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二張金門鈔票 陪伴漂泊半生

合作社發行的銀幣流通券

從學校畢業,開始了當兵、退伍、求職、兼差、結婚、生子、出國------一國又一國,現在總算定下來了,年紀也是一大把了。退休無聊,把自己的收藏抖了出來,現在總可以好好的整理整理了吧。

在一個角落裡掉出了最早的一把記憶,一張在金門收集到的福利社小票子,還有一張有「中華民國」年號的人民幣。思緒一下子就被拉回到半個多世紀前的青年時代了。學校畢業接着就服兵役,退役後才能找工作;固定的工作要騎單車好長一段路,印象中好像沒有搭過什麼車去上班,都是騎車。又在中廣公司兼差打雜,因為有這個機緣,才跟着去金門的。

那時候,中廣每年都要組團去「前線」勞軍,有一年,總經理魏景蒙親自帶團,想都想不到的是,他登台演講時的詼諧表演簡直比現在的脫口秀名角還要逗哏。我在舞台上除了跑跑龍套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主持人在採訪的時候我負責錄音。那個時代,隨便到那裡去要能隨時隨地作實况錄音的設備,大概也只有中廣有,我就是負責操作的人,而那一部笨重的錄音機(外型像一個鋼製的擦皮鞋箱子),當然是我揹着,揹着還不打緊,尤其是工作的時候,機器的動力是用的鋼片彈簧發條,用手搖柄上緊,上緊了可用十分鐘,可得注意了不能没有動力,要是重要的錄音中斷了那可不是好玩的事。

▲ 「粵華合作總社銀幣流通券」壹圓券,
鈔票序號AA629273,屬「有版銘後期券」
,品相六成新。已知存世票號統計有24枚
,加上未被列入的我這一枚不過才25枚。




 我這樣的辛苦,接待我們的一位軍方主管最清楚了;有一天,他看我揹着「擦鞋箱」趕路滿頭大汗,拍拍我的肩膀說:「小兄弟,辛苦了,我幫你揹一會兒吧。」說着就從我肩上把錄音機接了過去,嚇了一跳:「阿唷喂,這麼重呀?」就一路幫我揹着。

這樣,二人就熟了。我從小就在收集鈔票,到了金門,當然想收集有加蓋「限金門通用」的新台幣,拜託這位少校幫我找一找,但是我希望有全新的。他說,這好辦,讓出納找一下就好了。不一會,管出納的就帶了一套過來,真的是全新的。我高興得不得了,立刻以台灣用的新台幣換給他,還問他是不是要多付一點。他說:不用,本來就是一比一,而且,我們這裡阿兵哥和老百姓都更喜歡台灣版的呢。

我的高興還不止如此哩;第二天,我們就要離開金門了,少校天天陪伴我們,大家都有點依依不捨,他把我叫到一邊跟我說,要回去了,也沒什麼好送你作紀念的,你收集鈔票,送你一張作廢的小鈔票,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一個小信封裡裝了一張紅紅的小一元券,我當時還完全沒聽說過「粵華券」,就這樣得到了這一枚甚為罕見的金門鈔票。


粵華合作總社銀幣流通券發行始末

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共軍渡長江大舉南下,福建沿海情勢日漸危急,中央政府為了保衛台、澎,派遣大量國軍陸續移防駐守金門。三十八年十二月三日,「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通過並頒布了「金門行使新臺幣辦法」,規定在金門及附近小島應行使券面加蓋金門字樣之新臺幣鈔券。 後因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古寧頭大捷後,因金門當地駐軍增加甚多,導致市面物資匱乏,最後並未立刻實際推出,而是將此一千萬元另撥由軍方在台灣採購所需物資再轉運回金門。

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將軍所掌控的金門防衛司令部為了調整該島金融經濟,乃飭由粵華合作總社發行壹角、伍角、壹圓共三種面值的流通券,總額則暫定為五十萬元,只限在金門地區使用。並自四月十五日起,先行配撥各部,且又訂定『金門流通券使用辦法』,通令施行,並於三十九年四月十七日開始流通使用。

此「粵華合作總社銀幣流通券」共印製發行有壹角、伍角、壹圓三種面值,壹角券及伍角券皆採單面印刷,壹圓券為雙面印刷。據統計得知:壹角券僅發行了AA字軌0字頭共十萬張;伍角券亦只印製AA字軌0字頭共十萬張。但伍角券存世量顯然比壹角券少很多,伍角券可說是這套鈔券中最珍罕的品種。壹圓券發行量則稍多,一般區分為「無版銘前期券」與「有版銘後期券」。

「粵華合作總社銀幣流通券」從三十九年四月十七日開始在金門地區流通,歷經兩年又十三天於完成過渡時期的特定任務後,才在財政當局統一幣制之要求下,自四十一年四月三十日宣布作廢停用,並以一元流通券兌三元新臺幣金門券的比率,由金門防衛司令部粵華合作總社會同臺灣銀行金門通匯處辦理收兌作業。依金門當地藏家所述:這些收兌回籠的粵華流通券當時是全匯集在現今的「金門高中操場」一起銷燬,故目前存世量極為稀少。(摘自胡璉將軍所著《金門憶舊》第五章「粵華流通券與物資供應社」一文。)

有加蓋「戰利品」的人民幣

再介紹一張「金門」「鈔票」「人民幣」就更特別了,既是從金門來的又不是金門流通的鈔票,既是鈔票又沒當作鈔票使用過,既是人民幣又從來沒有在中國大陸出現過;賣了半天関子,這是一枚1949年金門古寧頭戰役時從被俘(或擊斃)解放軍身上搜出來的中國人民銀行第一版人民幣壹佰圓紙幣,後來經過在該戰役中立下頭功的部隊「陸軍第八十軍二○一師六○一團」加蓋「戰利品」而保留下來的。

這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史稱「金門古寧頭大捷」,發生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十月25、26、27日三天,解放軍集結了二萬多人,準備一舉攻下金門,就連佔領後的行政人員、接任縣長及辦公桌椅都帶齊了。沒想到金門守軍早有準備給予迎頭痛擊,共軍也極強悍,前仆後繼,從登陸戰打到巷戰,血戰了五十六個小時才殲滅來犯敵軍,俘虜了1495人,守軍也陣亡570人。

國軍在清點戰地物品時,發現共軍擔任主攻的運輸船上,裝載着大批新印製整捆的人民幣,據俘虜說是為了打勝之後犒賞用的,整整的裝了好幾籮筐。另外,每個俘虜身上也都有一些鈔票,因而戰地處處都是人民幣,也沒有人要。

吾生也晚,這些大事發生的時候雖已在台,正在上小學,一直到工作之後,偶然的機會才再接觸到,也是緣份。

預備軍官退役之後變成了退伍軍人,還不是完全地脫離了軍職,還得每二年一次參加「教育召集」,過二週的軍旅生活,就是集中進入特定的集訓中心,換上軍服,上課、出操,吃二個禮拜的大鍋飯。我那時候剛有了第一個女兒,老婆抱着到台北車站送我上軍方的大車子,倒真有點送君出征的味道。

集訓的課程千遍一律,怎麼用心也聽不出什麼滋味來,倒是有一堂課在「匪情資料館」裡參觀,看得我興味盈然,館裡有一張人民幣,標示說明是金門古寧頭大捷的「戰利品」,注意到鈔票上的年份印的是「中華民國三十八年」,特別跟教官請教一下我的疑問,怎麼會用「中華民國」年號呢?教官也說他對這一點也沒有研究過。不過他也很熱心的打開玻璃櫃子,把這張鈔票拿出來給我仔細觀看,鈔票很新,一點折痕都沒有,背面的年份是「1949」。我告訴教官,我是個喜歡收藏和研究鈔票的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不允許收藏「匪幣」的。

二週集訓的中間週末是可以回家的,週日就去請教一位鈔票收藏家,他很瞭解人民幣的發行情况;原來第一版人民幣的最初十二種面值有62個不同的版別,從一元到五千元,從開始到最後一個版別,橫排文的譆法都是從右至左,從一元一直到一千元,都是用的「中華民國」年號,到印製茅55個版別時才改成「一九四九年」,這一個版別是一千元、正面一農民扶犁耕田圖、背面輪船圖,年號是國字,從右至左讀。

由於當時各解放區的環境和全國解放初期條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幣的設計不夠統一,圖案既有反映工、農業生產的勞動場面,也有反映交通運輸的情景,還有的反映北京等地名勝古蹟的……內容繁雜,主題不突出。鈔票種類多,面額大小差別很大,產品質也參差不齊。

我把這些資料帶到集訓中心,晚間休息的時候去找教官,他非常感激,認為是很難得的「匪情資料」,對他的教學甚有幫助,他說:「我要送你一張人民幣。」我連忙回絕:「不、不、不……,我們是不能收集匪幣的。」他還是從一本書裡抽出一張鈔票遞給我說:「你看看你能不能收藏?」

WOW!看得我目瞪口呆,這是一張跟上週見過的一模一樣的人民幣壹佰元,不過,票面上用鋼版刻字油印了三行字,上面一行是「金門戰役古寧頭大」,中間三個空心線條的大字「戰利品」,下面一行是「陸軍第八十軍二○一師六○一團贈」,鈔票的正中間還有一個很大的空心「V」字,色澤比較深,是另外印(或加蓋)上去的,背面也有加印的字,是「共匪不滅何以家為」八個空心線條的行書字。
教官拍拍我的肩膀說:「這張鈔票已經不是人民幣的身份了,你可以放心的收藏。」我高興得說出話來。這也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了,一見到這張鈔票,這一段過條記憶猶新。

像這樣加蓋「戰利品」字樣的人民幣,到底印了多少?一直是個謎團,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手工加印用的是蠟紙油印機,印不到一百張就會壞掉了,除非是另寫新的版再印,而再寫、再刻、再印而要一模一樣,是不可能的。這麽久的時間了,加印部份不同的版本,僅發現過另外一種;手中的這一張背面印的是八個空心字,後四字是「何以家為」,另外有一種是,「何以為家」。我相信也是同一個時期同時印出來的,因為正面的所有字和大「V」是一模一樣的,絕對是同一張蠟紙刻版印出來的。

「何以家為」是正確的引用,這是漢武帝時有「一代戰神」的名將霍去病的名言;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為患,他在一次長征中斬俘匈奴10萬餘人。漢武帝很高興,下旨建造府第,霍去病斷然拒絕。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這是我四+年前在金門買的菜刀

這是正史上記載的字句,後來傳誦、轉刊多了,許多史書上錯成了「何以為家」,這兩個句子在意境上、氣勢上是有大大差異的;「何以家為」是說「匈奴還沒有滅亡,怎麼能成家呢?」可是,「何以為家」的意思就變成了「匈奴還沒有滅亡,拿什麼成家呢?」所以,我更欣賞的是我收藏的這一張「戰利品」。

金門是一個近代史上的奇珍,有莊嚴、質樸、鄉土和親切的原創性資源,是萬萬不可隨便抹棄掉的;最近,偶而發現金門太武山的「毋忘在莒」石刻竟然被漆成了一面鮮紅色的大石頭,而那四個大字也漆成了白色,簡直把我嚇了一大跳,破壞古跡、糟塌景觀竟然到了這樣一個澈底毁滅的地步,真不知道是誰幹的好事。

四十年前,曾經在金門買過一把菜刀,土土的鋼刀裝一個傳統的木柄,有一面上有「金門金龍」四個字,刀面並不平整,也不光亮,十十足足手工打造的模樣。我很慶幸我擁有一把,你現在在金門買的鋼刀,可能仍然是廢砲彈原料製作的,光采亮麗,裝潢精美,跟你在台北或任何地方都能買到的一模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