要在確認真品的票子上簽個字,不過「簽證」進步了,除了毛筆簽字之外,更多是蓋個圖章證明「曾經經手」。有一張中國銀行民國十三年(1924)國幣拾圓的鈔票,背面就有二處簽名和九個「加蓋」確認。


台灣銀行民國3738(194849)發行的定額本票,創下了
二個記錄,一是背面空白,二是票面上以手寫簽名蓋章。
      不過這樣過時的加簽方法越來越少,鈔票的使用普遍後就絕跡了。可是,也不是絕對沒有,台灣光後以後,政府發行台幣以代替日據時期的「台灣銀行券」,卻也曇花一現的出現了一下在鈔票上手寫簽名的戲碼。

    台幣是從民國35年(1946)發行,開始的票子是一圓到五百圓六種票面,37年又發行了一千圓和一萬圓的大鈔,還是跟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在同一年再發行「台灣銀行本票」,是定額的伍千圓、一萬圓、拾萬圓和壹佰萬圓四種票面,每張本票上除了印有「瞿荊洲」(總經理)的簽名和印章之外,還有一個副簽和印章,是用鋼筆或毛筆手寫簽上再加手蓋印章。副簽的手寫簽名我收集到的有六個不同人的簽字,經過查證之後知道一位「阮蔭霖」是當時台灣銀行的副總經理,我想其他幾位的身份也差不多吧。

清代「大清寶鈔」上面的編號是手工填寫的,這裡的三張,(
)第一款是咸豐陸年(1856),用商碼填記,稱為「短號」;第二
款是漢字部份加蓋、部份手寫,稱為「長號」;第三款「六百
三」的讀法是603,不是630
     在這以後,再也沒有發現有手寫簽名的了。

    既然談到鈔票上面手寫的文字,順便也說一下鈔票上另一項手寫的文字,趣味也是相當豐富的。在這不談錢莊票,因為錢莊票上的文字都是手寫的,略過不論。從清代開始,「大清寶鈔」上的編碼有二種,內框左上角有「字第(空一段)號」是跟著寶鈔版模印出來的,冠字用的是千字文,是刻成楷書字體以黑色油墨手蓋的,因為蓋的位置有點偏、有的太靠上、有的有點歪,可見得是手工加蓋,號碼的用字一種是商場上慣用的商碼,如是五位數號碼就在第一個字下加一個「万」字,如是用漢字寫就更奇怪了,譬如一行七個字「九千四百三十六」,其中「九千百」是印的,「四」及「三十六」是毛筆寫的。

    想了又想,從寫字工作的程序上想,可能是統計上計數作業的需要,管理的人先把「九千百」加蓋好,每一百張放在一處,這一百張要用手寫「四」及「一」至「九十九」,中國字中沒有「0」,9400寫成「九千四百」就完成了,603要寫成「六百三」。這樣的推測不知有沒有道理。

西藏紙幣上的號碼完全是用手寫的。
     另外一類鈔票是從開始就設計好了要用精緻、漂亮的數字書法,來仿止偽造,那就是西藏紙幣。是一位了不起的書法家公成班覺幾乎在所有的西藏鈔票上留下了他的「真蹟」,一直到最後,由於濫印數量太大,才由他訓練了六位寫手參與。

    在中國新疆的軍閥歷史上,短暫地冒出過一個殘暴的軍閥馬虎山,從他的小舅子軍閥馬仲英手中接過了人馬槍枝,殺到南彊和闐一帶自立為王,不但燒殺搶奪之外,更自行發行鈔票用來搜刮民間的民生用品及金銀財寶。

    他的鈔票完全手工粗製濫造,用木刻版以水性顏料蓋在當地出產的原色粗桑皮紙上,顏色見水就化,票面分「壹兩」「參兩」二種,加蓋馬虎模糊、不清不楚,但是因為發行時間短暫,只見「民國23至26年」,所以也造就了物以稀為貴的收藏原則,不管品相如何(多半很差)都是有人收集。收藏界稱之為「馬虎山票」,票上的編號,是用千字文作冠字,單獨刻版加蓋,蓋得字跡了清,很不容易認出來,號碼是用紫色墨水以沾水綱筆手工書寫阿拉伯數字,有時運筆連續又歪斜,
新彊「馬虎山票」鈔票上的號碼,是用紫色墨水沾水鋼筆手工書寫,有
的寫得亂七八糟,不易辨認。

    連號碼都讀不出來,這樣也算發行鈔票,不過在集鈔界倒是甚受歡迎的一種異類藏品哩。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10-2十月神佛誕辰

初十日 水仙尊王千秋


    水仙尊王在民間的傳說及奉祀對象中共有十位,即「大禹、伍員、屈原、項羽、奡、魯班、李白、伯益、冥、王勃」,皆因祂們的生平事蹟與水有關,而供奉之,水仙尊王供奉五水仙,俗稱『一帝、二王、二大夫』。
    一帝:夏禹,黃帝的玄孫,姓姒氏,號文命,亦曰禹,為夏代開國之王。其父伯鯀,於堯時治水無功,為舜所殛。舜命禹治水,禹用疏濬之法治水,歷遍九洲,閱十三年,水患以平,受舜禪讓為天子,以夏為國號,史稱夏禹,台灣地區奉為水仙之首。
    二王:奡王,夏時寒浞之子,據傳他力大無窮,能陸地行舟,後為夏後少康所殺。一說奡王發明船隻。
    二王:項羽,秦末下相人,楚漢相爭時為西楚霸王,與劉邦中分天下,東歸時被漢王圍於垓下,後突圍至烏江自刎,屍體未倒,後世稱為「中流砥柱」。
    二大夫:伍員,春秋楚國人,相傳發明水車,有功於水。『越絕書』稱伍子胥(伍員),「威凌萬物,歸神大海,蓋水仙」。後世因伍員進諫夫差卻遭賜死,吳國百性感戴其忠貞立祠祀之。
    二大夫: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作『離騷』,寫『漁父』等篇。投汩羅江,死諫明志。楚人思慕,謂之水仙。   
    ▲左圖:台灣各地水仙公廟奉祀的神祇共有五位,多以大禹王為主神,並祀伍子胥、屈原、王勃及李白。中圖:台北市洲美街屈原廟之壁畫古人以龍舟競渡紀念屈原。右圖:李登輝任台北市長時分別與何應欽將軍,各題「屈原宮」三字為廟首之名。

初十日 西天衍聖王降現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初十日 妙道真人誕辰

    吳本(979─1036),字華基,號雲衝,出身于福建龍海縣白礁村的貧苦農民家庭,年青時雲遊四方拜師學醫並選定青礁村作為其修道、鍊丹、行醫之處。吳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治病不分貴賤,不取報酬。宋明道二年(1033)漳州、泉州瘟疫流行,因吳義診施藥而得以存活者難以計數。民間還流傳吳治愈宋仁宗母後的乳疾,被封為“妙道真人”而揚名四海的事蹟。景三年(1036)五月初二,吳在文圃山採藥不幸墜崖而死,時年58歲。
    為緬懷吳的恩德,當地百姓自發在青礁龍湫坑吳鍊丹之處建造了龍湫庵奉祀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經鄉人吏部尚書顏師魯奏請,宋高宗賜建青礁龍湫廟;乾道二年(1160),孝宗賜廟號為“慈濟”,故改名為青礁慈濟廟。後因進香人數眾多,又在吳出生地積善裡另建白礁慈濟廟,由此形成東西兩廟。淳元年(1241),奏敕改廟為宮,稱為青礁慈濟宮,也稱東宮,白礁慈濟宮則稱西宮。
    為彰示吳的德行,自宋代以來,歷朝皇帝先後予以追賜封號之殊榮,其中尤以北宋仁宗追封的「妙道真人」和明成祖追封的「保生大帝」最為著名,吳亦因此被民間稱為「吳真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成為備受後人敬仰的醫神和鄉土保護神。
    ▲左圖:妙道真人吳本雕像。中圖:位於厦門海滄鎮青礁村崎山(岐山)東南麓的青礁慈濟宫又稱東宫,主祀妙道真人。右圖:妙道真人神像。

初十日 朱王爺誕辰

    朱府千歲:出生在山東省安鸂縣,姓朱名三陽,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期官品王位,官名朱亮。 逝世後三百八十六年奉玉旨救世,朱府千歲前在陝西省蓮花湖朱蓮宮興基,清光緒帝四年,天意黃河水災金身被水漂流出洋,由黃海東海經台灣海峽一共二百二十天才飄到台灣東津金茄萣港,被汕尾漁民發現港中ㄧ道紅光,才知ㄧ尊神像。現時舊嘉蓮宮的朱府千歲來到本宮鎮基已ㄧ百零一年,香火鼎盛。
    ▲左圖:蔦松三老爺宮的朱王爺像,頭大臉四方,相當威武。左二圖:位於台南縣永康市的蔦松三老爺宮。右二圖:雲林縣崙背鄉順天宮,主記朱府千歲。傳說古早時,有一走江湖補傘匠,擔著朱府千歲神像途經此地,卻再也挑不動神像,後擲筊詢問王爺,王爺表示要留在此地。開始時寄於一民宅,有一日,王爺托夢表示,在某地地下埋有一物,將使崙前地區成為狗不吠、雞不鳴之地,後經王爺親臨,果真挖出此物,村庄乃恢復往常,因此崙前人為感念王爺恩澤乃蓋廟供奉。右圖:福建省翔安縣呂塘村九溪宮主祀朱王爺。

十一日 謝自然女真昇仙

    《太平廣記》中有關於謝自然白日飛升的記載:謝自然的先輩是兗州人。父親謝寰住在果州南充,被舉為孝廉,為鄉里所器重。建中初年,刺史李端以試秘書省校書表奏他為從事。母親胥氏也是邑中豪門望族之女。謝自然生來聰明異常,不吃葷血之物。七歲時,母親令她跟隨尼姑越惠,過了一年,因病回到家裡。又讓她跟隨尼姑日朗,十個月方要求回家。平常所談論的多是道家之事,言詞氣質高雅。她家在大方山下,山頂有古像老君,自然就去拜見行禮,不願回家下山。母親聽從她,她就遷居山頂,自此經常誦讀《道德經》。十四歲那年九月,開始不食人間煙火。貞元三年三月,到開元觀拜訪絕粒道士程太虛。
    貞元六年四月,刺史韓佾來此上任,懷疑她不食人間煙火是假的,就延請她進入州北堂的東閣,把她關閉在裡面幾個月,方率領老少家人開鎖把她放出來。她的體膚還和過去一樣,說話時聲朗氣暢。韓佾就讓女兒自明拜謝自然為師。在這之前,她的父親謝寰旅遊多年,等到回家時,看到自然修行道術不吃飯,認為是妖妄。他說:「我家世代儒風,除三綱五常之外,皆非先王之法,怎麼能有這種妖孽迷惑人?」於是,把謝自然鎖閉堂中四十多天,而謝自然卻更加清爽秀氣了,謝寰這才感到驚駭。
    十一月九日,謝自然到州裡去向李堅告別,她說:「我中旬一定走了。」也不再進入靜室。二十日辰時,謝自然在金泉道場白日升天。幾千士女全都一起瞻仰。她的祖母氏、母親胥氏、妹妹自柔、弟子李生,聽到了她訣別的話語:「你們要勤懇地修行至道。」不一會兒,五色雲綿延遮蔽了整個山川,天上的仙樂和奇異的香氣散布瀰漫了很久。謝自然平時穿戴的衣冠簪帔十件,都脫下留在小繩床上,系的結扣像原來一樣。刺史李堅上表把這事奏聞皇帝,皇帝下詔書褒揚讚美了她。李堅在金泉道場立了碑,並敘說為謝自然得道升天的原委 。
    謝自然升天的時候,堂內東牆上書寫有五十二個字:「寄語主人,及諸眷屬,但當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並諸善心,修立福田,清齋念道,百劫之後,冀有善緣,早會清原之鄉,即與相見。」那些字跡還保存在那裡。
    唐施肩吾赋诗《謝自然升仙》:分明得道謝自然,古來漫說尸解仙。如花年少一女子,身騎白鶴遊青天。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寫下了長篇《謝自然詩》,詳細敘述駭世之事:果州謝真人上升在金泉山,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白晝輕舉,郡守李堅以聞,有詔褒諭。
    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童無所識,但聞有神仙。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凝心感魑魅,慌惚難具言。一朝坐空室,雲霧生其間。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簷楹暫明滅,五色光屬聯。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茫茫八大,影響無由緣。裡胥上其事,郡守驚且嘆。驅車領官吏,氓俗爭相先。入門無所見,冠履同蛻蟬。皆雲神仙事,灼灼信可傳。餘聞古夏後,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逶迤不復振,後世恣欺謾。幽明紛雜亂,人鬼更相殘。秦皇雖篤好,漢武洪其源。自從二主來,此禍竟連連。木石生怪變,狐狸騁妖患。莫能盡性命,安得更長延。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來者猶可誡,餘言豈空文。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寒衣及飢食,在紡績耕耘。下以保子孫,上以奉君親。苟異于此道,皆為棄其身。噫乎彼寒女,永託異物群。感傷遂成詩,昧者宜書紳。
    ▲四川南充棲樂山即今西山之主峰,相傳唐時謝自然白晝飛升成仙時,仙樂振響于峰項,故名。右圖為謝自然昇天石雕。

十一日 元化祖師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二日 七王爺誕辰

    屏東縣東港鎮海宮主神蘇王爺,名得化,字文謚,山西西河郡永靖人氏,生於隋文帝開皇九年十月十二日,卒於隋煬帝大業十二年。雀鼠谷戰役身亡,得年二十七歲。蒙上蒼垂憫得化大是大非之義氣,爰受薦拔丹忱正氣之神,奉玉旨敕封欽點二甲進士代天巡狩。蘇府七代巡。
 ▲左圖: 屏東東港鎮海宮蘇府七王爺神像。中圖:七王爺像。右圖:「最上法門」的匾是光緒帝之父七王爺所題。

十二日 齊天大聖誕辰

    台南萬福庵號稱台灣的「開基」齊天大聖廟,它的創建是在清乾隆年間,距今已經有二百年歷史了。台灣各地有許多齊天大聖廟都是從這裡分爐的。我在廟門前看到了彰化慈申宮、台南靈佛堂定于十月初三到萬福庵進香回鑾繞境的消息,這可證明靈佛堂與慈申宮齊天大聖的祖庭就是萬福庵。
    台灣的多數廟宇都起源于福建,這座齊天大聖廟與福建的齊天大聖廟有著明顯的血緣關系。福建的齊天大聖廟很多,其中又以福州城的齊天大聖最有影響。在福州城內,到處都有齊天大聖的小廟,它的祖廟在福州城內的烏石山下,據野史筆記的記載,當年福州的齊天大聖廟宏偉壯麗,香火十分旺盛。可惜的是,民國時期在烏山半腰修烏山路,將廟宇撤毀殆盡,今日的烏山上,只有一座白猴洞是當年廟宇的遺蹟。
    福州的郊區還保留著許多齊天大聖廟,其中,閩安鎮的齊天大聖廟相當漂亮。閩安是福建古鎮,宋代與清代都在這裡設置過海關,收取往來船只的通關稅,此地的回瀾橋建于唐末五代,是福建著名的古橋之一。齊天大聖廟就建在回瀾橋的橋頭,說明這座齊天大聖廟已經相當久遠。閩安大聖廟還是傳統的古建築,全木結構,門額上題齊天大聖四字,剛健有力。
    ▲左圖:齊天大聖的神像,頭戴金箍圈及神帽,在猴臉上雙眼圓突,鼻短,有寬大的猴嘴,身穿大聖爺的袍服,右手原執金箍棒(巳失),左手持金葫蘆,坐在岩座上。造形猴臉人身。左二圖:高雄旗山鎮清雲寺出巡齊天大聖正駕。右二圖:旗山清雲寺正殿二樓左右各一尊齊天大聖護法。右圖:福建順昌自宋元以來就遺留有大量的「大聖文化」。

十三日 溫元帥誕辰

    浙江沿海一帶,溫瓊元帥是頗為有名的尊神之一。他與馬、趙、關同為護法四元帥。溫元帥形象較為特別。據《三定太監西洋記》描繪說:「藍靛包巾光滿目,翡翠長袍花一簇。朱砂發梁遍通紅,青面擦牙形太毒。祥雲露露離天宮,狼狼牙妖精盡伏。」可見溫元帥遍身青色。
 明代學者來賺《溫忠靖公廟碑》和元人《三教搜神大全》卷五,說溫元帥是泰山神,為東岳大帝的部將。他姓溫,名瓊,浙東溫州人,字永清。父親溫望,曾中科第,但年老無嗣,與妻子張道輝日夜祈于上帝。後來張氏夜裡便夢見一巨神手擎火珠而降,雲:「我乃六甲之神,玉帝之將,欲寄母胎,託質為人,母還肯麼?」張氏應承道:“女流無識,聖賢顯蘋,何﹝敢﹞方命?”其神投珠于懷而醒。因而張氏懷孕一十二月,祥雲繞室,于漢順帝漢安元年(142)辛已五月初五午時生下溫瓊。生時左肋有符文二十四篆,右助有符文十六篆,對家人(其母)記夢見神人送給玉環,因而名之曰「瓊」,字小玉。此後,溫瓊七歲習禹步為罡,十歲通曉儒、釋、道及百家之言。十九歲科舉不中,二十六歲進士不第,遂撫幾長嘆曰:「吾生不能致君澤民,死當為泰山神,以除天下惡厲耳。」鬱抑間,忽然看見一條蒼龍口吐寶珠,撿起吞下後,瞬間變得青面赤發,手握法器,英毅勇猛,召為佑岳神像,後來被列為東岳十太保之一,故又稱之溫太保。封其為東岳統兵天下鬱巡檢五岳上殿奏事急取罪人案玉皇殿前左元金翊靈照武雷王佑候溫元帥。不久,玉帝敕封他為「元金大神」,並賜玉環一只,瓊花一朵,金牌一面,上有「無拘霄漢」四字,這樣可以自由出入天門,並奉旨巡察五岳名山,慈惠民物,驅邪伐妖,東嘉之民敬而輔之。後來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用其符召之法,為人除決,十分靈應。宋代,溫瓊又被封為翊靈昭武將軍正佑候、正福顯應威烈忠靖王。
 溫瓊的廟宇,有的叫做廣靈廟,有的叫做溫將軍廟,大多分布在江浙一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浙江溫州的忠清王廟,俗稱元帥廟,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一說十月十三日),溫瓊的誕辰日,四方信徒紛紛前來祝駕,抬著他的神像在街上遊行,鎮邪袪惡,免除災禍,成為當地流行的一種民俗。
    ▲左圖:北京市白雲寺的高大壁畫,這是三公是高的溫元師(溫瓊)繪像。左二、右二圖:青面獠牙的溫元師繪像及神像。右圖:設在村莊或廟宇外圍的五營將軍廟,由溫元帥領東營青龍軍。

十三日 朱衣星君祀

    朱衣神,又稱朱衣夫子、朱衣神君、朱衣星君,是道教主管文運的「五文昌」神之一,相傳此神著紅衣,能細辨文章的優劣。朱衣神與文昌帝君、魁星、呂祖師、關帝君,合稱「五文昌」。同受士人學子尊奉。
    宋趙令畤《侯靖錄》記載:「歐陽公知貢舉日,每遺考試卷,坐後嘗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然後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視之,無所見,因語其事於同列,為之三歎,嘗有句云:「文章自古無憑據,惟願朱衣暗點頭。」
    名儒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時,常感覺到有朱衣人在後。凡經朱衣人點頭的,都是入選的奇文,因此歐陽修感嘆:「文章自古無憑據,惟願朱衣暗點頭。」也就是說,文章有沒有資格入選,得看朱衣神的意見,自從歐陽修此事以後,朱衣神就成為了士人學子篤信的神之一。
    後代,因「朱衣」與「朱熹」音近,有人傳說朱衣神為理學家朱熹,但歐陽修年代早於朱熹,此說頗牽強。不過明清以程朱理學取士,祭祀程朱理學大儒朱熹,也是相當合理,甚至有廟宇直接將朱衣夫子神位改為朱熹夫子。
    也有說法:關帝君是朱衣神轉世化身。如民間流傳的「桃園明聖經」:「吾(關帝君)乃紫微宮裏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
    ▲左圖:朱衣星君神像。中、右圖:台中縣大肚鄉磺溪書院是大肚鄉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屬於清末典型的合院建築,格局架構介於廟與民宅之間而較不像台灣大寺廟建築,格局不大但卻充分表現了傳統建築藝術。磺溪書院內祭拜有五尊神明,分別為-文昌帝君、孚佑帝君、文衡帝君、朱衣星君及魁斗星君等,合稱為五文昌,是古代科舉時代掌管所有考試的神明。

十四日 馬練師昇仙    另有誕辰表稱「馬練師真人飛昇」。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四日 海蟾帝君誕辰

    海蟾祖師道家諸真之一,亦為海蟾劉祖派開山祖,名操,字昭遠,又字宗成,號海蟾公,燕山(今北京西南宛平)人(生於 農曆六月初十 )。在遼應舉中進士,事燕主劉守光,五十而官至丞相。平時好讀性命之學,崇尚黃老道術。受道於呂祖孚佑帝君,得呂祖之傳度後,授其紫陽伯端,成為道教南宗之一派。因其好黃老之學,終棄官從正陽子隱修終南山、後成仙。
    有關海蟾祖師棄官修道之說,見之於「 堅瓠五集 」中。五集云:海蟾姓劉名操,勃海人,十六登甲科、仕金,五十至相位。一日朝退,有二異人坐道旁,海蟾延入,談修真之術,二人默然,但索金錢一文,雞卵十枚,置於案,以雞卵疊金錢上,操傍晚不禁高呼危哉。二異人曰:君身尤危,何啻此卵。操遂悟辭官,納印,離妻別子,出家雲遊,號為海蟾子,專心修道。
    修行期內,常往來於華山與終南山之間,後得道成仙、名登仙籍。道教全真道尊為北五祖之一。元世祖封為 「 明悟弘道真君 」。後世民間流傳有劉海戲金蟾傳說,多用作吉慶象徽。
    ▲左一、二圖:劉海蟾繪像。右二圖:「七真殿」的上面為五祖樓,正中供奉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帝君(即王玄甫),右側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即王重陽),和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即劉海蟾),左側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即呂純陽)和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即鐘離權),統稱「五祖」。右圖:西安市戶縣縣城西五華裡有曲抱村玉蟾台劉海廟,為劉海蟾祖師修道處,廟內有三清殿,台南500米處有劉海戲金蟾之三角金水池和古石橋遺蹟。


十五日 下元水官大帝誕辰     (一說誕辰為十月初一,見「十月初一」條。)

十五日 瘟神副使者誕辰

    台灣奉祀王爺的廟宇,以奉祀池府王爺的數量最多,由主祀池府王爺而變成主祀五府千歲的廟宇數量也相當多,關於池府王爺的生平事蹟,就是「為百姓捨生取義、吞瘟藥過往成神」。有關池府千歲及朱府千歲最早的記載是:池文魁,是唐朝的進士也是忠臣,皇帝命池王爺保護人民,屢屢建功,得到民眾廣乏的信仰。
    池府千歲姓池名夢彪,南京陳留人氏,文質仁心,天資聰穎,性情剛直,治軍嚴正,用兵如神。唐高祖入關時,因助唐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折衝都尉。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年),隨唐太宗親征高麗國(即後來的韓國),勢如破竹,又加封為宣威將軍。王爺本是文舉人,有感當時社會重文輕武,毅然決定文武雙修,後來高中武進士,奉派前往漳州就任的途中,進士結識兩位新朋友,無意中得知他們是奉 玉皇上帝聖旨下凡到漳州府散布瘟疫作為懲罰的行瘟使者。進士慈悲哀憫百姓即將面臨的天譴,當下決定捨身護民。在交界的馬巷小盈嶺過夜時,藉口好奇向兩使者借看瘟藥,趁著兩位使者不注意一口將瘟藥全部吞服。瘟藥毒性猛烈,王爺即時暴斃。兩位使者見狀只好帶著進士亡魂返回天庭向 玉皇上帝稟告。 玉皇上帝聽完後對進士捨身護民成仁取義的壯舉相當感動,授予「代天巡狩總巡王」一職,令他代替 玉皇上帝下凡監察陰陽、賞善罰惡,對於怠忽職務、墮落為惡的人、神、鬼得以「先斬後奏」。
    王爺受封之後首先來到漳州府小盈嶺一帶顯化,漳州人在得知王爺成神經過以後,有感於王爺對他們的恩情,紛紛建廟奉祀,許多人也不斷前來懺悔昔日的錯誤罪業,發誓改過向善。因為池府王爺成神之後的表現一直很傑出、屢建功績, 玉皇上帝再封為「代天巡狩總制總巡王」,成為所有領有「代天巡狩」之職的王爺的首席。
    王爺的造型特徵是:黑臉、粗眉、眼睛凸凸,這是為了紀念祂捨己為人的事蹟而如此裝塑,民間流傳的小法咒中稱讚王爺有著「手持鐵鞭天地動、腳踏七星步雷雲」的英姿。 池府王爺是文人也是武將,精通兵法謀略、中醫岐黃、天文地理、風水五術等,帳下更有三十六部司官、七十二員猛將,為了救護善良老百姓「上天堂、下地府」的事蹟在各地都有流傳,又往往協助各府代天巡狩出任務,巡遊四方,濟世度人,屢顯神蹟,因此就成為民間最被奉祀的王爺。
    ▲左圖:陳家老宅屋主為陳天從有一座最初的千歲爐(推算已一百多年)是池府千歲最早寄祀地點。左二圖:高雄市鼓山區內惟鎮安宮正中供奉池府千歲。右二、右圖:池府千歲神像。

十五日 痘神劉使者誕辰

    痘神各地有多種傳說,其中並無「劉使者」一說,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五日 浦東順濟侯玉府大神金三飛升

    傳說明代末期,松江府有戶姓金的人家,第三個兒子叫金三,從小為人忠厚,心腸特好,長大後在朝廷任專門押送港糧的小官。有一年,江南大旱,顆粒無收,到處是飢民。
 六月間,金三奉命押送皇糧到應天府去(今南京),當糧船經過運糧河(即今張家洪),看到兩岸一片荒蕪。骨瘦如柴的飢民見了運糧船,都來圍觀,苦苦求施,久久不散。然而,這是朝廷的皇糧,他怎敢作主呢?于是他先回松江府求見知府要求知府搭救奄奄一息的鄉里百姓。
 知府告訴他,本地災情早巳用十萬火急告急文書申報朝廷,奈何朝廷杳無音訊,知府也是一籌莫展。金三卻說有一計可以暫救百姓,知府問他何計。他說:“百姓懇求供我押運的糧食”。知府聽了,沉今半晌,道:“皇糧如不按時運到,有殺頭之罪,何況擅自借糧,朝廷知曉,你怎還有命。”金三嘆氣說:“為救鄉里百姓,也顧不得了!”知府被金三精神感動,決定睜眼閉眼,假裝不知。
 于是,金三把一百條船上的糧食,統統分給災民,災民得了糧食,絕路逢生,重振家業,抗旱種田。
 到了九月,應天府不見金三押糧到來,發出公文,派專人追查知府得知後,連夜找金三商量,金三曉得事情的嚴重性,決定獨自承擔責任,免得鄉裡遭難。于是,他寫了一封奏折上報朝廷,說明原由,與他人無關,就在十月十五這天跳河自殺了。
 百姓聞訊後,家家嚎哭。為了紀念這位救命恩公,百姓們集資為他建起了一座廟,就是現在的社莊廟,並且為金三塑了金身,年年月月供奉。古書雲:“有功于民而祝之”,尊稱他為“順濟侯玉府大神”。從此,幾百年來,香火供奉不斷。
   ▲在「除四舊」過程中,杜莊廟也逃不過厄運,廟裡所有東西都被砸光燒光。一九九二年,村裡農民自發修建並重塑金三之像。從此,前來敬香者絡繹不絕,香火又開始興旺起來。

十五日 鍾離真人飛升

 鐘離權姓鐘離,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谷子,漢鹹陽人。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後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授以至道。乃隱于晉州羊角山。道成,束雙,衣槲葉。自稱“天下都散漢鐘離權”,意為“天下第一閒散漢子”。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北宗第二祖。亦為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據載鐘離權得東華帝君授以赤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週天火候,青龍劍法。後又遇華陽真人,得太乙刀圭,火符金丹,洞曉玄玄之道。最後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一洞中得軒轅黃帝所藏玉匣秘訣,遂成為真仙。後遊廬山,遇呂洞賓,授之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秘文。後形成鐘呂金丹派,對宋元道教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左圖:鐘離權繪像。中圖:傳說中的「八仙過海」繪像。右圖:廣東省茂名市的當地人又稱大仁山為仙人嶺,並建八仙廟以祀奉。

十六日 寒婆誕辰

    寒婆的生平有著四個不同的傳說。
    湖南省株洲市攸縣境內有一條現在稱「酒埠江」的河流,江邊坳下住著一位婦人叫寒婆,大夫打漁為生,不幸因洪水不及逃避而亡。因生前樂於助人,鄰里亦皆濟助,勉強度日。寒婆乃回報鄉親,於路邊設茶攤供熱茶免費供路人解渴。寒婆茶攤一擺數十年如一日,感動四方。
    八仙中鐵拐李偶聞善舉,認為寒婆自身清寒、心地善良,數十年奉茶不求回報也是無量功德。鐵拐杏化成一流浪漢子,路過茶攤向寒婆討茶喝,喝了之後就喊肚痛,寒婆就扶往家中躺下,說是要去找郎中來看病,鐵拐李叫住寒婆,聲稱所得怪病喝酒就可痊癒,寒婆聞言就出外估酒,連問數家酒鋪都無酒,只得回家告訴流浪人無酒可買,流浪人說,屋後山泉也可。寒婆立即轉往屋後山泉,頓時撲鼻酒香,泉中湧出的正是酒。鐵拐李現身說道:你一生積德行善,應得善報,此山泉你可每日擔出去販賣,善心必有善果。言畢化作祥雲而去。
    寒婆自此擔山泉酒販賣,有了銀錢就在江邊開了一間酒舖,連遠處的客商都來販酒,繁榮了這個碼頭,大家就把這個地方就叫做「酒鋪」,後來,連這條河也叫「酒埠江」了。
    寒婆過世後,湧酒山泉也在再湧酒了,但是這處泉水用來釀酒味道特別好,成就了出名的酒鄉。鄉人為了感念寒婆,就把她居處後的山坳叫做「寒婆坳」,更修建了一座「寒婆廟」。
    江西省宜豐縣的寒婆泉位於黃檗山下,泉水天然清純,冬暖夏涼,味道甘洌。
    當地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上古時候鷲峰山下有戶人家,母親寒婆與兒子喜來相依為命,母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婆每日到泉井洗衣洗菜都和兒子在一起,寸步不離。可是不幸兒子夭折,寒婆再到泉井洗衣洗菜只是孤單一人,思子心切,整日哭泣,井泉同悲,泉水漸退,乾涸見底。寒婆更是悲戚,從此每天以淚洗臉,坐在泉井旁呼喊兒子名字。她的哭喊聲驚天地泣鬼神,感動了神靈。乾涸的泉井又汩汩的湧出了泉水,清洌晶亮,泛出了她兒子喜來的影像。寒婆得到安慰,泉水也更加清涼甘洌。淒美的母子連心故事後來被廣為流傳,後人就把這口井叫做「寒婆井」。後來,唐皇叔(即李忱,是唐憲宗第13子)在黃檗寺隨希運法師學佛時也到寒婆井飲寒婆泉水,對泉水的涼甘洌而大為讚賞。「尋蹟依稀寒婆井,千載未改是甘泉。」雖然今天的寒婆井只剩下遺址,但甘洌的泉水仍在滋養著一方水土。
    湖北蘄春有座「寒婆嶺」,浠水有口「望婆井」。
 傳說在宋朝年間一位婆婆白氏為了養家糊口,乞討到管窯鎮南征湖的山丘旁,凍死在大雪紛飛的除夕之夜,在家坐月子的媳婦聽說婆婆凍死在蘄春,她投井自殉在浠水縣丁司當鎮蔣家山的一口井裡,從此,這個山嶺就叫做寒婆嶺,人們在此修了一座廟,路過此廟的人都要跟她敬一點柴,給寒婆取暖。現在有民間傳說「蘄春有個寒婆嶺,浠水有個望婆井」。講的就是媳婦對婆婆盡孝的淒美動人的故事。
    蘄春縣管窯鎮寒婆嶺村,是故事發生地的一端,村內的南征街上,坐落著一個寒婆廟。故事發生的另一端是相隔不遠的浠水縣丁司當鎮蔣家山的望婆井,位于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風景秀麗的天然寺附近。
    另一則是發生在廣東汕頭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普寧望天石山下有一條小徑,山高路險,行人稀少。嘉慶戊辰年(1808)一個冬日,附近山村一位孝婦,恐其上山撿柴的家姑身冷,前往送棉衣。當攀越此徑時,谷風橫掃,孝婦只念家姑寒而忘卻自己衣衫簿,咬緊牙根竭力攀登。因體弱腹飢,腳下一滑,跌倒而凍死於山徑之中。恰巧這時上京赴試的趙厝寮村窮舉子李光憲,途經這無名小徑。當他冒著凜冽的北風前進時,發現了一凍僵而衣破身露的女屍。心地善良的舉子,不忍屍橫荒徑,備受日曬雨淋,頓起埋葬之念,但荒山僻嶺之中,只好從身上脫下一件藍布長衫,遮蓋于女屍之上,並禱祝說:「願你含笑九泉,早登仙界,布衣相贈,祈為收納。」又祈求說:「我姓李名光憲,今科上京赴試,願託福庇,金榜題名,回程當建宮廟銘謝。」然後,揖別匆匆起程。
 李光憲上京付考。主考宗師查閱了他的考卷,突然間發現有一「馬」字,寫漏一筆,當他要批為錯字時,怎麼那漏筆之處竟被填補了。宗師揉眼細察,原來是一只螞蟻,填于失劃地方,沒仔細查,也難辨認,宗師用中指彈去,重新要提筆打圈時,那只螞蟻又爬到失劃地方。如此反復數次。宗師認為李光憲答案有錯字,把考卷放于不錄取的文檔上。但是,他剛要重新批卷時,李光憲的試卷又再次出現在宗師台面前。宗師大為驚奇,傳舉子李光憲前來問話,才了解到他上京途中,曾將寒衣遮蓋一位素不相識的凍死婦人屍體,深為感動。也許就是凍死婦女的報恩吧。這是文人之才,文人之德。宗師朱筆簽批,皇上納意,李光憲名題金榜,官封翰林。
 為了了卻心願,新科狀元專程來普寧望天石山下這無名小徑,重尋凍屍收埋。但凍屍已化為一堆白骨,上面圍滿螞蟻。狀元命侍從將骨骸拿到半山埋下,且在原地建成一廟以祀之。親筆題了「凍媼寒婆」四字,鐫于石匾,鍍上金色,掛于廟門。寒婆廟宇建成後,來往行人為了表示敬仰,必拾山草少許,放置廟側,積多則焚火,以暖其寒。歷代文人逸士,常吟詩作對以詠頌之。據普寧縣志記載,明代舉人林喬鬆,在寒婆廟兩側題上一副對聯:「授衣千古事,遺蹟萬年香」,從此,這無名小徑也被人們稱為「寒婆徑」。後來在流傳中改稱「寒媽徑」。據說清末在重修廟宇時,有一學士經此題下一聯,「此日大寒天有意,斯人不死地無名。」寒媽古廟於一九八五年又重修建,大門留有一聯:「寒骨長留千秋不泯奇蹟在,婆心永昭萬紀傳詠載黎元。」
    自古至今,寒婆的孝心和李光憲的善舉在民間廣為傳誦。

    ▲左圖:溪口寒婆嶺上的山風。中圖:酒埠江附近風景絕佳。右圖:酒埠江風景區位於攸縣東部山區,有5個景區共57個景點。

十六日 盤古大帝誕辰


    盤古公又稱古大王,盤古聖帝,盤古萬歲,盤古星君,盤古王,即太古時之盤古氏也。盤古氏開天闢地之始祖,太古首出御世之人,又曰渾敦氏。《路史》云:「荊湖南北,以十月十六日為盤古氏生日」,盤古氏之說如次:
    (一)《五運歷年記》:「元氣鴻濛,萌芽滋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先佈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
    盤古公是開天闢地之神,梁‧任昉的《述異記》載:「盤古氏天地禹物之祖也,然則生物始於盤古。」
    上古二儀未分,天地日月未具,宇宙混沌,狀如大球,是時有盤古真人,遊乎其中,自號元始天王,他一日九變,在太素之期,以一元精氣而開天闢地,混沌初開,清陽之氣,昇浮而為天,陰濁重積之氣,沉而為地,盤古為恐天不荒地不老,天地合攏,又復混沌,而以頭撐天,以腳踩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之身也日長一丈,如此頭頂天,腳踩地,苦撐一萬八千年後,天極高,地也極厚,天地相距遙遠,天荒地老,永遠無法合攏,盤古頂天立地,開天闢地的工作完成後,不幸與世長辭。
    (二)《述異記》:「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腹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秦漢間俗說: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it嶽,足為四獄,光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餘里。俗云: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按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然者生物始於盤古。」
 盤古不僅開天闢地,更創造萬物,臨死之前,吐出一氣變成風雲,發出一聲變成雷霆,左眼變為太陽,右眼化為月亮,四肢五體變為山嶽丘陵,筋絡形成川澤道路,肌肉為土地,血液為江河,頭髮為深林樹木,汗毛成花草,牙齒變礦石,精髓化珍珠美玉,汗水成雨露甘霖。盤古以大慈大悲之情懷,開天闢地,創造萬物,並使萬物長存,生生不息。
    盤古公鳥開天闢地的第一人,內地各省,皆立廟祠祭祀,台灣尚祀奉其配偶神盤古媽。
    台灣現有盤古寺廟五座,即新店的開天宮,新竹的開天宮,台南玉井的大王宮和盤古殿,以及台南新化的盤古王廟。
    《茶香室叢鈔》云:盤占氏即元始天尊。據其說「晉。葛洪《枕中書》云:「昔二儀未分,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叢鈔》又云「按任昉《述異記》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己始也,而道家又有元始天尊,《隋書經籍志》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是也。今據《枕中書》則盤古與元始天尊,二而一矣。」
    ▲左圖:盤古氏之繪像。左二圖:近人「開天劈地」雕塑。右二圖:清乾隆年間漳州人郭錫瑠,在青潭溪口攔水築圳,以取水灌溉台北盆地。為順利興圳,集資召工鑿石穿山,但地險番猛,施工艱辛,工人們為奮盡其功,亟需借助神力,故於1751年奉祀盤古大帝,闢建「開天盤古帝王祠」,效法其開天闢地精神,得以完成艱鉅開圳工程。臨新店溪六層高聳寬廣的廟寺建築,於1985年完成擴建,是為「開天宮」。右圖:大埔縣湖寮保生大帝廟會中的盤古廟。

註:十月十七日以後神佛誕辰請見「10-3十月神佛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