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05-2五月神佛誕辰

初八日    南方五道誕辰

    五道廟供奉神被稱作「五道將軍」,北方多建有五道廟,類似閻羅王的鬼神,掌管人間生死。在井陘一帶,民間多將五道將軍作為閻王看待,稱為「五道爺」。清朝翟灝《通俗篇》卷十九引《三國典略》,介紹五道將軍是個大個子,遍體黑毛。明朝年間的小說《金瓶梅》第二回、第二十七回均提到五道將軍。道教認為五道將軍是東岳大帝天齊王的下屬。在山西省蒲縣東岳廟的山腰長虹蹬道兩邊,有一座土地祠、一座將軍祠左右對峙。將軍祠供奉的就是五道將軍。
    《佛學大辭典》:「五道將軍」,十王之眷屬也。焰魔供次第曰:「可別供焰羅王五道將軍,即得削死籍付生籍。」
    山西蒲縣有座著名的東岳廟,供奉東岳大帝天齊王。東岳廟前山腰長虹蹬道兩側,有一座土地祠和一座將軍祠左右對峙,將軍祠供奉的就是五道將軍。按照道教說法,五道將軍是東岳大帝的屬神,並且是重要幫手──掌管世人的生死與榮祿。他的地位要比判官高,是陰間中的大神。五道將軍在古典小說中,有不少反映。如《醒世恆言》中的《鬧樊樓多情週勝仙》,週勝仙被範二郎誤傷身死,但週勝仙之魂仍來與範二郎作枕席之歡。後當案的薛孔目判處範二郎刺配牢城營。是夕,他夢見五道將軍怒責他判錯案,薛孔目趕緊改正,將範二郎無罪開釋。這裡的五道將軍,似乎可代閻羅王決定世人壽限。但與閻羅王不同的是,五道將軍頗富同情心,他能幫助、成全弱者實現自己的理想,是個具有正義感的冥神。另有一種說法,五道將軍是盜神。並認為「五道」之義出自《莊子肢篋篇》:「盜亦有道,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先入,勇也;後出,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因為把五道將軍說成是盜神,所以又有人將其訛為「五盜將軍」,成了五個有名有姓的盜寇:杜平、李思、任安、孫立、耿彥正。他們死後陰魂不散,又在當地作祟。一些老百姓恐於失盜,便祭祀他們,祈求他們手下留情。五道將軍除在東岳廟中供奉以外,還有自己的五道將軍廟、五道廟等。
    過去大台地區幾乎村村都有「五道廟」,但現在都已不存在了。在村裡老人的記憶中板橋村的五道廟裡面就有一面牆和一個法壇,並沒有人真正見過什麼神像,而每當村裡有人過世首先要到五道廟裡去「報廟」,顧名思義就是死者家屬到五道廟裡擺上一桌供,把死者名氏和紙錢貼到牆上,當地人稱之為「報廟」。其實五道廟是供奉「五道將軍」的廟宇。五道將軍在佛道家典籍和民間的稱謂中還有「五道神」、「五道真君」、「五道聖君」、「五道大神」、「五道輪轉王」、「五道老爺 」等名號。《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云:「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神;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餓鬼也;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獄也。」 所以五道即:「一天道,二人道,三地獄道,四餓鬼道,五禽獸道。」
    一說誕辰為三月十二日,可參閱「三月十二日中央五道誕辰」;經查「南方五道」之「南方」並無確實意義,並又查得相關資料,一併補充於此。
    ▲左起二圖:五道將軍神禡二幅。中圖:五道廟在北京宣武区韩家潭一處路口。右二圖:赣州五道廟。右圖:北京另一處五道廟的側面。

初九日    東斗降 北斗降

    《道教經讚》曰:東斗者,即斗之第一星,主增算?。 東斗有「東斗五真君」:東斗第一宮,蒼靈延生真君;東斗第二宮,陵光護命真君;東斗第三宮,關天大衛集福真君;東斗第四宮,大明和陽保和真君;東斗第五宮,尾極總監真君。
    北斗居天之中,為天之樞紐,斡運四時,幾天地日月五星列曜六甲二十八宿諸仙眾真,上自天子下及黎庶,壽祿貧富,生死禍福,幽冥之事,無不屬於北斗之總統也。人若誠心啟祝,叩之必應。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其名稱分別為:北斗第一宮,陽明司命星君;北斗第二宮,陰精司祿星君 ;北斗第三宮,真人祿存星君 ;北斗第四宮,玄冥延壽星君 ;北十第五宮,丹元益算星君 ;北斗第六宮,北極度厄星君 ;北鬥第七宮,天關上生星君 。
    《尚書緯》說:「七星在人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當昆侖之上,運轉所指,隨二十四氣,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國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為七政。」道書承此說,除繼續論述其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影響外,著重強調其對個人生命的決定作用。《太上玄靈北鬥本命長生妙經》云:「北斗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鬥之政命也。」一些道書又說,根據人的出生時辰,人們的生命被分屬于七個星君所掌管:「司命太星君,子生人屬之;司祿元星君,醜亥生人屬之;祿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屬之;延壽紐星君,卯酉生人屬之;益算綱星君,辰申生人屬之;度厄紀星君,己未生人屬之,上生關星君,午生人屬之。」
    ▲左圖:高雄關帝廟興建「斗姥廟」位居田寮鄉七星村與燕巢鄉尖山村交界,是全台第一座主祀道教濟世主神斗姥元君、九皇星君、廿八星宿神君、十二宮神與六十甲子太歲的專祀廟宇;圖中第一排五尊神像即為東斗五真君。左二圖:東斗星君神像。右二圖:北斗七星君繪像。右圖:天文學上的北斗七星,連結起來就像一個有長柄的斗。

初十日    太虛真人誕辰

    赤松子又名赤誦子,號左聖南極南岳真人左仙太虛真人,秦漢傳說中的上古仙人。相傳為神農時雨師。能入火自焚,隨風雨而上下。赤鬆子曾服用水玉這種藥物病延年,並把這種方法教給神農氏。他還能跳入火中去焚燒自己而無任何損害。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侖山,住在西王母的石頭宮殿裡。他還能隨著風雨忽上忽下戲耍。炎帝的小女兒追隨他學習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與他一起隱遁出世。到了高辛氏統治時,他又出來從當雨師布雨,現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
    相關記載之典籍,當以《淮南子齊俗》為最早,繼以《列仙傳》而詳其赤松子事。劉安云:「今夫王喬、赤誦子,吹嘔呼吸,吐故納新,遺形去智,抱素反真,以遊玄眇「上通雲天。」高誘注曰:「赤誦子,上谷人也。病厲入山,尋引輕舉。」《列仙傳》謂:「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
    ▲左圖:古籍中的赤松子形像。左二圖:近人所繪赤松子繪像。右二圖:近人浮雕赤松子圖像。右圖:湖南衡陽市蒸湘區雨母山「帝嚳祠」,香火依然旺盛,祠中有赤松子神像。

十一日    天下都城隍爺誕辰

    《禮記‧禮運》中記載天子在歲末的「大臘」祭,祭祀八種神明,其中第七位「水庸」就是城隍神。五代後唐愍帝,始封城隍神王爵,稱城隍爺。 到明代,擴大祭祀城隍爺,並訂定制度。從中央到省、府、州、縣都立城隍廟,祭祀不同層階的城隍爺。掌管全國的,稱為「天下都城隍」;掌管一省,稱為「都城隍」;掌管一府,稱為「府城隍」;掌管一州,稱為「州城隍」;掌管一縣,稱「縣城隍」。
    天下都城隍、都城隍都是王爵;府城隍是公爵,稱威靈公;州城隍是侯爵,稱靈應侯;縣城隍是伯爵,稱顯佑伯。府、州、縣城隍廟的建築規模,比照府、州、縣的公堂。部下有文武判官、六部司、牛爺、馬爺、范將軍(七爺)、謝將軍(八爺)、三十六官將、七十二地煞,權柄之大,可想而知。 城隍爺是陰界的行政司法官,其責任是保境安民。尤其在天災、兵亂之際,祂更是城市居民的保護神。
    隨著流俗和民間期望的增加,城隍的責任也逐漸加重,舉凡祈雨、求晴、招福、禳災,乃至賞善罰惡,攘除不平,民眾生活有關的種種事務,都與城隍爺有關。就以臺灣本地的信仰來說,民間只要有關鬼神之事,第一個想到的,往往就是祈求城隍的庇祐。據說還有刑警辦案時,仰賴城隍的神力幫忙破案。 城隍爺有如陽間的省、縣首長,由玉皇大帝擇神任用,有其任期,也可以遷調任免。
    ▲左圖:台南市恩隍宮都城隍廟。左二圖:恩隍宮都城隍廟天下第二都城隍爺。右起二圖:都城隍廟各神像。

十二日    鳳邑城隍尊神誕辰

    鳳邑舊城城隍廟,又稱舊城城隍廟、俗稱左營城隍廟,在高雄名勝蓮池潭附近,高雄市左營區店仔頂路一號。鳳邑舊城城隍廟主奉鳳山縣城隍敕封顯佑伯,配祀有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班役神、功德神、報司神、十八司爺等。
    清聖祖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鳳山縣衙門始建,遂設草寮祭祀鳳山縣城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鳳山知縣李丕煜有感於「獨城隍缺焉未舉」(鳳山縣志.新建城隍廟記),乃捐俸祿,興建鳳山縣城隍廟,位於興隆庄北郊(今高雄市左營埤仔頭)。
    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林爽文事件興,鳳山縣治受戰火之擾,殘破不堪,縣治遷至新城(今高雄市鳳山區),因縣治遷移,鳳山縣城隍廟一度稱為興隆城隍廟;清仁宗嘉慶五年(1800年),知縣吳兆麟於新城(今鳳山區)鳳儀書院旁另建新城隍廟,而鳳山縣城隍廟因位於鳳山縣舊城,遂更名為鳳邑舊城城隍廟。
    鳳邑舊城城隍廟建造完成後,儒學吳策勳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職員陳大奎於清文宗咸豐六年(1856年)重修。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後,內惟李天輝、左營謝耀麟等又於1946年重修。最近一次大整修於1962年,由地方善信謝耀霖等人捐資,終於在1969年竣工。
    ▲左圖:高雄右營鳳邑城隍廟擁有二百多年歷史,是鳳山民眾重要的信仰中心。。中圖:鳳邑城隍廟橫匾「你來了」,令人肅然敬畏。右圖:位於城隍廟正殿上方,為總數147顆算珠的自問心大算盤,是鳳邑舊城城隍廟之特色。普遍城隍廟宇中,皆供有一副算盤,命名為「自問心」,有開示來廟者所做之事捫心自問之意。

十二日    楊敬貞女真昇仙

    楊敬貞女真:《續元怪錄》:「元和十二年虢州女仙楊敬貞,一日告其夫曰:妄神不安,惡聞人語,當於靜室寧之,右與兒女漸居別室,許之。遂沐浴新粧,閉戶而坐,是日飛昇,衣服委床如蟬脫然異香滿堂,天樂西來,閤村傳仙去云。」(查無圖像)

十二日    火神炳靈公誕辰

    炳靈公傳說是東岳大帝的第三子,唐以前傳為惡人形象,騎從華麗,懺若峰王,“魯人畏敬,過於天齊”。後唐長興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進藥,小康,應增之請,封泰山郎為「威雄將軍」。宋大中祥符七年,沼封為「炳靈公」。後來吳地有以炳靈公為火神之祖者。現在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數龕,其中就供奉有東岳大帝,淑明皇後和炳靈太子的神像,鐫刻十分精美。
 炳靈公又被稱為「泰山三郎」。泰山神有子,始見於《魏書》。後漸有五子、七子之說,諸子中以三郎最著名,其夫人為永泰公主。《舊五代史》載,後唐長興四年(933年)七月,一個泰山僧人為明宗治病,僧人說曾遇泰山岳神,託為其第三子求個爵位,明宗遂封泰山三郎為「威雄大將軍」。《宋史禮志》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禪畢,宋真宗加封泰山三郎為炳靈公。舊時泰山下有炳靈公廟(今漢柏院內)。道書以農歷五月十二為炳靈公誕辰。後有泰山五子即五顯神之說,其中三子炳靈王,即《南遊記》中華光天王,亦即《三教搜神大全》中靈官馬元帥,俱為火神。有人附會為《封神演義》中的黃天化。  
 小說《封神演義》中黃天化被封為三山正神炳靈公。原文如下: 「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黃天化以青年盡忠報國,下山首建大功,救父尤為孝養;未享榮封,捐軀馬革,情實痛焉!援功定賞,當存其厚,特敕封爾為管領三山正神炳靈公之職。爾其欽哉!黃天化在壇下叩首謝恩,出壇而去。」
    ▲左圖:火神廟在西城區地安門外,傳為元代所建。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重修,殿宇改作琉璃瓦頂,并建重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俗稱火神廟。中二圖:重修後的火神廟。右圖: 山西左權縣祝融公園的火神廟。

十三日    關平太子誕辰

    關平,世稱「關平太子」,是關公之子。正史《三國志》記載關公遇難時,東吳「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記載頗為簡略。關平既然與父同遇難,平日隨父征戰,共冒矢石。那麼關公的許多神勇戰役,忠貞事蹟,父子同心同力,關平必有佐助之功。但是關公的形象太著,關平的事功與風格,相形見掩。所以史家及民間傳說,有關他的資料並不多。
    《三國演義》云:「關定領二子拜於草堂之前,玄德(劉備)問其姓名,關公曰:『此人與弟同姓,有二子。長子關寧,學文;次子關平,學武。』關定曰:『今愚意欲遣次子跟隨關將軍,未識肯納否?』玄德曰:『年幾何矣?』定曰:『十八歲矣。』玄德曰:『既蒙長者厚意,吾弟尚未有子,今即以賢郎為子,若何?』關定大喜,便命關平拜關公為父。」這可能是根據民間的傳說,以為關平為關公義子。事實上,正史明白記載關平是關公之子。
    關平追隨關公,以忠義自許,奮勇作戰,為國犧牲。宋徽宗時,封武陵侯。南宋寧宗加「威顯」,今稱「武陵威顯侯」,民間稱「關平將軍」、「關平太子」,從祀於武廟。
    ▲左起二圖:關平太子神像。右二圖:雲林斗六南聖宮。右圖: 全世界最大的關聖帝君護法關平太子神像。


十三日    伽藍菩薩誕辰

    伽藍神原本指記載於《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的十八位護法伽藍聖眾:「護僧伽藍神斯有十八人各各有別名。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歎美。六名廣妙。七名雷音。八名師子音。九名妙美。十名梵響。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歎德。十四名廣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徹聽。十七名徹視。十八名遍觀」等十八名護法天神。後來祇園精舍的三位功臣──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王、祇陀太子,及給孤獨長者,意為「善授」)因為捐贈「祇樹給孤獨園」給悉達多,於是也被列入伽藍聖眾之列,使伽藍聖眾增至二十一位。
    查佛經並沒有以關羽為伽藍菩薩的記載,隋代以前,本來也沒有無這種習俗。其由來,傳說跟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有關。傳說智者大師有一次在荊州的玉泉山入定時,遇上成為厲鬼,到處慘叫著尋找自己頭顱的關羽。關羽憤恨不平,智者大師安撫他,並為他講說佛法。關羽隨即皈依受戒,成為佛弟子,並發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天台宗的寺院開始供奉關羽。
    不過,自天台宗寺院開了供奉關羽的先例後,各宗寺院爭相效法,漸漸地,關羽被捧成伽藍菩薩,跟韋馱菩薩並稱,成為中國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在彩繪或塑造的《全堂佛像》可看到站立在韋馱菩薩像右邊的關羽像)。後來更有人把關羽的生日──農曆五月十三日──當成伽藍菩薩的聖誕。有部分佛寺還專門為此舉行佛事以示紀念。有更甚者,有少數佛寺還為關羽建了「伏魔殿」(即「關帝殿」)。
   ▲跟一般其他宗教崇拜關羽的造法不同的地方是,習慣上,佛教護法神造型的關羽,身上會多了一條綬帶,無風自飄地繞著神像,如果沒這特徵的關羽像,則不是佛教寺院護法神的造像。

十三日    關王磨刀日

    五月十三日為關聖帝君降神日,俗稱「關王磨刀日」,這一天禁忌動刀,以示崇敬。
    《燕京歲時記》:「京師諺曰:大旱不過五月十三。蓋五月十三乃俗傳關壯過江會吳之期,是日有雨者謂之磨刀雨。「關公磨刀雨」其中尚有一段傳說:據古老相傳,關公上天封神之後,每每思念關懷家鄉的父老鄉親。有一天他駕著祥雲來到家鄉河東大地的上空,看到土地乾裂,旱情嚴重,眼看父老鄉親秋種無望,回到天庭想讓龍王為家鄉下點雨,以緩解旱情;可龍王下雨必須要有玉帝的聖旨,不敢私自妄下。關公想了一計,自己在宮殿前的磨刀石上開始霍霍地磨刀,龍王路過就對關公說:那有你這樣磨刀的,要灑點水才能把刀磨得鋒利。關公低頭不語,一心一意地磨刀。此時,龍王就忍耐不住了,說:來,我給你灑點水,你來磨刀。關公點點頭說道:在此處你給我灑水磨刀不雅,換個地方吧。於是關公就把龍王領到了自己家鄉河東大地上空。關公大馬金刀往下一蹲,龍王就開始灑水了。關公邊磨刀邊有意將水往下灑,待到關公的刀磨好了,家鄉河東大地也下了一場透雨。看到家鄉的旱情得到了緩解,父老鄉親秋收有望。這就是「關公磨刀雨」的來歷。
    又稱「磨刀節」,西部邊陲伊寧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該縣從清乾隆年間開始,關羽就被錫伯族奉為神明,每個鄉鎮都建有關帝廟。每逢農曆五月十三,各地關帝廟都設宴慶祝「磨刀節」,平時大小活動,鄉民都在關帝廟集會。
    ▲左起二圖:關羽提刀圖二幅(近之想像構圖。中二圖:根據《三國演義》製作的「青龍偃月刀」。右圖:斗六南聖宮宮殿 青龍偃月刀(銅製高22台尺)。

十三日    龍生日

    《岳陽風土記》云:「岳州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查無圖像)

十三日    太乙先天老祖誕辰

    《道德精華錄》云:「老祖為生天地、人物之祖炁,萬教之根源。道本無名無始,老祖亦無明無始,稱之曰老祖,不過予世人以尊敬之詞耳。先是濱壇、濟壇,老祖降臨,均自稱太乙,或曰太乙老。(查無圖像)

十三日    台北霞海城隍誕辰

    台北霞海城隍廟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老街上,是台灣的國家三級古蹟。該廟廟地十分狹窄,面積約只有46坪大,卻是大稻埕一帶地區的重要人民信仰中心,與法主真君廟、慈聖宮媽祖廟合稱「大稻埕三大廟」,也是大台北相當重要的廟宇之一。
    霞海城隍廟一般來說,霞海城隍廟所屬宗教應為道教或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城隍信仰,屬多神教。該廟除了主祀霞海城隍外,也旁祀城隍夫人,月下老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范謝將軍(七爺八爺),八將,馬使爺及義勇公。另外,該小廟現容納有600多尊各式神像,也是該廟的特色之一。
    ▲台北霞海城隍廟廟地十分狹窄,容納有600多尊各式神像,也是廟的特色。

十五日    南天使者龔恩師誕辰

    《道書》中有:「鸞門所敬奉的恩師,有南宮輔佑真君趙恩師(趙子龍)、南天將軍廖恩師(廖化)、南天吏部駱恩師(駱賓王)、九天真相馬恩師、九天主簿李恩師茲南宮星君柳恩師、九天使者方恩師、南天將軍周恩師(周倉)、南天使者龔恩師、九天左部將軍朱恩師、南宮星君孔恩師、桓侯大帝張恩師(張飛)、先天將軍朱恩師等。」「南天使者龔恩師」為其中之一。(查無圖像)

十五日    藥王韋慈藏真人飛升

    韋慈藏為唐一代名醫,《舊唐書》回其為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後來稱為韋真人。《月令廣義五月令》稱五月十五日是藥王韋真人的生日。韋善俊是唐武則天時候的人,《列仙全傳》卷五稱其十三歲奉長齋,後遇一道土授以金丹秘要。常攜一條黑犬,呼之為烏龍。一日黑犬化為烏龍,韋善俊乘之他去。韋古道,又稱韋老師,西域天竺人。開元(713-743)中入京師,繫葫蘆數十枚於腰間。廣施藥餌,治病多見奇效。唐玄宗召入宮中,賜號藥王,朝野稱之為藥王菩薩。
    ▲左起二圖:韋慈藏之繪像及石刻像。右二圖:北京藥王廟。右圖:韋慈藏之著作「本草蒙筌」。

十六日    劉宏中真人昇仙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十七日    漢高祖誕辰

    漢高祖劉邦(西元前256或247年—195年),中國西漢第一任皇帝(西元前202—195年在位)。劉邦是中國第一個平民出身的帝王。他生長于沛縣豐鄉,年輕時以好吃懶做、好出大言而聞名於鄉里,不事耕種,也不喜讀書。進入中年之後,終於混到了一個亭長的職位,並利用工作之便,結交了沛縣吏蕭何、曹參、夏侯嬰等,加上他原來在鄉里結下的死黨樊噲、周勃等,成為他後來稱霸天下的基本班底。
    西元前209年,劉邦奉命押送一班囚犯至咸陽修驪山陵墓,但一路上犯人逃去大半,劉邦索性釋放了餘下犯人,並帶領其中十餘人一起造反,逃入芒硝山中之間(這也是秦法苛重,逼人造反的一個例子),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奇事,據說劉邦喝醉酒後斬了一條擋道的大蛇,後來有個老婦人在當地哭泣,說她兒子乃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斬了。此事雖不可信,但代表了秦朝行將被漢朝所取代的象徵意義,歷來被廣為傳播。
 劉邦在山裏為盜期間,天下正發生巨變。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以六國後人為主幹的各路英豪紛紛起事。劉邦乘此時勢,率領在芒硝山中發展起來的隊伍,在沛縣吏蕭何、曹參策應下,攻入沛縣,殺死縣令,並被推舉為這支起義隊伍的首領。
 劉邦因力量不足,暫投靠楚國貴族後裔項梁之下。西元前207年,各路英豪與秦軍在巨鹿決戰,項梁之侄項羽借其在此戰中的勇猛表現,擊敗了秦軍,同時確立了自己的起義領袖地位。而與此同時,劉邦乘機率先攻入咸陽,滅了秦朝。
 項羽隨後也進入了關中,並發生了著名的“鴻門宴”故事,實力較弱的劉邦逃過殺身之禍。但項羽違背了先入咸陽為秦王的盟約,只封劉邦為漢中王。項羽的天下因為分封不公很快又分崩離析,劉邦乘亂再率大軍進入中原逐鹿。
 在與項羽的長期角逐中,劉邦在正面戰場上出於劣勢,在彭城和滎陽兩次敗績中均為僥倖逃脫,家眷也一度落於項羽之手。但劉邦在彭城之戰後聰明地避免與項羽主力會戰,以防禦工事來與項羽對抗,利用項羽遠離後方,補給不足的劣勢逐漸消耗項羽的力量,同時以有效的封賞將韓信、彭越、英布等實力派將領拉攏到自己一方,終於在西元前202年,將項羽的軍隊合圍於垓下,在「四面楚歌」中,項羽走投無路而自殺,劉邦成為秦末歷時九年的大混戰中笑到最後的人,登上了皇帝寶座。
    ▲左圖:漢高祖劉邦繪像。左二圖:漢高祖劉邦斬蛇繪像。右二圖:漢高祖劉邦以亭長之職領徒工去為秦始皇修墓,路經芒碭山,一晚劉邦醉酒,有人敖告前面有大蛇攔路,劉邦借着酒勁,拔劍將蛇斬為兩段。後劉邦登基成為漢朝開國皇帝,遂在此地建碑纪念。右圖:漢六銖半兩幣正反面。

十七日    蕭府王爺誕辰

    蕭府王爺廟主祀漢朝蕭何:富美宮奉祀神蕭府相國公,諱望之,字長倩,生於東漢山東省東陵縣人(後徒居陝西社陵縣),幼時秉承書香,博通經史,善習騎射兼全文武,宣帝朝(為第十代,公元前73年)出仕從政,任績斐然,歷太子太傅,繼皇龍二十五年(公元前29),至宣帝臨終受命托孤,輔躬朝政,詔命有蕭望之、史高、周堪等,幼主元帝(即十一代,公元前48年),離今2027年,在晉封前將軍,以古至興建文教,立規訓忠孝愛民,因阻忌於中書宦官弘恭、石顯等,結謀外貴權衡朝政,屢諫不聽,反為所謀。至十三代哀帝時(公元前五年),使昭雪平反,敕封相國公為神,歷朝保國佑民,威震遐邇,廟供俎豆,每歲農曆五月十七日紀念神恩祭典千秋,香煙萬載,綿綿不絕,嗣冑育,子孫聞,屢近六部卿云耳。」
    ▲左圖:淡水龍山寺建於清朝咸豐八年(1858年),邊殿供奉「蕭府王爺」,「蕭府王爺」是以前碼頭工人的守護神。左二圖:漢高祖劉邦斬蛇繪像。右二圖:漢高祖劉邦以亭長之職領徒工去為秦始皇修墓,路經芒碭山,一晚劉邦醉酒,有人敖告前面有大蛇攔路,劉邦借着酒勁,拔劍將蛇斬為兩段。後劉邦登基成為漢朝開國皇帝,遂在此地建碑纪念。右圖:新竹市美山保安宮奉祀蕭府王爺。

十七日    杭州城隍誕辰

    杭州城隍廟宋以前在鳳凰山,南宋紹興九年(1139)遷移到吳山上,此後屢經修建。明初廟制明顯擴大,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經重建後更是宏大。明永樂(1403─1424)以後,吳山城隍廟裡的城隍神是周新。周新,廣東海南人,永樂間曾任浙江按察使,他為官清廉,擅長破解疑案、懸案。在任期間,先是清除了衙門中一批為非作歹欺壓百姓的吏役,還經常微服私訪,親自偵查案情,糾正、平反了一批冤假錯案,貪官污吏一時聞風喪膽,大為收斂。後來,周新為衝犯了皇帝親信錦衣衛指揮紀綱,遭到奸黨誣陷,皇帝召他進京述職,竟在途中遭暗算含恨而死。周新遇害後,杭州百姓憤憤不平,皇帝為了平息民憤,就假稱夢見周新已被天帝封為杭州城隍,從此就在吳山城隍廟中立周新神像奉祀,城隍廟常年人來人往,香火日盛一日。如今的城隍廟就坐落在城隍閣旁。
    ▲左圖:城隍廟就坐落在杭州著名的景點「城隍閣」旁。左二二圖:杭叫城隍爺周新的神像及石雕像。右起二圖:杭州著名的景點「城隍閣」及夜景。


十八日    張府天師誕辰

    張天師本名張道陵,東漢人,創立早期道教,凡入教者要交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教人悔過奉道,用符水咒法治病,百姓視如神明。魏晉以後,道徒尊張道陵為「天師」,「五斗米道」也被稱為「天師道」,並成為道教的正宗。張道陵既為道教祖師爺,遂逐漸被神化,而有人成神,深受道教信徒所崇拜。
    ▲左圖:台南鷲嶺北極殿張府天師神像。左二圖:杭叫城隍爺周新的神像及石雕像。右二圖:台中市南屯區正一張天師廟。右圖:台南市天公廟有奉祀張府天師。

十八日    靈寶天師誕辰

    靈寶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據《雲笈七簽》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靈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靈寶度人: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欲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奉祀:道教宮觀裡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民間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靈寶天尊名經寶,居三清的第二位,又稱上清大帝或靈寶道君,由元始天王的赤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手捧玉如意。靈寶天尊由太元聖母體內降生以後,暫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餘天上清真境內的蕊珠闕七映紫霞房中,有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他日夜吸納玉晨精氣、慶雲紫煙,凝神集氣,幻化成型,然後轉世託胎之於西方綠那玉國,寄胎於洪氏,育形為人的肉體。其母懷胎三千七百年,方才將他誕生於西那天鬱察山浮羅峰下。到年長之後,開始參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他坐在七寶篤林下,苦思百日,而後遇到元始天尊降臨,授予他靈寶大乘之法妙經十部,靈寶天尊遂修成得道。元始天尊又偕同靈寶天尊遊歷三界十方,宣揚道法。完畢以後,自己登上大羅天設壇定期為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萬仙們講混元道法,而委託靈寶道君廣傳道法,注經立說,傳之於萬世。元始天尊在大羅金殿所宣講的道法,許多都是由道君整理傳世。
    ▲靈寶天尊繪像神像木雕等五尊。

十八日    楊文廣昇仙

    楊文廣(1012-1074),字仲容,楊延昭之子,白壽彝認為他是楊延昭的次子。曾鞏《隆平集》云:「詔錄其子傳永、德征、文廣有差。」據此,楊文廣當為第三子。 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抗番名將楊文廣,生于1012年卒于1074年北宋名將。字仲容,祖籍麟州(今陝西神木北)。宋初抗遼將領楊繼業孫,鎮守三關的楊延昭(楊六郎,原名楊延朗,楊繼業長子)子。古典小說《北宋楊家將誌傳》說柴郡主在天門陣戰役時沙場產子得到文廣,楊文廣為楊宗保之弟,最後娶西夏百花公主為妻。有的民間傳說或傳統說部(如《新編楊家府演義》、《萬花樓楊包狄演義》、《狄青五虎將》)將其身世改為楊宗保之子,曾為範仲淹所擢用。神宗時因抗擊西夏建功。歷官定州路副都總管,步軍都虞侯。後遼人爭議代州地界,他奉獻陣圖及攻取幽燕之策。旋病死。膝下共有四子,以小兒子懷玉最為出眾.于古之評書中,太平王少令公楊文廣共有十九妻:金平珠,杜月英,竇錦姑,鮑飛雲,齊長善,趙百花,蘇三娘,慕容英,農豔花,李玉茹,吳金定,柳香春,曾鳳英,梅若蘭,趙春蓉,薛百花,金平珠,慕容昭容,範文縈。
    民間傳說北宋時,楊文廣領兵到南蠻收妖。據說在甲子港收了鱷魚精,在鎮前收了水龜精,後來接到報告:說大南山螟精四出食水稻。於是,楊文廣領兵來到大南山清勦。   螟精聽說楊文廣兵到,情知不妙,慌忙向大山溝裡逃竄。可她這時肚裡有孕,要生孩子了肚子痛得厲害。聽著後面的追殺聲,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她看見路邊的大樹下有個貨郎在歇腳乘涼,心生一計,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後生孕婦,跑到貨郎面前求救:「請兄台想法救我母子兩條生命,再生之恩,日後自當報答!」貨郎見這婦女苦苦哀求,起了憐憫之心。後面喊聲緊逼,來不及問明情由,便叫孕婦藏進貨郎擔裡,自己坐在一旁閉日養神。官兵追到貨郎擔前,問道:「可曾看見螟精經過?﹔貨郎答非所問:,是不是一個女子?」官兵道: 「在那兒?快說,她是螟精。」貨郎聽說是螟精,但又不大相信,於是吞吞吐吐,不肯說出。官兵急了,翻開貨郎擔進行搜查。可這會兒螟精已經分娩完畢,官兵一搜,她便捨下螟卵,拼命逃跑,逃到大南山峰時,正好碰上楊元帥,被活活生擒了。 螟精雖然死了,但產在貨郎擔稻草堆裡的螟卵,孵化成蟲,從此,這種螟蟲專食水稻,不食其他作物。
    ▲左圖:開台嘉邑開基天波府台灣省總府楊文廣神像。中圖:頤和園長廊上的彩繪「楊文廣縱馬尋棧道」。右圖:京劇中的楊文廣扮相。

十八日    太極左宮真人昇仙

    鍾離漢遇見華陽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學得「長生訣」。最後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訣」,修成真仙。玉皇大帝封他為「太極左宮真人」。
    鍾離漢飛升日另有二說,一說為二月十八日,一為十月十五日,見「二月十八日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升仙」條及「十月十五日鍾離真人飛升」條。又,誕辰為四月十五日,可參閱「四月十五日鍾離真人誕辰」條。
    ▲鍾離漢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修成真仙,此即為崆峒山如仙境般的美景。

:五月十九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5-3五月神佛誕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