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06-1六月神佛誕辰


初一日    南極大帝誕辰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就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或「老人星」。道教是一個追求長生的宗教,因而在其神系中,有一位主掌人壽命的天神。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就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 公八一說誕辰為八月二十六日,可參閱「八月二十六日南極大帝誕辰」條。
    ▲南極大帝不同造型的繪像及神像。

初一日    祀五龍神

    五龍廟,初稱「龍祥觀」,元代初年始建於五龍潭畔。祀五方龍神,由道士主持。天旱之年,人們常來此求雨。元代文學家張養浩著有《復祥龍觀施田記》一文,對元時的龍祥觀有所記述。此觀明清兩代屢經修葺和擴建,改稱「五龍廟」,由和尚主持。其中,寶池和尚及研慮和尚經常與文人交往,研慮更以其長於棋藝頗得稱道。相傳廟舊時有「鮫蟠獅蹲」的金色匾額,為當時濟南書法家張伴鶴醉後用石榴皮蘸墨書寫的。該廟早已廢圮,遺蹟無存。 客家人最簡單的五方龍神位,只擺放了五塊石頭,據說是代表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排列是從左邊開始。含義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生生不息,所以又俗稱「五星石」。同時五方龍神也代表:東方甲卯乙青帝龍神君,南方丙午丁赤帝龍神君,中央戊己土黃帝龍神君,西方庚酉辛白帝龍神君,北方壬子癸黑帝龍神君,五方面的龍神均包括在內,所以叫五方龍神。五方龍神是保佑本宅平安之神,客家人逢年過節及祭祖時須拜祭五方龍神祈求保佑本宅平安。 地主財神又名五方五土龍神或地主財神,全名是「五方五土龍神,前後地主財神」。在中國傳統社會裡,地主財神供奉在商鋪內,與供奉在大門外的“門口土地”,一內一外,作為商鋪的守護神。但現在很多大廈均不容許在公眾走廊供奉「門口土地」,因此商鋪內的地主財神便要身兼二職,必須面向大門來守護商鋪了。
    大部份廣東的人都知道,安奉五龍神神位必須要以風水羅盤找一個吉利的座向,即是財位,一般以神位是向門和玄空生旺方為主。 第二,要準備一塊牌位,供奉土地的衣包一份,上表文書一份; 第三,要有一個方形香爐和五谷等;在香爐前面放五個小酒杯,供五杯酒。 第四,五個古錢(最好是五帝錢)、還有茶葉、紅棗和白米,以黃色為佳的供品水果等。以五為單位數。一般家庭祭祀地基主是為了閤家平安順利,若是公司行號為了生意興旺,財源廣進,人員平安,則特別安奉土龍神神位的話,就是要在土地公神桌下,與虎將軍一起供奉。每天一杯清茶及清香,另還有有一顆高麗菜(或包梗等的瓜果)來祭祀。而每月初二、十六時,則準備比較多的祭品來祭祀。
   ▲左圖:由五塊形狀各異個石頭組成個五方龍神(客家習俗)。左二圖:五方五土龍神及地主財神的牌位。右二圖:土龍神的形象。右圖:五龍廟文昌閣,位於四川閬中河樓鄉白虎村五龍山麓,元代建築。廟為布筒瓦覆蓋的單簷歇山式屋頂,面闊三間,簷柱側腳明顯,前簷下施六鋪作鬥拱出雙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華拱左右各出斜拱,極為別致。斗拱用料粗大,梁架舉折小,屋面平緩。四根簷柱用料較大。整個建築,既具宋代《營造法式》中某些建築特點,又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為同期建築所罕見,左右次間還保持「草袱」及圓木椽子。建築造型優美。

初一日    清靈真人降

 真人姓裴,名元仁,漢代右扶風夏陽人,生于漢文帝二年(前178年)。從小相貌異常,目有青光,雙臂過膝,聲如洪鐘。少時即慕神仙之道,專務讀經。曾與趙康子、皓季成同出東遊,拜詣佛廟,遇有道之人支子元,得授長生內術。至身體閃光,不用休息。二十三歲時,應州裡征召,出任主簿。討伐匈奴,有功,被封為濉陽侯。又應淮南王劉安之邀,為其別駕。淮南王通曉仙道,遂與之居靜室齋戒,三月之後,南岳真人赤鬆子乘自鹿陣臨其處,授以仙道。遂棄官離家,後至名山,寂然遁隱,以求大道之微妙。朝廷多次召請,皆不應允,後避至北方阻裕山,旋至太華山,居西元洞石室修鍊。二十三年後,東方歲星大神、北方辰星大神、西方太白星大神、南方熒惑星大神、中央鎮星大神化為五位老人,授其經書、神芝。于是其誦經修鍊,歷經十載,舉目能見萬裡之外,日行千裡,役使鬼神。後週遊天下,東至青丘拜谷希子,至泰山見司命君,西至流沙拜太素真人求真訣,得二景飛華上奔日月之法及隱書,又修二景日法十一年,終于功成仙體,升天至太微宮,被玉帝封為清靈真人。(查無圖像)

初二日    梅山法主誕辰

   梅山派又叫「三元教」,此派是道教閭山派的分支 ,流行於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間,道教儀式主持者, 有師公和道公兩種,師公以「梅山法主」唐、葛、周三將軍為其師主, 道公則信奉正一派道教,尊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為道祖。
    瑤族的祭祀就有「師邊」和「道邊」之分。但師公又尊道教為正教,並借用道教的「三元三官」的概念和含義來稱其師主為「上元唐相,中元葛相,下元周相」。道公舞以道教「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的教義為法則,形成了高、中、低三種位置進行舞蹈的「三元跳法」;師公舞則從陰陽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等觀念出發,形成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進行舞蹈的「五方規則」。
    梅山派是道教在中國南方的一個支系,起源於洪州 分寧縣梅山,該處尚有旌陽 (許遜)的磨 劍地,宋徽宗曾降詔,令謝景仁去分寧縣,重修旌陽觀並賜詔書一道,送該觀收掌,遇天寧 節即撥放童行一人。此派在南方少數民族中流傳甚廣。道教傳入瑤族各支系後,又與原始宗教融合,形成頗具特點的教派。
    古梅山人多信梅山教,打獵、捕魚前後都要祭「梅山神」,特別對倒立的「張五郎」崇拜有加。梅山教屬巫教,先民巫醫不分,巫史不分。古云「治病工也,或從巫」。古巫祝、巫師,即今「老司」、「道士」、「仙娘」。
    張五郎,是流行於湘、黔、桂、瑜、鄂五省道教梅山教中的信仰神。也是原始宗教的獵神。梅山教有「三洞梅山」之分,「上洞梅山」為弓駑射獵者所信奉;「中洞梅山」為趕山打獵者信奉;「下洞梅山」為裝山套獵者所信奉。三洞梅山信奉的梅山教主神均為張五郎。是湘西南梅山教中唯一以木雕神像供奉的神明。人們往往對此神冠以「翻壇倒洞」四字,稱「翻壇倒洞張五郎」。張五郎是一個雙手撐地、兩腳朝天的倒立神。神像由民間專事神像刻作的工匠用野葡萄或家葡萄的藤雕刻。
    張五郎的神像為什麼是倒立,有一段傳說:獵人張五郎,到太上老君那裡學法,深得太上老君喜愛,而太上老君並不知道,他的女兒姬姬,暗中已經和張五郎相愛了。姬姬向父親稟明他對張五郎的愛慕。太上老君極力反對這樁婚事,並下令驅逐張五郎。姬姬無奈,邀約張五郎私奔。姬姬為了保證張五郎的安全,將他遮擋在手中的神傘之中。太上老君得知此情,勃然大怒,追至路途,放出飛劍,欲除卻張五郎。一劍、二劍,都被姬姬的神傘擋了回去,太上老君又放出神傘無法遮擋的第三劍。姬姬見心上人危在旦夕,急中生智,將月經布拋上雲頭,玷污了父親放出的飛劍。張五郎的性命得以保全。為了使張五郎不再受到傷害,姬姬讓他的身子倒轉,頭、手著地,兩腳朝天,變得面目全非,躲過了太上老君的追殺。後來,張五郎將法術在獵人中廣為傳播,這些法術便是民間流傳的梅山之法。張五郎受到獵人的擁戴,他也成為了獵人敬奉的梅山之神。因此,梅山教供奉著一尊倒立的梅山神像。
    明代建陽書林坊刻本《海遊記》中有張五郎的身世傳說。雍州府張百萬生有一子名世魁,乳名五郎。進京赴試得中,尚書郭正以其女月英招張為婿。張攜妻赴山東青州府,於途中嵩山嶺郵亭驛,聞當地有一烏虎廟,若不祭祀對地方有害,便往祭之。不料於祭廟時, 其妻被烏虎精攝入洞中。張世魁得太白星指點往閭山學罡法救妻。在返回途中, 由於救妻心切,致使其妻燒死洞中。太白金星救活其妻,夫妻回閭山謝恩,張被封為閭山護法神五郎。
    梅山派尊奉上元唐文保、中元葛文仙和下元周文達為最高神,尊張天師為祖師,以梅山法主大聖張九郎為教主。三元合稱“三元大道”,師公自稱“三元門下弟子”。據《鬼腳科》所記,所信神祗有120餘位。《鬼腳科》把三元化為三兄弟,唐朝時期, 生於梅山。三兄弟後來到雪峰山雪峰寺學道,授業法師為張九郎和真武,學成後被授予道名。所信神靈多為民間道教的神祗。
    ▲左起三圖:張五郎是一位雙手撐地,兩腳朝天的倒立神。神像由民間專事神像製作的工匠,用野葡萄或家葡萄的藤雕刻。神像的高度,一般二十至二十五公分,雕刻時,要以靠根的部份雕刻神像的頭。神像雕成之後,在背上開一方孔,方孔裡裝一副中草藥代表神的內臟、骨髓。這些藥包括:1、灶心土:常年燒結,是幹的土,代表肝;2、破故紙:故紙為聖賢之書,代表腎;3、杜仲皮:代表脾;4、神仙葉:形同肺葉,代表肺;5、野棉球:棉長在芯上,代表心;6、海馬:代表骨骼。除此之外,還要加千裡眼、順風耳、龍眼肉、珍珠四味明目、聰耳之藥。方孔封閉時,還要放少許金、銀在內。而後再將一副銀制喉管,安在神像的喉頭。張五郎神像由師父贈送給徒弟,徒弟學成時,師父要在梅山神壇前念動神詞和「金光咒」,為神像作開光科儀,而後將神像安放在徒弟的梅山神壇上。右圖:手繪「梅山圖」,該圖全長約3米,寬約15公分。紙質似白宣紙,已發黃,局部破損。據收藏者說,取自一個菩薩的肚腹。圖像為毛筆所繪,墨色。落款“丹青曾子瑞”,曾子瑞疑為巫師。結尾處署年「明萬歷四十四年」。這張圖是現今所發現的最早的一張關於梅山文化的圖像文獻。

初三日    韋馱尊佛誕辰

    韋馱,又稱為塞建陀、私建陀、違陀、韋將軍……有說他是南方增長天王,八將之一的韋琨將軍。屬四天王下卅二將軍之首,生而聰慧,早離塵緣修清淨梵行,受佛咐囑而鎮東西南三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南瞻部洲)。「韋將軍童真梵行,不受六欲……護助諸出家人……佛臨涅槃,親受咐囑,並令守護,不使魔嬈……韋將軍卅二將之中,最存弘護。1」。以上是在唐朝初年,因道宣律師,持戒謹嚴,精進修行,感得天人送供、擁護,律師問天人所得的回答。之後各處伽藍,均設置有韋馱聖像,做為寺院的守護神,來護持三寶。
    古來護法韋馱,有二種形像,一種身著甲冑、合掌當胸,腕捧寶杵,聽說供奉此種韋馱聖像的道場,屬十方叢林,歡迎十方雲水僧來掛單。
    另有一種,也是身著甲冑,姿態悠然,寶杵向下。此種形態的韋馱菩薩,護持常住,鎮住山門,眾魔不侵。不歡迎掛單的雲水僧。此種說法沒有記載,只是說說而已,但今天台灣的寺院所供養的韋馱菩薩。大部份為後者,腕捧寶杵的韋馱較少見,或許是因為台灣的民情,風俗習慣不同。要有過去的叢林制度也礙於地方太小,而難以實現。
    又聽說在大陸有一道場之韋馱菩薩,為了籌備道糧,護持三寶,奔波得汗流夾背,老和尚慈悲,拿了一把椅子請他坐下,從此這家寺院的韋馱菩薩即以坐相的姿態出現。
    韋馱的名稱,出於韋馱天,現(夜叉)天將身,執金剛杵,是佛教團體裡,最熱誠的護法者,他出現於密跡金剛,在中國佛教界相當流傳,佛弟子早晚要供養讚嘆,演變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護法韋馱。
    ▲護法韋馱的各種形象。

初三日    彭祖昇仙

 在我國傳說的壽星中,彭祖活了八百歲,是位最長壽的老人。是否真活了八百歲?實難考證,也難令人置信。不過,根據《國語》和《史記》的記載,彭祖是確有其人的,而且以長壽著稱。
 晉代醫學家葛洪撰寫的《神仙傳》中還特別為彭祖立傳。書中說彭祖在殷末時已活過七百歲不老,殷王特請他介紹長壽之道。
 彭祖的延年益壽養生法大致有如下四個方面。
 其一,注意鍛鍊身體。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氣數十遍;然後起身、熊徑鳥伸、運氣發功等,他是氣功的最早創始人,這套健身法,被後人寫成《彭祖引導法》。
 其二,是思想修養,他從不計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質享受,情緒恬靜而達觀。殷王贈其萬金,他用來接濟貧困,自己無所留。不受“慎喜毀譽”所累,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其三,是生活習慣,他堅持順乎自然,不傷害身體,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時常納涼,順應四時節氣,使身體舒適安康,重視勞逸結合,用腦切忌過度,衣著求適不求華髦,男女生活飲食合理調節,,並說:“凡此之類,譬猶之水,用之過當反為害也。”
 其四是夫妻生活諧而有節,他認為:情欲不可禁、男女相需猶如天地相合,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禁欲違反自然規律和人性有損健康;和諧的夫妻生活能增加精神活力,當然不可縱欲,過之亦影響健康。
 他還指出:當大寒大熱、大風、大雨、日蝕、月蝕、地震、雷電之時為天地交感、陰陽錯亂,人們不宜同房。飯飽、喜怒恐懼、酒醉時亦不宜同房,否則,不僅傷其身,尤其損其子。懂得了這些道理,就能“避眾傷之事”,夫妻雙方均能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左起二圖:彭祖繪像。右起二圖:彭祖山位於四川省彭祖縣,山不高、台階緩,满山綠樹成蔭,修竹滴翠,據傳是商賢大夫彭祖故里和安葬地,有彭祖墓等景點。

初四日    太素三元君朝真

    太素元君之三女,即紫素元君、黃素元君、白素元君。三素元君之稱,見於早期《上清大洞真經》。「太素元君長女紫素元君,即無英君之母也。紫素元君託瓊胎於紫胞,含虛秀於玉戶,結靈胤而體真,凝神挺於自然,厥諱霸鬱刃,字安耒上,頭建太真晨望之冠,三角售,餘發散之隨腰,上著紫錦袷示屬,下著飛霜羅裙,又帶靈飛之綬,坐於太空之上,常有紫之雲,冠復於元君之形。」「見紫素元君則壽三萬年。」(《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上清眾經諸真聖秘》卷一)「黃素元君即太素元君之中女,中央黃老君之母也。黃素元君厥諱圓華黃刃,字太張上,頭建太真晨{目目女}之冠,三角髻,餘發散之隨腰,上著黃錦袷示屬,下著五色飛青錦裙,佩鳳文琳華之緩,腰帶流黃揮精之劍,坐於玄虛之上,常有黃雲之氣,冠復於元君之身也。」「見黃素元君真形則壽萬年。」(《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上清眾經諸真聖秘》卷一)「白素元君即太素元君之少女也,白元君之母也。白素元君厥諱啟明蕭刃,字金門上,頭建太真晨娶之冠,三角髻,餘發散之隨腰。上著白錦光明抬示屬,下著飛霜綠錦飛裙,佩六山火王之佩,鳳文琳華之緩,腰帶日延耀暉之劍座於玄虛之上,常有白雲之氣冠復於元君之身也。」見白素元君真形,則壽三千。(《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上清眾經諸真聖秘》卷一)。(查無圖像)

初五日    南方五雷誕辰

    《高上神霄玉樞斬勘五雷大法》云:「夫五雷者,皆元始祖氣之所化也。祖氣既肇,太極立焉。雷公江赫沖,朱髮藍身,青衣,手執雷槌。雷母秀文英,黑髮朱衣,兩手電光。」又云:「五雷主宰:天雷威雄三郎、神雷望江三郎、龍雷石璧三郎、水雷玉泉三郎、社雷競渡三郎、蠻雷竹林三郎。五方雷將:東方甲乙風雷大將、南方丙丁火雷大神、西方庚辛山雷大神、北方壬癸水雷大神、中央戊己王雷大神。五雷主帥:天雷柏靈踪、神雷弋應辰、龍雷素璉琲、水雷印地良、社雷馮道彰。五雷祕諱:東方魔明使者、南方赫猛使者、西方烈煞使者、北方混電使者、中央惡轟使者。」
    雷部五元帥,指的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即雷祖主掌的雷部中五名元帥。雷部中元帥很多,一說雷部有鼓三十六面,各鼓均有一名元帥操持,故有元帥三十六名;一說雷部有催雲助雨護法天君二十四名,故有元帥二十四名。雷部五元帥就是常見於道教經籍之中、民間流傳最廣、在一些道觀中設像供奉的雷部五名元帥,即:鄧、畢、劉、辛、龐等五名元帥。
    鄧元帥為首:雷部諸元帥中,以鄧元帥為首。鄧元帥,名忠,傳稱其「銀牙耀目」、「火焰繞身」。《夷堅志補》稱「天元考召鄧將軍」。《鑄鼎餘聞》引明《常熟私志》稱「律令大神鄧元帥」,當係職掌雷部律令考召之意。
    雷精畢元帥:畢元帥,原名田華。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田華原係雷精,藏地中,寄胎於田間,得千年石鐘乳氣而生。出生時,白晝晴空霹靂,火光照天,風雨驟至。大蛇圍其外,群蜂以哺。及長,因田為田,指華為畢,修煉於漉瀘岩下。女媧補天不成,畢元帥助水火之精,聲吼天地,乃塞天漏。又煉五色火雹風雷陣,助黃帝擊死蚩尤,被拜為龍師。玉帝封以雷門畢元帥之職,敕掌十二雷庭,助玄天上帝誅瘟役鬼,上管天地潦涸,下糾群魅出沒,中擊不仁不義等等。
    掌事劉天君:劉天君,名后,東晉時人。生於岷江漁渡中,幼時落波心而不死。因貧,送於羅真人為侍讀,因精於五雷掌訣,能招風捉雨,隨叩即應,濟民助國。是年東京大旱,皇帝禱於劉天君祠,果有大雨。時秋大稔。皇帝敕命其為「立化慈濟真君」。玉皇大帝亦命劉天君職掌雷部王府的各種事務。
    雷齋辛元帥:辛元帥,原名辛興,字震宇,雍州人。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雍州地界有神雷山。辛興之母即為神雷山霹靂破膽而死。辛興抱母屍而哭。雷神感其至孝,變化為道士而謝罪,並贈辛興十二火丹以啖之。辛遂易形,妖其頭,喙其嘴,翼其兩肩,左執尖,右持槌,腳踏五鼓。玉皇大帝封其為元帥,與畢元帥「共五方事,往來行天,翦幽冥中邪魔鬼惡」。傳說六月十五日為辛元帥神誕之日,奉祀雷神的道教徒於是日茹素,稱為「雷齋」,以祈神佑。
    金刀龐元帥:龐元帥,原名龐喬,字長清。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龐喬家境貧困,世為駕渡之工。但龐喬心行善良,對往來渡客無不平等,救人急難。玉皇大帝聞其至孝至誠,敕為混氣元帥,手執金刀,唯天門之出入是命,以降陰魔,除舊惡,秋毫不爽。
    一些大道觀常有設天將殿堂,供奉雷部元帥或其他天將。其中由於各地道教徒的地方文化歷史背景的差異,因此供奉元帥之名號以及數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以雷部元帥作為護法神靈,祈求救難的神靈。
    ▲左起二圖:在宋代民間傳說中的雷神,因數名同時出現,所以才有雷部的稱謂。至明代,形成了固定的雷部眾神體系,如雷公,電母,風伯,雨師及鄧,辛,張,套,胖,留,荀,畢等元帥,不僅執役于雷部,亦為玉帝守衛天門。壁畫中共有雷部神十餘位,形象刻畫非常生動,性格,表情格局典型。中圖:雷神繪像。右二圖:五雷令 ,道教三清雷部令,作為號令鬼神的令牌。右圖:五雷符。

初五日    月宫天子降

    二十四諸天是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諸天的名稱都本于印度教(婆羅門教),具體是: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蹟、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
    月宮天子宮天子又叫月天子、月天、大白光神、野兔形神、寶吉祥等。月天住于月宮中,據佛經描述,此月宮是正方形建築,邊長四十九由旬,共有七重垣牆,七寶所成。殿中有一青琉璃做成的大輦,高達十六由旬,寬八由旬。月天據說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故稱“寶吉祥天”。又傳說,有狐、兔、猿異類相悅,帝釋天欲驗證修菩薩行者的道行,降靈應化為一老夫,讓三獸為他覓食,只有兔子空手而歸,一激之下,兔子就讓狐、猿找來草木樵蘇,兔子竟毅然投身由樵蘇點燃的火中,以求為老者充此一餐。帝釋于是恢復原形,讓兔子靈魂升天,寄之月輪,此即月宮天子,故又稱「野兔形神」。月天的形象本為男性,肉白色臉膛,手持之杖,上有半月形,乘坐三鵝拉的車。他還有個月天妃為配偶,也是肉白色臉,手持青蓮花。漢化寺廟中也有將月宮天子作為女性塑像的。
    ▲左起二圖:二十四諸天圖,最右即為月宮天子。右起三圖:月宮天子塑像及繪像。

初六日    九天李恩師誕辰    即雷都光耀大帝,見「一月二十四日雷都光耀大帝誕辰」條。

初六日    崔府君(護國西齊王崔珏)誕辰

   崔府君:古代神人。據《列仙全傳》記載,他姓崔,名,又名子玉。相傳其母夢吞美玉懷孕而生他。自幼聰慧,過目成誦。唐朝貞觀年間考中進士,做了潞州長子縣令。白晝審理人世刑案,夜晚審斷陰間鬼案,料事如神,判案準確,人鬼敬服,故稱崔府君。傳說他曾用靈符召來吃人老虎,判其刑後。虎撞階自殺。在滏陽縣令任上祭神壇殺死大蛇,制服洪水。後被玉帝召為「磁州都土地」,於是他書寫百字銘留下給兩個兒子,安寢去世,享年六十四歲。安史之亂時,曾顯靈佑助唐明皇,故為之建立祠廟,封為「靈聖護國侯〞。宋高宗時,又顯神用廟中白馬救高宗脫險。在宋代先後被封為「護國西齊王」和「護國顯應公」。舊時多以崔府君為公平審理陰陽兩界的神仙代表。
    ▲左圖:護國西齊王崔珏繪像。右起三圖:崔府君廟,位於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東北山崗上,是為祀奉滏陽縣令崔玨而修建的,是中國現存僅有的漢唐高台式建築。

初六日    楊四將軍誕辰

    楊四將軍廟建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頗具嶺南特色。楊四乃宋代湖南長沙人氏。傳說七歲成神,斬作惡多端的無義龍後,被封為將軍,能鎮水驅瘟,長江流域供奉者眾。清末廣州鬧瘟疫波及財崗一帶。宏崗村徐景良率十三個村民,徒步十多天赴江西省請回楊四驅瘟,瘟疫立止。嗣後村民建廟供奉,祈求吉星拱照,福壽康寧。廟內還供奉呂祖(純陽)、雲山仙姐、金山仙娘。
    ▲左起二圖:七歲成神的楊四將軍神像。右起二圖:廣州丹水坑楊四將軍廟。

初六日    崇寧真君誕辰

    解州關帝廟,又稱崇寧宮,位於山西運城市解州鎮。初創於隋開皇九年(589年),重建於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毀於地震,後由趙祖元主持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後又重建。
    關帝廟的主殿為崇寧殿。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徽宗封關羽為「崇寧真君」,故祀奉關帝的主殿名「崇寧殿」。該殿重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闊七間,深六間,為藍琉璃瓦歇山頂式建築。殿前月台寬敞,簷下額坊、斗拱富麗精緻,殿頂脊飾精美,殿四周有回廊和26根盤龍石柱。殿內木雕神龕內供奉帝王裝束的關帝坐像,神態端莊,衣飾線條流暢,兩旁侍者、武將,塑造講究。
    關帝廟另一獨具特色的建築為春秋樓,又名麟經閣,即寢殿,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樓下奉關帝金身坐像,樓上有關帝側身讀《春秋》像一尊,均為清代造像佳作。樓身結構奇巧別緻,上層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從外面望去,樓閣似懸在空中。這種建築結構,在我國建築史上是十分獨特的,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之一。
    ▲左起二圖:崇寧真君神像及油畫像。右二圖:振頭崇寧真君廟。右圖: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

初六日    清水祖師誕辰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一說為陳榮祖、陳昭或陳應,1047年-1101年),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於在安溪清水巖修道,被尊稱為清水祖師。民間俗稱「祖師公」或「祖師爺」。
    圓寂後,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逐漸民間化、道教化,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保護神祇。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茶的保護神。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公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
    隨著安溪移民抵台,清水祖師的信仰在台灣也蓬勃發展,在台灣,有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等三祖師廟,號稱台北三大祖師廟,而大台北地區也是清水祖師信仰最盛之地。另外,松山慈祐宮、桃園三元宮、鳳山五甲龍成宮等各地著名廟宇,皆以清水祖師為配祀神。
    ▲左圖:福建安溪縣蓮萊鄉清水巖清水祖師神像。左二圖:龍泉岩清水祖師廟。右二圖:台北縣淡水清水祖師廟。右圖:安溪玄德廟清水祖師繞境神轎。

初六日    大禹誕辰    誕辰一說為三月初五日,見「三月初五日夏禹王誕辰」條。

初六日    北相府君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初六日    祀榖神

    《禮記‧王制篇》云:「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社:土地之神。稷:五穀之神。(稷米、黍米、麥子、豆子、麻是為五穀。(稻米是後來由南方進口來的,麻不能當主食,故由粱代替,三字經: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稷」是五榖之首,代表五穀神,所以禮記王制篇說:天子、皇帝在拜土地公,五穀神食用太牢之禮。也就是殺一隻牛、 一隻羊 一隻豬。 若是地方諸侯在拜土地神、五榖神時是用少牢之禮,是用一隻羊、 一隻豬,二樣而已。所以說:牛、羊、豬具備,這是大牲禮,叫作「太牢」,如果沒有 牛,是小牲禮,叫作「少牢」。這個禮教是周公定禮所訂,後來春秋、戰國時,各國諸侯勢力比周天子還大,禮教自然就變鬆動了。
    所以在《禮記‧天圓篇》又云: 「序五牲之先後貴賤.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饋食。無祿者.稷瞶。」牲:辭海(略記) 「體完具。(整隻好好的) 。」五牲:辭海:「謂牛、羊、豕、雞、犬也。」太牢:辭海:「牛、羊、豕凡三牲, 曰太牢。」牲羊、少牢:辭海:「羊、豕凡二牲,曰少牢。」特豕:辭海:「一牲曰特,士特豕。」饋:進食於尊曰「饋」, 用豕、雞、犬三牲為祭物者,總稱為「饋食」。
祿:沒有官職的,一般百姓。稷瞶:進食五榖。
    ▲左圖:桃園縣九斗鄉有一座高大的五穀神農大地神像守護著土地。左二圖:鄉村田間常
常可見的土地公廟,就是保佑農民五穀豐收的保護神,這是台北市四獸山上的一座小土地廟。右二圖:台北市北投區慈生宮,外牆上刻著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四幅圖。大門內牆壁刻著二十四節氣圖,正殿中央有一尊身披黃袍五榖先帝即神農氏神像;是五榖神也是藥王、醫王,到廟裡拜求豐收外,生病了還可以求藥籤。右圖:苗栗縣後龍溪的「五穀宮」。

初六日    祀湘妃

    湘妃祠,又名湘山祠,位於君山東側,為湖南最早的祠建築之一。《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年),……,浮江至湘山祠。」唐代巴陵縣令李密思《湘君廟紀略》載:「昔人有立湘君祠于此山,復謂之君山,其廟宇為秦王毀廢後,亦久無構置。"可見秦代以前就已有湘妃祠,祠裡供奉湘妃、虞帝二妃。
    鑑於舜的兩個妃子的功德,漢代劉向《列女傳•母儀篇》推為第一○二妃。死後,成為湘水神,又稱淵德侯。人們為了紀念她們,便在君山建湘妃祠。歷史上,湘妃祠多次被毀,多次又被重修。今祠1986年復建,三進庭院風格,祠前立有「遐邇德馨」牌坊。一進內掛有清兩江總督張之洞書寫的湘妃祠聯,長達400字。二進兩側站有兩尊武將,三進內奉湘妃祠立像,祠內香煙繚繞,十分莊嚴肅穆。
    ▲左圖:湘妃繪像。右起三圖:湘妃祠,又名湘山祠,位於君山東側,祠裡供奉湘妃、虞帝二妃。傳說二妃是皇帝堯的二個女兒,堯帝覺著舜很有才能,想禪讓傳位給舜,進行三年考察,把自己的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繼堯之後登上帝位,成為中國上古時期最有作為的五帝之一。

初七日    瑤華帝君誕辰

    瑤華帝君:即韓湘子也,世傳為八仙之一,唐時人,姓韓,名湘,字若雲,又曰清夫,又日北渚;云是韓愈之姪,又云是姪孫,又云是其外甥,傳說不一,茲錄各說於次:
    《道書》:瑤華帝君韓湘子,字若雲,六月七日降生。
    《太平廣記引仙傳拾遺》云:「唐吏部侍郎韓愈外甥,忘其名姓,幼而落拓,不讀書,好飲酒。弱冠,往洛下省骨肉,乃慕雲水不歸,僅二十年杳絕音信。元和中(即唐憲宗年代,公元806-820年)忽歸長安,知識門茸(音──吸緝,眾踐之稱),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吏部以久不相見,容而恕之。一見之後,令於學院中,與諸表話論,不近詩書,殊若士偶,唯與小臧賭博,或廐中醉臥,三日五日,或出宿於外。吏部懼其犯禁陷,時或勗之。暇日偶見,問其所長,云善卓錢鍋子,試令為之,植一鐵條尺餘,百步內,卓三百六十錢,一一穿之,無差失者。書亦旋有詩句,以質笑樂。又於五十步內,雙釣草天太平字,點畫極工;又能於鑪中累三十斤炭,支三日火,火勢常熾,日滿乃消。吏部甚奇之,問其修道,則玄機清話,該博真理,神仙中事,無不詳宛。因說小伎,云能染花,紅者可使碧,或一朵具五色,皆可致之。是年秋,與吏部後堂前,染白牡丹一叢;云來看必作含稜碧色,內合有金含稜紅間暉者,四面各合有一朵五色者,自石斤其根下置藥,而後春培之,俟春為驗,無可潛去,不知所之。是歲,上迎佛骨於鳳翔,御樓觀之,一城之人忘業廢食;吏部上表直諫,忤旨出為潮州刺史,至商山,泥滑雪深,頗懷鬱鬱;忽見是甥,迎馬首而立,拜起勞問,扶鐙接轡,意甚慇懃,至翌日,雪臍,送至鄧州,乃白吏部曰:某師在此,不得遠去,將入玄扈倚帝峰矣。吏部驚異其言,問其師,即洪崖先生也,東園公(即商山四皓之一)方使柔金水玉,作九華丹,火候精微,難於暫捨。吏部加敬曰,神仙可致乎?曰:得之在心,失之亦心,校功銓善,黜陡之嚴,倣玉禁也,其他日復當起居,請從此逝。吏為五十六字詩以別之,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本為聖朝除弊政,敢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與詩訖,揮涕而別,行入林谷,其速如飛。明年春,牡丹花開數朵,花色一如其說,但每一葉花中,有楷衵十四字,曰:「雲橫秦嶺家何處,雪擁藍關馬不前。」書勢精能,人工所不及,非神仙得道,立見先知,何以及於此也。或云其後吏部得見之,亦得其月華度世之道,而迹未顯爾。」
    《陔餘叢考》云:「韓湘子者,相傳韓昌黎之從孫,即韓詩『在遷藍關示姪孫』湘者也。然公詩中絕不言其有道術。而西陽雜俎.青 高議等書,轉以此詩附會,謂湘能為頃刻花。公末謫前,湘先有『秦嶺.藍關』一聯,現於花上,公至藝關,而湘適至,故公足成之云。按唐宰相世系表,湘乃老成之子(昌黎有贈姪老成詩),登長慶三年(唐穆宗,公元八二三年)進士,宜大理丞,初不言其有異術,惟昌黎有徐州贈族姪一道云:「擊門者誰子,問言乃吾宗,自云有奇術,探妙知天工。」日族姪,則非姪孫也,探妙知天工蓋火過如星士之類,能推人貴賤,故下又云:「朝我語非侫,當為佐時雍」也。而湘則隨昌黎至嶺南(昌黎有宿曾江口示湘詩,曾江口即廣州曾城縣江也),並非如徐州,族姪之能知天工也而轉以藍田詩除會之,其為荒繆更不待辦矣。」
    《韓仙傳》云:「湘祖名仲卿,父名會。自少學道,呂洞賓度之登仙。湘又欲度其叔愈;會愈拜刑部侍郎,朋僚宴賀,湘赴宴,勸愈棄官學道,呈愈詩有「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等句,愈斥為異端,不從;湘乃以徑寸葫蘆,酌酒遍飲度客,又以火罐栽蓮,頃刻開花,花上有字成聯云:「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愈終不悟,乃別去。後愈以諫迎佛骨事,貶刺潮州,別家赴任,經藍關,值大雪,馬憊於道,湘忽至,愈悟曰:「子言驗矣。」然志忠於君,仍欲隨湘學仙,於是湘護愈抵任,以法代除鱷患,後隨愈移袁州,以法代除劇盜;最後乃度愈成仙。」
    《茶香室叢鈔》云;「全唐詩第十二函第七冊云:韓相,字清夫,愈之猶子也。落魄不羈,愈強之婚宦,不聽,學道仙去。」又云:「韓湘,字清夫,亦人所罕知,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則云湘字北渚,大理丞。」姚合為有答韓湘詩云:「子在名場中,屢戰還屢北。」又云:「昨聞過春闈,名係吏部籍,三十高登科,前途浩難測。」然則湘固功名之士,世傳為仙,非其實也。
    《池北偶談》云:「邯鄲黃梁夢社會,有道人,疥癩,衣屢垢敝,見市中粥竹簾者,輒臥其上,惡而逐之,每一簾,輒有一韓湘子像,鬚眉宛然,人競市之,粥者得利無算。」
    ▲左起二圖:韓湘子繪像。右起二圖:湘子廟,建於宋,盛於元明,全真道觀之一,傳說是八仙之一的韓湘子故居。全國的湘子廟有十多處,西安南門裡的湘子廟是韓湘子得逆之地。故而,歷代以西安湘子廟為湘子文化的發源地。

初八日    天元甲子降

    《修真十書》:(六月)八日,天元甲子將會六下遊世界之日。(查無圖像)

初九日    陳府上誕辰    生平不詳,查無圖像。

初十日    海蟾祖師誕辰

    海蟾祖師: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時道士。名操,字昭遠,又字宗成,以號行。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為遼進士,又說名哲,字元(鉉或玄)英。事燕主劉守光為丞相。好黃老之學。一日,有道人自稱正陽子來謁,海蟾待以賓禮。道人為演清靜無為之宗,金液還丹之要,並索雞卵十枚,金錢十文,一文置幾上,累十卵于金錢上,若浮圖狀。海蟾驚曰:「危哉。」道人曰:「居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盡以其錢劈破擲之,辭去。海蟾「大悟」,遂棄官隱於華山,終南山。相傳得道仙去。元世祖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海蟾祖師之繪像及雕像。

初十日    金粟如來誕辰

    維摩居士之前身為金粟如來。古來盛傳此說,然不見經文之本據,或謂《發跡經》,《思惟三昧經》說之,然二經皆不載於經錄。《維摩經會疏三》曰:「今淨名,或雲金粟如來,已得上寂滅忍。」《谷響集一》曰:「李善所著頭陀寺碑,註引發跡經云:淨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來。予(寂照)嘗檢藏中,不得此經。又按復禮法師十門辨惑論,稽疑曰:窮見維摩神力,掌運如來。但十地之觀如來,尚隔羅縠。若維摩是如來助佛揚化,未知何名何號何論何經?請煩上智示下愚。辨惑曰:金粟之名,傳而有據者也。自註云:吉藏師云:金粟事出思惟三昧經。自云:(復禮)未見其本。今檢諸經錄目(寂照)無此經名。窮謂西國有經,東方未譯矣。」祖庭事苑三曰:「十門辨惑論云:維摩是金粟如來。吉藏師云:事出思惟三昧經。自云:未見其本。」李白答湖州司馬問詩曰:「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是李白自比淨名居士也。
    維摩詰是梵文 的音譯,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稱詰,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稱的人。他原是東方無垢世界的金粟如來,于釋迦佛在世時,化身為居士,住在中印度毗耶離城。
    《維摩詰經》深刻闡發了般若性空的理趣和「不往生死」,「不住涅」的菩薩行。本經初示「心淨則佛土淨」,指出「佛土」即是眾生之類,表達了佛法不離世間,諸佛菩薩不舍眾生的大乘思想。經中又說:「一切法皆是佛道」,「一切煩惱皆為佛種”,「一切施為無非佛事」,揭示了大乘要旨。
    《維摩詰經》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經典之一,因為此經的主人公為維摩詰居士,故而得命。唐玄奘,宋法戒和尚都曾譯過此經。宣傳世俗生活也能修鍊成佛。唐詩人王維很受此經影響,故取字摩詰。
    《維摩詰經》運用不可思議的不二法門,消解一切矛盾,影響了禪宗思想、禪悟思維、公案機鋒。禪宗將《維摩詰經》作為宗經之一,將不二法門作為處世接機的態度與方法「,泯滅一切對立,從而獲得了生命自由的無限超越。在《維摩經》眾多的不二法門中,語默不二、小大不二是對禪宗影響最大的兩種。維摩不二禪機,對禪宗影響最大的除了斬斷葛藤的方法論,便是存在而超越的境界論。這主要表現在心淨佛土淨、在欲而行禪、處染而不染、無住而生心等方面。
   ▲左圖:金粟庵位於南京集慶路,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民國《首都誌》記載:金粟庵因地近瓦官寺而得名,為瓦官寺故地遺存。據說畫祖顧愷之畫「金粟如來」(維摩詰居士像)時在此打過草稿。左二、右二圖:維摩詰大居士藉由生病與前來問候他的文殊菩薩,展開辯論以闡述大乘佛教義理的故事。右圖:這是根據《維摩詰經.方便品》裡所說的維摩詰「若至博弈戲處,以度人」繪的弈棋場景:在城外曠地裡鋪著華麗的地毯,二人坐在矮桌前相對弈棋,維摩詰手持羽扇在一旁,作侃侃而談之狀。


十一日    田都元帥誕辰    一說誕辰為九月十八日,見「九月十八日田都元帥誕辰」條。

十一日    井泉龍王誕辰

    在自來水出現以前,人民都是用井水或河水,住在城市中的人就要向水鋪買水或僱人挑水,於是有了挑水業。經營水鋪者通常擁有數眼水井,僱挑水夫若干名為水井附近的住民送挑水業所奉之神有井泉龍王、水母娘娘等。北京的桃水業供奉井泉龍王。井旁多建有龍王廟,二月初一為祭神日。井泉龍王是龍王的一種,龍王即神話中的龍神,唐宋以來帝王封其為王,故稱龍王。凡有水處,如江河湖海、塘井池潭等,都認為有龍王駐守,負責水之盈缺。民國三十年國民雜志第一期《北京井窩的水夫》一文記有水夫廟祀情況:「水井前,多用方磚成二三尺高之小廟一座,廟門置香爐臘具,中祀龍王木主,朝夕焚香,所謂晨昏三叩首,早晚一柱香者是也。」另有奉水母娘娘的,傳說水母娘娘原是個童養媳,打井水時救了化身為小青蛇的東海龍王兒子,東海龍王為報恩給她一根鞭子,在水缸裡一攪水就出來,後來挑水業供奉為水母娘娘。
    吳地信仰井神,稱井神為「井泉童子」。蘇州俗:大年三十,將預先買好的井泉童子神像放在竹篩內,再放些糕果茶酒之類,算是祭品。然後,再將這竹篩放在井欄圈上,上面放些遮蓋物。這就叫「封井」。在送神之前,這井就不能再打水了。到正月初三或正月初五日,焚送神馬,然後開井汲水。據說用剛開井所汲的水拭目,能令目不昏。昆山等地,在焚送神馬之前,還要用糕果之類祭祀。
    ▲左圖:海南瓊海樂城有一口明代修建的古井,有一塊古井石碑,陰刻楷書「井泉龍王」。左二圖:井泉童子,為主掌井泉水源的神靈,與井神意義相同,明代時即有「小聖井泉童子」的記載,昔時人們定時祭拜,以祈求日常用水的順利。右二圖:。右圖:在潭西北山脚有一座青磚青瓦的龍王廟,龍王廟下有一眼 「龍泉井」,石壁上嵌着的一塊石匾,刻着篆書「靈泉」二字。是宋崇寧元年(1102)九月宋徽宗趙佶署。

十二日    薛府千歲聖誕

    薛府千歲又稱薛府王爺,諱禮,字仁貴,乃唐太宗時人,山西省絳州龍門縣〈今山西河津〉人。少貧好讀兵書,精韜略,高麗之役,遂從戎,初以伙頭軍入伍,仁貴驍勇善戰,每戰必身先士卒,先登陷敵,所向無敵。累封至前衛軍都統制〈正先鋒〉之職。最為膾炙人口者,以三矢定天山。故軍中有『將軍三箭定江山』之歌。力殲敵酋,遂平高麗,回朝之日,晉封「平遼王」。御賜王府一座建於故鄉,工程浩繁,三年始成,又圖入凌閣,皇恩之隆,臣功之大,無以加焉。
    ▲左圖:薛仁貴的寫真繪像。左二圖:馬鳴山鎮安宮薛府千歲神像,罕見的光頭造型。中圖:薛府千歲的俊臉神像。右二圖:歷史圖繪中的薛仁貴作戰。右圖:薛仁貴繪像。


十二日    黃庭堅先生誕辰

 黃庭堅 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于宜州貶所。
    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晁補之云:「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 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見《詩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詞,不免褻諢。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蹟有《鬆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遊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有《山谷詞》。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時,仿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意境,於今宜賓市郊北鑿石飲水為池,曰「流杯池」。
    ▲左圖:黃庭堅寫真繪像。左二圖:黃庭堅書法「寒山子龐居士詩」長卷(起始部份)。右二圖:為紀念宋代江西詩派創始人、書法「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而建立的紀念館。位於江西省修水縣縣城南山崖。右圖:黃庭堅繪「詠竹」。

:六月十三日以後神佛誕辰,見「06-2六月神佛誕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